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斌/Liu Bin
在天津美術學院一百一十年的辦學歷史中,由著名教育家齊璧亭①先生創(chuàng)建的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點。該學院不僅是我國第一所省級女子師范類高等院校,同時也完成了由北洋女師范學堂時期的中等女子師范教育向高等女子師范教育的轉(zhuǎn)變。更重要的是,作為天津美術學院的前身,雖然早在北洋女師范學堂時期,學校就設有手工勞作課和圖畫課,就已經(jīng)開始了基礎美術教育,但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時期圖畫副系的建立才真正標志著學院美術教育的開啟。
1929年4月23日,河北省政府第八十五次會議通過決議:“在第一女師校內(nèi)增設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同時明確家政系為學院一系,并增設他系,以廣儲女子教育人才?!边@是留美歸國的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校長齊璧亭數(shù)次呈請的結(jié)果,此舉也填補了我國沒有省級女子師范高等院校的空白。
1929年6月,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成立,學院初設國文、家政兩個系,齊璧亭任院長,這也是他在我院34年教育生涯的又一個新起點。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圖畫副系建立于1929年9月,該系最初附設于家政系,其主旨是“涵養(yǎng)美感,陶冶身心,養(yǎng)成人格,以為社會人生之指導,并以培養(yǎng)初中圖畫教員人才”②為目標(圖1—2)。學員主要由家政、國文兩系中具有藝術天分的學生選拔而成。圖畫副系直屬于教務處,修滿學分畢業(yè)生將獲得正系、副系兩種畢業(yè)證書。
圖1 圖畫副系學生在上西畫實習課
圖2 圖畫副系學生在上國畫實習課
女師圖畫副系開設有國畫、西畫、圖案畫和技能理論四門主要科目并制定有相關“教學注意要點”(表1)。其中圖案畫課實踐性強,頗受同學喜愛(表2)。當時開設此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以圖案畫的技能、養(yǎng)成設計習慣,美化衣食住行,以為社會生活之指導?!弊裱慕逃砟钍牵涸谶@門課程中,學生不僅要“憑中西繪畫材料和方法,做觀察和描寫的實習,并隨時導入正確知識和理論”,還要“應用作圖技能,使對于其他課程,發(fā)生相當聯(lián)絡”,從而達到“使實習欣賞等結(jié)果,逐漸影響到身心,以習慣于美的態(tài)度而裨益于生活”和“對于環(huán)境有美惡的敏感,并有改造的自覺”。相對于繪畫課程的寫實要求,圖案課更加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蘇吉亨經(jīng)常將自己的作品給同學們展示,以增加學生對圖案創(chuàng)作的理解。蘇吉亨的圖案設計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瓦當?shù)膱D形因素,將現(xiàn)代圖案設計與傳統(tǒng)元素相融合,形成了其獨特的設計風格。在給天津“群一社”成立周年的祝賀作品中,蘇吉亨就別出心裁地創(chuàng)作了一幅以瓦當為圖案的作品。
通過以上圖案課教學目標、教學理念及授課內(nèi)容我們可以看出,女師圖畫副系圖案教學基本涵蓋了設計基礎課程所包含的平面設計、色彩設計、立體設計三門主要課程。圍繞這些課程,圖案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從多元化的角度探索新的視覺語言,并且結(jié)合中西繪畫不同材料和不同方法,提倡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藝術與技術的統(tǒng)一,從而讓學生把自己所學的美術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之中,對生活進行美的改造。這些無疑也都是構(gòu)成現(xiàn)代設計基礎教學的重要基礎理論與教學理念,故此,圖案課教學可視為學院設計教學的濫觴(圖3—6)。
