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賢鑫+陳美球+李志朋+魯燕飛
摘要:農戶作為我國農業(yè)生產的主體,是農藥使用的重要決策者,分析農戶農藥使用特征并揭示其影響因素,對有效控制農業(yè)面源污染、維護耕地生產地力、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诮魇? 028戶農戶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不同類型農戶農藥使用的特征差異,運用二元回歸模型定量揭示不同類型農戶農藥使用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不同類型農戶農藥使用特征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農戶農藥使用認知特征、農藥使用變化特征、農藥種類選擇依據(jù)特征以及確定農藥使用量依據(jù)特征等方面;純粹務農人數(shù)是影響純農戶、Ⅰ兼戶、Ⅱ兼戶3類農戶農藥使用行為的共同原因;此外,不同類型農戶農藥使用行為影響因素也存在差異,其中影響純農戶的因素有人均年收入、承包地面積、人均承包地面積;影響Ⅰ兼戶的因素包括年齡、人均年收入、農業(yè)收入、承包地面積;影響Ⅱ兼戶的因素有家庭勞動力人口、農業(yè)收入、人均承包地面積、負面影響、土壤污染認知;影響非農戶的因素有家庭勞動力人口、負面影響、基本認知和土壤污染認知。
關鍵詞:各類農戶;農藥;合理使用行為;使用特征;影響因素;江西??;政策引導
中圖分類號: F32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8-0289-05
收稿日期:2016-12-03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71473112);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編號:15SKJD13);江西現(xiàn)代農業(yè)及其優(yōu)勢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決策支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項目;江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項目。
作者簡介:謝賢鑫(1994—),男,江西贛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土地利用規(guī)劃研究。E-mail:13699502519@163.com。
通信作者:陳美球,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農村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研究。E-mail:cmq12@263.net。 轉型期的農戶兼業(yè)化現(xiàn)象對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隨著兼業(yè)化程度的深入,農戶生計策略由傳統(tǒng)的農業(yè)逐漸向兼業(yè)、非農業(yè)方式轉變。農戶作為農村地區(qū)最主要的經濟活動主體與最基本的決策單位[2],其生計策略的變化對農戶行為如對土地利用行為會產生強烈的影響[3],農藥的使用則是農戶行為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不同類型農戶因生計差異直接影響農藥使用的決策行為。農藥在提高農業(yè)生產水平、保證糧食豐收和增加農民收入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4],但農藥的高毒、污染屬性對土地地力維護、農產品安全、人體健康存有威脅。