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雙柏紀(jì)行

      2017-11-14 23:44:59李長平
      金沙江文藝 2017年6期
      關(guān)鍵詞:雙柏縣雙柏彝族

      李長平

      雙柏居云南省中部。山川雄奇,飛禽走獸雅集于此,寧靜與喧鬧不時變化主題;重崖復(fù)澗,嵐霧淫蒸,健林湍瀑,古儺怪儀,奇裝異蹈,彝腔老調(diào),原笙長歌,令訪者迷醉;民風(fēng)淳善,崇實黜華,短褐長裳,飄灑自如,實乃彝風(fēng)族范,令游人心放。

      山城小村

      昆明到雙柏200公里,不緊不慢驅(qū)車3個小時即可到達(dá)妥甸鎮(zhèn)。縣城是一座山城。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山城融為一體,自然怡美,毫無造作之情。最令人心馳的是城里蔥郁的樹和周邊小山上的松林繁茂的一起牽手,綠海蒼翠,綿延起伏。更有那城里的查姆湖,小橋流水,碧波蕩漾,像一臺明鏡,把個山城映照成世外仙境。湖邊棧道,曲徑通幽處,沙灘、松影、竹枝和鑲嵌在湖邊的東和大酒店、雙柏大酒店,把游人商賈輕撫一下,抱在懷中。雖然游人如織,但始終自在寧靜。城的東北邊有座山,叫老黑山,海拔2310米,寬敞游道直達(dá)山頂,隨處可見原始森林長須墜地,藤蘿掛毛。白天悠游,林下陽光散碎,綠意瘋長。傍晚登臨,則清風(fēng)作伴,百鳥噪鳴。夜幕來臨,星漢燦然,路燈和明,隨意來一陣松濤,仿佛天籟,放松身心,欲作飛天漫舞。站在觀景臺下望雙柏山城,巨大的項鏈上墜著一個造型獨特的鉆石。山城,一幅沒有見過的美麗絢爛的畫卷,是理想中的山水園林城、休閑宜居地。

      雙柏的歷史,很奇怪,有很多謎團。理一理其中脈絡(luò)很有意思。據(jù) 《雙柏縣志》 (1996年版)載:雙柏歷史悠久,西漢元封二年 (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雙柏為其24縣之一 (包括今雙柏、易門2縣和新平縣西北部地區(qū)),從此納入了中原王朝郡縣管轄之下。 鄂嘉屬哀牢國。東漢末年,蜀相諸葛亮平定南中,改益州郡為建寧郡,雙柏屬之,鄂 嘉屬永昌郡。晉泰始七年 (公元271年)歸轄寧州。唐初屬昆州。南詔國時為銀生節(jié)度地。宋大理國時,摩芻烏蠻部歸屬威楚府。蒙古忽必烈滅大理國后,立摩芻千戶所和 鄂嘉千戶所,皆隸威楚萬戶府,自此為今雙柏縣行政區(qū)劃之始。元至元十二年 (公元1275年),該摩芻千戶所為南安州,領(lǐng)廣通縣。改 鄂嘉千戶所為 鄂嘉縣。明洪武十五年 (公元1382年),裁出廣通縣直屬楚雄府。清康熙八年 (公元1669年)裁出鄂 嘉縣,改設(shè)羅甸里,歸南安州轄。民國元年 (公元1912年),南安州改為南安縣,因與江西省南安府重名,遂更名為摩芻縣。地方紳首認(rèn)為 “摩芻”為彝語,不尚典雅,故民國十八年 (公元1929年)遂復(fù)名雙柏縣。民國36年 (公元1947年)初,云南省政府因 “局勢不穩(wěn)”、 “地方不靖”,劃全省為13個行政督察區(qū),雙柏歸第六行政督察區(qū)。1949年12月26日,滇西解放,滇西人民行政專員公署成立,轄雙柏縣。1950年1月21日雙柏縣人民政府成立,縣政府駐云龍。1958年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雙柏縣為州轄16縣之一。1958年10月至1959年10月,合并楚雄縣。隨后又復(fù)置縣,因縣城偏于縣境一隅,遂遷建于妥甸。

      據(jù)2005年楊成彪主編的 《楚雄彝族自治州舊方志全書》雙柏卷 《康熙南安州志》張海平在校注后記中說:南安州,其地域就大體而言即今之雙柏縣。公元前109年,即漢武帝元封二年,漢朝于原滇國范圍建立益州郡,其中設(shè)有雙柏縣。而方國瑜 《云南郡縣兩千年》中,卻認(rèn)為兩漢之雙柏縣為今之易門縣。而另有學(xué)者卻認(rèn)為兩漢之雙柏縣境,在今易門、雙柏二縣交界一帶。這種情況,經(jīng)蜀漢、兩晉而皆然。唐代前期,于寧州都督府下設(shè)有覽州,方國瑜認(rèn)為此覽州包括今楚雄和雙柏兩縣。南詔時期,于弄棟節(jié)度使下設(shè)曲驛、覽賧,其地域為今之楚雄縣,而雙柏之地域是否包括在內(nèi),方國瑜卻沒有明確說明。大理國前期,在今楚雄設(shè)石桑弄,后期設(shè)白鹿部,其中是否包括今雙柏之地域,仍然沒有明確。而據(jù) 《楚雄州志》卷一 “雙柏縣”條說:“宋大理國時,摩芻蠻部歸附威楚高氏,隸屬威楚府?!庇纱丝?,則摩芻部已成為一個與白鹿部相并列的行政區(qū)劃。然而在方國瑜 《云南郡縣兩千年·大理三十七部地名表》中,卻沒有摩芻部。元代初期,在威楚萬戶府下設(shè)有摩芻千戶。至元十一年 (公元1274年),正式建立云南行省,并改定路、府、州名號。次年,摩芻改稱南安州,并領(lǐng)廣通縣, 鄂嘉千戶所設(shè)為 鄂嘉州。明代,南安州轄于楚雄府, 鄂嘉改州為縣,而廣通縣則改隸于楚雄府。清代,南安州乃轄于楚雄府??滴醢四?(公元1669年)載鄂 嘉縣為羅甸縣,轄于南安州。民國十年,改南安州為摩芻縣。至1929年改稱雙柏縣。這是移用近鄰廢棄的古代名稱而為己用,而 《楚雄州志》稱此為 “恢復(fù)”,則不準(zhǔn)確。從此,今人讀古代 “雙柏縣”史料,當(dāng)加以分辨。1958年,雙柏縣云龍鄉(xiāng)劃歸楚雄縣,這一改動,對于今人讀 《南安州志》,則不可不知。因云龍在元、明、清、民國時期皆為南安州治,若干大事發(fā)生于此,若不知此,則讀 《南安州志》,往往產(chǎn)生疑惑。

