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鑒定人出庭費用由何方負擔的問題,目前存在鑒定人負擔論、法院負擔論以及當事人負擔論三個觀點。從立法明文規(guī)定、契約對價原則以及鑒定人出庭自利驅(qū)動機制的完善來看,鑒定人出庭費用自身負擔并不具備當然的合理性。在鑒定人履行了出庭作證義務后可向法院請求費用補償,法院根據(jù)案件具體情況確定鑒定人出庭具體費用并以敗訴方承擔為原則最終由當事人負擔。
關(guān)鍵詞:鑒定人;出庭費用;請求對象;負擔主體
中圖分類號:D9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7)09-0074-05
鑒定意見的做出需要鑒定人依靠其專業(yè)知識,鑒定人出庭符合鑒定意見自身特點的要求、符合程序正義的內(nèi)在要求、與兩大法系的做法一致,?譹?訛有利于案件真實快速發(fā)現(xiàn)和審判效率提高,有利于當事人盡快擺脫訴累,有利于司法鑒定權(quán)威的確立。為保障鑒定意見這一證據(jù)方法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其功能優(yōu)勢,我國在2012年對《民事訴訟法》予以修訂時明確規(guī)定了鑒定人出庭作證的公法性義務及違反該義務可能遭受的不利益。?譺?訛在立法明文規(guī)定之下,鑒定人出庭制度日漸趨向于應然的軌道發(fā)展,并為案件真實的發(fā)現(xiàn)與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服務。鑒定人出庭作證毫無疑問會帶來一定的費用消耗,一方面如果受聘的是本地鑒定機構(gòu)的鑒定人員,該鑒定人出庭將會產(chǎn)生一定的誤工損失、交通費用、餐飲費用等;另一方面,如果受聘的是外地鑒定機構(gòu)的鑒定人員還會產(chǎn)生除上述費用外的住宿費,而且費用會更高。鑒定人出庭自利驅(qū)動的常態(tài)化運行顯然離不開鑒定人出庭費用負擔這一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如果不對鑒定人出庭作證的相關(guān)費用負擔予以明確,必然會給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的良好運行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由何方負擔,如何負擔就成為了鑒定人出庭制度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為確保鑒定人出庭自利驅(qū)動的常態(tài)化運轉(zhuǎn),有必要對以下問題予以明確:其一,在需要鑒定人出庭的案件中,鑒定人出庭費用是由鑒定人自身自行負擔,還是由案件當事人負擔或者法院負擔?其二,為確保鑒定人出庭制度功能的良好發(fā)揮,鑒定人自身負擔出庭作證費用的缺陷何在,也就是說,鑒定人能夠向他方請求出庭作證費用的基礎依據(jù)為何?其三,鑒定人對于其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必要費用能夠在何時獲得補償、向何方提出請求以及最終的負擔主體為何方?
一、鑒定人出庭費用負擔觀點檢視
鑒定人是否存有出庭作證的法定義務已不再是困擾審判人員、當事人的難題,實踐中由于當事人對于鑒定意見存有異議或法院認為有必要而通知鑒定人出庭作證的情形也時有發(fā)生(雖然不是經(jīng)常)。這一變化看似解決了鑒定人不出庭的頑疾,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鑒定人出庭作證又引起了有關(guān)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由何方承擔、如何準確計算的問題。經(jīng)由邏輯推敲,對以上問題的準確解答,需要對現(xiàn)存有關(guān)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負擔的觀點予以陳述、反思與辨析。目前,司法實務界、理論界對于鑒定人由何方承擔存在鑒定人自身負擔論、法院負擔論以及當事人負擔論三個觀點。
(一)鑒定人負擔論
鑒定人負擔論是指由鑒定人自身負擔其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誤工損失、差旅費、食宿費等相關(guān)費用。該觀點雖然并非具有統(tǒng)治性,也即是并非普遍所持的觀點,但在部分人尤其是司法界人士中仍然存在。法院具有對外委托鑒定的職權(quán),而接受法院委托做出鑒定事項的鑒定人如果出庭,勢必會存在一定的出庭費用。由此,對于鑒定費用的承擔問題,法院與鑒定人之間就有了分歧。法院認為鑒定人接受了鑒定事項,也就當然負有出庭作證的義務,所支付的鑒定費用中已然涵蓋了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費用;?譻?訛而且,應當出庭的鑒定人不出庭作證,其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所以鑒定人出庭是法定的當然的義務,由此法院對于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費用一般以不合財務報銷要求不予以解決。?譼?訛
