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梅
當今眾多散文家紛紛標新立異,集中寫“新散文”“新潮散文”“大散文”“文化散文”,曹文清的散文創(chuàng)作,卻彌漫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他的散文對地域文化所具有的深層寓意,探尋凝沉地感悟,真性情與靈泉涌動的生命思考,張揚著西部不屈的血性和精神風(fēng)格,是內(nèi)蒙古當代散文不可多得收獲,宛如鷹擊長空亮出一道嶄新的風(fēng)景線。
第一次知道曹文清先生是一次頒獎會上,他因公務(wù)忙,頒獎儀式一完,他匆匆離開;第二次是《西部散文》雜志社的掛牌活動。他是應(yīng)邀出席貴賓,也因公務(wù)繁忙匆匆離開。真正了解曹文清先生是從他的文字開始。《文苑西部散文》2014年7期刊發(fā)了他的《曹文清散文特輯》我有幸拜讀。我被這位儒雅、博學(xué)、才華橫溢的先生的文字深深俘獲了。
我先讀的是《父親》這篇文章,雖然它不排在第一篇的,我想知道是什么樣的父親培養(yǎng)出這么優(yōu)秀的兒子。讀著讀著我的淚不由自主的流下來,一位性情耿直,情感極熱情的陜北老人,浮現(xiàn)在我眼前。曹先生的“父親”,(其實是他的舅舅):當年父親的父親去世早,父親幫助自己的母親帶“11歲和6歲的兩個弟弟和1個4歲的妹妹”當兩弟弟成家立業(yè)了,父親40多歲了,成了村子里的老光棍,“我”是那個“曾4歲的妹妹”的孩子。(曾有個親哥哥過繼給父親,6歲不幸得了急性腦膜炎夭折了)從中看到父親的兄妹那份特殊的情感和奉獻?!案赣H”雖然離開“我”15個年頭了,但時常在夢中見到他,父愛深深。父親是個特別吃苦能干的莊稼漢。父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平凡中見其偉大。集中體現(xiàn)在他對兄弟姊妹的關(guān)懷上。體現(xiàn)在對“我”的精心呵護上,更多體現(xiàn)在他對家鄉(xiāng)人幫助的熱心腸上。父親猶如“大樹”“老家雀”“山”給與“我”綿綿不斷的智慧和力量。我才真正明白,是這樣的一位父親教育出如此優(yōu)秀的兒子,曹先生的仕途也不錯,曾任鄂爾多斯市糧食局局長、黨組書記。最近又聽說榮升。我真心的祝福他。應(yīng)該說,寫作對他來說,是一份圣潔的宗教。他完全可以沉醉在辦公室這一行政角色里,天天酒宴,夜夜笙歌。但文學(xué)這片精神的天空,淬去他的浮躁與世俗,瀝盡了浮華與淺薄,使他走向崇高與博大。從政寫作1991年以來,曹先生先后在《內(nèi)蒙古日報》、《草原》、《鄂爾多斯日報》、《文苑西部散文》等刊發(fā)了大量的文學(xué)作品。
曹先生來自鄉(xiāng)村,雖然已經(jīng)在城市生活多年,不能忘卻的仍然是鄉(xiāng)村,他用他清新而略帶感傷的筆觸,抒寫鄉(xiāng)村過年的情景?!笆锊煌L(fēng),百里不同俗”,寫鄉(xiāng)下的年事里,既有濃濃的年味,又有綿密滋味的“文化”。他執(zhí)著注目鄉(xiāng)村,深情地關(guān)注鄉(xiāng)村,從做“殺年豬”“年茶飯”到“置辦年貨”“年夜飯”“守歲”“跳火塔”,割不斷的鄉(xiāng)根,訴不完的年事,揮不去的鄉(xiāng)思,他說,如今的年事雖還是年事,但已大不是先前的年事了。年年有年,年過至今,沒有了享受和期盼,除了滿大街的紅,惹人惱的爆竹聲和讓人煩的大禮包,有好些東西脫掉了傳統(tǒng)的背景和氣氛,一切變得膚淺干澀,缺乏年事固有的色彩和韻味,總覺年事年味已顯得那么無趣寡淡。他寫《年事》就是要告訴每個人,家是你的出發(fā)地,要常思何處是歸程,要?;丶铱纯矗痪褪且研r候內(nèi)心最大愿望“飽餐一頓”這種精神渴望和美好理想,變成最豐富、最厚重、最濃烈的情誼;就是要把孝愛轉(zhuǎn)化為給父母盛一碗熱飯、奉上一杯香茶,安撫父母逐漸老去而寂寞的心;就是要從今日過節(jié)扔棄浪費滿盤滿碟的飯菜中體會苦難的味道,使人們在享受苦難的同時,更知道心疼和節(jié)儉。