      “雙柏”稱謂從何而來, 《云南省雙柏縣地名志》上說,是西漢時開辟此地建縣時,因縣衙門前有兩株古柏而得名。這種釋名法未免有點牽強附會。古代劃分行政區(qū)劃,必須具備4個要素:一是一定的地域空間,二是一定的界限,三是一定的層次,四是要有一個行政中心。在命名行政單位名稱時,一般或以方位命名,如南陽、山陰;或因山為名,酈道元在 《水經(jīng)·淄水注》中羅列了一連串因山為名的地名:“余按泰、蕪、萊、柞,并山名也,郡縣取焉;”或因水為名“兗州,取兗水以為名也,” “漢中郡因水名也?!被蛞虼槊?,如義川縣、務(wù)川縣等;或因地理實體為名,因原立名如在永壽原西置永壽縣,以丘為名如丘北縣,以泉為名如泉州,以谷為名如谷口縣,以江為名如長洲縣,以數(shù)為名如萬州縣等等,還有以州為名、以古縣為名、以城為名、以鎮(zhèn)為名、以鄉(xiāng)為名、以里為名、以關(guān)為名、以陵為名、以祠為名、以烽為名者,不一而足。一個縣名用2株古柏命名,且這2株古柏根本就沒有任何代表性 (因為當(dāng)?shù)毓虐氐教幙梢姡?,因此,提出質(zhì)疑也是有道理的。我查過許多地名志,想到雙柏縣境,歷來以彝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居多,現(xiàn)在許多地名都是用彝語命名的。我注意到,居雙柏縣的彝族有納蘇頗、羅武頗、羅羅頗、車蘇頗、山蘇頗、阿車頗6個支系,語言系統(tǒng)復(fù)雜。納蘇頗語系中 “雙柏”為“鋪擼”,在許多地名中, “鋪”為寨子、大村、城的意思, “擼”為龍?zhí)兜囊馑?,合起來,就是龍?zhí)杜缘某擎?zhèn)之意。 《康熙南安志》載:白沙泉,在城東三里(云龍)。泉水涌溢出,灌溉田畝。每歲春初祀。黑龍?zhí)?,在城東七里。石井,在城東北二里。在 “勝境”一節(jié)里,有“沙泉涌碧”和 “古井含清”條目。 《民國摩芻縣地志》在 “河湖泉”一節(jié)里載:白沙泉,在城東一里,泉水涌溢,井底遍出,狀如葡萄,故名為葡萄泉。城東田畝,咸賴此水灌溉。黑龍?zhí)?,在城東七里烏龍寺左,禱雨立應(yīng),相傳龍穴其中,邑人建祀,春秋祀之。古之詩文譽之無數(shù)。又有的彝文研究專家跟我說,彝語 “雙”為金的意思,柏 (白)為山的意思。古代易門大部與雙柏境合,縣城據(jù)說在易門境內(nèi)。因古滇國在這一代煉銅冶金,故有 “金山”之意的稱名,且綠汁江沿山奔流,古彝語稱為 “錢財之水”。現(xiàn)在的雙柏方言為 “當(dāng)唧蜜”,意為長滿青松的平地 (應(yīng)指云龍一帶),而現(xiàn)今雙柏境內(nèi)一平方公里以上的平地都沒有。這樣看來,如果治所在易門境內(nèi),則可采信 “金山財水之地”之說(元以前),如果治所在云龍則可采信“有龍?zhí)兜某擎?zhèn)”之說 (元以后)。

      雙柏的村子都隱藏在青山綠水間,不注意看,村間箐邊,那些農(nóng)家小屋就靜謐的安于一隅,不經(jīng)意的幾聲狗吠羊咩牛哞雞鳴,才會引起你的關(guān)注,或者綠海中幾聲民歌小調(diào),把你拽入遙杳意境之中,你才會感覺到山有人居,河有浣女。雙柏的村子都不大,但有特點。小麥地沖是法脿鎮(zhèn)的一個彝族山村,地處白竹山東麓,綠汁江與易門的分界,僻靜而安寧,云淡風(fēng)輕時,松濤伴禽鳴;日沒陰雨時,飲煙送酒香。村子?xùn)|面的山,被稱為母虎山,北面的山稱為公虎山,村莊所在的山為虎子山。傳說中和石閘一道來的三只虎,在小麥地沖就有了特殊的意義:在村子?xùn)|北山腳箐邊的蛇洞田附近,有一塊形似老虎的石頭,稱母虎石,是三石老虎中的開路虎變的,在當(dāng)?shù)厝说男闹?,這塊石頭具有令人敬畏甚至恐懼的神力,不能隨意招惹,從它面前經(jīng)過時,必須小心翼翼,虔誠的對它磕個頭。長期不孕的婦女,可用酒、肉、香火進(jìn)行祭祀。村子南邊的魂嶺上,有虎子石,又叫 “守魂虎”,村里如有孩子生病,就可到虎子石前燒香叫魂,以禳病災(zāi)。三只石虎中,最受人膜拜的是公石虎,又叫 “接脈虎,”在村西通往法脿老公路的石閘門旁,形態(tài)酷似老虎,是小麥地沖的守護神,管人畜繁衍,出入平安。村民有病有疾的,都要到此祭祀。想生男孩的人家,祭祀之后,還要偷偷摸一下公虎的石卵。每年正月法脿第一次趕集 (當(dāng)?shù)厝朔Q開街)這天,小麥地沖人都要到公石虎前磕個頭。凡出遠(yuǎn)門的則要專門祭祀。他們相信,他們能過上平安幸福的日子,是虎神在永遠(yuǎn)保佑他們。老虎笙就濫觴于此,每年正月初八都要跳,煞是熱鬧。白竹山因白竹仙子的故事而蜚聲,藏在半山薄霧中的千畝茶園像綠海之上的萬頃波濤,給白竹山增添了幾分豪氣。李芳村背靠蒼翠幽深的白竹山,是一個古老的彝家山寨,明澈靈秀的李芳村水庫與村子融合在一起,整個村子靈韻飄逸,神秘之中透出勃發(fā)生機。這里民風(fēng)醇厚,彝民性情純良,彝族大羅笙從這里走出,實在是一個絕好的選擇。千年古樹聽了千年的鑼鼓聲,那激越壯闊的舞蹈場面,那滿山牛羊都會停下來聆聽彝民們唱了千年的 “阿伯嘞?!被鹛晾稂c燃著千年不熄的古樸情懷,道場上震蕩著汪洋恣肆鼓點鑼音。清晨雞鳴喚醒村民腳步,薄霧牛鈴呼來本真回歸。走進(jìn)李芳村,就走進(jìn)一片清涼勝境,走進(jìn)一個夢幻彝村。小豹子笙來源于大麥地鎮(zhèn)東北方向的峨足村。該村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是彝族家居之地。它東靠石碑山,南接綠汁江,山川秀美,人杰地靈。在這里,勤勞善良而又聰慧奔放的彝民用小豹子笙書寫了文明傳承了文化。過去大多是土掌房,還有莊主的瓦房大院,村外有“城門”,現(xiàn)已湮沒。小豹子笙彝語為“移蒙賴克佘”,意為小豹子化妝舞會,足見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群山秀水

