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國華
摘要:合作學習被廣大教師廣泛運用,其不但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筆者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探索了分組、教學和評價三步驟,并思考在合作學習中要注意明確小組分工、選擇合適內容及發(fā)揮教師的作用等。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049
早在2000年以前,我國古代學者就強調合作學習的重要性,而在時代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又將合作學習推向了新高潮。新課程標準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能力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實施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目的。
一、合作學習的意義
1.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會合作是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價值取向,所謂“1+1>2”,正是因為合作才使得不可能變成可能。而義務教育階段,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至關重要,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合作意識與能力的重要途徑?,F(xiàn)在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生態(tài)度也更加明顯地體現(xiàn)在了這一代孩子身上,而在合作學習中,需要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任務努力,需要每個孩子與其他孩子的配合協(xié)作,需要個體融入整體。因此,在采取合作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合作意識、主動發(fā)問及個人看法等都帶入了合作學習,進一步營造積極向上的團隊合作氛圍。
2.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作為主體教授知識,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形成所謂的灌輸。而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學生主體地位。為了擺脫灌輸,只能將課堂還給學生,從學生自身作為根本出發(fā)點進行合作學習,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把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再者,教師在進行講解知識點時,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動向,以便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成果。
3. 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社會生活的一項基本能力,面對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淡,合作交往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重要途徑。人際交往是學生的寶貴財富。因此,學校教育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高效的團隊合作學習,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需要密切交往,通過與他人交流思想,加強與他人的聯(lián)系和合作,從而提高人際交往技能。
二、合作學習的探索
1. 分組。按照兩種情況將學生分組,并根據教學需要隨機取組。第一種情況:把學生分成4人一小組,并由學生按民主投票方式選出組長,明確組長任務;第二種情況:把學生按性別分兩大組,同理選出組長。每個組都有一個代表自己特色或精神面貌的名稱。
2. 教學。在開設新課時,把課堂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15分鐘時間由教師講解重點內容;第二階段,15分鐘時間由小組內部及小組之間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第三階段,小組組長帶領總結概括所學內容。在講解測試題時,把課堂分為四階段,第一階段,學生自己解決錯題,大部分學生粗心、浮躁,這個時間段留給這部分學生靜心思考;第二階段,小組內部合作,互相幫助解決難題;第三階段,組組合作解決難題;第四階段,教師講解尚未解決問題,或概括總結。
3. 評價。制定班級獎懲規(guī)則,對于小組合作中,能積極表現(xiàn)并幫助組內成員或他組成員解決難題的進行積分獎勵。對有破壞課堂秩序等行為的學生實行扣分懲罰。不同表現(xiàn)有不同程度積分,積分采取公平、公開原則,由學生與教師共同登記,學期末進行總積分排名,前三名會獲得大獎作為激勵。
三、合作學習的思考
1. 明確小組分工
小組的構建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分組中要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是指組內成員無論在性別上、學習能力上、性格上等都要各有不同,這樣才能做到互助;組間同質是指組與組之間的水平要相當,這樣才有利于組與組之間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另外,分出每個小組后,不僅要確定小組組長職責,還要明確小組內每一成員職責,避免小組合作中,小組成員推卸責任、不明白自己該做什么,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明確分工后,才會使每位成員跟隨小組真正具有歸屬感和成就感。
2. 選擇合適內容
雖然在《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但這不證明每節(jié)課、每部分內容都適合運用合作模式學習。因此,合作學習的內容一定要符合學生現(xiàn)階段的年齡特點、能力水平,如同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一樣,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習內容不至于太簡單,失去合作討論價值;也不至于問題過難,討論不出結果,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這對教師也提出了一個很高的要求,那就是教師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在班級學生的能力水平及實際狀況,力求使合作內容能夠激發(fā)起學生合作的需要和動機。
3. 發(fā)揮教師作用
發(fā)揮教師示范作用。在合作學習中,除了進行合理分組、選擇合適內容,還要進行正確示范,使學生明確學習的內容和任務,特別是在小學數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所以合理的示范更加具有意義;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由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的作用并沒有弱化,而是被分到每個小組中。教師在小組合作中,要在不同小組之間來回巡視,了解每個小組的進展情況并進行正確引導,使組內合作能夠高效進行;調動合作學習氛圍。針對小學年齡段的學生,要想合作學習順利開展,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方法和技巧,學生掌握了合作學習方法和技巧后,會調動起合作學習的氛圍。
四、小結
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給學生提供了大量交流合作的機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有效地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筆者還會繼續(xù)努力在自己的實踐中探索數學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結合點,使合作學習更加貼切融入數學教學中,以便借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