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如今,新課改的實施逐漸將“用教材教”這一內容映入廣大教師眼簾,而這對于傳統的憑借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來進行教學的課堂形成了沖擊。然而現階段“用教材教”這一理念仍然未能被所有的教師廣泛應用,甚至走向一定的誤區(qū)。作為語文教師,“用教材教”不乏是對于傳統語文課堂的新啟示。本文針對于現階段的“用教材教”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合理分析,并提出解決的方案。
關鍵詞:“用教材教”;語文課堂;教師教學
新課改實施以來,“用教材教”這一觀念已經開始逐漸走進課堂,很多教師突破教材,將教材作為范本,將課內外知識綜合傳授。然而隨之而來的,也產生了很多教學誤區(qū),所以“用教材教”在不同領域和不同學科的應用效果不盡相同。在語文課堂中,“用教材教”這一理念被廣泛應用。而如何將這一理念完全融入語文課堂,也是值得思考的部分。
一、“用教材教”不等于脫離“教教材”
“用教材教”是以教材為基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質量和學習需要,對課程進行整體規(guī)劃,在對于教材應用的基礎之上,延伸或拓展學習內容。而“教教材”則是以教材為藍本,一切的學習和教授都以教材為標準。然而這二者并不矛盾?!坝媒滩慕獭睂嶋H上是建立在“教教材”之上的,教師必須將教材牢牢把握,能夠提煉教材本身的精華融入語文課堂之中,再在此基礎之上,將教材作為依托,增加一些相關知識或情感態(tài)度,為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打下基礎?!敖探滩摹笔恰坝媒滩慕獭钡淖罨疽?,這要求師生雙方都能準確的把握教材內容的精髓。
二、現今“用教材教”的語文課堂出現的幾個誤區(qū)
1.對教學內容判定的不準確
現如今,由于各級考試的指揮棒在發(fā)揮作用,大多數的語文學習都圍繞著考試展開,而在教學上,教師多半是以教材為基準,“用教材教”。但由于每一年的考試形式和考試內容都會發(fā)生一定量的改變,這就很容易導致,對教學內容判定的不準確。這時的“用教材教”反而會給語文課堂的內容學習上帶來壓力。忽略了教材本身的指引,而單純教,形成了一定的經驗主義,使得語文學習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更加困難。
2.過于注重教學形式,忽略實質性學習
在課改提出之時,“用教材教”就成為語文教學中熱門的觀念,而在這一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重在“用”這個字,而忽略了實質性學習。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目標中明顯加入了對于知識性的拓展。比如涉及到歷史戰(zhàn)役時,教師們就抽取大量時間給學生們講解歷史、放歷史紀錄片;涉及到名著時,就引導學生利用大板塊時間甚至不惜上課時間,讓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涉及到描寫自然風光時,教師將整堂課都變成了各地風光圖片展示。以這種形式的課堂,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教材基礎之外了解和延伸更多的知識。然而作為一篇文章中最精華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等實質性學習就被忽略了。這種過于注重形式,確實使傳統的課堂轉變?yōu)橄鄬顫姾妥灾鞯男率秸n堂,然而在實質性學習上卻始終欠缺,并沒能夠取得良好的收效。
3.未能立足文本,甚至拋棄了教材
在許多“用教材教”的很多課堂上,有些教師為了取得形式上的“用教材”而造成了文本分析不立足于文本。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就有學生提出了,朱自清的父親翻越站臺屬于違反交通規(guī)則,怎么能寫在教科書中呢,很多教師嘩然,也有教師對這樣的觀點進行了肯定。但實際上,這樣的觀點是沒能立足文本,進行分析,純粹為了“用教材教”?!侗秤啊愤@篇課文,在進行講授的時候,脫離了文本。文本之所以寫了父親翻越站臺是和文本中我和父親間早年產生了隔閡,而在這時寫這個舉動,是在突出父親年事已高,但仍然惦記自己,從而通過這一描寫,表現出了父親對自己無私的愛和自我醒悟后對父親的愧疚和深沉的愛。所以,當再次深入教材后,我們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感情,而不是泛泛停留在父親違反交通規(guī)則上。