據(jù)統(tǒng)計,我國農藥用量從1990年的7.66 kg/hm2上漲到2008年的13.81 kg/hm2,是同期發(fā)達國家平均用量(7 kg/hm2)的2倍[5],因使用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農產品引發(fā)的人群中毒事件也時有發(fā)生[6],2015年農業(yè)部下發(fā)《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提出了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力爭實現(xiàn)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行動目標。關于農戶農藥使用行為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一是農戶農藥使用現(xiàn)狀研究。有研究表明,濫用或過量施用農藥等不合理行為依舊存在,這不僅給農產品質量帶來安全隱患,還危害到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公眾健康[7]。二是農戶農藥使用認知與意愿研究。Norse認為,農戶農藥使用認知的缺乏是造成農藥使用不當?shù)闹饕蛩?,大多?shù)農戶使用農藥以熟人或經銷商推薦為依據(j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安全意識[8]。三是農戶農藥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眾多研究表明,影響農戶農藥使用行為包括農戶的主體特征、認知水平、行為態(tài)度以及種植特征、自然環(huán)境和政策措施等[9-15]。然而,現(xiàn)有研究多將農戶作為一個整體分析其行為,缺少微觀層面的研究,將不同類型農戶兼業(yè)行為與農藥使用行為相結合進行探討,江西省是農業(yè)生產大省,本試驗選取江西省作為研究區(qū)域對2 028戶農戶進行調查,在農戶類型劃分的基礎上對比研究不同兼業(yè)類型農戶農藥使用特征差異,并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不同類型農戶農藥使用的影響因素,為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導農戶合理使用農藥提供參考依據(jù)。
1 數(shù)據(jù)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shù)據(jù)來源
筆者所在課題組于2014年11月在江西省于都縣進行了1次為期1周的預調查,隨后對問卷內容加以修改完善。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調查人員分組前往江西省9市19縣(市、區(qū))92鄉(xiāng)(鎮(zhèn))192村(圖1)開展參與式評估的問卷調查,在村長、村主任的介紹和帶領下,依據(jù)不同生計來源,對本村農戶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調查對象多為農戶戶主,每戶調查30~40 min,一共發(fā)放2 300份問卷,回收問卷2 112份,實際有效問卷為2 028份,其中贛州市493份、上饒市373份、吉安市254份、新余市190份、南昌市163份、萍鄉(xiāng)市153份、九江市153份、宜春市127份、撫州市122份,有效問卷率為88.17%。問卷涉及農戶的基本信息、選取農藥類型依據(jù)、確定農藥使用量依據(jù)、使用方法以及對農藥認識等相關內容,圖1為調查樣點在江西省的分布圖。
1.2 農戶類型劃分
學者對農戶類型的劃分標準會因研究目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有學者從農戶基本信息、耕地資源稟賦、家庭生產規(guī)模等角度劃分農戶類型[16-17],也有學者從農戶家庭商品化率結合生計資產劃分農戶類型[18],還有學者根據(jù)行為發(fā)生理論以及農戶與市場聯(lián)系的緊密程度進行劃分[19]。本研究參考農戶類型劃分已有成果[20],依據(jù)家庭生計類型與非農收入比重將農戶劃分為純農戶、Ⅰ兼戶、Ⅱ兼戶和非農戶4種類型,具體劃分標準見表1。
1.3 研究方法
