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亮
離開《康熙來了》轉(zhuǎn)戰(zhàn)內(nèi)地后,娛樂大伽蔡康永又向大眾展露了他的吃貨功底:在《飯局的誘惑》節(jié)目中,他不光“毒舌”得可愛,還能對每道菜背后的典故信手拈來;2017年夏,他導演的首部電影《吃吃的愛》,講述了美食與戀情的故事;9月13日,他主持的明星美食真人秀《男子甜點俱樂部》火熱開播。
令人不解的,出身名門的他,如今主持身價高達每小時上百萬,為何卻一直迷戀鹵肉飯等平民美食?
愛上路邊攤
解放前,蔡康永家族經(jīng)營著上海最大的輪船公司,他父親蔡天鐸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法律系。母親喜歡穿旗袍,唱越劇,是標準的上海大小姐。40年代末,因公司旗下的豪華客輪“太平輪”意外沉海,加上被朋友坑害,蔡家從此一蹶不振。2013年,吳宇森將蔡康永家族的故事,拍成了電影《太平輪》。
舉家遷往臺灣數(shù)載后的1962年,蔡康永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蔡康永小時候,父母經(jīng)常在家中組織“社交麻將”,牌桌上多是高官貴人,等大家打完牌,成盆的鮑魚、魚翅、花旗參烏雞湯等,早已被仆人擺放到氣派的旋轉(zhuǎn)餐桌上。
盡管生活優(yōu)渥,但蔡康永自小并不喜歡這種奢靡的家庭氛圍。性格敏感的他,排斥那些高官顯貴對自己假惺惺的親昵舉動。家里常有貴婦人們來打牌,表面和諧,其實言論交鋒,互相攀比。
“以至于后來成名后,我都不喜歡參加宴會,甚至一群人聚會時,討論著桌上的鮑魚多么珍貴,開的是哪一年份的酒,或哪位身上穿的是哪家牌子的衣服,都會讓我有點疲倦?!弊杂卓催@些虛與委蛇,勾心斗角,蔡康永非常抵觸。
父親出身名門的優(yōu)越感,并沒因為攜家人偏安寶島而消蝕。蔡康永跟著爸爸下館子,當他津津有味吃著黃魚時,蔡天鐸卻哀嘆說西湖的黃魚不是這個味道;吃自助餐,蔡天鐸也會嘆氣,因為在上海只有乞丐才拿著盤子排隊吃東西。在父親的觀念中,那個只用“下巴點菜”的餐廳才是應該吃飯的地方。
活在父親當年的榮耀中,讓小康永對什么都索然無味?!拔矣X得很好玩的東西,他都覺得沒什么,他跟我講的好玩的東西,在我看來都很悲慘。”
盡管18歲之前,蔡康永生活起居被保姆照顧得很周到,但他總覺得缺少點什么。家庭一方面給了他優(yōu)良的教育、開闊的視野,另一方面卻是大家族中淡漠的人情。
有一次,剛讀高中的他和同學去逛臺灣小吃街,濃烈的香氣就撲鼻而來,幾十個攤位依次排開,如蔬菜培根卷、大腸包小腸、一口蟹、花生卷冰淇淋……攤位之間人流涌動,食客們都手捧美食,大快朵頤,吃得是滿面春風。
蔡康永和同學立刻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先吃了一份手工蔬菜卷,金黃的面皮裹之以蘿卜丁等蔬菜,滿齒生香。又吃了章魚小丸子,精致小巧,佐之以醬汁,更是津津有味,欲罷不能。
吃個肚兒圓后,蔡康永不忘給父母乃至保姆各帶一份大腸包小腸、培根卷回家。當時,父親正坐在家中和幾位朋友品茶,當康永掏出熱騰騰的小吃,帶著邀功的表情遞給他時,蔡天鐸卻狠狠瞪了他一眼,“街邊不衛(wèi)生的東西也亂吃,你個貧賤東西!”
蔡康永愣住了,眼中閃著委屈的淚花,“您都破產(chǎn)了,還充什么名門望族呀,人家那么多人都能吃,就爸爸不能?”不料話音剛落,就挨了父親一耳光。
相思鹵肉飯
與自視甚高的父輩不同,蔡康永喜歡往市井味兒濃的地方鉆:和同學一起逛小吃街,進公共浴室洗澡,爬山采摘野果吃。這些事情一旦讓父母知道,蔡康永總會招致一頓罵:“看看你,哪有點端正樣子,簡直是野孩子!”
