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喆++孫睿
摘 要 隨著經濟發(fā)展的全球化,傳統(tǒng)的稅收籌劃已不能滿足跨國企業(yè)的需求,迫使跨國企業(yè)積極尋求更合理的籌劃方式。如:通過關聯企業(yè)之間的轉讓定價來進行稅收籌劃。因此研究跨國企業(yè)無形資產轉讓定價就更具有實踐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 無形資產;轉讓定價;跨國企業(yè)
本文通過分析無形資產轉讓定價的估價方法,從可比非受控價格法和利潤分割法這兩種方法出發(fā)來研究無形資產轉讓定價。
一、無形資產轉讓定價的估價方法
無形資產轉讓定價的估價方法主要包括三種: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
1.成本法
成本法是以替代或重置原則為基礎,即評估一項資產的價值是以在當前市場價格下創(chuàng)造一項相似資產所發(fā)生的支出為基礎,主要涉及到重置成本、替代成本、折舊成本、原始成本和賬面成本。成本法一般用于那些能被替代的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成本法的局限性在于受到產品生命周期、替代技術和開發(fā)替代技術能力的影響。該方法是運用成本與價值的相關性為研究前提的,但在實踐中,并不是只要投入了研發(fā)費用就一定會研究出有價值的東西,在無形資產的形成過程中,成本的投入與價值并不成正比。因此,這也是成本法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受限的原因。
2.市場法
市場法以獨立企業(yè)間買賣或許可使用的可比無形資產的市場價格為基礎來評估一項無形資產價值。一般應用于要評估的無形資產可以找到與其類似的無形資產及其近期獨立交易的價格信息。其估值過程中關鍵要素包括四點:第一點,存在可以進行無形資產交易的活躍市場;第二點,無形資產的交易是在可比環(huán)境下進行交易的;第三點,可以從市場上獲取交易的價格信息;第四點,都是出于自愿的原則去進行交易的,沒有誰去強迫誰。
該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一是可比公開市場交易信息較少,即使存在,交易的財務細節(jié)也通常不披露;二是由于大多數無形資產并不具有市場價格;三是某些情況下無形資產是與其他資產一起交易,很難單獨分離其價值。
3.收益法
收益法以歸屬于無形資產在其剩余經濟壽命中的預期收益為基礎評估一項無形資產的價值。常用的模型是現金流量折現法。其估值過程中的關鍵要素有三點:第一,無形資產在未來能夠形成預期的收益流;第二點,收益流在未來能夠持續(xù)性獲得;第三點,有與實現未來預期收益相關的成本和風險的假設。
其局限性在于需要估計無形資產的未來收益貢獻,估計其經濟壽命及合適的貼現率。因此,一般來說,該方法僅當上述估計能夠有效實施時方能適用。
通過不同的無形資產估價方法就可會導致無形資產價值的不同,在無形資產轉讓過程中就會造成不同的稅負差異,因此要選擇合適的估價方法。
例如:假設一個農藥公司甲,于2011年11月投資100萬元研發(fā)成功一種新的農藥配方D,2012年11月甲公司欲將此農藥配方投入生產,隨著技術的更新,再研制同樣的配方僅需60萬元。甲公司的另一種新農藥的配方E與配方D在在使用材料、針對的客戶群等都是相似的。配方E在2008年10月底以150萬元的價格對外售出。公司甲預計該配方D每年持續(xù)能夠產生額外的現金流10萬元。2012年11月物價比上年同期上漲1.2%。如下表1.1所示: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對無形資產進行價值評估時,每一種方法在特定的情景和目的下可能都是合理的。然而方法的選擇會影響評估的結果。如上圖最高評估值與最低評估值相差90萬,但需強調的是方法的選擇并不是基于估價的結果,而是應該根據案例的實際情況和評估的目的來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
二、跨國企業(yè)無形資產轉讓定價方法的合理選擇
目前轉讓定價的方法一般有五種:可比非受控價格法、再銷售價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凈利潤法、利潤分割法。從稅收實踐的角度出發(fā),可比非受控價格法和利潤分割法法在無形資產轉讓定價中運用得最多。因此本文僅從這兩種方法出發(fā)來研究無形資產轉讓定價。
1.可比非受控價格法的應用
(1)可比非受控價格法的適用性