(二)法院負擔論
法院負擔論指的是由人民法院在財政預算中對鑒定人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相關(guān)實際費用予以統(tǒng)一支付。該觀點的支持者認為,無論是基于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還是法院認為有必要的情況下鑒定人出庭作證,都必須經(jīng)過法院決定鑒定人是否需要出庭,并由法院依法通知,在此情形下,鑒定人出庭作證是基于公共利益向國家履行作證義務,所以鑒定人出庭作證義務的指向?qū)ο笫菄?,那么其因出庭作證而產(chǎn)生的費用自然應由國家負擔。鑒定人出庭作證有利于法院案件真實的發(fā)現(xiàn),以正確行使裁判權(quán);雖然從當事人的角度來看,鑒定人出庭作證有利于某一方,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其利用,但鑒定人的出庭作證行為最終還是服務于國家法定審判機關(guān)——法院的裁判職能實現(xiàn)。而且,法院對于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的統(tǒng)一支付還可以防止當事人與鑒定人之間非正當委托關(guān)系的產(chǎn)生,也就是防止鑒定人基于金錢利益而淪為當事人勝訴的工具。?譽?訛
(三)當事人負擔論
當事人負擔論指的是由民事訴訟當事人支付鑒定人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相關(guān)費用。該觀點是目前司法理論界、實務界的通說。持該觀點者認為,民事訴訟從本質(zhì)上來講所解決的是當事人之間的私權(quán),是當事人為了自身的私利益而提請法院解決所產(chǎn)生的糾紛的,基于自身糾紛化解的目的,當事人利用訴訟資源勢必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以對訴訟這一稀缺性資源予以補償。將民事訴訟運行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必要費用列入訴訟費用的范疇由當事人負擔,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當事人濫用起訴權(quán),避免惡意訴訟、虛假訴訟;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國家的財政支出而減輕國家公共財政負擔。?譾?訛我國《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6條明確將鑒定人因出庭作證所產(chǎn)生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補貼列入訴訟費用的范疇而由當事人負擔。
(四)鑒定人出庭費用負擔觀點評介
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費用應當由鑒定人、法院、當事人何方負擔是解答鑒定人對其出庭費用是否享有請求權(quán)這一問題的前提,是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的具體數(shù)額核算的歸宿,也是鑒定人出庭制度能否良好運行的重要一環(huán)。鑒定人自行負擔其因出庭而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費顯然有悖于鑒定人出庭制度的邏輯基礎,也與訴訟費用負擔的法律規(guī)定不符,不利于鑒定人出庭制度應然功能的良好發(fā)揮,因此鑒定人自行負擔論不可行。而就法院負擔論與當事人負擔論而言,兩者之所以產(chǎn)生差異的著眼點在于民事訴訟本質(zhì)的理解差異,民事訴訟所解決的糾紛從其本質(zhì)而言是當事人之間的私權(quán)糾紛,而任何人要使用訴訟這一稀缺資源必然需要付出一定的對價,所以由法院負擔鑒定人因出庭而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費的觀點將民事訴訟的目的局限在于國家公共利益的范疇而忽視了民事訴訟的本質(zhì)。由此,從這一角度而言,當事人負擔鑒定人因出庭而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費的觀點具有當然的合理性。endprint
二、鑒定人請求出庭費用的基礎依據(jù)
