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點
變“讓我脫貧”為“我要脫貧”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解決部分貧困群眾精神貧困、內生動力不足問題,需要基層干部轉變觀念,以扶貧“參與感”帶動脫貧“獲得感”,避免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等待觀望,甚至出現(xiàn)“生活富了,干勁沒了”的現(xiàn)象。
標準化僅靠營銷者是不夠的,生產者是達標的第一責任人。推行農產品標準化戰(zhàn)略,既在決策層面需有戰(zhàn)略眼光和嚴格監(jiān)管機制,更需要生產者向標準看齊的自律約束。
要持續(xù)推進城鄉(xiāng)社區(qū)治理,確保社區(qū)治理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關鍵還在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的理念,將治理思想和治理實踐充分結合,才能把城鄉(xiāng)社區(qū)建設成為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chuàng)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
在熙熙攘攘的名利追求里,我們不缺鉆營者,我們缺少擔當者。黨員干部向榜樣看齊,讀懂其名其利,注入為民擔當?shù)膬壬鷦恿?,在為民服務的征途里書寫自己與眾不同的答卷或許才是告慰榜樣不失空洞的最佳方式。
追趕超越,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全局、著眼長遠,對陜西工作作出的科學定位。普通干部要樹立追趕超越的“鴻鵠之志”,以“認真、負責、實干、擔當”的正確姿態(tài),提振精氣神、鼓足拼搶勁,正視差距、迎難而上。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進入常態(tài)化,“精準扶貧”邁入攻堅期,這兩者表面看似并不搭界,強調為政為官的忠誠、務實、擔當卻凸顯了它們的內在一致性。只有為政為官遠離欺騙,在組織面前不欺瞞、不作假,在群眾面前不演戲、不走秀,為政為官才能避免私欲捆綁,心懷坦蕩。
下放權力不能“拖泥帶水”,該“放”的要堅決“放”,且以百姓獲得感為標的。光“放”不“管”,也難以形成有效“勢能”。只有有機結合,政府治理優(yōu)化才能實現(xiàn)“升級換代”,百姓的“得”也才能盤滿缽滿。
單純地追求“馬上辦”而在辦事過程中草率、粗心、馬虎應付,群眾怨言、怨氣依然不少。 辦事人員面對前來辦事的群眾,既要做到“馬上辦”,更要做到“認真辦”。要把群眾所需辦理之事,認認真真地辦好,讓群眾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保護文化遺產,缺少應有的敬畏、尊重,失去的不僅是文化遺產本身,也是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自我認同的自毀,更是一個文明國度國民素養(yǎng)的自我降格?;貧w保護文化遺產的常識與自覺,重塑文化自信,在法律保護前置性不可缺位下樹立國民對文化遺產的敬畏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