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丹
摘要 為探索冬種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促進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水平穩(wěn)步提升,開展了冬種馬鈴薯良種良法、地膜覆蓋、防霜抗凍等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綜合應用效果研究。結果表明,冬種馬鈴薯綜合應用增產技術能顯著提高產量和商品薯率,而且薯塊大小均勻,光澤好,賣相好,種植效益增加。
關鍵詞 冬種馬鈴薯;增產技術;產量;商品薯率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21-0075-02
武宣縣歷來有冬種馬鈴薯的習慣,主要利用晚稻收割后的冬閑田進行栽培。常年種植面積在667 hm2左右,平均產量24 750 kg/hm2,單產較低,且每年冬至前后至翌年1月上中旬前經常遭受霜凍災害,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因此,2015年開展了冬種馬鈴薯關鍵技術綜合推廣應用效果試驗示范,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示范地點為東鄉(xiāng)鎮(zhèn)莫村,面積2 hm2;供試馬鈴薯品種為費烏瑞它,由縣農業(yè)局提供;供試黑地膜(規(guī)格90 cm×0.008 mm),由廣西榕順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試驗示范方法
1.2.1 推廣地膜覆蓋技術。于2015年11月25日種植。馬鈴薯栽培采用起壟地膜覆蓋與稻草覆蓋進行簡單對比法。冬種馬鈴薯覆蓋黑膜栽培試驗,旨在探討出高產高效輕簡的栽培方式[1],為馬鈴薯生產增產增收提供技術和依據。
1.2.2 采用防霜抗凍措施。采用壟溝灌水噴淋、薰煙防御馬鈴薯霜凍害,即在霜(冰)凍發(fā)生前,及時灌水進田溝、備好原料分散堆積在田間地頭,半夜燒火薰煙;凌晨至太陽出來前,進行噴水或淋水防霜抗凍。設對照田(不采取防霜抗凍措施)面積253 m2。
1.2.3 應用綜合高產技術。主要技術是把好種子消毒、催芽→機械深耕深松→重施基肥[2](用45%硫酸鉀復合肥1 500 kg/hm2+農家肥7 500 kg/hm2)→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加大種量,用種量3 000 kg/hm2)→地膜覆蓋→加強田間管理(肥水管理、防好病蟲)。
(1)水分管理。播種時至出苗前土壤始終保持濕潤;出苗后,加大田間濕度,使土壤持水量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為宜;從現(xiàn)蕾以后至收獲前15 d(莖葉轉黃時),經常保持溝底濕潤;收獲前15 d排干田水,防止田間濕度過大,增強產品耐貯性。
(2)清溝培土。齊苗后清溝培土1~2次,溝土均勻覆蓋在地膜面上,確保種薯上覆蓋有厚5 cm以上的細土,防止中后期塊莖膨大時漏光變青,也有利于排水和灌溉。
(3)葉面追肥。中后期肥料不足的,用沼氣液、水溶性肥料或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進行葉面噴施,結合病蟲防治一并操作。每隔10~15 d葉面噴施1次,共噴施1~2次。
(4)防霜凍[3]。一是覆土防霜。播種后,及時加深畦溝和四周排水溝,把溝土均勻覆蓋在稻草或地膜面上。二是灌水防霜。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霜凍到來前1~2 d放水進溝,保持土壤濕潤。三是煙熏驅霜。霜凍到來前,在田頭地角,均勻堆放秸稈、谷殼、樹葉、枯木、雜草等燃料,凌晨至太陽出來前點火煙熏,設煙堆45個/hm2,慢慢熏燒,使地面上籠罩一層煙霧。四是淋水除霜。霜凍發(fā)生后的早上,在太陽出來前,及時淋水減輕霜凍的危害。五是噴水防霜。霜凍發(fā)生時,凌晨至太陽出來前利用噴管帶、噴灌圈等噴水防霜。六是霜后追肥促恢復生長。霜凍過后,在恢復生長時用尿素2.25 kg/hm2、磷酸二氫鉀3.0 kg/hm2、紅糖3.75 kg/hm2,兌水50 kg/hm2噴施,促進植株恢復生長。