所有類型的關聯交易均可適用于可比非受控價格法,但有是否為最佳方式之分。鑒于無形資產的特殊性,雖然難以有匹配的可比交易,但可比非受控價格法在無形資產轉讓定價中仍然是優(yōu)先考慮的。對于關聯交易與非關聯交易之間的差異比較,及無形資產轉讓價格能否可靠的計量并作出合理的解釋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兩者之間無差異,則結果是直接和可靠的;第二種,兩者之間的差異很小,并不影響無形資產轉讓價格的確定,或者這些差異能夠可靠地量化且能夠作出合理解釋,則認為兩者是可比的;第三種,存在差異且差異不能可靠計量并作出合理調整時,則應用可比非受控價格法的可靠性將會降低。在應用可比非受控價格法時,易遇到的難題:難以獲得高質量、可靠的可比數據。
(2)交易情形的可比性
涉及無形資產交易情形的可比因素包括,功能風險情況、無形資產的開發(fā)投資、獨占程度、轉讓條件、受讓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如:A公司是設立在美國的一家醫(yī)藥公司,發(fā)明了一種新藥Z,能有效治療zeezee疾病,該公司在美國和X國、Y國都已經取得了專利,并且都已經取得了市場準入。美國在X國設立了一家子公司,生產和銷售新藥Z。X、Y國是相鄰的兩個國家。X、Y國的企業(yè)同時向美國支付這種新藥的特許權使用費,在考慮這種情況下的特許權使用費支付情況的可比性時,除了確定上述已經可比的因素外,還必須考慮下面這些因素:(1)X、Y國是否對專利有同樣的保護程度;(2)人口總數是否相同,得zeezee疾病的幾率是否相同,人均收入是否相同;(3)新藥Z在X國和Y國的銷售量是否相似;(4)X國和Y國生產新藥Z的成本是否相似;(5)美國股市給X國和Y國的特許條件是否完全一樣等。在考慮了這些實質性因素都相似后,才能認為,以Y國非關聯企業(yè)支付的特許權支付比例作為X國關聯企業(yè)應支付特許權支付比例的參照才是可靠的。
2.利潤分割法的應用
利潤分割法,是一種合理分配合并利潤或虧損的分配方法,它適用的前提條件是在企業(yè)與關聯各方都承擔了各自的功能和風險。常用的對合并利潤進行分割的方法有貢獻分析法和剩余利潤分析法兩種。
第一,貢獻分析法。使用貢獻分析法的關鍵在于要知道各關聯方在關聯交易中雙方所承擔的功能和創(chuàng)造價值的比重。而所承擔的功能主要是指是否有使用無形資產的權力、是否承擔決策的功能、在交易過程中擔任什么角色等。對于創(chuàng)造價值主要是指能夠獲得多少市場報酬。
第二,剩余利潤分析法。在剩余利潤分析法中存在常規(guī)貢獻和非常規(guī)貢獻這兩個概念。首先按照關聯交易各方在關聯交易中的常規(guī)貢獻分配利潤,使各方能夠獲得相應的市場回報。而市場回報的獲得一般是與從事的交易相對稱的報酬;其次,依據關聯交易各方在關聯交易中的非常規(guī)貢獻對剩余利潤進行分配。這主要考慮關聯企業(yè)所擁有的無形資產。
如:從美國的葛蘭素史克的利潤分割法的案例可知,葛蘭素史克根據母子公司轉讓定價安排,1989-1996年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后的平均毛利率為55%,平均經營利潤率為16%,利潤分割法比例為葛蘭素史克美國取得全部利潤的31.4%。后來美國國內收入局認為葛蘭素史克美國的超額利潤主要來源于營銷性無形資產和美國這個特殊的市場。美國國內收入局對葛蘭素史克美國進行了調整,調整后葛蘭素史克美國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后的平均毛利率為80%,平均經營利潤率為41%,利潤分割法比例為81.7%。
因此合理地選擇轉讓定價的方法,也是無形資產轉讓定價稅收籌劃的一種,可以起到減少稅收,增加稅后利潤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冉冉.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稅收管理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
[2]Andrew B. Bernard, J. Bradford Jensen & Peter K. Scott. Transfer Pricing by U.S.-Based Multinational Firms[J].NBER Working Paper No. 12493,2006 ( 8 ).
作者簡介:
黃喆、孫睿湖北財稅職業(yè)學院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