三、如何將“用教材教”真正融入語文課堂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通過提取教材精華,將教材作為中心,從而引申出一些知識。當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將所要教授部分的重點自我落實,教師再進行拓展時就不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而語文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和方法有很多,比如無論教授什么樣的課型和什么樣的內容,都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深入了解文本,體會不同作者在字里行間滲透的不同思想感情。而對于教材本身來講,在人教版教材中,每一個單元的形式和文體都是相同的。然而在主題上也存在這交叉的部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跨越教材本身,能夠以教材為基礎,進行相同部分的歸納,形成新的語文學習材料。而教師在此時就應該及時引導學生,在宏觀上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出一定的意見。
2.營造語文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習
營造語文學習環(huán)境即語文學習的情境難,而如果能夠積極營造語文學習環(huán)境,學生對于學習內容本身會進行探究,同時也會主動多加了解相關內容。例如在進行《雷雨》的教學中,《雷雨》是一篇戲劇,教師可以選擇突破教材,讓學生自行排演課本劇。教師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學生對這種形式教學的感興趣程度遠遠超過普通的課本式教學。學生會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或者理解他人的角色,除了將教材部分進行深入理解,同時也會對《雷雨》這一整部分進行深入了解,就達到了“用教材教”的目的。
3.教師合理進行語文教材重構的探索
“用教材教”最重要的在于對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同一篇課文,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切入點,實際上在教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那么對于語文教材的重構,就在于每位教師對于一堂課具有自己的針對性。例如董水龍老師在講《背影》這篇閱讀散文時,他發(fā)現,作為這篇散文,大多數老師都在父愛之處入手。但是現如今,他發(fā)現對于學生來說,在他們心里,對父母的尊敬程度似乎并不如對一些與他們關系較遠的人。這時,董老師就不再以父愛為主題,通過另一個側面,補充了朱自清早年和父親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從而再次帶領學生進行分析。在教學過程中留下了很大部分的空白,給予學生自己進行思考。給學生在課堂中,對于親情展開深刻的思考,能夠在整體上對于自己在當下社會對待親情的態(tài)度能夠重新下個定義,對親情也需要寬容和呵護,有些感悟也需要時間才能真正參透。所以說,教材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能夠靈活運用的工具,當教師能夠突破多年教學經驗,重新思考能夠符合當今社會要求的新觀念和從前教學精華相結合,講教材和教學內容合理的有機結合,就形成了對語文教材的重構。
4.將教材內容生活化
語文即生活,在教學中,如果能把文章融入學生的生活實踐,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解讀文章,就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學生更深切地感受到文章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從而增進學生對文章的親切感,使學生真正享受到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引導學生實踐性學習的能力,能夠將實踐和教材形成統一,例如在講《春》時,正逢春暖花開時節(jié)?!坝媒滩慕獭本蜑榻虒W提供了一個根據,而進行教學時,完全可以把春天和這篇課文相結合,讓學生真正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和領略春天到底在何處,從而得到實踐性答案,再來理解課本里朱自清的《春》就將更輕松,更實際。
參考文獻:
[1]趙夢軒.對語文教學中“用教材教”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雜志, 2012,9(9):71-71.
[2]林燕青.咬定”教材不放松,“立根”原在學生中——例談語文教學“用教材教” 之策略[J].教學探新,2010,(1): 36-37.
[3]王榮生.語文教學內容重構[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35-37.
[4]云澤.在語文教學中貫穿“用教材教”的理念[J]. 課改新視界, 2009(137): 39-40.
[5]林富明. “用教材教”的基礎是“教教材”——談語文教學內容的規(guī)定性[J]. 語文建設,2007(11): 25-26.
作者簡介:
馮士原(1993.5—),女,蒙古族,吉林省吉林市,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在讀研究生,研究項目:學科教學(語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