經(jīng)由邏輯推演,鑒定人自身負擔其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費的觀點不符合鑒定人出庭制度的應有之義,與鑒定人出庭制度應然功能的發(fā)揮存在矛盾。鑒定人對于其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必要費用有向法院或當事人請求的權(quán)利。在對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負擔的相關(guān)觀點展開分析后,為了更為充分的闡述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請求權(quán)存在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對于鑒定人請求他方給付其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必要費用的立法規(guī)定、理論基礎及邏輯演繹的分析必不可少。
(一)立法規(guī)定
有關(guān)于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的負擔問題,在2006年由國務院制定的《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6條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交納的訴訟費用包括:……(三)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理算人員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發(fā)生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補貼?!痹摋l明確將鑒定人因出庭而支出的必要費用劃歸入訴訟費用的范疇,依法應當由當事人向人民法院交納。所以,鑒定人在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費用可依據(jù)該《辦法》相關(guān)條文請求償付。另外,《美國聯(lián)邦證據(jù)規(guī)則》第706條(b)也對鑒定人在特定案件中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費用補償問題予以了明確規(guī)定,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可向法院或當事人要求償付。?譿?訛我國臺灣地區(qū)《民事訴訟法》第335條第三款規(guī)定,在鑒定人所出具的鑒定意見需要做出說明、解釋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而鑒定人除可以請求必要的鑒定費用外,還可以請求其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必要費用。?讀?訛
(二)契約對價
鑒定人所享有的因出庭作證而補償其所支出費用請求權(quán)主要是基于鑒定人因接受鑒定而與當事人存在的私法上的契約對價以及與法院存在的公法上的契約對價。就私法契約對價而言,鑒定人接受當事人委托或在當事人申請下接受法院委托,由當事人支付一定的鑒定費用,鑒定人與當事人之間就形成了一種付費鑒定的法律關(guān)系。應出庭鑒定人不出庭,其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所收取的鑒定費用應當返還付費方。鑒定人為使其所做出的鑒定意見獲得法院認可,其出庭作證行為就成為了理所當然,但鑒定人出庭作證所產(chǎn)生的一定耗費也勢必需要當事人予以補償。從當事人與鑒定人之間存在的私法契約來看,鑒定人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自然享有要求當事人支付出庭作證費用的權(quán)利,當事人也應當對鑒定人出庭這一行為支付相應的對價。
就公法契約對價而言,鑒定人出庭對其所做出的鑒定意見予以必要的闡釋說明,能夠為法院正確認定案件事實提供幫助,有利于法院裁判職能的正當實現(xiàn);在此情形下,鑒定人與法院之間就形成了一種鑒定輔助事實發(fā)現(xiàn)的法律關(guān)系。應出庭鑒定人不出庭將會導致法院認定具體案件事實產(chǎn)生障礙,無正當理由不出庭的鑒定人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公法制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鑒定人出庭作證對民事訴訟一方當事人實質(zhì)上有利,但不能否認鑒定人出庭作證與法院裁判權(quán)實現(xiàn)之間所存在的公法契約關(guān)系存在。鑒定人出庭作證是對法院所負的一種公法義務。?讁?訛由此,根據(jù)權(quán)利義務相一致的原則,鑒定人出庭作證義務的合理履行,自然也應當享有向法院請求相應的對價以補償其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必要費用。雖然,我國立法規(guī)定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作為訴訟費用的一種由當事人交納,但這并不當然妨礙鑒定人有向法院要求補償其出庭作證費用的請求權(quán)。
