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偏偏
不必對所有人“高情商”
◎張偏偏
我讀小學時,鎮(zhèn)上有位出了名的大神,據說是第一位也是唯一考入省實驗中學的人,可以說是相當聰明,只不過口碑有些差。鄰居在夸完他的學習成績后,緊跟著又會說—“但那孩子傲得不行,見了誰都不打招呼?!薄皠e說在路上碰到,就是你去他家里,他都像沒看見你似的?!?/p>
某個周末,當我被一道奧數(shù)題難倒,父親牽著我的手,執(zhí)意要去大神家登門求教時,我內心是抗拒的。知道我們的來意后,大神二話不說,接過書本只顧專心看題,不到兩分鐘,他就有了答案,并開始給我講解。
大神思路跳躍,饒是得過奧數(shù)一等獎的我,也只是懂了個七八分。大概是看出我聽得吃力,就問:“你學過二元一次方程嗎?”我囁嚅著搖頭。于是他又教我如何解設。那天不知道為什么,我腦子異常靈光,很快就學會。大概是覺得我“孺子可教”,講題的過程中他愈發(fā)開心,話也多了起來,詢問過我的學習情況后,又送了我很多筆和本子,并在我們準備回家時,誠懇地對我父親說:“叔叔常來?!?/p>
后來我每次去他家里問題,他都熱情且耐心。慢慢熟絡后,他甚至還會把自己寫的小說拿給我看。我漸漸發(fā)現(xiàn),大神其實并不像人們議論的那樣傲慢無禮,他其實很親切也很熱心。
回到家里,父親每每教育我,見人要打招呼、說話,不能有智商沒情商。我雖一一照做,但心里清楚,每次我從學校放假回來,路上遇到鄰里鄉(xiāng)親,除了硬著頭皮強裝笑臉地問一句“吃過了啊”“您去哪兒啊”,也實在沒什么可溝通的。就算是家里來了客人,端茶倒水之后,我也只想一頭鉆回書房去。
有了親身經歷,雖然行動上達到了長輩們對“禮貌”的期許,但在心里愈發(fā)理解大神,對于他所飽受的批評也實在不敢茍同。他真誠又坦率,有自己詩一般的世界。如果僅因為想要躲避一些言不由衷的問候和詞不達意的尷尬,就要被冠以“情商低”的名頭,真是不知要向誰去喊冤了。
欣賞的人里,很多都是大神這類。其中有一個就是剛剛過完5 5歲生日的周星馳。周先生的才華向來毋庸置疑,唯一被詬病的就是“情商”。在諸多負面評價里,最常見的有“大牌”“難搞”“獨斷”。
向太就曾在微博公開炮轟他貪財忘恩、人緣極差。當時娛樂圈的人也迅速分成兩派,一派以王晶為首:“我和周星馳不是朋友,只能合作?!绷硪慌蓜t旗幟鮮明地支持感謝他。
年幼時的害羞沉悶暫且不提,即便是今日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周星馳也依然會在接受采訪時緊張到腿抖。很多人誤會他耍大牌,但大導演劉鎮(zhèn)偉曾替其正名,其實星爺只是怕羞,他不愿意面對記者,但拍戲時更愿意跟街邊掃地的老大爺聊天。在與那些不理解甚至蓄意傷害自己的人相處時,也許周先生是真的懶得向這些人展示自己的“高情商”。愛他、懂他、對他友好的人自然會懂他。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情商至上的年代,搞得我們都不敢發(fā)脾氣了?!鄙钣X有理。我們盲目地對“高情商”趨之若鶩,卻忘記了它與虛偽圓滑的區(qū)別。我們對“低情商”避之不及,卻時常委屈了自己。
其實,所謂的“高情商”并不該淪為道德綁架的一種工具。它只是接人待物的方式,它只是合理認識并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但它絕不代表要成全別人,委屈自己。它與揚善除惡、堅持自我這些主流價值觀也并不矛盾。
在不傷害別人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遵從自己的本心。在被別人中傷的時候,我們亦也可以漂亮地反擊。如果因此被扣上“低情商”的帽子,也大可不必介懷,因為你本就沒必要對所有人“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