細細品讀,我們能從年事中找回失去的那種樸素的生活味道?!赌晔隆防锍溆鴮︵l(xiāng)村過年的贊美,寫得情真意切,樸實自然,渾然天成,十分感人。尤其“我猛然間意識到我已有二十多年沒回老家過年了,昔日的年事在我眼前閃爍飄動,在長滿故事的老宅幻化成父親與我苦難生活的剪影,我過多地體會到的是父親與我融融的親情、濃濃的厚愛、深深的依戀……帶著對親人的思念和眷顧,寫下父親與我在年事中的點點滴滴,我從心里一遍遍默念哀悼這個一生中最疼愛我的人。回望年事,我堅守傳統(tǒng)文化留下的美德?!睂θ诵耘c感情淡漠的當今,多么需要感恩??!“我”對父親的禮贊和感恩,無不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從立意上看,曹文清先生的散文主要是表現(xiàn)在懷舊情感。常言道,憶苦思甜。我小時候曾吃過“棉蓬”這救命的野草。讀了曹先生的《又是棉蓬紅了時》心中涌起了一股股的溫情,多么吸引心靈的文字??!他坦率與動情地訴說著自己的故事,盡情抒發(fā),他描摹的“棉蓬”竟紅彤彤一片,灼灼流光,氣勢奪人,充沛審美之力。只有作家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深刻體驗,才能寫出這樣優(yōu)美的散文,“秋季,棉蓬熟了,枝葉變紅,放眼望去,紅彤彤一片,被棉蓬染紅了的沙野真是一道壯美的風(fēng)景,尤其是太陽西沉,將要降到地平線下,金黃的太陽、赤紅的晚霞與棉蓬的紅色交相輝映,整個沙野泛出迷人的光暈,構(gòu)成了一幅別樣的油畫。這是棉蓬一生中最豐饒的一刻,是生命的極致美,美得讓人心醉?!弊x之,就好像我也置身紅色的“棉蓬”似得,我被這充滿詩的色彩,詩的意境沉醉了。而“那時,人們的生活普遍困苦,物質(zhì)極度匱乏,幾乎能吃的野菜、樹葉都盡數(shù)納入饑腸。就在人們無比絕望的時候,有一種野草———棉蓬映入了人們的眼簾。它是大自然饋贈給人們的最不起眼而又頗受歡迎的果腹野糧。當大地紅起來的時候,人們爭先恐后地去摟棉蓬?!庇直徊芟壬鷮r(nóng)村的生命充滿同情與憂慮,而憂慮起來,也讀出鄉(xiāng)村人在困難時,生存狀態(tài)與性格?!懊夼钣盟煳镏鞯膶拹叟c力量書寫了一部民族的苦難史,也把守望與美好恩澤給了人們”這種感受絕對不會只有作家才會產(chǎn)生,那些長久靠農(nóng)村生活,生存的陜北毛烏素沙漠陜北人,感受會更深。散文《守望老屋》除了寫出懷舊情感,還寫出了憂患意識。曹文清這樣寫道:“家鄉(xiāng)地下水位下降得厲害,除了干旱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干旱后,家鄉(xiāng)人為了生存,不得不打井修地,發(fā)展飼料田,井越打越多,水位越來越低,許多樹木都枯死了。是??!他們還有什么辦法呢?十年九旱的地緣條件造就了他們,他們?nèi)倘柝撝貜臒o言,從不甘墮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艱難困境中繁衍生息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大多出去了,種地的多是婦女老人,村里寂靜了許多。我心里過多的是自責(zé),我還能為他們做點什么呢?”難道不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后來聽說旗政府里給鄉(xiāng)村村民享受四項配套補貼政策(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實一份社保、發(fā)放一份補貼),要把他們移到旗里居住,現(xiàn)在的房子要拆掉換城里的住房。