(三)自利驅(qū)動
結(jié)合亞當·斯密有關(guān)自利的理性人理論來看,鑒定人出庭作證必不可少的會對其自身利益做出衡量,以比較出庭與不出庭兩者之間給其帶來利益的有無、大小。而只有在出庭作證給其帶來利益并且所獲得的利益大于不出庭的利益時,鑒定人出庭作證才能夠得到自覺的遵守。?輥?輮?訛由此,從其層次上劃分,鑒定人首先是一個有自主利益考量的主體,其次是具備專業(yè)知識的主體,最后才是依據(jù)案件事實做出鑒定意見以及出庭接受質(zhì)證的對象。如果不對鑒定人的主體性有明確的認知,不對鑒定人的利益考量予以先驗的正面對待,僅僅將鑒定人作為出庭接受質(zhì)證以促進案件真實發(fā)現(xiàn)和程序高效運轉(zhuǎn)的被對待“對象”,那么對鑒定人出庭制度的一系列設計都只能淪為紙面上的法?!胺杀仨毐蛔袷兀駝t就形同虛設?!奔埫嫔系姆ㄗ罱K要成為實踐中的法,鑒定人出庭制度最終要獲得良好運行及實踐,最終依賴的是鑒定人對該制度實踐的自覺化。鑒定人出庭作證給其自身所帶來的耗費如果不能得到相應的償付,我們無法想象,鑒定人出庭制度能夠在我們期待其運行的軌道上行進。但是為避免鑒定人出庭獲取的利益對其自身作為鑒定人的獨立性造成消極影響,對其因出庭作證的耗費予以必要性的補充既是必要也是限制。
鑒定人出庭費用由他方負擔是鑒定人出庭制度的應有之義,鑒定人出庭費用請求權(quán)的成立對于鑒定人自利出庭驅(qū)動機制的良好運行有重大積極意義。首先,鑒定人出庭費用請求權(quán)的成立無論是從我國相關(guān)立法,還是從域外國家或地區(qū)有關(guān)鑒定人出庭制度的立法來看,鑒定人自行負擔其因出庭而支出的必要費用均無成立的正當性。其次,鑒定人接受鑒定并不必然會產(chǎn)生出庭的必要,司法實踐中相當比例的鑒定人在做出鑒定意見后均能夠?qū)讣械年P(guān)鍵事實闡述清楚,在該種情形下,鑒定人并無出庭必要,如果一概要求鑒定人不區(qū)分具體情況均需出庭既不符合鑒定人出庭制度的本質(zhì)要求,也與訴訟經(jīng)濟與司法效率的要求大相徑庭。實踐中,鑒定人接受鑒定事項委托時,部分是僅就案件所涉及的專門鑒定事項與法院或當事人做出費用方面的約定,而對于出庭費用則留待需要其出庭時方才要求。在此意義上,鑒定費用并不包含鑒定人出庭費用。在鑒定人履行出庭義務的情形下,對于這一與鑒定事項想獨立的事項而言,在契約對價原則的基礎上,鑒定人勢必有向法院或當事人要求必要的鑒定費用的權(quán)利。再次,鑒定人從其本質(zhì)而言是作為具備鑒定資格的獨立性的主體,其接受鑒定事項委托的驅(qū)動因素在于鑒定費用的收取,退而言之,其出庭接受質(zhì)證也并非是為了當事人糾紛的解決,而是為了履行法定的出庭義務,所以鑒定人因出庭而支出的必要費用需要獲得相應補足,鑒定人出庭制度才能得以正當運行。由此,鑒定人對于其因出庭而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費可以請求當事人或法院給付。endprint
三、鑒定人出庭費用負擔的具體適用
鑒定人自身并不具備負擔其因出庭而支出的必要花費的正當性,其享有向法院或當事人要求支付出庭費用的權(quán)利。鑒定人出庭費用自身負擔觀點的荒謬并不能為鑒定人要求出庭費用提供可供實踐操作的便利性,鑒定人出庭費用由當事人負擔的觀點雖然在民事糾紛的訴訟解決來看毫無疑問,但鑒定人出庭費用負擔的具體操作仍然有待澄清以資鑒定人出庭費用負擔在實踐中能夠有的放矢。鑒定人出庭費用負擔的具體適用首當其沖的是要解決鑒定人向何方請求出庭費用的問題,鑒定人出庭費用的請求對象是關(guān)鍵。其次是要對鑒定人出庭費用的最終負擔主體予以闡釋,明確何方應當對鑒定人出庭費用做最終的承受。另外,針對實踐中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標準多樣,無法具體統(tǒng)一的問題,有必要對鑒定人出庭費用的數(shù)額計算標準做相對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以促使鑒定人出庭費用補償制度良好運行。
(一)鑒定人出庭費用的補償時間
