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
中國留學生江歌在日本遇害案,將于2017年12月11日在日本東京開庭審理。此案不僅在日本,在國內(nèi)也受到了高度關注。遇害者、兇手、案件相關者,都是中國留學生。
案件的事實顯示,江歌因幫忙其“閨蜜”劉某而被兇手殘忍殺害。但事發(fā)后,劉某不僅不積極協(xié)助受害者家屬,反而逃避、冷漠。其無情讓人齒冷。受害者母親因此與劉某有了恩怨糾葛,使劉某在社交媒體上陷入輿論旋渦。
在這個時候,一種我們已經(jīng)很熟悉的聲音又喊起。
這種聲音認為對劉某的指責是在訴諸輿論暴力。其論據(jù)是,“只有上帝才能進行人性的審判”、“道德只是用來律己,不是用來律人”??傊?,對劉某要寬容,如果指責她,那就是在進行道德綁架。
從它的預設和論據(jù)上看,這種聲音沒有否認道德的存在,但它的意思是,如果劉某涉嫌觸犯法律,自有法律懲處,但如果不涉嫌觸犯法律,只是道德領域的事,那最多是她用道德來約束、指責自己,而不是你去約束她、指責她。如果你這樣做,就是在進行道德綁架。
說實話看到這類聲音,我已經(jīng)不再分析揭穿了,有侮辱智商的嫌疑。我想說的是,劉某,還有為劉某辯護的人,都缺乏了一種東西:體驗江歌母女痛苦的能力。他們體驗到的,只是做了錯事被指責后的痛苦—所以錯事應該被寬容,被原諒,不能被指責啊!所以一個人突破了道德底線,不能指責他??!
但體驗到別人,尤其是受害者的痛苦,對于一個社會來說,這種能力缺失與否卻生死攸關。我們對道德被違背、被突破底線的憤怒,不過是在捍衛(wèi)一個好社會的基本要件的人心反應和社會本能。一個是非不分的社會是很危險的。
2017年7月3日,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在他兒子就讀的新罕布什爾州卡迪根山中學初中畢業(yè)典禮上發(fā)表了一篇演講。演講完全反勵志反雞湯。標題就叫《I Wish You Bad Luck》:我祝你倒霉。
他說:“通常,畢業(yè)典禮的演講嘉賓都會祝你們好運并送上祝福。但我不會這樣做。讓我來告訴你為什么?!?/p>
“在未來的很多年中,我希望你被不公正地對待過,唯有如此,你才真正懂得公正的價值?!?/p>
“我希望你遭受背叛,唯有如此,你才能領略到忠誠之重要。”
“抱歉地說,我會祝福你感到孤獨,唯有如此,你才不會把良朋益友視為人生中的理所當然?!?/p>
“我祝福你人生旅途中時常運氣不佳,唯有如此,你才意識到概率和機遇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進而理解你的成功并不完全是命中注定,而別人的失敗也不是天經(jīng)地義?!?/p>
“當你失敗的時候,時不時地,我希望你的對手會因為你的失敗而幸災樂禍,唯有如此,才能讓你意識到有風度的競爭精神之重要?!?/p>
“我祝福你會被忽視,唯有如此,你才會意識到傾聽他人的重要性。”
“我祝福你遭受切膚之痛,唯有如此,才能讓你感同身受,從而對別人有同情的理解?!?/p>
……
羅大法官說得很清楚。對于很多人來說,雖然在頭腦上理解一下別人的痛苦不難,但只有他遭受到痛苦,他才能知道自己所強加給別人的痛苦好不好受。換句話說,頭腦對這幫人無濟于事,只有讓他在心理層面遭受到了跟他傷害的人一樣的處境,他才能真正明白哪些事情是該做的哪些不能做,也才能真正明白哪些事情錯了。他也才能真正明白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東西叫做“正義”。而“正義”的內(nèi)容很簡單: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道德的人性內(nèi)容—正義、良知等,首先存在于人心中,而作為社會互動機制的道德評價,以及維持社會秩序的法律等,都是在保證它們的存在。如果道德都不在人心中了,源頭已經(jīng)枯竭,那還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