      雙柏縣地表受綠汁江、馬龍河水系的切割,地表崎嶇,群山連綿,山川峽谷縱橫,海拔從最南端與新平縣交界處三江口的556米到西部與景東縣交界的大梁山2946米,垂直高差明顯。境內(nèi)山脈屬哀牢山主體山脈,起自大理州境,呈西北向東南走勢,經(jīng)南華、楚雄入境,橫貫縣境西南部,巍峨厚重,冠天履地,浮青點黛,云蒸霞蔚。哀牢山是滇中著名山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3000米以上的高峰連綿5座,新平、鎮(zhèn)沅、雙柏交界處的主峰大磨巖子峰達(dá)3165米。這里原始森林覆蓋,常有豹子、熊、野豬等猛獸出沒,更有長臂猿、短尾猴、綠孔雀、斑羚、巖羊等珍禽戲耍。保護區(qū)植被類型多樣,垂直帶譜完整,8個植被型19個群系共有高等植物1486種,林下資源豐富,有山參、何首烏、茯苓等數(shù)十種名貴中草藥材,還有4大類的天然食用菌數(shù)十種。整個自然保護區(qū)高山、濕地、林海、瀑布組成了一幅令人難以想象的畫卷,這是上天的杰作,是大自然的恩賜。白竹山位于縣城南部法脿境內(nèi),最高峰2554米,山上茂林修竹,溪泉淙淙。白云起處,峰巒隱約;陰晴山色,微嵐浮翠;氤氳靈異,舒卷無定。詩人們說,白竹山像一枚郵票,神奇地把人們郵來郵去。那千畝茶園,在如此自然如此生態(tài)的環(huán)境里生長,不成名茶才怪!茶園周邊的杜鵑花、馬纓花、山茶花和詭異的仙人桌、精怪塘共同組成魔幻世界。在這個省級旅游名勝區(qū)里,又是別有洞天。石碑山原名魯納山 (魯納為黑彝族稱謂,意為黑彝族居住的山),又名黑石山,是哀牢中段支脈,山中峰高嶺峻,清逸秀麗,最高峰2640米,因山巔有嘉靖年間的 “鎮(zhèn)寧裔士”石碑而得名,這是彝族人民反抗貪腐暴政的歷史見證,也是污吏劣紳殘殺民眾的血證。高聳山峰,有紅、白、黑3種石巖經(jīng)刀削斧劈后形成的奇異的彩色懸崖絕壁。石碑山頂峰怪石嶙峋,奇險雄渾。石碑所在的平臺下有一個方圓上百米、高差十多米的千布巖,巖上刻有密布的詩聯(lián),其中有一聯(lián)是:“石高千丈虎,松老一山龍”氣勢磅礴激越。上石碑山的途中有3個觀光臺:第一臺是觀日臺,站在此觀日出,確有日出江山萬里紅的感覺;第二臺是觀云臺,站在半山腰看群山霧繞、云翻氣滾,仿佛置身天庭;第三臺觀花臺,沿著山梁往山頂行走,綿延百里的杜鵑花、大樹馬纓花以及雜花奇卉構(gòu)成了花的海洋,世上沒有哪個花園能與之媲美!

      雙柏境內(nèi)大小河流多達(dá)2325條,全屬元江水系,形成北水南流之勢。石羊江、綠汁江、馬龍河為境內(nèi)三大河流,呈亞熱帶河谷地貌,受季風(fēng)氣候影響,河水流量極不穩(wěn)定,夏豐冬寡。石羊江在縣境西部,發(fā)源于大理州巍山縣茅草哨。上段稱禮社江,于楚雄市與雙柏縣交界不管河出口處進(jìn)入縣境后稱石羊江。從西北向東南,流經(jīng)鄂嘉、獨田、愛尼山3鄉(xiāng)境地,于三江口與綠汁江匯合后出境,是元江的主干流,也是境內(nèi)流量最大的河,其主要支流有不管河、麻旺河、魚莊河、小江河、馬龍河、石坂河等,沿江兩岸村落稀少,水能豐富,已有電站在建。沿江一帶森林繁茂,鳥語花香,奇木怪石存焉。綠汁江在縣境東南部,上段稱星宿江,源于祿豐勤豐鎮(zhèn)羊溪沖和祿豐與武定接界的營盤山,在祿豐羅茨壩子匯合,于迤三郎進(jìn)入縣境后稱綠汁江 (下段又稱太和江),由北向南,流經(jīng)大莊、法脿、安龍堡3鄉(xiāng)境后,折向西流,經(jīng)大麥地、愛尼山鄉(xiāng)境地,于新平縣交界處三江口與石羊江匯合后流入元江。境內(nèi)流域1180平方公里,流程170公里。綠汁江流域?qū)贌釒Ш庸?,沿江兩岸瓜果遍地,葡萄、金絲小棗、時鮮蔬菜成為了沿江的特色生態(tài)品牌。10多萬畝荒灘涂地和小丘陵已成為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開發(fā)的園地,成為全州特色農(nóng)業(yè)的亮點,整個水系如果樹狀,較大的支流有沙甸河、紅栗河、克田河等,每條河谷都結(jié)有豐碩之果。馬龍河位于縣境西南部,河源分兩支,右支發(fā)源于南華縣五街石冠山,左支 (白衣河)發(fā)源于南華縣五街望木郎梁子,兩支于楚雄市中邑舍至大地基東面匯合后進(jìn)入雙柏縣境。流經(jīng)馬龍、羊橋、舊哨、獨田、力丫等地,在日山腳匯入石羊江。馬龍河沿岸平坦寬闊,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方適宜種植熱帶經(jīng)濟作物,現(xiàn)在已引進(jìn)幾家農(nóng)業(yè)企業(yè)在此開發(fā),土地整理與河床整治工程也已陸續(xù)展開,今后的馬龍河發(fā)展前景相當(dāng)可觀。