基于立法明文規(guī)定、公私法契約對價要求以及為督促鑒定人出庭制度良好運行的考量,鑒定人自身不應當負擔其因出庭而支出的必要費用。但對鑒定人出庭費用由何方負擔的問題的回答,以上闡述并不完整。由此,鑒定人應當在何時要求何方對其因出庭接受質(zhì)證而支出的必要費用予以補償方才是解決鑒定人出庭費用負擔問題的第一步。從鑒定人出庭行為的角度而言,鑒定人因出庭需要支出多少費用均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在出庭費用支出之后方能夠?qū)﹁b定人出庭費用的數(shù)額予以明確。所以,鑒定人出庭必要費用一般應是在其履行出庭義務后以其所支出費用的相應票據(jù)向他方要求補償。在例外情況下,鑒定人可要求他方按照一定標準預先給付一定數(shù)額的出庭費用以利于出庭義務的良好履行。也就是說,鑒定人出庭費用的給付時間以出庭義務履行完畢后為原則,以預先給付為例外。對此也有認為應以預先墊付為原則的,?輥?輯?訛但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鑒定人出庭義務履行后獲得出庭費用補償更具合理性。
(二)鑒定人出庭費用的請求對象
鑒定人出庭接受案件當事人及法官的詢問并進行更為詳細的說理論證以促使案件待查事實能夠更為明確清晰的展現(xiàn)出來,有利于法院準確認定案件事實,對于糾紛的正當化解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就法院裁判職能的履行而言,鑒定人出庭質(zhì)證是為了履行公法所要求輔助法院裁判職能實現(xiàn)的公法義務。從其履行了輔助法院審理職能的實現(xiàn)這一角度而言,鑒定人具備向法院要求其因出庭而支出的必要費用的權(quán)利。但是,從接受法院裁判這一公共服務的案件當事人而言,鑒定人出庭接受質(zhì)詢利于案件各方當事人之間糾紛的化解,有利于區(qū)分各方責任和義務。在這個意義上,鑒定人又與案件當事人產(chǎn)生了私法上的契約義務,由此鑒定人毫無疑問具備向案件當事人要求其因出庭而支出必要費用的權(quán)利。從鑒定人出庭既是履行公法義務也是履行私法義務而言,鑒定人具備向法院或當事人要求出庭費用的權(quán)利。我國《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6條明確將鑒定人因出庭作證所產(chǎn)生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補貼列入訴訟費用的范疇。該規(guī)定的主要意圖是將鑒定人出庭費用請求權(quán)的對象指向了法院。鑒定人出庭費用請求對象從法律上規(guī)定為了法院。其理由不外乎是為了鑒定人出庭費用請求權(quán)的良好實現(xiàn)。鑒定人出庭費用列為訴訟費用的一種,即是確保了鑒定人出庭費用的性質(zhì)與地位,而法院作為對于訴訟費用具體分配的管理主體,避免了鑒定人在向當事人要求出庭作證費用時的扯皮現(xiàn)象。由法院對于鑒定人出庭費用的負擔予以具體分配,明確了法院在其中的職責定位。
(三)鑒定人出庭費用的最終負擔
鑒定人具備向他方請求出庭必要費用的正當性,并且在立法明文規(guī)定下,為保障鑒定人請求給付出庭費用的便利性,法院就成為鑒定人出庭費用請求的對象。雖然法院為鑒定人出庭費用請求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可能,但法院自身并非鑒定人出庭費用的最終承擔主體。結(jié)合我國《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6條的規(guī)定來看,鑒定人出庭費用是包含于訴訟費用的,而訴訟費用是由法官結(jié)合案件具體情況分配給案件當事人承擔的,由此鑒定人出庭費用的最終承擔主體是案件當事人。立法的明文規(guī)定并不能直接說明案件當事人作為鑒定人出庭費用負擔主體的正當性。于此,不得不從邏輯對該問題予以展開說明。民事訴訟制度設立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維護國家社會管理秩序的良好運行,另一方面是為了保障糾紛當事人在窮盡私力救濟手段后能夠通過國家提供的救濟途徑對其糾紛予以化解。相應的,任何救濟手段的運用都需要耗費一定的成本,案件當事人為尋求民事程序救濟解決自身糾紛必須要對國家在這一糾紛解決過程當中所支出的成本予以補足,也即是支付相應的對價。鑒定人出庭對于案件涉及的重要事實予以闡述論證有利于糾紛當事人之間責任的明確,由此鑒定人出庭費用自然也應當由尋求司法救濟的當事人承擔。訴訟費用應由敗訴者承擔,在當事人雙方互有勝敗時,則相互減少其費用或者分別讓其承擔適當?shù)馁M用,具體應當以法院裁判為之。?輥?輰?訛也即是,根據(jù)訴訟費用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的原則,就鑒定人出庭費用而言,具體由何方當事人承擔以及承擔比例如何需要結(jié)合案件實際情況,由法官在案件審結(jié)時在裁判文書中確定。所以,鑒定人出庭費用作為尋求司法救濟途徑的當事人而言,鑒定人出庭有利于當事人之間糾紛的正當化解,由此鑒定人出庭費用的最終承擔主體應是當事人。
——————————
注 釋:
?譹?訛陳龍業(yè).鑒定人出庭作證若干適用問題探討[J].法律適用,2013(6).
