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雷霞++李繼軍++李文蕾++權月偉++唐光雷
摘要:棉麥間作套種是冀中南地區(qū)解決糧、棉爭地的矛盾,提高復種指數(shù),農(nóng)民增收,發(fā)展高效農(nóng)業(yè)的技術。從品種選擇、種植模式、棉花和小麥的栽培技術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其高產(chǎn)栽培技術。旨在促進棉麥間作套種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棉麥雙高產(chǎn)、農(nóng)民增收。
關鍵詞:冀中南地區(qū);棉花;小麥;間作套種;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2.0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43(2017)05-0048-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7.05.012
0 引言
冀中南是河北省糧棉主要產(chǎn)區(qū)。近年來由于棉花價格持續(xù)走低,農(nóng)村勞動力短缺,植棉用工多,成本上漲,棉花種植面積大幅度萎縮。又由于近兩年玉米價格大幅下滑,棉花價格略有回升,為發(fā)展高效農(nóng)業(yè),增加土地產(chǎn)值,提高復種指數(shù),使棉麥間作套種面積呈現(xiàn)上漲趨勢。
1 品種選擇
由于農(nóng)村勞動力短缺,棉麥間作套種要利于機械化作業(yè)。棉花選擇高產(chǎn)潛力大、抗逆性強、中后期長勢好的中早熟品種,如邯7860、邯棉802、、邯雜301、邯棉103、冀H239、冀228等[1]。小麥選擇高產(chǎn)、優(yōu)質和適宜晚播、矮稈、株型緊湊、早熟等特點的品種,如邯6172、邯農(nóng)1號、農(nóng)大339、良星99等。
2 種植模式
冀中南地區(qū)棉麥間作的主要種植方式為“5-2式”,即小麥播種5行為一幅,幅寬約0.60 m,每幅小麥間預留行寬度約0.85 m,播種2行棉花[2-3]。 10月下旬播小麥時預留棉行,次年4月下旬在預留行套種棉花。
3 栽培技術
3.1 小麥栽培技術
3.1.1 播種時間
冀中南地區(qū)小麥的播種時間為10月25~30日。
3.1.2 精細整地
棉花收獲后,用秸稈還田機將棉柴粉碎還田,旋耕或深耕精細地整地。壤土地在棉花收獲前10天左右造墑,黏土地播后澆蒙頭水[4]。
3.1.3 施足基肥
一般底肥施優(yōu)質有機肥15000~30000 kg/hm2、尿素150 kg/hm2、磷肥300~450 kg/hm2或磷酸二銨225~30kg/hm2、鉀肥45~150 kg/hm2,翻地前均勻撒于地面,結合翻地施入。也可采用緩釋復合肥。
3.1.4 播種
小麥播前用多菌靈或15%的粉銹寧拌種防治病害。播種5行為一幅,幅寬度約0.6 m,行距15 cm,每幅小麥間留0.8 m的預留行,下年在預留行播種2行棉花。播種時在播種機一側留5個播種孔,其余堵住,播種機播量設定為150~225 kg/hm2,以保證小麥基本苗數(shù)。
3.1.5 追肥澆水
小麥全生育期一般應澆好“五水”。即年前底墑水、封凍水、年后的起身拔節(jié)水、孕穗揚花水、灌漿麥黃水。特別注意澆好后兩次關鍵水,并施好起身拔節(jié)、孕穗期兩次關鍵肥。
3.1.6 冬季管理,及時查苗補種
播后10天左右,出苗率低的地塊,應立即以小水輕灌,促進齊苗。適時冬灌。及時灌好越冬水,冬灌時間以平均氣溫降到4℃~5℃,夜凍晝消為宜。
3.1.7 翌年管理
春季返青后及時中耕鋤劃促苗早發(fā),水肥管理以促為主。
一是水肥管理。小麥澆返青水的同時施尿素150 kg/hm?左右。7~10天后澆第二水。后期抽穗、揚花、灌漿三個時期要保證供水,但灌漿時避免灌水后大風天氣造成倒伏。后期如有缺肥表現(xiàn),結合抽穗、揚花期的澆水,追施尿素105~150 kg/hm?。
二是及時防治病蟲害,合理化控,做到“一噴三防”。小麥起身拔節(jié)期(4月中旬前后),用二甲四氯4.5~6.0 kg/hm2或苯磺隆0.225~0.3 kg/hm2兌水375~450 kg噴霧,及時滅除田間闊葉雜草。對生長偏旺的田塊,用40%矮壯素2.25~3 kg/hm2結合化學除草混合噴霧,控制小麥旺長促根系生長,防倒伏抗病,增分蘗,增粒重,增產(chǎn)量。在揚花初期和灌漿初期,噴施磷酸二氫鉀4 g/L溶液各一次,能加快灌漿速度,增加粒重促進成熟,有效預防干熱風的危害。拔節(jié)后期及灌漿期根據(jù)麥田病蟲害發(fā)生情況,注意防治紅蜘蛛。棉花出苗后在防治小麥病蟲害時要加入阿維菌素等防治紅蜘蛛的藥劑,減少紅蜘蛛在小麥上寄存,降低對棉花的為害。
三是機械收獲要及時,在聯(lián)合收割機割臺一側加裝擋板,防止損傷棉苗。