      漫步在雙柏的青山密林之中,呼吸著純凈清新的空氣,欣賞著大自然的雄奇俊美,不經(jīng)意間,眼前就會展現(xiàn)出一條白鏈,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铸埡悠俨挤鶎?0多米,從20多米高的懸崖直墜深潭,水花飛濺,水霧迷濛中時現(xiàn)彩虹。灣腰樹瀑布則從40多米山林中下瀉,像一匹薄紗,在山間飄蕩。白水河瀑布自山頂順巖石斜面瀉落,如一軟簾,掀開簾子,不知花果山在何處。班果河瀑布自山頂奔騰而下,沿2級臺階砸向100多米下的谷底,山谷回聲陣陣,異響不絕于耳。玉龍瀑布像一條白龍,騰挪身姿飛下百米高崖,氣韻不凡。石頭魚、沙鰍、石蚌等生態(tài)水產(chǎn)隨處可見。

      老調(diào)古笙

      流傳在雙柏、新平、易門一帶的《查姆》,被列為彝族8大創(chuàng)世史詩之首?!安槟贰钡囊馑紴槿f事萬物的起源,是彝族古代最重要的書面文學(xué)遺存,以古彝文記載于 “彝書”和 “貝瑪經(jīng)”中。它記述了開天辟地后,洪水淹天前,彝族祖先經(jīng)歷的獨眼睛的 “拉爹”時代,直眼睛的 “拉拖”時代和橫眼睛的 “拉文”時代。與此同時,對彝族祖先的生產(chǎn)勞動過程,各種自然現(xiàn)象和物種的起源,作了樸實的交待和解釋。敘事長詩 《賽玻嫫》 (漢譯為 《七妹與蛇郎》)是古代彝族敘事詩中的代表作。長詩講述了蛇郎提親、迎娶七妹、婚后生活、生子、七妹被害、七妹復(fù)活、夫妻團圓的過程。長詩再現(xiàn)了古代先民生產(chǎn)勞作時的場景,歌頌了勤勞樸實的生活作風(fēng)和堅貞至愛的夫妻感情,對尊老愛幼的美德給予了充分肯定,鞭笞了貪婪、懶惰的惡習(xí)。古老彝劇 《阿左分家》被譽為彝劇鼻祖,其角色不固定,說彝語,唱彝調(diào),跳彝舞,在羊皮鼓伴奏下,邊舞邊跳。由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和懲惡揚善、好人好報、壞人遭殃的主題和耳熟能詳?shù)囊妥迩{(diào) “阿噻調(diào)”以及夸張的舞蹈動作深受民眾喜愛而廣為流傳,千年不衰。在雙柏發(fā)現(xiàn)的彝藥典籍 《齊蘇書》成書于明嘉靖十四年 (公元1536年),比李時珍的 《本草綱目》早12年。該書載有80多種病癥、270多味藥、280多個方劑,涉及內(nèi)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皮膚科和其他疑難雜癥。我看了一下,對一個病癥都列出幾個藥方,藥材都是本地可取,內(nèi)容豐富,言簡意賅。書中所述病種皆在彝民中能找到,用藥科學(xué)合理,生態(tài)用藥與人體陰陽理論結(jié)合,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彝族最早的一部醫(yī)學(xué)專業(yè)書籍,價值很高。

      雙柏的彝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稱,他們傳承下來的民歌內(nèi)容廣泛、題材多樣、風(fēng)格各異,只要用心一聽,就會迷醉不已。像古老彝族山歌 “阿噻調(diào)”(因歌唱開頭和結(jié)尾都用襯詞 “阿噻”、“哎呦噻”而得名),演唱內(nèi)容涉獵天文地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鳥魚蟲、四時農(nóng)事、歷史傳說等,唱詞可長可短,短時幾句就完,長時可唱幾天幾夜,多為五言一句,講求押韻,朗朗上口。曲調(diào)規(guī)整,旋律優(yōu)美,抒情自由,表意委婉,音律動聽??梢允侵鞒哳I(lǐng)唱調(diào)頭、調(diào)子,眾人和聲,也可以眾人和唱調(diào)頭,進(jìn)入調(diào)子后,主唱者領(lǐng)唱,眾人和聲。情歌,除了和聲,均為男女對唱。阿噻調(diào)調(diào)頭旋律流暢,樂句較長,常以散板形式出現(xiàn),內(nèi)容多為客套話,調(diào)子則是正腔 (即正文)。演唱時,有領(lǐng)有和,急緩有度、松緊自律。我聆聽過多次阿噻調(diào)唱的 《查姆》,其中一首歌詞翻譯大意是:

      原來沒有天,

      原來沒有地,

      阿噻!

      我們來造天,

      我們來造地,

      阿噻!

      我來說根源:

      白云變成天,

      霧露變成地。

      彝人來造天,

      彝人來造地。

      有了天,

      有了地,

      日月星辰照萬物,

      日月星辰照大地。

      有了水,

      有了火,

      萬物蘇醒,

      其樂融融。

      有了房,

      有了糧,

      人類繁衍代代傳,

      萬物和諧才生長,

      萬物和諧才生長。

      《阿乖佬》主要流傳于縣境嘉、愛尼山、妥甸地區(qū),因唱腔中有 “阿乖佬”襯詞而名之。曲調(diào)短小,一般是2個樂句,最短的只有6小節(jié),最多的不超過12小節(jié)??梢元毘?、齊唱、男女對唱,亦可邊舞邊唱。男女對唱時,以猜調(diào)形式出現(xiàn),互相問答,無限反復(fù),演唱這種小調(diào),多用三弦伴奏,如情歌對唱:

      (一)

      女:

      心想搭你一路走,阿乖佬,就怕老倌堵路口,阿蘇者

      男:

      堵著小路你莫怕,阿乖佬,我倆牽手繞路走,阿蘇者

      女:

      大路堵著走小路,阿乖佬,小路堵著繞花山,阿蘇者

      (二)

      女:

      上坡容易下坡難,阿乖佬,平路好走路途長,阿蘇者

      男:掛你妹子心不甘,阿乖佬,上坡下坎腳發(fā)酸,阿蘇者

      女:

      哪個上坡腳不酸,阿乖佬,哪個下坡腳不彎,阿蘇者

      男:

      上坡腳酸不有氣,阿乖佬,下坡腳彎是掛你,阿蘇者

      女:

      上坡腳酸歇歇氣,阿乖佬,下坡腳彎站站著,阿蘇者

      (三)

      女:

      想你想成黃菜葉,阿乖佬,躺在床上爬不起,阿蘇者

      有天你從門前過,阿乖佬,腳踩彈簧跟著你,阿蘇者

      男:

      想你想得睡不著,阿乖佬,我把清水當(dāng)酒喝,阿蘇者

      東方發(fā)白我不醉,阿乖佬,牽著你就進(jìn)草窩,阿蘇者

      (四)

      男:

      想你想得發(fā)癔狂,阿乖佬,一夜翻過幾座山,阿蘇者

      半夜爬窗來會你,阿乖佬,抱著表妹躺麥床,阿蘇者

      女:

      藤條綁成清香床,阿乖佬,蕎稈鋪成軟墊單,阿蘇者

      一夜抱著表哥睡,阿乖佬,系閃系閃真好玩,阿蘇者

      初聽 “阿乖佬”,我不是被靈活多變、意趣盎然、生活氣氛濃郁的唱調(diào)所吸引,而是被其蒼涼凄壯的曲調(diào)所震撼,腦中立即就映出高山、清泉、密林、陡坡、曲路、草房的境像,使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阿乖佬”。流傳雙柏的古老民歌還有 “阿伯嘞”、 “接祖調(diào)”、 “四弦調(diào)”、 “四句長腔”、 “白話夾曲子”、“仁意調(diào)”、 “索哩哩”、 “四平調(diào)”、“對口腔”等,都是民歌中的精品,值得認(rèn)真品味。

      雙柏是虎文化故鄉(xiāng), 《老虎笙》源于法脿小麥地沖和大莊杞窩塘,他們都屬于羅羅支系。在小麥地沖,有這樣的傳說:世上萬物的始祖都是老虎,混沌時代,是公虎變成了天,母虎變成了地,天地成親生下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隨后人、鬼、神也就產(chǎn)生。當(dāng)時,天圓地方?jīng)]有腳,太陽、月亮不會動,星星不會眨眼,云不飄、水不流、草木不會長、飛禽走獸不會動。還是公老虎推動了天,母老虎推動了地,天地萬物才開始按各自軌跡運作和生長,后來,老虎還教會了人們生產(chǎn)生活和生兒育女。我們有今天這些,都是老虎老祖宗賜予的。在小麥地沖,男人自稱 “羅羅頗” (公虎),女人自稱“羅羅嫫” (母虎),小孩稱為 “阿羅諾”(虎小兒),老人稱為 “羅麻得” (虎祖母)。人們都在門頭上懸掛虎頭葫蘆,表示是虎的子孫。他們每年正月都要過虎節(jié)。從正月初八開始接虎祖始,至正月十五飾虎操演生產(chǎn)生活技能,祈求虎神保佑村民平安吉祥結(jié)束。舞者16人全部由男性組成。舞前,全村男子集于主廟遺址,祭祀卜卦選拔舞者。先由8人飾虎,黑氈披身,臉、手、腳紋虎紋,頸掛銅鈴。正月初八傍晚,由一身著黑衣的長者飾虎頭,持長竿前導(dǎo),兩個飾貓(小老虎,他們認(rèn)為貓是虎舅)緊隨其后。突然,4虎從四面跳出,各自抖動銅鈴,隨著鼓點鑼聲跳起絞篾舞。村民手持香火,圍著眾虎歡欣跳躍,每日鬧騰到深夜。從次日開始,日增1虎入場參舞,待8虎到齊后,眾虎跳起仿虎動態(tài)和四時農(nóng)耕生產(chǎn)舞蹈,還有眾虎親嘴、交尾、護蛋等生殖舞蹈和搭橋、開路、蓋房等舞蹈動作,舞姿粗獷古樸。正月十五是 “送虎東歸日”,也稱 “8虎拜年日”,各家各戶敬奉豐盛煙酒,迎虎臨門。8虎背負(fù)2個山神,逐戶拜年嬉戲作舞,驅(qū)邪迎吉,祈家興畜旺、五谷豐登。拜畢,送虎歸山,飾虎者卸裝舞終,整個過程撲朔迷離、異常神秘。

      《小豹子笙》流傳于大麥地峨足一帶的廣大區(qū)域,是古代彝民祭祀時的舞蹈,即儺舞。當(dāng)?shù)卮迕褡怨判欧钔林魃缴?,信奉萬物有靈。好靈則祭,壞靈則驅(qū)。他們視豹為靈物,是他們的守護神。每年六月二十四火把節(jié)和七月十五祭祖節(jié)時,都要舉行飾豹驅(qū)鬼逐疫活動,以消災(zāi)免難。舞者均為男性少年,須偶數(shù),少則12人,多則不限。全裸的舞者用黑、白、紅、黃等諸色繪豹斑駁。胸部畫一月琴圖案,背妝飛禽。面蒙棕葉,頭插2支錦雞或雉雞尾,手持黑木棍,妝完后,飾者不再語言,村人無法辨其原貌。是時,寨中各戶,插3杈松枝于堂屋,陳列香案和食品恭候。開始,舞者在鼓、鑼、鈸伴奏下棄棍,在土掌房上跳舞。隨著鼓點鑼聲節(jié)奏,或跺腳或轉(zhuǎn)身,舞者相互打鬧格斗,嬉戲逗樂,隨興起舞,變化無致。隨后,緊鑼密鼓且無節(jié)奏,舞者執(zhí)棍,相互戲舞、彈棍、絞棍、翻棍、搖棍等交替進(jìn)行;踏步、顛步、搓步、飛腳、甩腳等動作變化多端,意在威懾鬼魂禍祟,最后逐戶巡舞,為各家驅(qū)鬼逐疫,袯除禍祟。巡畢舞休,儀式完畢。

      《大鑼笙》是羅武支系的祭祀舞蹈,由16個舞蹈套路組成,流行于法脿、雨龍等地。據(jù)考,現(xiàn)存吞口木質(zhì)面具,為明時制作。羅武人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jié)跳鑼笙舞,以驅(qū)邪袯祟,稱為跳儺笙。儺公儺母 (亦稱師公師母)為驅(qū)白虎的主角,均戴傳統(tǒng)木質(zhì)面具,著短褲、草衣、赤腳,由男性青年裝扮,續(xù)飾3年后易人。大鑼笙多為年長者持扇領(lǐng)舞,舞者步其隨后,持大鑼擊點,擊鑼后又捂鑼,鼓點徐急變化,鑼聲長短有別,舞者隨鑼鼓變化動作,情調(diào)豪放,場面莊嚴(yán)、歡快。第二天 (六月二十五),舞者分成數(shù)組,各由八面大鑼開道,逐戶笙歌,舞火把驅(qū)邪除禍,祝家事順、樣樣好、全村吉。舞姿令人眼花繚亂,狂野奔放。至深夜盡興而憩。第四天 (六月二十七),眾舞者云集村中道場,圍火起舞,狂歡達(dá)旦,敬拜火神。第五天 (六月二十八),送火把,由一名長者執(zhí)火把前導(dǎo),眾人鳴鑼舞笙相隨,至后山,圍著焰火穿梭,笙舞后,收鑼舞終。

      雙柏的民間舞蹈還有阿車支系的《四弦舞》、 《龍笙舞》、 《花鼓舞》、鄂嘉七月十五街的 《三弦舞》、羅羅支系的《青棚笙》、扯蘇支系的 《葫蘆笙》等,族系不同,舞蹈不同,簡直是彝族民間舞蹈的大觀園。

