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久珍
學校:長沙市實驗小學
遵章守紀不需要理由
作者:彭久珍
學校:長沙市實驗小學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曾經(jīng)讀到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大官叫公儀休。他非常喜歡吃魚,甚至認為只要天天有魚吃,就心滿意足了。有一天,有人送魚上門,他卻拒絕了。他的學生很奇怪:“老師,您不是很喜歡吃魚嗎?現(xiàn)在有人送魚來,您為什么不接受呢?”公儀休回答:“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魚。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魚,就要按照人家的意思辦事,這樣就難免違犯國家的法紀。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還能吃得上魚嗎?”對這個故事,我一直不是很明白。
有一天深夜,我和爸爸開車回家。路上,沒有一輛車。突然,爸爸在一個十字路口將車停住了。我疑惑地問:“爸爸,你為什么不開車了?”爸爸回答:“因為前面是紅燈?。 蔽腋右苫罅?,問:“可是四周都沒有車???”爸爸說:“紅燈在眼前,交通法規(guī)記心間,遵章守紀不需要理由!”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第二天,我去班上“圖書角”看書,發(fā)現(xiàn)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粗粗?,我不知不覺地把書帶回了家,讀完后,我將書隨手一扔,不知道塞到哪去了。當想起要還書的時候,這本書已經(jīng)找不著了。怎么辦?我都快急死了!
書,是還還是不還?如果要還,我拿什么去還?如果不還,反正這件事沒人知道,老師也不會批評我。但是,我想起了那天晚上爸爸說的話和公儀休的故事,決定想辦法也要還。
周未,我趕緊拖著爸爸媽媽來到新華書店,終于買到了一本一模一樣的書,然后悄悄地把書放回了“圖書角”。
雖然,這件事前前后后都沒有人知道,但我知道。我知道了,公儀休拒魚的故事告訴人們,智者以法護身,愚者以身試法。所以,遺失公物要賠償,遵章守紀不需要理由。
指導老師:陶源遠
點評:教育首先是言傳身教,但也還需要其人受教才是真的有效。小作者從古說到今,從人說到己,以三個簡潔的小故事統(tǒng)領全文旨意,闡明了“智者以法護身,愚者以身試法”這一道理,同時也是在警醒更多的“糊涂人”。這是一篇非常具有深意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