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韜
過 程
宋 韜
你越擁有一個完滿的過程,就越可能擁有一個完滿的結局。
——白巖松
在宮殿中來回踱步,明成祖朱棣抬頭望向漆黑的夜空,今晚的明月似乎格外柔和,在微弱的星光中更顯高貴。如水月華打濕了朱棣心中那永遠也遺忘不了的回憶,想起了那段艱難的過程。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都說“貴為皇子”, 可他雖身為皇子,卻并不高貴。太子之位已是長子朱標的,他從小便被告知以后必是這位高貴的繼承者的臣子,心中滿是不甘與嫉妒:憑什么?就憑你早出生幾年?!
在成長時,更是處處不公。太子朱標每天都在舒適的皇宮里學習,文學由著名學者宋濂傳授,軍事由將軍李善長、徐達指導,并擁有無數特權,文武百官見其也爭先恐后地拍馬屁。朱棣則如一顆無人問津的雜草,從小便隨軍出征,在凄風冷雨中,他目睹刀劈斧砍、你死我活的戰(zhàn)爭和血流成河、尸橫遍野的慘狀。在這殘酷的戰(zhàn)場上,沒人教他孔孟之道、圣人之言,他只能盡力完成一個艱難的目標--活下來!
朱標,如同那華麗柔順的絲綢,在蠶柔和的傾吐和工人小心翼翼地紡織下,制成了一件無比奢華的龍袍,穿在身上,受盡世人的贊頌。而朱棣,則好似在一堆鐵塊中被埋沒的精鐵,通過熔爐的冶煉與匠人無數次飽含力量地捶打,鍛造成一柄極為鋒銳的利劍,握在手中,刺透無數敵人的心臟。這個過程,是那樣的艱難與痛苦,而其結果,不是一躍為九五之尊,就是淪為階下之囚。
盡管過程艱苦,朱棣也憑著那被戰(zhàn)爭錘煉的肉體與毅力堅持了下來,而他的努力似乎感動了上蒼,他獲得了一個“機會”:洪武二十五年,朱標病亡。而他卻擊敗了北元太尉記上大功,可正當他懷著無限期待,希望公平競爭皇位時,一個出人意料的消息擊碎了他的希望:朱元璋立朱標十五歲的兒子朱允炆為太子!這是朱棣感覺整個世界都崩塌了,心中也種下了造反的種子。
二十一歲時,朱棣被封藩王,離開了他夢寐要求的皇宮,駐守邊疆。行前,他留戀地注視著皇宮,但那不是最后一眼。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為了鞏固統(tǒng)治,他大肆削藩,這使朱棣心中的種子開始茁壯成長。
這一路的“靖難”雖艱辛,但朱棣可經歷了那痛苦殘忍的成長過程,他早已嘗盡人間冷暖,看透世態(tài)炎涼。最后他終于憑借在兒時成長過程中,那些鮮血與生命換來的經驗,戰(zhàn)勝了建文帝那些死讀兵書的“班底”,重回金碧輝煌的宮殿,坐上夢寐以求的寶座。
思緒被明月的隱沒所拉回,想起這一路走來歷經的過程,朱棣心中既是后怕,也有感激。是這些過程讓他承受了非人的痛苦,也是它們,錘煉了他的心智,才有了他的今天。
作者系江西省奉新縣第二中學初一(23班)學生
指導老師:王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