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倩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普通新生兒外科,北京 100020)
護理干預在預防新生兒經顳淺靜脈置入PICC靜脈炎的效果研究
朱 倩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普通新生兒外科,北京 100020)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在預防新生兒經顳淺靜脈穿刺置人中心靜脈導管(PICC)應用致靜脈炎的實施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10月經顳淺靜脈留置PICC導管68例作為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8月經顳淺靜脈留置PICC導管65例作為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強化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患兒靜脈炎的發(fā)生率。結果 觀察組在實施干預措施后,靜脈炎發(fā)生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在置入PICC導管時遵醫(yī)囑鎮(zhèn)靜處理,預防性使用愛立敷敷料,加強護士穿刺能力,可以有效預防顳淺靜脈靜脈炎的發(fā)生。
PICC;顳淺靜脈;靜脈炎;護理干預
PICC操作簡便,易于護理,保留時間長,能用于輸注高滲性液體和刺激性藥物,能有效解決新生兒建立通暢靜脈通道難題,而靜脈炎是PICC置管后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通常發(fā)生于置管后的48~72 h[1],我科于2016年1月~2017年8月,共經顳淺靜脈置入PICC導管133例,通過護理干預措施,有效預防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普通新生兒外科行PICC置管的新生兒133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選取2016年1月~10月經顳淺靜脈留置PICC導管68例作為對照組,男38例,女27例,年齡1~28 d,腸閉鎖15例,巨結腸21例,膽道閉鎖8例,食道閉鎖5例,肛門閉鎖6例,NEC3例,十二指腸膜式狹窄2例,臍膨出1例,膽總管囊腫2例,環(huán)狀胰腺1例,幽門狹窄1例;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8月經顳淺靜脈留置PICC導管65例作為觀察組,男42例,女26例,年齡1~28 d,腸閉鎖21例,巨結腸12例,環(huán)狀胰腺6例,十二指腸膜式狹窄14例,肛門閉鎖2例,臍膨出1例,幽門狹窄3例。NEC1例,骶尾部畸胎瘤3例,腹壁裂1例,膽總管囊腫2例,食道閉鎖2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診斷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了PICC知情同意書。
1.2.1 材料
采用美國昊朗公司生產的1.9 Fr的PICC導管包。
1.2.2 穿刺方法
由取得PICC操作證書的護士進行操作。將對照組將患兒置于新生兒輻射搶救臺,并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患兒置管部位的頭皮毛發(fā)剃除至少10×10 cm,頭偏向一側,先觸摸血管是否搏動,觀察血管外形以防誤入動脈[2],從穿刺點沿著靜脈經耳部到頸部,轉向右胸鎖的關節(jié)處直到第二肋間作為置管長度。然后將頭部偏向穿刺的對側,進針的角度15°~30°[3]。術中體位配合:當導管送到頸靜脈時,拉伸患兒的頸部,并將患兒的同側手臂上舉;并且使患兒呈頭高足低位,是利用導管的重力和血液回流作用使導管更易送至上腔靜脈內[4],繼續(xù)送管到預定的長度,行X線檢查,確定導管位置,并進行記錄。
1.2.3 觀察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
1.2.3.1 鎮(zhèn)靜處理:遵醫(yī)囑按劑量給予禁食患兒靜脈推注咪達唑侖,非禁食患兒口服水合氯醛,待患兒鎮(zhèn)靜后方可進行操作。
1.2.3.2 預防性使用愛立敷敷料:置管后測量顳淺靜脈穿刺點到耳屏的距離,選擇相應大小的敷料,在穿刺點下方沿靜脈走行先貼敷料,然后再在上方覆蓋透明敷料貼膜。
1.2.3.3 加強護士穿刺能力,爭取一次穿刺成功到位。
機械性靜脈炎的判定標準:由于置管過程因導管與血管內壁機械性摩擦刺激引起血管的應激反應及損傷,患者出現(xiàn)局部疼痛,壓痛,紅斑,發(fā)熱,腫脹,硬結,化膿和可觸及的靜脈索即可診斷為機械性靜脈炎[5]。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兒PICC經顳淺靜脈導管留置后發(fā)生靜脈炎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發(fā)生靜脈炎的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PICC經顳淺靜脈導管留置后發(fā)生靜脈炎情況比較[n(%)]
