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梅
(河南省鶴壁市京立醫(yī)院中醫(yī)內科,河南 鶴壁 45803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療效觀察
于俊梅
(河南省鶴壁市京立醫(yī)院中醫(yī)內科,河南 鶴壁 458030)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改善神經(jīng)功能的效果。方法:11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8例和觀察組59例,兩組均為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觀察組增加用復方中風愈正合劑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神經(jīng)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NIHSS評分降低、ADL評分提高的幅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效果確切,能有效的改善神經(jīng)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腦梗死;中西醫(yī)結合;對照治療觀察
腦梗死是臨床一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屬中醫(yī)“中風”、“卒中”范疇,主要是腦組織局部區(qū)域因血供不足而導致腦部組織發(fā)生缺血缺氧性壞死[1],臨床多表現(xiàn)為對應的神經(jīng)功能缺失,常見的有偏癱、失語、吞咽功能障礙等,其致殘率、致死率及復發(fā)率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2]。我院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腦梗死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17例,均為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腦梗死患者,經(jīng)腦血管造影、CT、NIHSS評分等檢查確診,符合腦梗死的診斷標準[3]。采用隨機平行對照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齡44~79歲,平均(61.11±6.08)歲;病程3~6個月,平均(4.41±0.31)個月;NIHSS評分(21.37±3.28)分。觀察組59例,男33例、女26例;年齡46~78歲,平均(61.58±6.13)歲;病程3~6個月,平均(4.43±0.37)個月;NIHSS評分(21.45±3.31)分。兩組性別、年齡、病程、NIHSS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為恢復期氣虛血瘀型,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有藥物禁忌癥,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不足。
兩組均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J20130078)口服,每次100mg,日1次;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0010100)靜脈滴注。
觀察組加用復方中風愈正合劑。藥用黃芪30g,當歸身12g,丹參15g,地龍9g,全蝎6g,川芎12g,姜半夏9g,桂枝9g,石菖蒲9g,甘草6g。水煎分早晚溫服,日1劑。
兩組均治療30天。
神經(jīng)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對神經(jīng)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4],NIHSS評分正常為0~1分,輕度為1~4分,中度為5~15分,中重度為15~20分,重度為大于20分。ADL評分滿分為100分,基本完成為大于60分,需要幫助為60~41分,較多幫助為40~20分,完全需要幫助為小于20分。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依據(jù)癥狀、體征及神經(jīng)功能的改善效果評價療效[5]?;救喊Y狀、體征消失,病殘程度0級,NIHSS評分減少大于90%,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小于95%。顯效:癥狀、體征顯著改善,病殘程度1~3級,NIHSS評分減少46%~89%,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70%~95%。有效:癥狀、體征好轉,NIHSS評分減少18%~45%,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30%~70%。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NIHSS評分減少或增加大于18%,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小于3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NIHSS及ADL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及ADL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及ADL評分比較 (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例NIHSS評分ADL評分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8 21.37±3.28 11.98±2.32 22.17±6.31 52.66±8.13觀察組59 21.45±3.31 9.31±1.92△21.97±6.39 66.17±10.66△
腦梗死主要病理機制為腦部組織缺血、腦組織發(fā)生壞死、神經(jīng)功能缺失,多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6]。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血管壁的病變及血液成分的改變是引起腦梗死發(fā)病的主要原因。血管壁病變中最為常見的為動脈粥樣硬化,會引起腦動脈發(fā)生狹窄甚至阻塞,在血管內膜斑塊破裂后,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聚集沉積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的栓子阻塞動脈,導致腦梗死的發(fā)生。腦動脈斑塊亦會導致動脈發(fā)生狹窄或阻塞,血液壓力降低、流速減慢、黏度增加,引起血供減少,發(fā)生腦梗死。
西醫(yī)治療腦梗死采用對癥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是一種抗血小板藥物,通過失活COX,抑制前列腺素環(huán)氧酶,阻斷AA的轉化,減少血栓烷A2的生成,進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疏血通注射液能夠延長凝血時間,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抑制動脈血栓的形成,增加動脈血流量,減少血漿纖溶蛋白的溶解時間,進而減輕神經(jīng)功能障礙[7]。
腦梗死屬中醫(yī)“中風”范疇。為陰陽失衡,肝腎不足,火熱內郁,瘀血內阻,氣血逆亂,血苑于上而發(fā)病。瘀則生水以致腦水腫,瘀血不去則出血不止。多表現(xiàn)為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治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為主[8]。復方中風愈正合劑中黃芪補中益氣,氣盛則血行有力,當歸身補血活血,丹參活血祛瘀,地龍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全蝎息風通絡,川芎行氣活血,姜半夏燥濕化痰,桂枝溫經(jīng)通脈、助陽化氣、溫腎陽、利水濕,石菖蒲開竅豁痰、醒神益智。諸藥合用,補血益氣,活血化瘀。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正氣充足,血液通暢,扶正治虛,陰陽調和,瘀血去,水自消[9]。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ADL評分提高的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證實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能夠更為有效的消除癥狀體征,改善神經(jīng)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這與吳文軍等[10]研究結果相當,可能與復方中風愈正合劑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能疏肝溫腎,補血益氣,調和陰陽,標本兼治,清除氧自由基,穩(wěn)定細胞膜,擴張動脈血管,減少血流阻力,增加動脈血液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加快新陳代謝,抑制血小板凝聚有關。
綜上所述,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復方中風愈正合劑治療腦梗死效果較好,能有效改善神經(jīng)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1] 郭洪權,李華,謝怡,等.大腦中動脈供血區(qū)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神經(jīng)功能惡化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7,14(1):15-19.
[2] 何爽,王小龍.大補元氣破血逐瘀法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氣虛血瘀證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4):6144-6145.
[3]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56.
[4] 劉玉鵬,劉云詩,余青龍,等.補陽還五湯治療瘀血阻絡型腦梗死恢復期的隨機觀察及部分機制研究[J].世界中醫(yī)藥,2016,11(08):1535-1538.
[5] 馬淑義,任紅,徐朝輝,等.丹燈通腦軟膠囊輔助康復訓練治療腦梗死恢復期的療效評價[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6,19(19):98-99.
[6] 趙煥,操禮瓊,石瑜瑜,等.急性腦梗死與血清炎癥因子及頸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06):499-502.
[7] 劉泰,萬思,何乾超,等.疏血通脈膠囊治療腦梗塞恢復期的臨床療效觀察[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4,25(5):1137-1138.
[8] 王安安,李文娟.腦梗死恢復期中西醫(yī)治療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24):2900-2902.
[9] 張衛(wèi)同,柴棟,徐珊,等.石菖蒲對腦缺血大鼠紋狀體氨基酸類神經(jīng)遞質含量變化的影響[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4,4(6):10-11.
[10] 吳文軍,張騫.復方中風愈正合劑治療腦梗死患者65例臨床效果觀察[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6,38(8):713-715.
R743.3
B
1114-2814(2017)10-1178-03
2017-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