Logistic回歸分析是適用于因變量為二分變量的回歸分析,是分析微觀個體意愿、決策行為以及影響因素的理想模型[21]。農戶農藥使用行為是否合理(y)是一個二分變量,結果只有2種,即合理與不合理,由于國內對農藥使用行為是否合理的判斷標準不統(tǒng)一,而樣本農戶仍以憑借自身經驗確定農藥使用量為主,因此本研究以農戶是否“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使用農藥”作為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主要分為4類:(1)家庭特征,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家庭勞動力人口、純粹務農人數(shù);(2)收入來源,包括家庭年均收入、人均年收入、農業(yè)收入和非農收入;(3)資源稟賦,包括承包地面積、人均承包地面積、地塊破碎度;(4)認知水平,包括負面影響、基本認識與土壤污染認知(表2)。endprint
2 結果與分析
2.1農戶特征
在2 028戶樣本農戶中,Ⅰ、Ⅱ兼戶占總數(shù)的5143%,非農戶占總數(shù)的43.39%,為調查區(qū)主要農戶類型,表明農戶兼業(yè)已成為江西省普遍現(xiàn)象。不同類型農戶的基本特征體現(xiàn)在家庭人口、家庭勞動力、年齡、文化程度以及收入來源等方面(表3)。(1)家庭人口與勞動力。4種類型農戶家庭人口數(shù)呈現(xiàn)由Ⅰ兼戶—Ⅱ兼戶—非農戶—純農戶遞減的規(guī)律,純農戶勞動力最少,只從事單一的農業(yè)生產活動;Ⅰ兼戶、Ⅱ兼戶既從事農業(yè)活動,也兼顧非農業(yè)活動;非農戶與Ⅱ兼戶在勞動力人數(shù)上表現(xiàn)一致,但非農戶勞動力比重大于Ⅱ兼戶。(2)戶主年齡與文化程度。與Ⅱ兼戶、非農戶相比,純農戶、Ⅰ兼戶老齡化顯現(xiàn)突出,70歲以上人數(shù)比重分別高達4.76%、187%;4種類型農戶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小學及初中文化水平人數(shù)比重均超過70%,非農戶小學文化水平比重最低,中專及以上比重最高。(3)家庭收入來源。農戶家庭年均收入、非農收入隨著農戶就業(yè)向非農轉移,呈現(xiàn)出由純農戶到非農戶逐漸遞增的規(guī)律,農業(yè)收入則呈現(xiàn)逐漸遞減趨勢,說明農戶兼業(yè)是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徑。純農戶家庭規(guī)模小,老齡化突出,勞動能力低,主要依靠種植、養(yǎng)殖獲取效益低下的收入;Ⅰ兼戶家庭收入仍以農業(yè)收入為主,農業(yè)收入與非農收入比值接近3 ∶ 1,而Ⅱ兼戶則與Ⅰ兼戶相反;非農戶以非農收入為主,非農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95.53%;純農戶與Ⅰ兼戶人均年收入低于江西省2014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 117元[22],Ⅱ兼戶、非農戶則高于這一標準。
2.2 農戶農藥使用特征
2.2.1 農戶農藥使用認知及變化特征 不同類型農戶農藥使用認知與變化特征存在顯著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農戶是否認為農藥使用越多越好、農戶在農藥對生態(tài)影響的態(tài)度、農藥種類變化以及農藥使用量的變化等方面。4種類型農戶否認農藥使用越多越好的比重均超過80%,呈現(xiàn)由純農戶—Ⅰ兼戶—Ⅱ兼戶—非農戶依次遞增規(guī)律;認為農藥對生態(tài)存在不利影響的人數(shù)也占絕大多數(shù),非農戶所占比重最高,為6716%,純農戶最低,但也占59.05%(表4),說明江西省大部分農戶能夠認識到農藥使用并非越多越好,能正確認識農藥對生態(tài)的負面影響;純農戶、Ⅰ兼戶文化水平偏低,小學文化水平所占比重分別高達55.24%、39.25%,對自身行為認識不足,容易錯誤認為農藥使用越多越好,其中純農戶家庭年均收入最低,主要以農業(yè)收入維持生計,對農藥的依賴程度最高;Ⅱ兼戶與非農戶較純農戶、Ⅰ兼戶文化水平總體較高,經濟收入又主要來源于常年外出務工或養(yǎng)殖,對種植所需農藥接觸少,能夠意識到適量的農藥使用利于生態(tài)維護。不同類型農戶在農藥對生態(tài)影響的態(tài)度與農戶回答是否認為農藥使用越多越好相對應。
