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婧
摘 要: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一改過去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培養(yǎng)真正具備學習能力的合格學生。為踐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我校在歷史教學中實行“271法則”。
關鍵詞:“271法則”;高效課堂;主體意識
“271法則”是指將課堂45分鐘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為“10+30+5”,包括預習、互動、測評三大模塊,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于20%,學生自主學習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課的成果測評。“271法則”是一種新的嘗試,對學生的主動參與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學生主體意識的強烈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一、精心編制“導學案”,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學習的平臺
“導學案”是“271法則”中的一個突出亮點,同時也是必備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至少提前一天將第二天新課的“導學案”發(fā)給每個學生,“導學案”既是學生的預習作業(yè),也是課后復習的重要資料。因此,導學案質量的高低成為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首先要將每堂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呈現(xiàn)給學生,在涉及具體知識點時,秉著“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的原則,設計成知識梳理(即填空)、問題探究(即材料分析題)、當堂檢測(多為客觀題)和課文總結四大部分。
一般來說,“知識梳理”難度較低,基本是書本上的基礎知識,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就可以完成;“問題探究”大概有兩到三題,難度為中等;客觀題部分為中等難度,一般涉及常??嫉交蚴侨菀壮鲥e的知識點。我們將“問題層次化”,就是為了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展示自我的平臺?!?71法則”中,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但很多學生習慣了填鴨式教學,習慣被教師教,所以讓他們在課堂上踴躍展示自我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些學困生竟成為“看客”,甚至“破罐子破摔”。長此以往,學生的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所以,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我們特意將問題設置為低、中、高三個梯度。
比如,在歷史必修3第一單元的導學案中,我們設計了這樣一題:從儒家學說地位的演變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按照課堂展示順序,這題由第一組回答,但是第一組組員只答出了“儒家學說不僅是漢族的主流傳統(tǒng)文化,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這樣的答案并不完整,于是筆者要求由本組或其他組成員繼續(xù)補充。其實這個問題并不是很難,但是學生并沒有在意。這時,第九組的一位陳同學無意間說出了“思想只有為現(xiàn)實政治服務才能生存下來”,這位學生是班里的學困生,行為習慣比較自由散漫,平時根本不愿意參與課堂展示,但當他說出答案后,筆者激動得大聲說了句“好”,并且請他站起來再說一遍,他有些害羞地站了起來,全班學生都給予他熱情的掌聲,看得出來,他很開心。自從那次以后,他上課時明顯活躍多了,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而且在他的帶動下,班里其他幾個學困生也表現(xiàn)得很主動。筆者也時常把一些難度不大的題目交給他們回答,他們非常樂意配合。經過這樣的良性的良性循環(huán),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成就感越來越多,他們漸漸體會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在歷史課堂上積極展示的欲望和主體意識也增強了。
二、發(fā)掘鄉(xiāng)土資源,將“死”的歷史變成“活”的知識
我校開設了歷史校本課程,經過教研組商討,決定將題目定為“江寧地方史”,因為我校地處江寧,學生基本都是本地人,而且江寧境內的歷史古跡非常多,如湯山猿人洞、南唐二陵、陽山碑材以及近年出土的六朝大墓等。所以,我們布置學生利用周末放假回家之際,通過網絡、書籍、采訪、口述等方式,搜集一些有關古跡的故事、傳說,包括和這些文物古跡有關的歷史人物資料等?;氐綄W校后,師生之間進行交流,教師給予適當?shù)难a充和指導,上課時由學生自己上臺講述,讓學生教學生,而教師扮演“導演”的角色,負責課堂秩序和進度的掌控。幾次校本課程后,學生明顯感覺到歷史知識是很有趣的,它就在我們身邊,同時學生都做了一次小老師,感覺很美妙。慢慢地,他們就將這種參與意識帶回到平時的學習中,相得益彰,不斷進步。
三、將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
歷史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源于歷史、以史為鑒、用于實踐,服務社會,這也是顧炎武所說的“經世致用”。因此,將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尤為重要。從古代的刀耕火種、毀林開荒到今天的退耕還林,學生既可以聯(lián)系政治、地理課上的知識,又可以結合現(xiàn)實社會。從君主獨裁到今天的一黨執(zhí)政、多黨合作;從古代的獨尊儒學到五四時期的“打倒孔家店”,再到今天的“國學熱”;從鄭和下西洋到今天的全球化;從清朝的“閉關鎖國”到今天的改革開放……學生既可以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又能夠聯(lián)系現(xiàn)實,既提高了語言表達水平和歷史素養(yǎng),又加強了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只有不斷幫助和鼓勵學生,增加其自信心,增強成就感,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主體意識逐步增強,綜合素質不斷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