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亦言
散文,我們需要真性情
文/王亦言
汪曾祺在自己的散文集中說:“我寫散文,是摟草打兔子,捎帶腳。不過我以為寫任何形式的文學,都得首先把散文寫好。因此陸陸續(xù)續(xù)寫了一些?!?/p>
汪曾祺以短篇小說見長,小說家寫散文也并不鮮見。當然,現(xiàn)下更多見的是為不明就理的讀者定制出來的“散文”,在書店里“散文/隨筆”的書架上陳列,用以賣一些奇聞異事,讓讀者大呼自己的人生為何沒能如此跌宕精彩。卻不知跌宕精彩的身后加入了多少虛構(gòu)與夸張,與其相信這是真的,倒不如去讀一本真正精彩的小說。這不是讀者的問題,是出版者的引導出現(xiàn)了些許偏差。
文字可以柔情蜜意,有時也似猛虎襲人,冷不防撞到你,給你留下?lián)]之不去的印跡,是在心里。文字呈現(xiàn)在紙上,便是紙上“猛虎”,這虎不是擺設(shè),是一種占據(jù)中國散文創(chuàng)作山巔之勢的霸氣。蘇童、葉兆言、張煒、劉醒龍、王充閭、陳原等眾多名家,將自身最經(jīng)典的散文作品匯集成冊,樹立起萬卷出版公司全新打造的“紙老虎”名家散文品牌。讓讀者在這個時代,聆聽真正的文人自由自在發(fā)言,深度領(lǐng)會當下生存況味。
葉兆言在《桃花飛盡東風起》的后記中寫“我寫過太多文字,多得自己記不清……實在太多,說明我喜歡寫,寫作之外沒干別的。”許多人推薦他的散文更甚于小說。有人問去江南玩要看什么攻略,就有人說,看什么攻略,看葉兆言寫的那些江南散文就行了,讓你從根上了解江南文化,知道哪里得玩。葉兆言的散文里有江南,有江南的景致、江南的美食、江南的文人、江南的女子,沒有一味地夸贊,卻寫出了那里的真性情,有美好有遺憾,撩撥得人忍不住要去品一品他筆下的江南味道。當然,他的散文里不只有江南,更有那些無法從頭來過的文人回憶,父輩的,自己這一代的,各自揮灑著個性。好的作家無法控制自己的寫作之欲,而這不浮華,不求詞藻之豐麗,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個“真”字。更為難得的是,這本書里收錄了一些葉兆言先生未曾發(fā)表過的隨筆,那一代文人的精神與氣質(zhì),令人懷念,卻不可復得。
當然,能寫市井散文的小說家不只有葉兆言,蘇童也常寫。蘇童先生的這本散文集中有記憶、有市井、有對人間事的評論。這些作品非常平實,讓人感到親近、自然,同時帶著細膩豐富的情感?!笆芯庇涗浟耸芯心切┛此苽髌娴恼鎸嵤录?,作者從第三者的角度冷靜記錄,那些過往和結(jié)局仍是令人唏噓不已;“記憶”則充滿了作者對童年的回憶,有些回憶美好溫馨、也有些回憶痛苦不堪,一并迸發(fā)出來,讓讀者感同身受;“人間”雖是對社會微觀現(xiàn)象的評論,不乏些許調(diào)侃和吐槽,令我們發(fā)現(xiàn)這位著名作家的可愛一面。那位“嘶、噠、嘶、噠”吃螺螄的洪家嫂嫂、敲白鐵修鋁器的老湯、有著別樣風韻卻命運迥異的三位美麗女子……看到這些文字景象,我們甚至可以想象蘇童先生在南京的鬧市區(qū)怡然自得地提著醬鴨和豬蹄,看遍人間市井,回頭寫下《你為何對我感到失望》。
相比之下,張煒的散文散發(fā)出一種孤獨的美,他寫鄉(xiāng)野、寫故園、寫那些令人精神一震的自語,他的筆下有很多值得我們反省的內(nèi)容——“今天殘存著各種各樣的機會,也摻雜著各種各樣的混亂和污垢。在這個時刻,人接受著檢驗,人在目擊、識別,也在自我注視。人不僅僅是一個評判者和譴責者,還應該是一個自省者和懺悔者——失去了后者,一個人將也不可能永久地站立?!睆垷樕⑽募段业淖哉Z打擾了你》,仿佛另一個自己從遠處走來,那種孤獨的共鳴,感動后使人沉思,令人震動。
劉醒龍作為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的雙冠作家,他的散文更貼近大眾關(guān)注的生活,他的筆下有龍首山的故城、云南鄉(xiāng)間平常人家的普洱、蘇北大平原的楊……他還在“南海仲裁”鬧劇上演時登上南海島礁,寫下 “我有南海四千里,不負漢唐三沙旗”的詩句,筆精墨妙,洋洋灑灑,因為深入,所以更加動人。當他提出散文集以《我有南海四千里》為名時,我仍記得這位雙冠作家那種鏗鏘有力的決定,就如同他對散文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作品不在于大小,在于刻骨銘心”。文中飽含的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關(guān)切,以及流露的熱情和正直??梢哉f,他是一位穩(wěn)穩(wěn)立足于這片土地的作家。這本散文集,固然以其文字多姿多彩、技巧游刃有余而引人關(guān)注,而一篇篇文章所襯托出的作者身影,字里行間所體現(xiàn)的文人情懷,顯然也是其作品足以贏得讀者青睞的主要因素。
王充閭先生的《用破一生心》是關(guān)于歷史文化與游記感悟隨筆散文集,文化類的包括作者對往昔的回憶,作品抒發(fā)的是一種別樣的情懷。這是一種給人親近、質(zhì)樸、纖塵未染甚至有些“前現(xiàn)代”意味的生活圖景。游記散文則收錄了包括作者游走英國、敘利亞等國的游記。作者關(guān)注每一座城市的人文環(huán)境和生活現(xiàn)狀。充閭先生本就以歷史散文見長,文學界常說“北有王充閭,南有余秋雨”,他的歷史評論客觀而厚重,他曾這樣概括曾國藩的一生——“他本人也就像歷史和時代那樣復雜,那樣詭譎,那樣充滿了悖論。這樣一來,他也就作為父、祖輩道德觀念的‘人質(zhì)’,作為封建祭壇上的犧牲,徹底地告別了自由,付出了自我,失去了自身固有的活力,再也無法擺脫其悲劇性的人生命運?!薄队闷埔簧摹穼懴铝嗽鴩彩亲髡邽樯⑽膭?chuàng)作“用破一生心”的寫實。
陳原的散文集《我在此生此世界》則更注重心靈,將內(nèi)心對世界的疑問與自我理解合盤托出,“有一個我至今走在途中,有一個我至今等在路上,卻始終沒有相遇;而沒有出發(fā)的我和已經(jīng)到達的我坐在這里,卻各自獨處沉默,一言不發(fā)。因為在世界的兩端不需要語言和聲音?!边@種直觸靈魂的話語,錘打閱讀者的心靈,似乎一切都是自己想說的話,卻被作家搶先一步。
“紙老虎”名家散文書系,領(lǐng)略當代文人的精神與氣質(zhì),寫下的盡是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