但蔡康永不管這些,他就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和高高在上的父母對著干。他不覺得與普通人家的孩子打成一片有什么不好,倒認為和他們一起吃路邊攤,遠勝過參加那些拿腔作調(diào)、虛偽勢利的富豪奢宴。
從高中至今,蔡康永最愛吃的路邊攤是蚵仔煎,也就是大陸人說的牡蠣煎蛋。蚵仔煎是臺灣最知名的平民美食,傳說是隨著鄭成功大軍和福建移民的遷入,帶入臺灣本土的。臺北小吃街有一家蚵仔煎攤,是蔡康永特別愛去的,生意極好。
“攤主在炙熱的鐵板上淋上一層金黃的菜油,待油燒熱,就將牡蠣四個一組,放至鐵板上煎烤,瞬間香氣蒸騰,四處擴散。然后,將雞蛋打碎,放鐵板上與牡蠣同煎,嗞嗞聲如同美妙的音樂。最后,淋上番薯粉漿,配上青菜,翻面煎成餅狀,即大功告成。青灰的牡蠣、金黃的雞蛋、碧綠的蔬菜,配在一起煞是好看,勾引得人不由食指大動。”蔡康永曾在他的書中這樣描述。
好不容易排隊買到蚵仔煎,蔡康永和同學各捧一份,開始埋頭大嚼。濃郁的海鮮味、新鮮的雞蛋味和清新的蔬菜味勾連混合,三種看似并無關聯(lián)的食材就這樣奇妙的融合在一起,直吃得齒頰生香,回味綿長。
和美食一樣讓他感動的,是濃濃的人情味。那家蚵仔煎攤因為極受人追捧,排隊購買者眾多。有一次,蔡康永好不容易來到收銀臺前,恰好上一撥賣完。
收銀大姐和善地安慰他別著急,又問起他在哪里念書,成績怎么樣,并鼓勵他要趁年輕盡力拼搏,為家人和自己讀出一個明媚的前程。遇到帶孩子的顧客排隊,收銀大姐總會和前面的幾位商量,能否讓那位媽媽先買,她帶著孩子不方便……
這份蚵仔煎,對蔡康永來說,已不單純是份美食了,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體諒。在小吃街,他體會到了很多在自家大宅院里接觸不到的善意和溫情。
從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yè)后,蔡康永離開了家,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電影學院讀碩士。
留學期間,他很節(jié)儉。每次去超市都專挑動物內(nèi)臟買,因為便宜,比如雞肝、牛肚等,他配上蔬菜把幾樣一起烹炒,取名“紅燒大雜燴”,還邀請同學來家里吃,不料評價甚高。這給了蔡康永信心,要知道,出國前他雖然喜歡美食,但從未動手做過,甚至連雞蛋和鴨蛋都傻傻分不清,一度被嘲笑為“生活白癡“。
第一次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后,蔡康永繼續(xù)學做美食。從此他會自己煮粥,炒菜,四年的留學生涯,他基本都是自己做飯自己吃。
回到臺灣后,蔡康永演過電影,擔任過臺北之音電臺總監(jiān)、總編輯,做主持……一直到2004年加盟《康熙來了》。該訪談節(jié)目以幽默、搞笑、無厘頭的風格獲得巨大成功,風靡全球華人圈。
2010年初秋的一天晚上,蔡康永和搭檔小S一起,到臺南市參加一位女明星組織的家宴。當晚,餐桌上的各色美味菜肴,令賓客們食指大動。而最后壓軸登場的,則是女明星親手做的鹵肉飯,這雖然是臺灣經(jīng)典小吃,寶島人都熟悉,但卻被主人做出了非凡的色澤和味道!
她將木耳、香菇、青菜、肉塊和汁水融合在一起,一粒粒雪白飽滿的米飯浸泡在肉汁中,看上去誘人極了。帶皮的精豬肉,邊緣燒得焦黃,嚼起來肉質(zhì)很有彈性;蔬菜極其青脆,咬一口嘎吱嘎吱響,上面還浸了味道鮮美的菜汁。用勺子舀起一勺飯放進嘴里,木耳的清香和肉塊的濃香填滿了口腔,香茹的鮮味兒又令人精神一振!肉汁滲透進飯粒里,令人大飽口福。
事后,蔡康永一直對那碗鹵肉飯念念不忘,還纏著人家教他。對方卻半開玩笑說:“那怎么可以,這可是我外婆傳給我的私享飯,除非你能用一件能打動我的東西,交換秘方!”
蔡康永不服氣,回家自己試著做了幾次,還專門請教了一位賣鹵肉飯的老師傅,但始終做不出那種香而不膩、鮮美飽滿的口感。怎么才能“套”出她私家鹵肉飯的制作秘方呢?蔡康永動起了腦筋。
出人意料的是,此事竟直接促成了蔡康永的再次跨界!
