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今年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聯(lián)組會上,著重談到尊重和重用知識分子的問題。廣大知識分子在備受鼓舞的同時,又需冷靜深入思索一些問題:何為知識分子?我認為,知識分子必須有脊梁,缺少脊梁的文人不配稱為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是社會的脊梁,一個知識分子不能挺直脊梁的社會,其整個民族的精神脊柱都必將是佝僂彎曲的。
古今中外,“舍生而取義”有脊梁的知識分子不勝枚舉,成為人們敬仰崇拜的民族英雄,如屈原、文天祥、蘇武、朱自清、巴金、馬寅初等,特別是作為“民族魂”的魯迅,他挺起了民族的脊梁,毛澤東這樣評價他:“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貴的性格。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去世時,郁達夫寫道:“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p>
兩千多年前,羅馬軍隊攻進希臘一座城市,發(fā)現(xiàn)一個老人蹲在沙地上專心研究一個圖形,他是著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當羅馬士兵揮劍朝他劈來時,他沒有屈尊哀求,只淡淡說了句:“不要踩壞我的圓!”在阿基米德看來,他從事的事業(yè),比他的生命更寶貴。他鐵骨錚錚,從容面對羅馬士兵的屠刀。征服了歐亞大陸的亞歷山大大帝,視察希臘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曬太陽的哲學家第歐根尼。當亞歷山大問:“我能替你做些什么?”時,得到的不是恭維逢迎,而是“請不要擋住我的陽光!”的平靜回答。在第歐根尼看來,他在陽光下沉思的成果,毫不遜色于亞歷山大赫赫戰(zhàn)功。英國作家王爾德到美國入境時,海關官員問他有什么東西要報關,他回答:“除了我的才華,什么也沒有?!彼詾榘恋?,不是財物,而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才華和靈魂。他說:“世間再沒有比人的靈魂更寶貴的東西,任何東西都不能跟它相比?!?/p>
優(yōu)秀知識分子,不慕權貴,不懼暴力,錚錚鐵骨,脊梁堅挺。他們愛思想勝過愛一切,他們有骨氣超越惜生命。他們把靈魂和骨氣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顯赫的權勢更加高貴。
相反,也有一些不配稱為“知識分子”的缺少脊梁的文人,盡管在專業(yè)領域才華橫溢、成就卓著,但缺乏獨立人格和骨氣,為了功名利祿、富貴煙云而“失其本心”,出賣靈魂和人格,喪失原則,丟棄真理,趨炎附勢,見風使舵,而被人們蔑視唾棄,成為歷史的笑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