圖畫副系初設干事1人(蘇吉亨),主理本系一切教學事項,專職與兼職教師3至4人(蘇吉亨、李鶴籌、劉嘯巖)。蘇昌泰(1902—1951),字吉亨,天津人,畫齋名為聽香室,京津畫派重要畫家,美術活動家、教育家(圖7)。在他編校的《中國繪畫史》自序中,他自稱1918年肄業(yè)于北京美術學校,師從陳師曾,其擅畫梅花、佛像等題材,筆墨老到。1929年后,任女師學院圖畫副系干事兼講師,后擔任該系教授。在此期間蘇吉亨還創(chuàng)辦了天津知名美術團體——綠蕖美術會。蘇吉亨在女師圖畫副系任教期間大力培養(yǎng)人才并為該系引進了劉嘯巖等重要師資,
1934年,他更是在記錄恩師陳師曾《中國繪畫史》講稿(被蘇吉亨譽為“誠為后學之先導,問道之津梁也”)的基礎上,為圖畫副系編寫了教材《中國繪畫史》。這本教材語言平實,說理深刻,同時也融入了蘇吉亨自己對中國繪畫的獨到見解和體會,十分適合初學者學習。他還邀請了五四時期覺悟社成員、天津工商學院教授趙光宸為本書作序,趙在序言中論述了中國繪畫與書法起源于寫實繪畫,中外美術交流與中國畫對世界美術的影響。運用比較的手法進行中西美術史研究這在當時是極為少見的,其見解對知識面相對閉塞的中國女學生很有啟發(fā),可增強學生們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蘇吉亨為女師圖畫副系的建立、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蘇吉亨所教授學生中,已知姓名者包括:智瑛、賈劭英、陳克莊、張琴書、趙憲章、董芝如、馮文靜、王嘉彥、劉師蓮、王恒璞、黃意蘭、王令誨、楊迺庚、吳英賢、王雅南、宋采繁。此外,也有其他美術教師留下姓名,如劉嘯巖,曾留學德國,歸國后任教于河北女師圖畫副系,專門講授西洋繪畫,其素描、油畫功力深厚,教授的學生多有成績。另外,他對圖案設計也有獨到的理解,并于1940年編寫出版有《美術圖案選集》一書,署名劉鳳虎,作為20世紀40年代河北省立北京女子家事職業(yè)學院的教材。又如李鶴籌(1891—1974),名瑞齡,字鶴籌,號枕湖,原籍山東德州,后遷居河北寧津(圖8)。著名小寫意花鳥畫家,中國畫顏料漂制專家。1920年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師承金北樓先生學習花鳥畫。1930年任教于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圖畫副系,1958年任教于河北美術學院,曾任國畫教研組主任。
根據(jù)筆者收集到的資料顯示,自1929年9月圖畫副系建立至1935年是女師圖畫副系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這一階段社會相對穩(wěn)定,文化藝術繁榮,女師學院在當時已經(jīng)成為全國女子教育體制完善的著名學府,圖畫副系由于定期舉辦展覽在當時的天津藝術領域也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多次展覽情況都被當時的文化藝術主流媒體《北洋畫報》大幅報道,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29至1935年間圖畫副系共舉辦展覽五次(圖9—10)。
其中第二屆展覽于1932年6月17—19日在女師學院會議廳舉行。此次展出學生作品二百五十余件,分為木炭、水彩、鉛筆、花卉、花鳥、山水六門,國畫多于西畫,花卉又多于山水花鳥。其中作品以三年級學生智瑛、賈劭英、陳克莊、張琴書、趙憲章、董芝如、馮文靜七人最為優(yōu)秀。圖案畫“多切合實用之設計,如茶具、書面,俱皆脫俗”,如“馮文靜之二方連續(xù)機織圖案,趙憲章之墨彩壺杯,皆幽靜閑雅。‘朝華’雜志之封面,則以智瑛所繪為最美”。國畫“多條幅花卉佳音甚多,尤以張琴書之藤花,綠蔓低垂,紫穗繽紛,陳克莊之繡球,萬花成簇,肥葉參差,神似吉亨所作,可以亂真。趙憲章所作湖山放棹小幅,筆極蒼老,設色亦多古趣。張琴書又有枇杷一幅,學吳昌碩,氣魄甚雄厚。陳克莊梅雀,則以清逸勝。馮文靜畫棕樹,頗有力,微失之亂矣。董芝如,賈劭英,智瑛所作淡墨山水,亦用筆不凡。各作均能洗盡脂粉氣,則尤可稱也。題畫字均覺纖弱,以張琴書為較佳。但俱系自題,不假手他人,自亦可貴。所題句有極美好者,董芝如之松梅題:‘紅英真傲骨,壓過老松頭?!惪饲f之柳萍殘月題:‘水上浮萍風里絮,都憑殘月照凄清?!瘡埱贂疹}:‘金風剪徑老霜華,又為疏枝付酒家,記得去年秋色好,柴門如市賣黃花’,均可誦。有題竹為‘竹報平安’者,則失之俗矣”。作品亦有美中不足之處就是“各作品似皆出臨摹,創(chuàng)作甚少”,另外,“此次畫展,有小紀念冊贈來賓。冊中七人各有一圖,圖邊綴以藝術化之詩文,文皆短簡,印刷頗精致。以趙憲章所作‘藝術的自白’為最佳?!雹?/p>
