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云
(江蘇省中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外感高熱臨床分析
劉 云
(江蘇省中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外感高熱的效果。方法: 88例用雙盲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4例,兩組均給予布洛芬混懸液治療,研究組加用金銀花藥液進行循經擦浴。結果:總有效率研究組93.18%、對照組78.7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擦浴后不同時間點體溫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高熱效果較好。
外感高熱;小兒;中西醫(yī)結合;對照治療觀察
筆者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小兒外感高熱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8例,均為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接診患兒,用雙盲法分為兩組各44例。研究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1~10歲,平均(5.8±2.1)歲;病程2~47h,平均(8.12±1.52)h;體溫(39.20±0.41)℃,中醫(yī)癥候積分(34.27±7.52)分。對照組男29例,女15例;年齡3~12歲,平均(6.1±1.9)歲;病程3~42h,平均(8.51±1.07)h;體溫(39.18±0.43)℃,中醫(yī)癥候積分(33.58±8.12)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病程小于等于48h,有外感誘因,符合中醫(yī)外感熱證辨證標準。
排除標準[1-2]:①高熱驚厥;②超高熱體溫,即體溫大于41℃;③既往有驚厥史。④疤痕體質、過敏,擦浴皮膚有水皰、斑疹、破損、潰瘍;⑤1h內用過其它退熱藥物;⑥有癲癇病史;⑦未獲得知情同意;⑧甲亢;⑨血白細胞總數(shù)大于11×5109/L,中性大于80%。
兩組均給予布洛芬混懸液5~10mg/kg,日3次,口服。
研究組加用金銀花藥液循經擦浴。取金銀花20g左右并用紗布包好,放入塑料桶中用500mL開水浸泡,自然冷卻水溫至42℃左右后,依次擦浴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雙側足少陽膽經、頸部督脈循行區(qū)。手太陰肺經以列缺、尺澤為重點擦浴穴位,手陽明大腸經側重曲池、合谷穴,手少陽三焦經以外關穴為重點,雙側足少陽膽經以肩井穴、風池穴為重點,頸部督脈以風府穴、啞門穴和大椎穴為重點。以柔軟的棉質擦浴手套蘸取金銀花點藥液,在擦浴部位從上至下以單一方向進行擦洗,每處擦洗20~30下,以皮膚微紅為宜,擦浴期間手套保持濕潤,擦洗20min左右。
降溫之前5min以及降溫后0.5h、1h、1.5h測腋下體溫。擦浴1h后進行綜合療效評估[3]。
中醫(yī)證候積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感冒癥狀分級量化表,共3個維度,10條目,第1維度為發(fā)熱,第2維度包括流涕、鼻塞、咽痛、出汗、惡寒,第3維度包括口渴、咳嗽、頭痛、四肢酸痛。由重到輕賦值分也逐漸降低,總分為10條目累積得分。
體溫恢復正常,中醫(yī)癥候積分降低大于等于95%為痊愈。體溫恢復正常,中醫(yī)癥候積分降低70%~94%為顯效。中醫(yī)癥候群積分降低30%~69%為有效。未達到“有效”標準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不同時間體溫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體溫比較 (℃,±s)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體溫比較 (℃,±s)
組別例0.5h1h1.5h研究組4438.05±0.6237.80±1.0137.59±0.23對照組4438.88±1.0038.30±1.0538.00±0.62 t -4.682.284.11 P-0.00000.02530.000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例治療前治療后tP研究組4434.27±7.5218.24±6.5210.680.0000對照組4439.18±0.4322.30±7.9514.060.0000 t -4.322.62--P-0.00000.0104--
高熱主要原因為受風熱疫毒之邪,稽留不退,或由風寒之邪所致[4]。
中藥藥劑擦洗能夠對皮膚毛細血管產生刺激,使毛細血管擴張,從而起到散熱效果。藥物通過皮膚進入體內達到解表透熱的目的[5]。金銀花氣味芳香,性甘寒,有宣散風熱作用。以擦浴手法刺激手太陰肺經、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頸部督脈循行區(qū)和雙側足少陽膽經,具有肅肺氣、散風熱之效,其重點擦浴的穴位可改善惡寒、咽痛、四肢酸痛、閉塞、口渴、咳嗽、頭痛等癥狀[6]。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外感高熱效果更好。
[1] 賴立英,鄒新花,徐佳敏,等.中藥擦浴聯(lián)合放血療法對外感高熱證降溫的療效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6,15(1):67-69.
[2] 周廣英.清熱抗感湯灌腸治療小兒感冒高熱35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5,13(1):45-46.
[3] 朱寧利,胡書鳳,周燕,等.升降散循經擦浴對外感高熱的退熱療效研究[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6,35(10):81-82.
[4] 鐘麗麗,鄒新花,陳莉,等.中藥擦浴配合針刺曲池穴護理在外感高熱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7,55(5):132-134.
[5] 李小艷.小兒高熱驚厥應用清熱止驚湯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4):245-246.
[6] 趙永新,黃琴,徐紅,等.金銀花藥液擦浴對外感高熱患兒降溫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6,35(10):33.
R441.3
B
1114-2814(2017)10-1161-02
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