3.2 棉花栽培技術
3.2.1 準備棉種
雜交種用種量在22.5 kg/hm2以上,常規(guī)品種用種量在30 kg/hm2以上。
3.2.2 適時播種
適時播種是棉花奪取高產(chǎn)高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播種過早,延長了棉花與小麥套種的共生期,易造成弱苗、病苗和棉苗晚發(fā);播種過晚,棉花易貪青晚熟,霜前花率低,影響產(chǎn)量及品質。棉花播種一般在4月下旬結合小麥澆水借墑播種。播前清除預留行內(nèi)雜草,采用地膜覆蓋,膜寬0.8~0.9 m,一膜蓋雙行,播種后噴施土壤除草劑。
3.2.3 合理密植
早熟棉的有效結鈴期短,為獲得高產(chǎn)保證總鈴數(shù),應適當增加密度。具體應據(jù)地力、肥水條件而定。高肥水地塊以6.75萬株/hm2左右為宜,中等肥力地塊以7.5萬株/hm2左右為宜,低肥力地塊以8.25萬株/hm2左右為宜。
3.2.4 苗期管理
棉花出苗后的50多天(即5月下旬至7月上旬)時間里是棉花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要完成從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的生育進程,進入花鈴期。這段時間,冀中南地區(qū)光熱資源充足,降雨量少,不利于棉花的生長發(fā)育,一般現(xiàn)蕾、開花推遲,要抓住管理時機,促苗早發(fā),使干旱少雨期與棉花生長發(fā)育轉化期錯開。同時中早熟棉,生長季節(jié)短,自身調(diào)節(jié)補償能力弱,在苗期、蕾期管理上更要促早發(fā)快長,搭好豐產(chǎn)架子。為了促苗早發(fā)必須做到“三防”、“四搶”。 “三防”即防缺苗斷壟,及時補苗,保證密度;防各類害蟲,及時噴藥;防老小苗,及時澆水,施好提苗肥。“四搶”即搶澆水,麥收后應立即澆水,促苗早發(fā);搶松土,澆水后,能進地耕作時,及時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結;搶追肥,結合澆水及時追肥,施尿素105 kg/hm2、硝酸磷鉀肥150 kg/hm2;搶治蟲,及時防治地老虎、棉蚜、紅蜘蛛等棉田害蟲。
3.2.5 花鈴期管理
花鈴期主要是保鈴、增鈴,奪取高產(chǎn)的關鍵時期,應做到以下幾點:①初花期追施尿150~300 kg/hm2、氯化鉀60~70 kg/hm2,追肥后及時澆足水,并適量化控;②噴灑縮節(jié)胺7.5~15 g/hm2,以協(xié)調(diào)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③盛花期再噴灑縮節(jié)胺20~30 g/hm2,控旺長,防蕾鈴脫落;④花鈴期降雨量較多,大雨后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蕾鈴脫落或爛鈴形成;⑤及時防治棉蚜、紅蜘蛛、綠盲蝽等害蟲;⑥及時打頂,強調(diào)早打,打小,嚴禁“大把揪”,一般在7月20日左右,棉株有10~13個果枝時及時打頂;⑦打頂后上部果枝伸出5~7 cm時,進行最后一次化控,用縮節(jié)胺12~15 g/hm2,防贅芽生長。
3.2.6 后期管理
一是在8月中旬,如出現(xiàn)缺肥癥狀,應酌情追施蓋頂肥一次,追施尿素50~60 kg/hm?或噴灑葉面肥2~3次。葉面肥一般噴尿素40 g/L 溶液,對缺磷、鉀地塊,加磷酸二氫鉀4 g/L 。葉面噴肥,應在晴天17:00時后進行。
二是強調(diào)后期澆水,如9月下旬干旱,應及時澆水,可有效提高棉花鈴重及品質;如遇降雨,連陰天,為防爛鈴,可進行推株并攏,去掉下部空枝,保持棉田的通風透光條件,也可噴灑500倍安索菌毒清(或百菌清)進行防治[5]。貪青晚熟地塊在10月10日左右噴施40%乙烯利催熟,10月20日后清除棉柴。
參考文獻
[1] 張偉,王少科. 邯鄲市棉麥雙豐高效工程技術方案[N]. 河北科技報,2013-10-17.
[2] 古東月,劉淑紅,梁麗鵬,等, 館陶縣棉麥雙豐高產(chǎn)栽培技術[J]. 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3(15):11.
[3] 陳會民. 棉麥雙豐高效技術[J]. 河北農(nóng)業(yè),2015(2):19-20.
[4]王樹林,林永增,祁虹. 麥套春棉糧棉雙高產(chǎn)栽培技術[J]. 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4(19):76.
[5] 翟雷霞,李繼軍,李文蕾,等. 棉花花鈴期遭遇暴雨天氣的災后管理措施[J]. 棉花科學,2016,38(5):44-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