      奇風(fēng)異俗

      鄂嘉的七月十五日民族風(fēng)情節(jié)又稱鬼節(jié),是一個詭秘的節(jié)日。 鄂嘉地處哀牢腹地,據(jù)說這一帶曾經(jīng)有過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度,叫哀牢古國,這個疆域遼闊、特產(chǎn)豐富、民族眾多的文明古國大約形成于公元前300多年的戰(zhàn)國前期,其開國之王為九隆,經(jīng)若干代后傳至柳貌,公元69年,柳貌父子率眾歸附東漢,東漢以其地設(shè)永昌郡,它東起洱海,西止依洛瓦底江,南達(dá)西雙版納南境,北抵喜馬拉雅山南麓,東西3000里,南北4600里。 “哀牢”一詞為何意,歷來眾說紛紜。有的說 “哀”是指酒或酒的氣味的意思, “哀牢人”的后裔,今屬緬甸的 “卡拉”族把水叫做 “也”,把酒叫做 “啊”, “啊”與 “哀” 同音同義,“牢”與 “醪”同音,古代 “哀牢人”的老鄰居 “越人”的后裔傣族說酒,至今仍然叫 “牢” (亦或 “醪”)。 “哀牢”合起來就是愛好酒, “哀牢人”就是愛酒的人 (或民族),褒義為善于喝酒,貶義為 “酒醉包”。我實在不敢茍同,又翻閱了有關(guān)史料,說哀牢人穿鼻儋耳,鏤身紋身,有著先進(jìn)的文化 (云南迄今共出土的 “滇王編鐘”36件,其中屬古哀牢地的昌寧就出土了12件之多)。據(jù)《華陽國志》、 《后漢書》等的記載,其地礦產(chǎn)豐富、貿(mào)易繁榮。 “哀牢”二字在哈尼族卡多人語言里是 “老虎”之意,有時也泛指野獸, “哀牢山”就是有老虎、野獸出沒的地方。這一說法較為靠譜。哀牢山群山連疊,是動植物的王國,也是老虎和野獸的樂園。 “鄂 嘉”之稱也有來歷,據(jù)鄂 嘉縣志記載:“元大定間,火星殞于 鄂嘉之黑初山,化為黑石,狀如冬瓜,有點如星,擊之鏗鏘有聲。人不言舉之則動,言則舉弗動。土人以為怪,積薪焚之,雷雨交作,眾懼而止。明嘉靖間,知縣楊江永移其置土地祠,立春祠之”。 鄂嘉,就是有好的神石的地方。流行 鄂嘉的七月十五節(jié)有這樣的傳說: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一,陰間放假,鬼魂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走親串戚,探望親人,人們也都要舉行接祖宗鬼魂回家的儀式,七月十四五日送祖宗鬼魂回陰間也要舉行儀式。在此期間,人們忌諱說鬼,只說接祖送祖,半月之間不得歡樂打鬧,氣氛神秘肅穆。送祖完畢,從七月十四到七月十七日,人們聚集歡賀,笙歌樂舞,談情說愛,以期家族繁衍,人丁興旺。

      安龍堡巖神搶婚節(jié)又叫雙拐節(jié),來源于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傳說在遠(yuǎn)古時候,彝家山寨出了個麗如仙女、聰明伶俐、勤勞能干、樸實善良、能歌善舞的姑娘叫衣諾。衣諾人好心好,深受村寨中的人喜愛,提親的人都踏破了門檻,但衣諾卻與另一個寨子的小伙龍寶相愛,他們白天一起放羊、打柴,晚上約著伙伴到野外跳四弦、唱阿噻調(diào)。龍寶幾次向衣諾的父母提親,因家窮遭拒,兩人非常傷心。有一財主才知衣諾聰慧麗智,就派人來為自己的兒子強制求婚。衣諾父母看到財主有錢有勢,不敢得罪,就匆忙定下親事。衣諾知道后哭了三天三夜,龍寶在山中轉(zhuǎn)了三天三夜。隨著出嫁的日子臨近,綠汁江邊懸崖上的蛇神也決定在財主娶親那天在崖邊搶走衣諾,當(dāng)娶親隊來到綠汁江邊休憩午飯時,突然烏云密布,天昏地暗,蜂群遮住了天空,娶親的人嚇得四處逃竄。當(dāng)大家重新聚攏時,新娘早已不見蹤影,四處尋找,才發(fā)現(xiàn)衣諾被困在一堵懸崖上,蛇神守候在旁,財主家想盡辦法也無濟于事,只好垂頭喪氣回到家中。勇敢的龍寶得知后,背上箭扛起弩來到江邊救衣諾,龍寶爬了四十九次懸崖被蛇神甩下,龍寶射了81羽箭,被蛇神擋到江中。龍寶拿起最后一支箭向江外猛射,把山峰射塌一角,縱身跳進(jìn)綠汁江,變成一條青龍附山看護著衣諾。衣諾幾次尋死皆被蛇神阻止,衣諾父母每天都來為女兒送飯,都被蛇神擋住,衣諾最后說:“阿媽有心救我,就拿有節(jié)無葉樹九棵,有葉無節(jié)樹九棵,黃粑粑飯團九團,才能救女兒?!彼姆降囊图倚』锫牭胶螅狼缴嫒f水砍來了有節(jié)無葉樹和有葉無節(jié)樹,集伴前來營救衣諾,當(dāng)他們拄著2根有節(jié)無葉樹和有葉無節(jié)樹趕到懸崖邊時,衣諾已變成一尊石頭,大蛇也瞬間變成石蛇。石蛇被人們打落江中,龍寶和衣諾從此相依而望,含情脈脈,令人動容。如今,每到正月十五,一大早彝鄉(xiāng)姑娘、小伙穿戴整齊,聚集到石姑娘所在的石崖下,舉行古老的 “開山門”儀式。爆竹聲中,一年一度的 “巖神搶婚節(jié)”就在歌舞笙弦中開始了,霎時間,整個山谷成了歌舞的海洋。石姑娘始終守護在歡樂的人們身邊,年年如是。

      縣城的彝族虎文化節(jié)、法脿的虎笙節(jié)、大莊的仙鶴節(jié)、新街的花鼓節(jié)、大麥地的象鼻山節(jié)、石碑山的馬纓花節(jié)各有特色,精彩紛呈。

