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超
(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yī)院南院區(qū)內2科,河南 鶴壁 45803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分析
張文超
(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yī)院南院區(qū)內2科,河南 鶴壁 458030)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 85例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均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加用生肌斂瘍湯加味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復發(fā)率。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復發(fā)率觀察組分別為2.33%、4.65%,對照組分別為14.29%、19.0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能改善臨床癥狀體征,促進潰瘍面愈合,降低復發(fā)率,效果確切,安全性好。
消化性潰瘍;中西醫(yī)結合;對照治療觀察
消化性潰瘍是常見病、多發(fā)病,主要是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過量分泌以及胃黏膜保護作用減弱等引起。多表現(xiàn)為上腹疼痛、燒心、反胃、惡心、體重減輕、失眠等。易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質量[1]。我院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消化性潰瘍效果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共85例,均為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均經內鏡、X線鋇餐、HP感染檢查等確診,符合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標準[2],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排除藥物禁忌癥。采用隨機平行對照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齡31~69歲,平均(49.89±4.33)歲;病程0.3~2年,平均(1.14±0.09)年;胃潰瘍22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3例,復合性潰瘍7例。觀察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齡29~70歲,平均(49.49±4.36)歲;病程0.3~2年,平均(1.14±0.10)年;胃潰瘍24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1例,復合性潰瘍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雷尼替丁膠囊(江西匯仁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6021340)口服,每次150mg,日2次;奧美拉唑膠囊(沈陽圣元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4652)口服,每次20mg,日2次。
觀察組加用生肌斂瘍湯加味。藥用烏賊骨30g,白及30g,延胡索21g,白術15g,三七粉9g,浙貝母粉9g。肝氣犯胃加柴胡、佛手、川芎,濕熱中阻加蒲公英、茯苓、姜半夏,飲食傷胃加山楂、神曲、陳皮,寒邪犯胃者加香附、木香、蘇梗,脾胃虛寒加黃芪、干姜、吳茱萸,胃陰虧虛加生地黃、北沙參、麥冬,瘀阻胃絡加丹參、郁金、砂仁。日1劑,水煎后分早中晚3次服用。
兩組均于治療4周后比較療效。
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價[3]。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胃鏡檢查顯示無潰瘍及周圍炎癥。顯效:臨床癥狀、體征顯著改善,胃鏡檢查顯示無潰瘍,但仍有炎癥。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面積縮小50%以上。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面積縮小50%以下。
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不良反應及復發(f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及復發(fā)比較 例(%)
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主要取決于損傷黏膜的侵襲力及黏膜自身的防衛(wèi)能力。侵襲力主要為胃液、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防衛(wèi)力主要為黏膜屏障、細胞更新、表皮生長因子、黏膜血流量等,當防衛(wèi)力弱于侵襲力時,即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發(fā)作。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液分泌過多及胃黏膜保護作用減弱是導致該病的主要因素,目前臨床以藥物治療為主[4]。
消化性潰瘍屬中醫(yī)“胃脘痛”范疇,中醫(yī)認為其病機為氣滯血瘀,發(fā)病基礎為脾胃虛弱?;静∽?yōu)槲附j損傷,寒熱濕邪侵襲臟腑,以致情志不暢,肝氣瘀滯以犯胃,血瘀阻絡,脾胃虛弱、不通則痛,為虛實夾雜之證。治療應以辨證論治為主[5]。生肌斂瘍湯方中烏賊骨具有制酸止痛的作用,烏賊骨內含碳酸鈣、膠質,能夠中和胃酸,促進潰瘍面炎癥消除。白及收斂止血。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氣止痛,《醫(yī)學啟源》謂其“治脾胃氣結滯不散,心腹痛,下氣消食”。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醫(yī)學啟源》謂其“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三七止血活血、散瘀止痛,提高機體免疫力。浙貝母開郁散結。肝氣犯胃加柴胡疏肝解郁,佛手理氣疏肝,川芎行氣開郁、活血止痛;濕熱中阻加蒲公英清熱散結,茯苓滲濕健脾,姜半夏降逆止嘔;飲食傷胃加山楂消食散瘀血、健胃寬膈,神曲健脾和胃,陳皮理氣健脾[6];寒邪犯胃加香附疏肝理氣,木香行氣止痛,蘇梗、紫蘇辛溫行散;脾胃虛寒者加黃芪補氣,干姜溫中散寒,吳茱萸理氣燥濕;胃陰虧虛者加生地黃養(yǎng)陰生津,北沙參滋陰養(yǎng)陰,麥冬入胃以養(yǎng)胃液、益胃生津,藥理研究表明麥冬含有生物堿、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等,能提高細胞免疫功能;瘀阻胃絡加丹參活血祛瘀,郁金行氣解郁,砂仁溫暖脾腎、行氣調中。諸藥合用,行氣活血、健脾益氣、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促進潰瘍面愈合[7]。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效果較好,能加快潰瘍面愈合,降低復發(fā)率。
[1] 戴高中,范先靖,田秋實,等.益氣活血清熱化濕方對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35(12):1437-1441.
[2] 李明,李文麗.疏肝愈瘍湯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6,35(9):1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27.
[4] 薛彥萍.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24(1):98-99.
[5] 屈治學.自擬生肌斂瘍湯加味治療消化性潰瘍55例[J].光明中醫(yī),2013,28(8):1626-1627.
[6] 姜巍,王垂杰.消化性潰瘍中醫(yī)藥療效評價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醫(yī)雜志,2016,57(1):32-35.
[7] 屈治學,張學斌,向光全,等.生肌斂瘍湯加味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研究[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7,33(1):6-7.
R573.1
B
1114-2814(2017)10-1189-02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