(5)病蟲鼠害防控。在晚疫病[4]、黑脛病防治上,在出苗80%~90%時,用銀法利、72%克露可溶性粉劑0.1 kg/hm2、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0.1 kg/hm2兌水50 kg/hm2噴霧,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在蚜蟲防治上,用吡蟲啉進行莖葉噴霧,減少病毒傳播。在鼠害防治上,選用符合無公害生產要求的鼠藥,統(tǒng)一滅鼠,或采取設置毒餌站的辦法誘殺。
(6)適時收獲、驗收。冬種馬鈴薯于3月下旬開始陸續(xù)成熟收獲。2016年3月25—26日,經驗收,馬鈴薯示范片平均產量達32 017.5 kg/hm2。
2 結果與分析
2.1 冬種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方式對產量和商品薯率的影響
由表1可知,地膜覆蓋平均產量31 216.67 kg/hm2,較稻草覆蓋平均產量(27 633.33 kg/hm2)增加3 583.34 kg/hm2,增產率12.97%。采用地膜覆蓋栽培可以提高土溫、節(jié)約灌溉用水、減少株間水分蒸發(fā)、防除雜草,特別是黑地膜覆蓋能增加馬鈴薯單株結薯數(shù)、單株薯塊重量和商品薯率,從而提高產量。
2.2 防霜凍措施對馬鈴薯產量和商品薯率的影響
由表2可知,采取防霜凍措施平均產量30 266.67 kg/hm2,較CK平均產量(26 883.33 kg/hm2)增產3 383.34 kg/hm2,增幅12.59%,說明在霜凍到來前采取防霜抗凍措施可以提高馬鈴薯產量。
2.3 綜合應用增產技術對冬種馬鈴薯產量和商品薯率的影響
由表3可知,示范區(qū)內馬鈴薯平均產量為31 666.67 kg/hm2較稻草覆蓋(27 633.33 kg/hm2)、地膜覆蓋+不防霜抗凍(26 883.33 kg/hm2)、常規(guī)栽培(25 329 kg/hm2)分別增產4 033.34、4 783.34、6 337.67 kg/hm2,分別增產14.60%、17.79%、25.02%,增產效果顯著。說明冬種馬鈴薯綜合應用增產技術后能提高單位面積有效株數(shù)、分株數(shù)、商品薯率,薯塊大小均勻,從而提高產量和商品薯率。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冬種馬鈴薯綜合應用增產技術能顯著提高產量和商品薯率,而且薯塊大小均勻,光澤好,商品性好,增加種植效益。主要是因為馬鈴薯種植采用種薯消毒、催芽、地膜覆蓋等能提高單位面積成苗率,是提高產量的基礎;推廣葉面追肥技術能預防馬鈴薯植株后期早衰,確保薯塊生長所需營養(yǎng),為奪取高產打下扎實基礎;采取防霜防病栽培技術,可以提高馬鈴薯的有效株率,是保證生產安全和提高產量的保障措施[5-6]。
4 參考文獻
[1] 王正榮.冬種馬鈴薯覆蓋黑膜栽培試驗[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1(5):42-44.
[2] 江宗安.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1(4):108-110.
[3] 龔有智,張文娟.冬早馬鈴薯防霜凍高產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yè)科技,2017(3):32-34.
[4] 范曉明,劉永進.優(yōu)質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措施[J].吉林蔬菜雜志,2014(增刊1):9-10.
[5] 王志山,張文修.寒地馬鈴薯增產措施[J].現(xiàn)代化農業(yè),2015(6):30-31.
[6] 尹存寶,呂英,郜彥茹,等.覆膜馬鈴薯栽培技術是發(fā)展旱作節(jié)水、節(jié)肥的有效增產措施[C]//中國農學會.內蒙古農學會2004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農學會,200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