      雙柏彝族的婚禮各支系大同小異。阿車支系婚禮為進(jìn)門、正客、回門三天完婚。至期,男女雙方各請一班吹司樂隊接送。起程、行禮、入席、擺宴均依號行事。在女方家,以女方樂隊吹司為主;在男方家,以男方吹司樂隊為主。由新郎、媒人、陪郎、兩個同宗姊妹連同吹司、挑夫等成雙前往迎親,在天亮?xí)r分至女家,即點交彩禮,彩禮貼紅布封條,牲以黑色為善,忌用白牲和著白色衣著。宰殺所帶牲數(shù)為席用,以周到禮節(jié)博早時成行。送親者主要有伴娘、吹司、叔伯舅親8至10人組成,輩數(shù)多為榮。迎親人員何時起程全由女方家定,女方吹司樂隊吹奏 “開門”調(diào)才可出門起程。迎送多步行,新郎戴帽,新娘打傘,無論涉足遠(yuǎn)近,中途須吃午飯?;亻T時亦然。正客晚餐后,新娘要給賓客端洗臉洗腳水,先內(nèi)后外,從長至幼。在同輩之中,往往將水弄臟或故意潑灑,叫新娘重端以為樂戲。新娘要給男方親族和婆家人每人1雙布鞋,以此品評新媳婦的靈巧勤快與孝順。受禮者則送上一點銀錢紅包給新娘以示感謝。第三天回門,送親人先走一程至村外,舅公又返回向賓客獻(xiàn)酒禮辭行,然后接回新娘,新郎陪新娘回門。一日后接回,從夫定居。

      古時雙柏彝族行火葬,即積薪焚尸,以骨灰入罐掩埋。葬畢,刻木偶像置于壁洞內(nèi)供奉。清以后改為土葬。人臨終,孝子晝夜守護,目送歸命為吉終。取少許白銀于歿者口中,稱 “含口錢”。老人死后即鳴槍報喪,開通屋頂放穢氣。鄰里聽到槍聲,家族長者同來料理后事,給死者剃發(fā)、冠戴、入殮陳棺于堂中。如死者在外咽氣,則視為不吉,其尸拒從大門抬入,須在后墻掘洞移入堂中奠祭。死者若是女性,孝子即行到舅家報喪。舅家聞喪后即牽羊、帶著吹司樂師前來祭喪,參加葬禮。孝子必須跪拜迎接,從不可怠慢。彝族認(rèn)為,人的靈魂有3個,人死后,1個回祖宗發(fā)祥地,1個守墳山,1個在家接收供奉,故歿后須行大祭,要請畢摩誦經(jīng)安頓亡靈。凡來奔喪者,由喪家發(fā)布尺許,包頭戴孝,長輩戴藍(lán)孝,同輩和晚輩戴白孝。遠(yuǎn)親近鄰各帶1只雞、1壺酒、1升米、一尺白布和少許碎銀為奠。內(nèi)親則打扎紙花紙旗,備羊 (或牛)、豬、雞3牲,米酒錢若干和孝白布5尺,一把香和少許白銀,請畢摩、吹司、鼓手等同來行祭。死者孝子,無論多寡,均視為一家,可合祭。出嫁女須獨備3牲行祭,姊妹間常不惜耗財,暗地賽爭,以示孝心。主祭分吊喪、供牲、獻(xiàn)飯3禮。自開祭到出殯,晝夜誦經(jīng)不止,嗩吶不停,始祭由主人家吹司,畢摩在先恭候,親族隨到隨吊,孝子孝媳在門外列隊伏首相迎,又速入屋叩首相陪,祭者到靈前叩首哀悼。后親和親族到齊后供牲禮,把牲帶到靈前,用1根線,一頭置于死者手中,一頭貼于牲耳尖,并報施主姓名和所帶牲類屬,并 “囑”死者把給他 (她)的部分 “帶去”,好好享用,不給的不要眼饞,遂即切下耳尖,殺牲取血供在靈前。至5更時分獻(xiàn)早飯,先喪主次后親,從大到小列序而祭。每祭,拿熟雞1只、茶、酒、糖果、糯飯、牲心肝、腸肚、肉等食物供奉祭壇,叩首灑酒為祭。祭畢,畢摩念 《指路經(jīng)》,即出殯。

      雙柏彝族過去多居深山僻壤,以麻、皮為衣。前清男子蓄發(fā)綰于頭頂,婦女披發(fā)、辮發(fā)或綰發(fā)包頭,衣不開襟,下著筒裙。清末及民國年間,男子衣著略似漢俗,唯包頭為冠,腰挎兜肚,外套皮、麻褂子。女子婚前辮發(fā)戴帽,婚后髻發(fā)包頭。衣袖、褲角鑲有各種精美花邊、圖案,上綴銀花飾品,胸佩藍(lán)布圍腰,鮮活飄灑。

      鄉(xiāng)村奇人

      雙柏人杰地靈,鄉(xiāng)間行走著許多高人奇士。有一天在青香樹我碰到了81歲高齡的四弦王子李富強。機緣巧合,當(dāng)我與他搭話時,旁邊的村民說他就是“四弦王子”。他坐在一幢房子前抽著草煙,凝望著綠汁江,目光深邃,沉默寡言,四弦琴始終背在身上。我知道,那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四弦,是彝族彈撥弦鳴樂器的一種,其形似月琴,軸上雕有涂繪彩色的龍頭,有的還在琴盤上鑲有鏡子。四弦琴用一塊鮮紅的綢緞系于胸前,美觀別致。四弦琴頸和琴板上設(shè)品位9個,張琴4根,分為2組,每組調(diào)成同音,按5度關(guān)系定弦,琴品安排適當(dāng),以彈片彈奏,發(fā)音清脆純正,優(yōu)美動聽。李富強從小就受父親良好教育,耳濡目染,對四弦琴情有獨鐘。他永遠(yuǎn)不會忘記父親帶著他走村串寨,為鄉(xiāng)親們帶來的快樂和興致,現(xiàn)在談起來,他都意猶未盡??上У氖牵罡粡姾透赣H學(xué)琴一年后,父親突患疾病離開了人世,悲慟之余,李富強拿起父親彈得锃亮的琴子,用心地彈了起來,好像父親的靈魂相助,幾年之后,他感覺到自己得琴技已達(dá)父親水平。聽到他的琴聲,鄉(xiāng)親們都圍攏過來,在村邊那塊稻場上圍成一圈邊彈邊唱邊跳。不久,正值全國興起修建公路熱潮,李富強背起四弦琴就來到云南昆羅公路建設(shè)現(xiàn)場,在這個公路建設(shè)團中,他白天干活,晚上就抱著心愛的四弦琴彈唱跳。一時之間,人們的疲勞都被優(yōu)美的琴音趕走了,他成了團里的活躍青年。1957年1月,北京要舉辦全國公路建設(shè)系統(tǒng)文藝匯演,24歲的李富強參加了云南省分賽區(qū)比賽并一舉奪魁被推薦到北京參演。他在北京待了一個月零5天,除了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外,還到北京各大院校表演。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完畢時,毛主席和其他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向他們鼓掌致意,每當(dāng)回憶起這個情節(jié),他總是雙眼含淚地說:“這一刻鼓舞了我一輩子,我忘不了啊......”他回到公路建設(shè)團后,有一天意外地收到了一封北京寄來的信,里面裝著一枚新郵票和新信封,細(xì)看那郵票眼熟,原來是他身穿彝族服裝,白色包頭,懷抱四弦琴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的情景,已被國家文化部和郵政部制成面值為8分的郵票,那新信封的左下角同樣印著一個他的彩色圖案,他當(dāng)時眼淚就下來了:“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把我們民間藝人當(dāng)主人看??!”這個彝族漢子,崇高的榮譽在心中激起的波瀾到現(xiàn)在都沒有平復(fù)。昆羅公路完工后,他回到了家鄉(xiāng)。1969年4月,組織任命他為村黨總支書記,一干就是15年?,F(xiàn)在,他雖然年事已高,但他爐火純青的彈奏技巧還在精進(jìn)。當(dāng)人們親切地稱他為 “四弦王子”時,他總是謙遜地?fù)u搖頭,面對 “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會員”、 “中國民族民間藝人”、“高級舞蹈師”的榮譽和稱號,他仍然平靜撥弄著琴弦,眼光卻越過了綠汁江,越過了石碑山。

