1949年,解放戰(zhàn)爭后期,國民黨全線潰敗,奄奄一息的國民黨政權逃亡臺灣。逃離之前,分4批從大陸運走了227萬兩黃金。中國人一直以來都對黃金情有獨鐘,祖先對黃金的信賴遠勝于白銀,即便是在投資方式多樣化的當代,“中國大媽”們也因為搶購黃金而名揚海外,人們對黃金的熱愛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那么,如果十幾年前用1萬元投資黃金,持有到現(xiàn)在會如何呢?假如一個人從2000年開始購買黃金,那時黃金正處于低位,約為251美元/盎司(相當于58.08元/克),當時1萬元可以購買到172克的黃金。隨后黃金價格幾經(jīng)起伏,在2011年達到歷史最高點1923.70美元/盎司(相當于447.8/克)。如果在2011年賣出的話,凈賺67031元,收益率超過600%。目前金價為1283.70美元/盎司(相當于299.55元/克),假如持有到現(xiàn)在賣出,也能賺到41610元,收益率超過400%。
其實,黃金之所以被偏愛,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它的避險功能。黃金自古就是硬通貨,其重要性在亂世中會體現(xiàn)得尤為深刻。在通貨膨脹率飛漲的時代,購買其他大件商品,即便是最火熱的買房,也只是現(xiàn)在看上去美。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禍亂,房子瞬間變得不堪一擊,到那時真正能救命的除了黃金,沒有別的。用1萬元投資黃金,按10月19日每克足金飾品345元的價格計算,1萬元能買到的黃金不到30克,投資收益不會立竿見影,但在未來成為“救命稻草”也未可知。
1萬元買貨幣基金:18年后變2萬元
選擇貨幣基金的方式打理1萬元,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安全性,在此基礎上獲取一定的收益。
選擇貨幣基金、儲蓄等方式打理1萬元,最大的優(yōu)勢無非是安全性。貨幣基金的主要投資優(yōu)勢體現(xiàn)在這些方面:首先是投資門檻低,不少產(chǎn)品僅需一塊錢即可購買;其次是費率低廉,往往免申贖費;三是贖回方便,很多貨幣基金開通了T+0或T+1服務,快捷程度甚至可以媲美活期存款。2017年貨幣基金三季度的年化收益率為3.95%,六成產(chǎn)品年化收益率超4%。如果想靈活配置1萬元,同時保障1萬元的安全性,貨幣基金是個不錯的選擇。
把1萬元用于貨幣基金這類低風險理財,安全是安全了,但如果按照年均4%的收益率計算,大概18年才能變成2萬元。
1萬元存銀行:安全性高但敗給通脹
與貨幣基金比起來,儲蓄的安全性只高不低,但是收益率方面,幾乎沒有可比性。唯一的優(yōu)勢在于安全,但也難免在通脹率面前秒成渣。
與貨幣基金比起來,儲蓄的安全性只高不低,但是收益率方面,幾乎沒有可比性。存款利率上:活期存款利率為0.311%,3個月定期1.423%,半年定期1.671%,一年定期1.945%,三年定期3.095%,五年定期3.034%。收益率比較上,高下立判。選擇定期儲蓄并非完全不可行,但長期來看,一定不是個最優(yōu)選擇。畢竟,一面是不斷下滑的利率,一面是不斷上漲的通貨膨脹率,購買力不斷下滑。選擇把1萬元存入銀行,存?zhèn)€幾年,難免會重蹈那位廈門女士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