表5表明,4種類型農戶農藥種類多為偶爾更換使用,農藥使用量變化不大,與往年相比基本不變,近年來農藥對消除病蟲害的作用在減弱,農藥價格卻在提高,為維持農作物產量,農戶已逐步放棄原有的增加農藥用量的生產方式,轉而加快變更農藥的種類以實現(xiàn)去害增產的目的。純農戶經常更換或從來不換的比重均最大,分別占到39.05%和18.10%,前者是由于純農戶對藥效信心不足,缺乏專業(yè)指導,后者因為純農戶年齡普遍偏大,難以改變往年的用藥習慣,容易造成經常換或從來不換2種極端行為;Ⅰ兼戶、Ⅱ兼戶農藥使用量更多的比重明顯大于其他2種類型農戶,Ⅰ兼戶、Ⅱ兼戶既要外出務工,又要兼顧家庭種植、養(yǎng)殖業(yè),在有限精力下,農藥使用多采取增加用量的粗放方式以維持農業(yè)生產效益;非農戶的農藥種類及使用量變化與整體特征表現(xiàn)相似。2.2.2 農戶農藥種類及使用量選擇特征 農戶農藥種類及使用量選擇特征表現(xiàn)在農藥種類選擇依據(jù)、確定農藥使用量依據(jù)2個方面(表6、表7)。4種類型農戶依據(jù)毒性強但病蟲害防治效果好選擇農藥種類比重均超過50%,非農戶最高,Ⅱ兼戶次之,說明農戶在選擇農藥時考慮的仍以農藥藥效為主,對農藥價格、農藥的清潔環(huán)保關注度較低;純農戶家庭年均收入僅為4.31萬元,是4種類型農戶最低收入家庭,為降低農藥成本,純農戶考慮價格因素比其他3類農戶家庭更顯著;Ⅰ兼戶、Ⅱ兼戶和非農戶均有外出務工經歷,知識面更廣,環(huán)保意識強于純農戶,依據(jù)低毒低殘留選擇農藥種類的比重明顯高于純農戶;從農戶確定農藥使用量依據(jù)來看,選擇憑借自己經驗確定農藥用量的比重最高,選擇跟隨別人用藥的人數(shù)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反映了當前農戶用藥主觀性強,農藥使用缺乏科學的技術指導,部分農戶也存在用藥跟風行為,這對耕地地力的持續(xù)利用、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產生了潛在威脅。Ⅰ兼戶用藥參考技術人員指導和參閱使用說明書人數(shù)比重高于其他類型農戶,Ⅰ兼戶家庭人口與勞動力人口最多,有6636%的家庭勞動力在50歲以下,該階段農戶須要面臨贍養(yǎng)老人、輔助子女成家立業(yè)的經濟重擔,采用諸如參考技術指導和參閱說明書等科學的用藥方法既能節(jié)約生產成本,又能為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業(yè)收入提供可靠保障。
2.3 農戶合理使用農藥影響因素分析
針對每種類型農戶分別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計量結果如表8所示,影響純農戶農藥使用行為的因素有純粹務農人數(shù)、人均年收入、承包地面積、人均承包地面積。純粹務農人數(shù)對純農戶、Ⅰ兼戶和Ⅱ兼戶均表現(xiàn)為負面影響,以上3種類型農戶均有不同程度從事農業(yè)生產活動,家庭純粹務農人數(shù)與農藥使用人數(shù)同向增加,不合理使用農藥的可能性加大。純農戶收入來源于單一的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以種植收入為主,純農戶存在戀土情節(jié),對承包地有較強的生計需求,承包更多的土地是增加人均年收入的主要途徑之一,為維持農業(yè)生計來源,農戶合理使用農藥的積極性增加。Ⅰ兼戶農藥使用行為的影響因素為年齡、純粹務農人數(shù)、人均年收入、農業(yè)收入、承包地面積。Ⅰ兼戶家庭年齡整體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在對農藥認識、農藥選擇以及使用習慣等方面存有偏差或不足,從而導致農藥使用決策不盡合理。Ⅰ兼戶雖然有短期的務工經歷,但大部分時間仍是從事農業(yè)活動,隨著農業(yè)收入的增加,Ⅰ兼農戶越傾向于對耕地追加農藥、化肥等生產要素投入,以期獲得更穩(wěn)定的農業(yè)收入來源。Ⅰ兼戶、純農戶在人均年收入、承包地面積2個變量與農藥使用行為均正向相關,其原因與純農戶類似。