做快樂“貧賤吃貨”
2011年,他在寫作、雜志、主持工作之余,又變身女鞋設計師,開始推出以自己姓氏命名的“Cai Shoes”女鞋品牌!原因是,那位掌握著私家鹵肉飯做法的女明星,馬上要出嫁了,他想給她打造一款不同尋常的結(jié)婚禮物。
考慮到娛樂圈女星都愛穿超高跟鞋,她們結(jié)婚又對婚鞋很講究,這讓蔡康永開始研究婚鞋,并在一雙雙“恨天高”上裝飾珠寶和綢緞,設計出了極盡浪漫唯美的“Cai Shoes”美鞋。
當收到蔡康永親手設計的一款名為“幸福寵兒”的水晶鞋時,準新娘擁著他哭了,不但將自己掌握的幾樣私房菜做法悉數(shù)傳授,還含淚說:“康永哥才是我最貼心的娘家哥哥!”
因蔡康永的設計飽含趣味和幸福感,他推出的“cai Shoes”系列女鞋大受兩岸女星青睞:謝娜大婚時,穿的是老蔡為她私人定制的婚鞋;范冰冰也曾穿著“Cai Shoes”去拍拖;章子怡則穿著它出席頒獎禮?!罢媸且馔馐斋@啊,我的初衷不過是換碗鹵肉飯秘笈!”蔡康永喜滋滋地說。
拿到這款秘制鹵肉飯的制作方法后,蔡康永急不可耐地在家中試做,并加入了自己的小創(chuàng)意。隨后,他就請友人來家中小聚,親自掌勺向大家秀廚藝。
蔡康永做菜,懂得充分利用食材,一點都不浪費。比如當天小S采購回來的幾只活蹦亂跳的大龍蝦,他在爐子上鋪張錫紙,將蝦頭卸下斬成兩半,放在錫紙上面,撒些油鹽和孜然慢火烤。再用剪刀把蝦肉取出后橫切薄片,扔進水中,即卷成花朵狀,然后將辣椒、芹菜和冬菇剁碎,放在花朵狀的蝦肉中間當花心,然后倒點醬油、加點芥末,最后,再把蝦殼加上豆腐、芥菜和姜片滾湯,這樣,就成了“一蝦三吃”!
除了大龍蝦,當天蔡康永還做出了蚵仔煎、魚肚粥、布丁豆花、筒仔米糕、藥燉排骨等臺灣平民美食。外加幾瓶好香檳和貝多芬音樂陪伴,吃得友人胃口大開、興致盎然。
“與蔡康永吃飯,他不光能讓你嘗到平時難得一見的美味小吃,而且能吃出濃濃的文化味道!”成龍曾這樣贊嘆。
就拿當天的鹵肉飯來說,蔡康永邊開心地看著朋友大口往嘴里扒飯,邊娓娓道來:“這種看似不起眼的肉汁飯很有來頭?!吨芏Y·天官》中有記載,傳統(tǒng)高檔皇家菜品“八珍”中的淳熬和淳母兩珍,說白了,就是用肉醬油澆白米飯和黃米飯?!?/p>
2015年,蔡康永突然請辭《康熙來了》。隨后,他在內(nèi)地閑居??刹灰詾樗韮r跌了。2015年10月,芒果TV打造真人秀《百萬秒問答》。蔡康永僅在發(fā)布會現(xiàn)身,和隨后參與了幾小時的直播,就拿到800萬人民幣報酬。此外,出過十多本書的他,還多次躋身中國作家富豪榜!
雖然不差錢,但蔡康永一直排斥豪奢鋪張,而對平民佳肴情有獨鐘。他覺得,那些高大上的餐廳往往商業(yè)味太濃,卻丟了傳承。反而是一些隱身于民間老街小巷中的食肆,有許多保持著原始風味的經(jīng)典。
于是,與馬東合作主持《奇葩說》和《飯局的誘惑》后,蔡康永這個“掃街嘴”,經(jīng)常會拉著老馬沿著北京的大街小巷展開“地毯式搜索”。西單的慶豐包子鋪、護國寺和隆福寺小吃店等,挨個嘗了一遍,灌腸、爆肚、炒肝、鹵煮,這些平民美食,味道一家比一家出色。
2017年初,蔡康永首當導演,拍攝美食與愛情題材的電影《吃吃的愛》時,一組鏡頭完成后,他常會招呼劇組人員和自己一起,把貨真價實的“道具美食”吃干凈。蔡康永笑言:“我只要工作一結(jié)束,就會任性地吃想吃的東西,以此犒勞自己。畢竟,吃才能帶給你最直接的幸福感和滿足啊!”
如今,在主持《男子甜點俱樂部》的同時,蔡康永終于開始籌備他的美食書?!爱斄税胼呑迂氋v吃貨,我要把自己的美食經(jīng)驗分享給世人,讓大家知道一些中華傳統(tǒng)小吃背后的典故和做法,以及去哪里吃最正宗!”
在蔡康永看來,充滿人情味的平民美食,往往比那些高大上卻冷冰冰的豪宴珍饈,更能打動人心。他從不拿自己當什么“貴族”,也不會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他喜歡接地氣的生活,并要一輩子與這個世界溫柔相待。
編輯楊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