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 肖佛義 林東紅
【摘要】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與體檢中心健康人群身體相關測量指標之間存在的相關性。方法:擇取于2016年2-12月筆者所在醫(yī)院體檢科室的350例成年人。分為糖尿病組(170例)和非糖尿病組(180例)。采用多元素回歸分析對研究病例的病情與身體測量指標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結果:與非糖尿病組患者比較,糖尿病組患者的各身體測量指標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身體測量指標與2型糖尿病發(fā)病之間存在正相關性(P<0.05)。結論:糖尿病患者身體測量指標中,腰臀比指數較高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數量居多,因此可通過患者日常飲食的調整預防糖尿病的發(fā)病。
【關鍵詞】 健康體檢; 身體測量指標; 2型糖尿?。?腰臀比; 相關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9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7-0169-02
糖尿病是一組代謝疾病,該疾病的主要特點是患者的胰島素分泌量低于常人水平,或者患者胰島素作用受阻導致其出現糖類、脂肪類或蛋白質類物質代謝障礙,致使患者血糖水平上升,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可導致患者全身多器官功能損害,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1-3]。糖尿病可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尤以2型更為常見,該疾病進程緩慢,患者有“三多”即多食、多飲及多尿的癥狀,以及體重減輕等癥狀[4-5]。近年來我國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有大部分研究人員認為,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原因與其家族史及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同時體型肥胖是重要因素[6]。本次研究主要探究身體測量指標與2型糖尿病之間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于2016年2-12月來筆者所在醫(yī)院進行體檢的350例成年人。以其相關血糖指標為依據,分為糖尿病組170例、非糖尿病組180例。研究對象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糖尿病組患者20~47歲,平均(37.4±3.2)歲,包括女81例,男89例;非糖尿病組年齡21~49歲,平均(38.3±3.4)歲,包括女92例,男88例。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對象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收取靜脈血樣進行血糖監(jiān)測,確保研究數據的精準性。通過筆者所在醫(yī)院自制問卷調查表對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調查,問卷內容中主要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水平、是否有長期吸煙史、酗酒史、職業(yè)等。
1.3 觀察指標
對研究對象的體重、身高、臀圍、腰圍、腰臀比、體脂率等相關指數進行測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采用Logistic多元素回歸分析判定身體測量指標與2型糖尿病之間的關系,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身體測量指標比較
經過研究發(fā)現,糖尿病組患者的體重指數、腰圍、臀圍、腰臀比、腰身比及體脂率等指數均顯著高于非糖尿病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回歸分析
多因素回歸分析中將是否為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因變量,將性別作為條件進行分析,最終分析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發(fā)病與研究對象的吸煙史、飲酒史及身體測量指標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即身體測量指標數值越高,其患有2型糖尿病的幾率越大,其中腰臀比指標與2型糖尿病之間的關聯性最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3 討論
截止2010年底,國家相關部門的數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約為10%,到2013年時該數據已上升至12%。隨著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正在提升,該疾病早期常無明顯的2型糖尿病臨床癥狀,因此有大部分人并不能直接意識到自己的糖尿病病情[7-8]。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發(fā)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后發(fā)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并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較差,因此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可以通過某些口服藥物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患者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關于該疾病的病因,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確定,有些尚處于研究階段。但不可否認的是2型糖尿病與1型糖尿病一樣有較為明顯的家族史。