Ⅱ兼戶農藥使用影響因素包括家庭勞動力人口、純粹務農人數(shù)、農業(yè)收入、人均承包地面積、負面影響和土壤污染認知。Ⅱ兼戶與非農戶家庭勞動力人口均值十分接近,這2類農戶家庭承包地多有流轉,家庭勞動力大部分時間外出務工,對農業(yè)生產關注度小,少量的農藥使用行為更為粗放;農業(yè)收入對Ⅰ兼戶有正向影響,但對Ⅱ兼戶影響為負,Ⅱ兼戶農業(yè)收入比重不高,但出于未來養(yǎng)老對土地保障功能的依賴,隨著農業(yè)收入和人均承包地面積的增加,保護耕地質量的愿望也增強,農藥的使用趨于合理。非農戶農藥使用行為影響因素有家庭勞動力人口、負面影響、基本認知和土壤污染認知。非農戶在農藥使用上已經不考慮收入來源與資源稟賦,主要受認知水平影響;與純農戶、Ⅰ兼戶相比,非農戶、Ⅱ兼戶年齡結構均衡,文化水平提高,較長時間的外出經歷也使其眼界開拓,對科學技術、方法的認知和接受能力增強,能夠正確認識農藥過量使用的負面影響,農藥對土壤的污染以及否認農藥使用越多越好,從而引導農戶合理使用農藥。endprint
3 結論與討論
3.1結論
從農戶對農藥使用認知及變化特征看,大部分農戶能夠認識到農藥使用并非越多越好以及農藥對生態(tài)會存有不利影響,并呈現(xiàn)由純農戶向非農戶逐漸遞增的規(guī)律;不同類型農戶農藥種類多為偶爾更換使用,純農戶經常更換農藥種類比重最大,非農戶從來不換農藥種類比重最??;農藥使用量與往年相比變化小,Ⅰ兼戶農藥增加用量比重最大,Ⅱ兼戶農藥減少用量比重最小。從農戶農藥種類及使用量選擇依據(jù)特征來看,4種類型農戶主要依據(jù)毒性強但病蟲害防治效果好選擇農藥種類,純農戶依據(jù)價格低廉選擇農藥比重最高;選擇低毒低殘留為依據(jù)比重最低;農戶確定農藥使用量主要憑自身經驗為主,存在跟風行為,采用科學方法定量使用農藥還須推廣普及。
影響農戶農藥使用行為的因素有年齡、家庭勞動力人口、純粹務農人數(shù)、人均年收入、農業(yè)收入、承包地面積、人均承包地面積、負面影響、基本認識以及土壤污染認知;純粹務農人數(shù)是影響純農戶、Ⅰ兼戶、Ⅱ兼戶3類農戶農藥使用行為共同的原因;此外,不同類型農戶農藥使用行為影響因素也存在差異,影響純農戶的因素有人均年收入、承包地面積、人均承包地面積;影響Ⅰ兼戶的因素為年齡、人均年收入、農業(yè)收入、承包地面積;影響Ⅱ兼戶的因素有家庭勞動力人口、農業(yè)收入、人均承包地面積、負面影響、土壤污染認知;影響非農戶的因素有家庭勞動力人口、負面影響、基本認知和土壤污染認知。
3.2 討論
本研究較詳細地反映了江西省不同類型農戶農藥使用行為特征差異及影響因素,這為完善農戶農藥使用行為的研究提供了參考案例支持,但所構建的農戶農藥使用行為影響因素指標體系還須綜合考慮自然氣候、區(qū)位、政策等因素;另外,本研究結合江西省樣本農戶農藥使用仍憑借自身經驗確定農藥使用量的事實,以農戶是否“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使用農藥”作為被解釋變量,但如何界定農戶農藥使用行為是否合理仍須進一步探討。
本研究根據(jù)不同類型農戶農藥使用特征差異及影響因素,為制定相應政策引導農藥合理使用,為有效維護耕地地力,保障糧食安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就不同類型農戶提出以下建議:(1)對純農戶而言,一是采取多元化途徑加強農藥使用安全知識、技術宣傳與推廣,改變農藥跟風使用習慣,運用科學技術指導逐步重視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引導農戶合理變更農藥種類;二是加強農戶農技培訓,使其有能力進行規(guī)模經營,增加家庭收入。(2)對Ⅰ兼戶、Ⅱ兼戶而言,則須要釋放家庭勞動力,大力發(fā)展二三產業(yè),為農戶創(chuàng)造更多的非農就業(yè)機會,提高非農就業(yè)率[23],減少純粹務農人數(shù),增加非農收入比重,逐漸擺脫對土地的依賴。(3)對非農戶而言,常年外出務工能夠帶來可觀的經濟來源,因此可以鼓勵非農戶自愿流轉農用地經營權,引導農戶合法有序流轉土地,逐漸放棄農業(yè)活動,進而從根本上減少農藥的使用。
參考文獻:
[1]王兆林,楊慶媛. 重慶市不同類型農戶土地退出決策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土地科學,2014,28(9):32-38.
