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茶小隱
剛?cè)嵯酀朊疾?/p>
文 / 茶小隱
川茶三大產(chǎn)區(qū),蒙頂柔和,宜賓剛烈,峨眉則在二者之間,剛?cè)岵?。這是峨眉人對自家茶性格的評價。
在峨眉喝的第一杯茶,是白芽。肥圓的一芽一葉,如蘭花般在高身玻璃杯中舒展舞蹈,嫩白葉色,中心一絲青綠葉脈貫穿。入嘴先是柔和明凈的清甜,伴隨影影綽綽的鮮。元代《文獻通考》中已有白芽的記載:“蜀茶之細者,其品視南方已下,惟廣漢之趙坡、合州之水南、峨眉之白芽、雅安之蒙頂,土人亦珍之。”白芽舊時也稱“雪芽”,和宋徽宗《大觀茶論》里寫的“白茶”類似,雖名“白”卻是綠茶,應是深山中野生茶樹自然白化的產(chǎn)物。唐代顯慶年間重修的《昭明文選》中補注:“峨山多藥草,茶尤好,異于天下。今黑水寺后絕巖種茶,味佳而兩年白一年綠,間出有常?!焙谒律艘源税谆柩恐谱鞯牟瑁瑲v史要比著名的安吉白茶早得多。白芽發(fā)出的芽白中帶嫩綠,葉片還是綠的。我們喝到的這杯,是從野生古樹和老川茶群體種中選育典型白化植株定型,在黑苞山華龍村已成片種植,村民收摘后可以200元一斤的鮮葉價返銷給做白芽的榜上有名茶業(yè)公司,這價錢在全國都算數(shù)一數(shù)二了。除了白芽,當?shù)匾苍谂嘤涎亢忘S芽,都是自然變異品種。紫芽花青素含量高,抗輻射,對人體有益,但湯色暗淡不美。榜上有名的何總就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烏金湯”,希望能推廣開。
峨眉茶的歷史,總和寺廟分不開。景區(qū)內(nèi)的萬年寺、報國寺、黑水寺,歷代種茶,以充寺產(chǎn)。山中老農(nóng)都會講的陳毅給“竹葉青”命名的故事,就發(fā)生在萬年寺。這種鮮嫩全芽做出的竹葉形綠茶,本是峨眉地區(qū)傳統(tǒng)的“細茶”,只是被一家公司買斷使用權(quán),變成別家不能再使用的品牌,只好又取了許多新名字,如雪芽、芽丁玉竹等等。但要通俗易懂,都會補一句:“這就是我們的竹葉青。”川茶比其他茶區(qū),要早三個節(jié)氣。江浙清明前能不能開采,還要看天氣。今年黑苞山是正月初六就開始采茶,搶早茶之先,能賣上好價錢。到了春分,全芽細茶已采到尾聲,做高端茶的廠子放假停工,茶農(nóng)們就要準備開始做一芽兩三葉甚至三四葉的炒青了。炒青比細茶殺口,茶味更重,價格便宜,老百姓喜歡。一直做到九月,茶樹才休養(yǎng)備冬。清明前后的炒青,質(zhì)量最好,夏茶最差,多出口。而四川地區(qū)廣受歡迎的“峨眉毛峰”,主產(chǎn)地其實是在雅安蒙山后山一帶。
說到剛?cè)岵?,我們喝的幾泡茶,確實有外柔內(nèi)剛、綿延不絕、性情倔強之感。黑苞山坐落在雅安和峨眉氣候帶之間,多雨而多變,天氣預報常常不準,老百姓習慣早起看天。海拔800到1200米的茶園,土壤以富含火山灰的“豆末土”為主,肥沃而有一定疏松度,還間雜了不少小石頭。海拔高,云霧亦多,晝夜溫差大,造成茶葉內(nèi)物質(zhì)更豐厚,層次也就凸顯出來。枇杷、桃樹、李樹等果樹間植,是這十來年的事。而今樹已亭亭,和茶園形成良好生態(tài)互補,能減少陽光直射,增加氨基酸生成,更增添了峨眉茶有花果香的說法。
清晨被山村新聞聯(lián)播的喇叭聲催醒,山谷間細雨蒙蒙,果樹枝梢的新綠格外潤澤,更覺出這片山水的富饒靈秀來。從陽臺探身一看,老茶農(nóng)周春文,已經(jīng)叼著自卷的葉子煙,在樓下等我們炒茶了。
責任編輯/文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