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wèi)
今年,朋友小孩參加中考。雖然平時成績不錯,但考后自己估分時,終因作文題目沒有標準答案(也不可能有),故只敢保守估計得分。在填報志愿時,為穩(wěn)妥起見,又退而求其次,不敢填報理想中的學校。因為,按目前昆明中考“估分報志愿”的錄取方式,第一志愿落選后,很可能僅因1分之差,就連其他公辦的一級一類學校都與之無緣,最后不得不被調(diào)劑到其他學校。
然而,公布考分時,家長才知道孩子可上昆明市最好的學校。為此,全家后悔莫及。此種情形,估計在眾多考生家庭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估分報志愿,意味著如果想要上一所滿意的高中學校,家長和小小年紀的初中學生,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還要早早學會當老師,以便去承擔本該由老師們來完成的工作——評判試卷。而且,評判試卷的水平應跟閱卷老師們相當。不僅如此,閱卷能力還要能覆蓋考試的所有學科,給分的準確性也必須恰到好處方能如愿進入理想的高中。
筆者認為,“估分報志愿”除了有利于讓各類學校將成績好、估分差、膽子“小”的優(yōu)秀學生蒙入自己的學校(或許學校也是好意),以備來日為學校高考“爭光”之外,再想不出其他有利于學生教育與成長之益處了!從學校的角度看,各類學校都擁有了高分的學生,生源倒是均衡了。但是,就學生而言,其結(jié)果是從根本上損害了作為受教育者的最基本的利益,起碼是學生和家長們的知情權(quán)受到了無端的剝奪。
站在家長和孩子們的角度考慮,“知分報志愿”甚至是“知分數(shù)段報志愿”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其一,至少能保證考生知情權(quán)得到享有;其二,可以讓每一個考生都知己知彼,有利于考生找準自己位置,合理填報適合自己的學校,最大程度減少考生填報志愿的盲目性;其三,有利于考分接近的考生相對集中,便于學校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遵循因材施教這一最重要的教育原則,進而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們提供適合的教育;其四,有利于引導學生勤奮學習,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進入自己滿意的學校,杜絕學生投機取巧、碰運氣的僥幸心理。
“知分報志愿”甚至是“知分數(shù)段報志愿”最為重要的原則是,能充分體現(xiàn)擇優(yōu)錄取、分數(shù)優(yōu)先的公平公正原則。就像高考一樣,將考試情況公之于世,將考試錄取工作置于陽光之下,從而徹底鏟除招生考試工作中的腐敗土壤。如此看來,高考的“知分報志愿”甚至是“知分數(shù)段報志愿”,自有其道理。
記得以前的高考志愿也曾有過估分填報的時期,當然也曾帶來過諸多問題。但近些年來,隨著高考錄取工作的改革與完善,已不再沿用過去估分報志愿的方式了。中考與高考本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是否可以相互借鑒呢?
好在,近幾年來,全國諸如山西省、合肥市、哈爾濱市、烏魯木齊市、包頭市、煙臺市、廈門市等都摒棄了“估分報志愿”,而紛紛采用“知分報志愿”的錄取方式。就連北京市,也于去年在全市實行了“知分報志愿”的錄取方式,且深受考生家長們歡迎。
這是否讓昆明的家長與孩子們也看到了一絲絲曙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