[2]趙雪雁. 生計方式對農戶生活源消費模式的影響能——以甘南高原為例[J]. 生態(tài)學報,2015,35(5):1610-1619.
[3]王成超,楊玉盛. 農戶生計非農化對耕地流轉的影響-以福建省長汀縣為例[J]. 地理科學,2011,31(11):1362-1367.
[4]王志剛,李騰飛. 蔬菜出口產地農戶對食品安全規(guī)制的認知及其農藥決策行為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2,22(2):153-161.
[5]魏 欣. 中國農業(yè)面源污染管控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6]鄭風田,趙 陽.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與對策[J].中國軟科學,2003(2):16-20.
[7]栗云端. 我國農業(yè)生產中糧食質量安全問題分析[J]. 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2014,35(2):75-80.
[8]Norse D. Low carbon agriculture:objectives and policy pathways[J].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2012,1(1):25-39.
[9]韓洪云,蔡書凱. 農藥施用健康成本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糧食主產區(qū)農戶調研數(shù)據(jù)[J].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2011,16(5):163-170.
[10]Doss C R,Morris M L. How does fender affect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The case of improved maize technology in Ghana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0,25(1):27-39.
[11]馮忠澤,李慶江. 農戶農產品質量安全認知及影響因素分析[J]. 農業(yè)經濟問題,2007(4):22-26.
[12]Nazarian M,Ajili A A,Akbari M,et al.Knowledge,attitude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behaviors of vegetable growers in use of pesticides in south west of Ir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onomy and Plant Production,2013,4 (8):1844-1854.
[13]Willock J,Deary I J,Mcgregor M M,et al.Farmers attitude,obectives,behaviors,and personality traits:the Edinburgh study of decision making on farms[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99,54(1):5-36.endprint
[14]Chen M Q,Chen M J,Lu Y F,et al. The farmers perceptions of ANPS pollu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oyang Lake Region,China[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6,73 (7):1591-1598.
[15]Hruska A,Corriols M.The impact of training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among nicaraguan maize farmers;increased net retums and reduced healt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2002,8(3):191-200.
[16]Amalds O,Barkarson H B.Soil erosion and land use policy in iceland in relation to sheep grazing and government subsidie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2003(6):105-113.
[17]謝賢鑫,陳美球,李志朋. 不同群體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比較研究——基于農藥、化肥使用視角[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19):12-16.
[18]譚淑豪,曲福田,黃賢金. 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不同類型農戶土地利用行為差異及土地保護政策分析[J].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2001,24(2):110-114.
[19]李贊紅,閻建忠,花曉波,等. 不同類型農戶撂荒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重慶市12個典型村為例[J]. 地理研究,2014,33(4):721-734.
[20]徐玉婷,楊鋼橋. 不同類型農戶農地投入的影響因數(shù)[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1(3):106-112.
[21]王兆林,楊慶媛. 農戶兼業(yè)行為對其耕地流轉方式影響分析——基于重慶市1096戶農戶的調查[J]. 中國土地科學,2013,27(8):67-74.
[22]張 初,兵高康,楊貴軍. 判別分析與Logistic回歸的模擬比較[J]. 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10(1):19-24.
[23]江西省統(tǒng)計局.江西統(tǒng)計年鑒:2014[M]. 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5.
[24]潘 菲,樊天相,陳展圖. 不同類型農戶耕地流轉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以重慶市涪陵區(qū)青羊鎮(zhèn)為例[J]. 改革與戰(zhàn)略,2015,31(1):99-104.王 洋. 基于資源評價的區(qū)域農業(yè)旅游開發(fā)——以山東省壽光市為例[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7,45(18):294-2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