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強
摘 要:教材中的“旁白”有很高的教學價值。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為例,舉例分析了教材設置“旁白”的6個主要作用,并提出了挖掘教材“旁白”價值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3種策略。
關鍵詞:教材;旁白;核心素養(yǎng);科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7)10-0022-2
1 教材“旁白”及其作用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為例,除了正文部分,還會有一些“批注”(在教材正文旁或頁腳進行補充說明)、拓展性欄目(人教版有“說一說”“科學漫步”“思考與討論”“做一做”“STS”等欄目)。
教材設置“旁白”的目的主要有6個:
1.補充講解知識,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例如,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關系》一節(jié),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正文旁邊的批注為“請你復習:1.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2.圖2.3-2?。▓D略)中,哪兩條線段是梯形的底,哪條線段是梯形的腰?”[1]通過上述問題,引導學生復習初中的幾何知識,對順利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與時間的關系至關重要。
2.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一節(jié)的“思考與討論”中有“α粒子射入金箔是難免與電子發(fā)生碰撞。試估計這種碰撞對α粒子速度影響的大小。”[2]讓學生閱讀教材找到電子、α粒子質量之間的關系,假設原來電子靜止,二者發(fā)生的是彈性碰撞,讓學生計算碰撞后α粒子速度的變化。通過本問題的探討,不僅可以鞏固動量守恒、能量守恒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學會理性判斷而不是只會猜測。
3.拓展延伸知識點,將物理課堂與生產生活密切聯(lián)系。例如,在《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節(jié)的“科學漫步”欄目中,介紹了西紅柿的大小、含糖量,樹木成長過程中高度、直徑,河流、湖泊水位,商品價格等隨時間變化,變化有快有慢,引出變化率,讓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實例與變化率有關?”[1]這將非??菰锏募铀俣扰c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聯(lián)系起來,可以很好地將物理課堂進行延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引導學生學習物理既動腦又動手,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節(jié)中的“做一做”欄目,通過兩次懸掛來確定薄板的重心的位置,并讓學生證明用這種方法來確定重心的合理性。[1]這一欄目需要學生既動手,又動腦,不僅要求實踐,而且要將實踐與所學習的知識結合起來,合理解釋。
5.顯化物理方法。例如,在《質點》一節(jié)中,在教材旁白介紹了研究質點時采用的物理方法——“在物理學中,突出問題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將其作為研究對象是經常采用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質點就是這種物理模型之一。”[1]通過該旁白的補充說明,將研究質點的物理方法顯化出來,學生在學習中方便閱讀,清晰地知道采用什么方法,何時采用該方法。
6.拓展學生的視野。例如,在《摩擦力》一節(jié)的“科學漫步”欄目介紹了流體的阻力。讓學生知道了什么是流體,生活中常見的流體阻力,流體阻力與物體相對于流體的速度、物體的橫截面積、物體形狀等有關。
2 挖掘教材“旁白”教學價值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修訂稿》內部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物理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成分,主要由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4個方面要素構成。利用教材“旁白”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2.1 落實拓展性欄目,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與實驗探究能力
各版本都有一些拓展性的欄目,要求學生動手實踐。教學中,不少教師沒有將這些要求學生動手實踐的小制作、小實驗落到實處,往往直接跳過或者紙上談兵說一說原理。如此教物理是從概念到概念,會使物理學習變得枯燥無味,而且長此以往學生會缺乏實踐意識與缺少能力培養(yǎng)的機會,造成物理學習與生活脫節(jié),物理的學習不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會導致學生缺少實驗的機會,而導致實驗探究能力低下,影響整體的物理教學效率。教學中如果將這些拓展性的實踐、實驗落實,尤其是在實踐類的小制作中,學生需要設計方案、實踐、修改方案、再次實踐,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親身體驗制作、實驗過程的樂趣,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驗探究能力。
例如,《自由落體運動》一節(jié)中,介紹了反應時間的測量。對于該欄目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拓展教學:第一,讓學生閱讀教材,按照教材的介紹分組,組內成員之間互相測量反應時間,并說明測量的原理和數(shù)據(jù)處理的方法;第二,在學生互相測量反應時間的基礎上,讓學生制作反應時間尺,然后進行評選,注意輔導學生思考反應時間尺上時間的標注是否是均勻的?是否需要從零開始?
2.2 將物理課堂拓展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物理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中指出: “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科學態(tài)度、科學倫理、STSE等要素。將物理課堂延伸到課外,讓物理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可以在教學中讓學生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的關系,認識科學本質,并逐漸形成對科學和技術應有的正確態(tài)度以及責任感。物理課堂延伸到課外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如利用動量守恒定理解釋學生體育運動中的跳遠、跳高彎膝,接球時手彎曲等;第二,將生活現(xiàn)象、物品引入到物理課堂,如將自行車搬進教室,在進行圓周運動的教學時,比較哪些點運動得快,在進行摩擦力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對前輪、后輪摩擦力方向有正確的認知。
2.3 對教材中的素材設問“深加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物理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指出:“科學思維: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guī)律及相互關系的認識方式,是基于經驗事實建構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科學思維方法的內化;是基于事實證據(jù)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批判,進而提出創(chuàng)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質?!苯虒W中對教材中的拓展性欄目和素材進行設問,對素材進行“深加工”,引導學生思考,提升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批判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例如,《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一節(jié)中的“思考與討論”欄目有“α粒子射入金箔是難免與電子發(fā)生碰撞。試估計這種碰撞對α粒子速度影響的大小?!盵2]其實,要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否定湯姆孫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并順利構建核式結構模型,僅有這一問題的思考是不夠的,需要教師補充設問,可以借鑒粵教版的設問:“原子結構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能否解釋α粒子大角度散射?請你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1.α粒子出現(xiàn)大角度散射有沒有可能是與電子碰撞后造成的?2.按照葡萄干布丁模型,α粒子在原子附近或穿越原子內部后有沒有可能發(fā)生大角度偏轉?3.你認為原子中的正電荷應該如何分布,才有可能造成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轉?為什么?”[3]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思考、討論,認知一步步接近真相,明白葡萄干布丁模型為什么不能解釋α粒子出現(xiàn)大角度散射這一現(xiàn)象,并在舍棄湯姆孫的葡萄干布丁模型的過程中奠定構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的基礎,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大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物理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張大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物理3-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52.
[3]保宗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物理 選修3-5[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53.
(欄目編輯 劉 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