      打陀螺是雙柏彝族偏好的民間體育競技活動,木天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出生在大麥地鎮(zhèn)河口一個叫初都 (彝語為 “出鹽的村子”)的小村子。14歲家貧輟學(xué)回家承擔(dān)起沉重的家庭責(zé)任。初都村的人都很喜歡打陀螺,特別是逢年過節(jié),大家都要比試一番。誰的陀螺好?誰的技藝高?木天光從小打陀螺,而且悟性很高。很快,村里就找不到對手了,他的名氣在打陀螺的隊伍里越來越大。打陀螺比賽,在彝區(qū)是很嚴(yán)肅的一件事。賽前要舉行陀螺神祭祀儀式,要把本隊壓陣的陀螺倒放在地上讓參賽隊員輪流抽打,以祈求陀螺神護佑獲勝。彝區(qū)的陀螺為堅硬細(xì)膩的木質(zhì)材料做成,分為平頭、圓頭、夾頭和響翁4種。制作前,要把造好的材質(zhì)放在牛廄糞草下捂30到40天,拿出沖洗曬干后再雕制,規(guī)格從200克到1000克不等。打陀螺比賽最重要的是壓陣的陀螺,在抽轉(zhuǎn)和支打中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木天光練就了一套過硬的本領(lǐng),有他在,隊友都心中有底。1991年,21歲的木天光參加云南陀螺隊,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運動會上進(jìn)行打陀螺表演,榮獲集體二等獎。小小陀螺從彝族山寨打到了大城市,為彝州爭了光,為云南贏得了榮譽。在接下來的全國民運會上打陀螺成為了正式比賽項目,木天光作為陀螺隊的主力隊員和核心人物,帶領(lǐng)云南陀螺隊拿到了金牌!行內(nèi)的人們知道,木天光練就一身過硬本領(lǐng),抽鞭的手腕不知腫了多少回,手上的老繭不知長了多少次。在民族傳統(tǒng)體育事業(yè)中,每一個賽事,都不能僅僅只看它的比賽成績和技藝水平,還要看到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包含在賽事里的民族特質(zhì)。

      2012年底,在脆響的爆竹聲中,雙柏老虎笙演藝公司成立。公司經(jīng)理畢正良意氣風(fēng)發(fā),神采飄逸。把這個家交給畢氏畢摩的第5代傳人,大家都很放心。畢正良自小喜歡本民族文化,酷愛彝歌笙舞,自稱是虎的民族、鑼的后代。他出生在彝族畢摩世家,幼時在祖父的教帶下,刻苦學(xué)習(xí)彝文和傳統(tǒng)民俗,學(xué)會了本地古彝文和彝族祭火經(jīng)、祭虎經(jīng)、祭神祈福經(jīng)等,是楚雄彝族知名的大畢摩。近年來彝州火把節(jié)祭火大典都由他來主祭。他帶領(lǐng)的團隊獲得過 “中國(江西)首屆國際儺文化藝術(shù)周金獎”,“‘金虎杯’全國彝族原生態(tài)歌、舞、樂精英邀請賽傳承獎”, “全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演金獎”等獎項,還應(yīng)邀帶隊到法國、日本、韓國等國演出,為彝族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做出了很大貢獻(xiàn),雙柏縣的民族文化如此繁榮發(fā)展,與畢正良的無私奉獻(xiàn)和孜孜以求的作風(fēng)分不開。目前,他創(chuàng)作的 《大鑼笙》、 《虎魂》、《哀牢山謠》、 《查姆古歌》、 《畢摩祭》等彝族優(yōu)秀歌舞好評如潮,名聲鵲起,將迎來彝族歌舞的再次輝煌。

      要了解彝族風(fēng)情,請到雙柏來;要體驗古儺神祭,請到雙柏來;要探尋哀牢秘境,請到雙柏來。我愿為您獻(xiàn)上一曲彝族酒歌:“阿老表阿老表,你要來呢嘎,阿表妹阿表妹,你要來呢嘎;不來就說不來的話,莫讓表妹 (哥)白等著!”

      一生來一次雙柏,就會想一生!

      猜你喜歡
      雙柏縣雙柏彝族
      雙柏散臨床應(yīng)用情況的研究進(jìn)展
      彝族海菜腔
      心聲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6
      雙柏縣彝族老虎笙文化的現(xiàn)代性構(gòu)建研究
      發(fā)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脫貧后由“輸血”變“造血”
      ——南京大學(xué)、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上海市嘉定區(qū)幫扶雙柏縣又有新舉措
      彝族養(yǎng)蠶人蘇呷色日的致富啟示
      彝族蕎粑粑
      雙柏縣總工會:樹清廉家風(fēng) 立傳世家規(guī)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前言: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滇池(2018年8期)2018-08-28 03:30:04
      勘誤
      四川動物(2018年3期)2018-01-22 19:57:14
      彭州市| 荣昌县| 阿合奇县| 弥勒县| 隆化县| 赤峰市| 南昌县| 青河县| 厦门市| 广安市| 昌乐县| 桑日县| 茌平县| 海丰县| 东安县| 宁远县| 璧山县| 龙井市| 西盟| 喀喇沁旗| 勃利县| 运城市| 玉田县| 鲜城| 玉门市| 沅江市| 棋牌| 镇赉县| 南昌市| 天津市| 湄潭县| 富阳市| 太白县| 溧水县| 翁源县| 崇礼县| 新巴尔虎右旗| 新巴尔虎左旗| 临朐县| 剑河县| 汝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