對兩組患兒PICC一次穿刺成功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者患兒一次穿刺成功的比例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PICC一次穿刺成功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兒PICC經顳淺靜脈導管留置后發(fā)生靜脈炎的時間比較
顳淺靜脈位置表淺,血管管壁薄,管腔窄,送管時導管易摩擦血管壁,且頸外靜脈與鎖骨下靜脈匯合處形成一較大角度,導致送管困難,反復送管或對同一血管進行多次靜脈穿刺均可能對血管內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使血管壁變薄,彈性下降,靜脈萎縮、變細、脆性增加;同時,血管內膜在修復過程中,可使血小板在受傷部位及導管尖端聚集,伴隨留置PICC時間的延長,血栓形成,沿著靜脈走向色素沉著,引起靜脈炎。因此操作時必須由持有資格證書的護師以上人員來操作,操作前準確掌握血管解剖結構特點,送管動作要輕柔、速度宜慢、勻速、緩慢地送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反復穿刺,減少對血管內膜的損傷降低靜脈炎的發(fā)生[10]。
愛立敷是無菌傷口敷料。給受損血管或傷口提供濕性愈合環(huán)境,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促進受損血管內膜的修復,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能根據(jù)環(huán)境濕度自動調節(jié)潮通過率,阻隔細菌入侵,給患處提供一個無菌/抗感染的內在環(huán)境,具有良好的粘性,能舒適貼合皮膚,減緩受損局部的壓力質薄、柔軟、有彈性[11]。經觀察組對比發(fā)現(xiàn)顳淺靜脈靜脈炎的好發(fā)時間是置管后的24~72 h,對照組在對患兒穿刺后貼敷愛立敷,靜脈炎發(fā)生情況有所降低。
根據(jù)新生兒顳淺靜脈靜脈炎的特點,觀察組置入PICC導管時實施干預措施:遵醫(yī)囑鎮(zhèn)靜處理,預防性使用愛立敷敷料,加強護士穿刺能力后,靜脈炎發(fā)生率降低,保證了治療的順利進行。
[1]宋麗華.PICC置管所致機械性靜脈炎的預防及治療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2015,10(13):6.
[2]林 穎,林 琴,錢小芳,余仙容.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經不同靜脈途徑留置中心靜脈導管的應用評價[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3,28(1):42-44.
[3]張玉萍,廖 彬,李 晉,等,中醫(yī)藥防治PICC置管后機械性靜脈炎的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1):12-13.
[4]伍紅蓉.新生兒經不同部位置入PICC的對比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4):92-93.
[5]李智英,劉曉紅,司徒妙瓊,等.低出生體質量兒PICC后并發(fā)機械性靜脈炎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護理學報,2015(6):56-59.
[6]葛麗麗,于新穎,孫曉明.新生兒經顳淺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應用及護理[J].上海護理,2013,13(6):59-61.
[7]吳書琴.睡眠剝奪法配合水合氯醛鎮(zhèn)靜在嬰幼兒MRI檢查中的鎮(zhèn)靜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4):124-125.
[8]谷疆蓉,段晨初,楊 帆,等.咪達唑侖聯(lián)合芬太尼用于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心內直視術后早期鎮(zhèn)靜鎮(zhèn)痛的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22):2402-2405.
[9]李智英,劉曉紅,司徒妙瓊,等.低出生體質量兒PICC后并發(fā)機械性靜脈炎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護理學報,2015,22(6):56-59.
[10]王 萍,金立秀,李海鳳.PICC所致靜脈炎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75-76.
[11]馮雪平,愛立敷薄型敷料對靜脈炎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17,4(2):129.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43.123.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