圖3 圖畫副系第五屆畢業(yè)生楊迺庚圖案設計作品
圖4 圖畫副系第五屆畢業(yè)生吳英賢圖案設計作品
圖5 圖畫副系第五屆畢業(yè)生王雅南茶具圖案設計作品
圖6 圖畫副系第五屆畢業(yè)生宋采繁圖案設計作品
圖7 蘇吉亨
圖8 李鶴籌
圖9 坐落在中山公園的天津美術館,女師學院師生的美術作品經(jīng)常在此展出
圖10 蘇吉亨與圖畫副系畢業(yè)生合影(從右至左:蘇吉亨、王令誨、楊迺庚、黃意蘭、王恒璞、劉師蓮、王嘉彥)
第三次展覽原本定于1933年6月3日下午、4日全天及6月11、12日分兩期舉行,但由于時局關系推遲兩次,最終于6月17日下午、18日全天及25、26兩日分兩期展覽。第一期為第一學級畢業(yè)班作品,第二期為全系一、二、三、四年級作品。
第五次展覽1935年5月18、19日在女師學院圖書館閱覽室舉辦,共計展出一、二、三、四年級學生國畫、西畫、圖案畫作品六百四十九件。當時《北洋畫報》記者親臨此次展覽并評論說:“國畫中,凡山水,翎毛,花卉,無不俱備。西畫中如油、鉛、木炭、水彩,亦皆盡有。而圖案則有平面,立體之別。近年津市畫展殊多,固未有如此完備者。出品者計為一、二、三、四年級學生。計一年級者三十七人,二年級者八人,三年級者七人,四年級者四人。年級愈高,其出品愈少,惟所作亦愈精。蓋‘五日畫一水,十日畫一山’,藝術之造詣,恒與其產(chǎn)量為反比,固不以量勝也。本屆成績,以圖案畫最多最優(yōu),就中不少新奇創(chuàng)作。國畫西畫亦多秀拔清俊之筆。蘇吉亨君為該系教授,對中、西、圖案各畫,無所不能,亦無所不精,又能循循善誘。記者以體育術語,譽為‘三項全能’,蘇君殊足當也?!雹?/p>
根據(jù)以上資料筆者推測,女師圖畫副系第一、第四次展覽也應為1931年及1934年5、6月間,1935年后由于時局動蕩可能會對展覽有所影響,故目前尚無相應資料。
1934年,開始附設于家政系的圖畫副系改為獨立副系,當時共有在系學生28人(本系第二學級家政系5人;本系第三學級家政系4人;第四學級家政系8人;第五學級家政系7人,音樂系4人)⑤,已畢業(yè)出系學生6人(1933年6月畢業(yè),本系第一學級家政系5人,國文系1人)。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院長齊璧亭率院本部西遷并入西安臨大(后改為西北聯(lián)大、國立西北師院),1946年暑期女師學院在天津原址復校。女師圖畫副系一直延續(xù)到1948年底,中間曾有“將副系改為正系”之計劃。
從當時的歷史條件看來,女師圖畫副系以形成獨立的人格特征、自由的審美表達、獨特的創(chuàng)造品性為教育目標,構(gòu)建了以造型基礎、設計基礎、思維訓練為三大主干課程的一套完整教學體系,加之多年來形成的較為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定期舉辦的展覽展示及產(chǎn)出的不少畢業(yè)生均在社會產(chǎn)生廣泛影響。圖畫副系的設立和發(fā)展,是學院美術教育的萌芽,同時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河北師范學院設置美術系乃至于將來發(fā)展為天津美術學院打下良好基礎。
注釋:
①齊國樑(1883—1968),號璧亭,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女子師范教育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女子師范教育長達34年(1916年1月—1949年8月間,先后擔任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校長),是我校建校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
②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一覽》,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1934年,第175頁。
③《女師觀畫記》,《北洋畫報》,第794期。
④《記女師學院圖畫副系成績展18日展覽》,《北洋畫報》,第1246期。
⑤同②,第1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