?譺?訛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guī)定,在當事人對鑒定意見存在異議或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時,鑒定人應當出庭。緊接著明確了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人的兩個消極措施,其一是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其二是當事人可向鑒定人要求返還已支付鑒定費用。以上兩個消極措施促使鑒定人在自利的驅(qū)動之下出庭作證,以確保自身利益最大化。
?譻?訛從證人與鑒定人出庭的比較中,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4條僅對證人出庭費用予以了明確的支持,而對于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費用并未規(guī)定。并且二者的出庭義務性質(zhì)也明顯不同,證人所依據(jù)的是法定作證義務,由此其出庭作證的損失應當予以補償;鑒定人出庭作證義務則是基于收費鑒定行為的法定義務,出庭義務的履行是其接受鑒定的應然行為,所以鑒定人不可以再另行收取出庭作證費用。韓光升.鑒定人出庭可否主張相關(guān)費用[N].江蘇經(jīng)濟報,2014-11-19(B03).endprint
?譼?訛陳衛(wèi)東,趙恒.刑事證據(jù)制度重點問題實施狀況調(diào)研報告[J].證據(jù)科學,2014(6).
?譽?訛郭華.鑒定意見證明論[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245-246.
?譾?訛楊建華.海峽兩岸民事程序法論[M].月旦出版社,1997.148;占善剛.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的補償方式及具體路徑[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
?譿?訛《美國聯(lián)邦證據(jù)規(guī)則》第706條(a)規(guī)定:“……法庭或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傳喚該專家證人作證。該專家證人將接受包括傳喚其作證的當事人一方在內(nèi)的各方當事人交叉詢問?!?;(b)規(guī)定:“指定的專家證人有權(quán)在法庭允許的數(shù)額內(nèi)獲得補償。在刑事案件和根據(jù)憲法第五條修正案包含此類補償?shù)拿袷略V訟中,補償金在法律規(guī)定的款項中支付。在其他的民事訴訟中,補償金將由當事人根據(jù)法庭以與確定其他費用類似的方式確定的比例和時間支付?!睆囊陨蠗l文可知,奉行傳聞證據(jù)規(guī)則的美國,專家證人(鑒定人)一般需要對其做出的專家證言(鑒定意見)在法庭上做出闡明,那么其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必要費用自然也可以依據(jù)以上法律規(guī)定向法院或當事人要求償付。
?讀?訛我國臺灣地區(qū)《民事訴訟法》第338條第1款規(guī)定:“鑒定人于法定之日費、旅費外,得請求相當之報酬。”從該條文規(guī)定可知,鑒定人可請求的費用包括鑒定費用以及鑒定人在法定時間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費等。楊建華.民事訴訟法要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276.
?讁?訛占善剛教授結(jié)合訴訟法理、證據(jù)法理以及邏輯推演認為鑒定人出庭作證應當歸屬于公法義務的范疇,而對鑒定人與當事人之間的私法契約權(quán)利義務關(guān)系予以忽視。筆者認為,鑒定人出庭作證顯然有助于法院裁判職能的正當實現(xiàn),但當事人作為鑒定人出庭費用的最終負擔主體,對于鑒定人出庭作證與當事人之間的司法契約關(guān)系也應當給予足夠重視。參見占善剛:“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的補償方式及具體路徑”[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
?輥?輮?訛孟偉濤.鑒定人出庭之賞罰驅(qū)動[J].政法學刊,2016(5).
?輥?輯?訛陳俊濤.鑒定人出庭費用如何負擔[N].江蘇法制報,2015-11-2(00C).
?輥?輰?訛(日)高木豐三.日本民事訴訟法論綱[M].陳與年譯,洪冬英勘校.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233.
(責任編輯 徐陽)
Abstract: For the subject who burdens the cost of appraisers' appearing in court, there are three views: appraiser, the court and the parties At present.From the legislative provisions,the principle of the contract consideration,as well as the perfection of self interested driving mechanism of appraisers appearing in court,the appraisers burden the cost is Without legitimacy. After the appraiser fulfilled the obligation of appearing in court,they have the right to ask the court for compensate the relevant cost.Thus the court determine the specific cos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case,and ultimately the parties burden the cost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losing party liable to the cost of appraisers' appearing in court.
Keywords: Appraisers; The Cost of Appraisers' Appearing in Court; Request Object; Burden Subjec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