而環(huán)境因素(肥胖、高熱量飲食、體力活動不足及增齡)、種族因素(研究發(fā)現與白種人及亞洲人比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發(fā)生)及生活方式(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不合理飲食、作息不規(guī)律、運動量不足以及由緊張、勞累、精神刺激、外傷、手術、分娩、其他重大疾病造成的應激反應)等均是2型糖尿病發(fā)病的主要因素,在生活方式中還包括患者是否吸煙和飲酒,本次研究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吸煙與飲酒顯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在人體健康狀態(tài)以及糖尿病情況之間還存在另一種狀態(tài),即糖調節(jié)受損,這種受損狀態(tài)可分為糖耐量受損以及空腹血糖受損兩種,對該種情況進行有效抑制能夠對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進行預防。1型糖尿病與其為之不同的是,1型糖尿病患者身體因為胰臟里的胰島細胞已經損壞,所以完全喪失了生產胰島素的功能,使得他們必須依賴外在的補充劑來生存。
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組患者的身體測量指標與非糖尿病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身體測量指標與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經過多因素回歸分析,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與人體身體測量指標之間存在正相關性(P<0.05)。其中腰臀比指標與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相關性最高,因此患者腹部有脂肪堆積會增加患病風險。在目前的研究中,關于腹部脂肪堆積、體形肥胖與2型糖尿病患病幾率之間的聯系尚未有明確說法,有專家認為其具體機制可能與炎癥有關[9]。人體內的脂肪組織能夠加速其IL-6、TNF-α及脂聯素和炎癥因子的分泌速度及分泌量,又因為人體炎癥反應與其胰島素抵抗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內分泌代謝變化會促進其脂肪組織在人體內的分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集中于腹部,因此控制腹部脂肪堆積也是抑制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的方法之一[10-11]。在實際生活中,進行健康體檢時測量其腰圍及腰臀比對于腹型肥胖有關的身體測量指標相對便捷,極易在社區(qū)中推廣,這為在社區(qū)開展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礎。endprint
雖然研究結果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成果,但是本次研究仍舊存在較多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研究病例較少,對研究結果的準確度和可信度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第二,由于臨床資料并不是十分完整,因此未將空腹血糖指標納入研究范圍中,因此研究所獲的數據信息準確度有待提升。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的早期治療效果及預后良好,因此提醒廣大人群定期進行監(jiān)控體檢,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體重超重的人群更應該定期參與健康體檢,及時了解自身血糖變化以及體重對健康的影響,以及早發(fā)現和控制病情。同時健康體檢人群應了解并掌握身體測量指標與2型糖尿病發(fā)病之間的關系,尤其要注意腰臀比的數值,以降低發(fā)病率,體檢人群可通過調整飲食與加強運動來控制腰臀比,對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進行有效預防。
參考文獻
[1]張曉婷.2型糖尿病患者體脂分布特點及與瘦素、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關系[D].廣州:廣州醫(yī)科大學,2015.
[2]葉儒佳,王光耀,王興華,等.維格列汀聯合阿卡波糖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6,32(20):3312-3314.
[3]薛雨星,張寧,盛紅艷,等.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6,23(8):917-920.
[4]于思雨,阮曉楠,邱樺,等.浦東新區(qū)高橋社區(qū)居民身體測量指標與2型糖尿病和糖調節(jié)異常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4,22(4):393-397.
[5]劉鳳霞,陳艷,李建勇,等.新疆和田地區(qū)維吾爾族肥胖體表測量指標與Ⅱ型糖尿病關系的研究[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0,10(17):3248-3250.
[6]楊香玉,胡東生,張璐,等.不同人體測量學指標與2型糖尿病發(fā)病關系的隊列研究[C].晉冀魯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2015.
[7]劉怡欣.天津市北辰區(qū)社區(qū)老年人膳食模式與2型糖尿病關系的研究[D].天津: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
[8]黎碧瑩,肖雪云,周茹.佛山市三水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中醫(yī)體質與相關體檢指標的關系[J].新中醫(yī),2016,48(6):82-83.
[9]張桂蘭,黃淑玉.體成分與骨密度檢測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江蘇預防醫(yī)學,2015,26(6):7-9.
[10]陶然,杜懷東,周金意,等.蘇州市成年人身體測量指標與糖尿病患病關系的研究[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5,35(6):600.
[11]王志強,王婷婷,馬琦,等.TCF7L2基因多態(tài)性與新疆維吾爾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2):157-161.
(收稿日期:2017-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