聽到這些,“我”是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家鄉(xiāng)人終于有了出頭之日,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父輩們可以進城享受新生活。難過的是“我”的老屋也將被拆掉?!拔摇鄙钌罹鞈偕钌钏寄畹睦衔輪?!“父親守望老屋,是守望我長大和長大后的明天,而我守望老屋就是守望父親那種用信念和毅力戰(zhàn)勝、超越一切苦痛的情愫,守望我的根和脈。老屋是一部凝固的音樂,旋律就是忘不了的鄉(xiāng)音,改不了的飲食習(xí)慣,割不斷的鄉(xiāng)情,變不了的那個真實的我。老屋就是那顆‘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的紅豆,在記憶里瘋長。眷戀中我會把它永遠珍藏,永遠守望!”從本質(zhì)上,他的散文有一種鄉(xiāng)村綠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完美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他的散文流露的憂慮,這也是他的散文中蘊含著底蘊和審美價值所在。
從藝術(shù)上看,曹文清的散文樸實,清新,自然。《陶醉》中,曹文清通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深刻體驗,善于用擬人的手法,象征藝術(shù)形式的渲染,產(chǎn)生了動人心弦的抒情力量。如將桃花比作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婦,當往日的風(fēng)韻,變黃變干,從豐滿變得單薄,從靚麗變得黯然。“香魂一縷隨風(fēng)散……”而“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為之“桃醉”的“桃花源”,“桃花源”究竟在哪里?”“我”以為開心微笑是最好的解釋。開心微笑地面對每一個人和每一天,努力地付出,像桃花那樣,將燦爛和愛付諸人間,化解的是更多的冷漠,帶來的是更多的溫暖。我們不妨打開自己的心扉,接納一切美好的東西,并“桃醉”其中。這樣,人人皆開心,處處是桃源。很好把握“才學(xué)”“識趣”筆墨渲染,讀之有一種繾綣于懷的陶醉。“生,千年不死的綠意。死,千年不倒的精神。倒,千年不朽的骨骼?!薄逗鷹睢纷屛覀円院鷹钋曛畨粝搿⒅M⒅駥崿F(xiàn)生命的蛻變,做人做官更應(yīng)該生如胡楊千年不死!死如胡楊千年不倒!倒如胡楊千年不朽!胡楊激勵人們發(fā)人深思,給人遐想,余味無窮。《綠洲白楊》“一排排、一行行、整齊有序,遠處看,剛勁挺拔,神采奕奕,像守衛(wèi)邊疆的戰(zhàn)士;近處看,枝條健碩,生機勃勃,又像高聳入云的巨人。這就是新疆白楊,讓我一次次地睜大疲憊的眼睛,又讓我一次次興奮激動不已,并為之忘情審視。我拿什么表達對綠洲白楊的一份敬意與禮贊呢?還是做一棵白楊樹吧,以今日轟轟烈烈‘死,迎接明天壯麗輝煌的‘生。樹是這樣,人亦如此!”可以看出,他吸取與繼承了朱自清與楊朔散文的構(gòu)思、立意與技法。
值得指出,當代中國文學(xué),早已對道德上的淳樸和善良這些美好的東西漠然置之,目下拜金主義的浪潮中,有些人又不能自拔陷入追逐物質(zhì),輕蔑精神,靈魂萎頓,而今又讀到曹文清先生這輯散文中《向善良致敬》《回望昨天》《感悟》等篇什,讓我精神振奮,胸襟明凈。這些積極向上的勵志文章也寫得特別優(yōu)美,頗具情趣和意蘊,內(nèi)涵有了突破和創(chuàng)新,他提出了生活態(tài)度和生命向度追求。我們期待他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美,更高水平的作品來。
選自2015年8月17日《鄂爾多斯日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