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驚宇
舉首仰望最高的星辰
彭驚宇
一生中我擁有許多美好的回憶。這些回憶,仿佛金色野薔薇花的芳馨,不時熏襲和縈繞心懷;更像是光明與溫暖的元素,渾然無痕地融注在我的腦海和血液里,讓我的一生充滿了欣悅的懷想、感恩的深情和勁健的步履。我的生命由此敞開,遼闊而神奇的大地由此敞開,幸福的源泉不期而至。
還是談談我們共同經歷過的童年和星光吧。在祖國西北邊疆準噶爾荒原下野地片區(qū)的屯墾農場,父輩和幼小的我們一起扎下生活的根。在那物質貧困的年代里,一間低陋的紅柳枝鋪頂?shù)姆课荩粡埳硹椖拘》阶?,一盞昏黃的石油燈,幾只矮板凳,玉米饃,玉米粥,炒白菜……親人們那么年輕那么笑語盈盈的臉龐圍攏過來,組成荒遠人間清貧而溫馨的生活。這正是我愿意傾訴的。我們躺在自家接蓋的平頂棚屋上,曬干的房泥暖炕一樣,散發(fā)出新麥羽子特有的氣息。曠野里充沛的蟬鳴和蛙聲烘托滿天亮晶晶的星星,我們童真的眸子和星光一起閃爍。淡淡迷霧似的銀河橫貫中天。那時的星星可真大真亮,數(shù)也數(shù)不盡,仿佛伸出手去,就能摘下一朵朵雛菊似的星星。睡在棚屋頂上,半夜里醒來,單薄的被褥就有一些露水的潮濕和清涼。蟬鳴和蛙聲漸漸稀少了。向夜空張望,天邊劃過幾顆流星,我真擔心會有一顆隕落在我們熟睡的身上,不知不覺中就一下砸傷、燙壞我們呢!我從小就是一個癡迷星空的孩子,傻憨憨地抬頭望星空,還崴腫過腳。想著最遙遠的星星會長成什么樣子,還曾幻想有一天能夠飛到月宮去偷走嫦娥兔。
我曾擁有無數(shù)次仰望星空的經歷,在畜牧連喂養(yǎng)種畜的干苜蓿草垛上,在農場子校背后的大片荒原上,在去場部看電影的夜行路上;特別是成年后游歷大江南北,在北大未名湖畔,在太行、太白山麓,在三秦大地,在青藏高原的德令哈,在甌江邊,在湄州島嶼……伴隨著人生不斷擴展的足跡和閱歷,仰望星空讓我的眼光變得更加高遠,胸懷變得更加寬廣,思想也變得更加深沉。
立足大地,仰望星空。這就是我全部的精神生活。很多年來,在祖國邊疆“戈壁明珠”這片蔥蘢綠洲一隅,我默默地從事著一生所摯愛的文學事業(yè),我竟還像兒時癡迷星空那樣始終迷戀它!詩意地、閑適地棲居著,不緊不慢地生活和工作著,享受著詩緒蓬勃、激情涌蕩的隱秘歡樂,而那種創(chuàng)作過程的甘苦早已化作點點星光,成為我能夠放心地交由讀者誦讀、品評的那些閃耀些許微光的詩句。我畢生的奢望就在于,能夠讓我的詩歌不時迸射出遙遠星子般的思想與藝術的光芒,給人以光明和溫暖,以前行的動力和信心。我一直都在用心努力,向著文學藝術事業(yè)的崇峻峰嶺毫無倦怠地攀登。
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睂Υ耍矣凶约旱母形蚝涂捶?,“關注天空”“仰望星空”其實是一種崇高精神和理想信念的象征。尤其是處在今天這樣一個全面走向繁榮發(fā)展的波瀾壯闊的時代,雖然時代潮流的大方向完全正確,但其中那些泥沙俱下的副產品,比如貪圖享樂、紙醉金迷、物欲至上等等會像霧霾和光污染一樣,遮蔽我們初始的純樸和信仰。人們大都會在滾滾紅塵的裹挾中迷失自我,成為隨波逐流的平庸者。而那些清醒的執(zhí)著一念的朝向有益于祖國神圣事業(yè)邁進的理想主義者,尤顯其品格的珍貴?!瓣P心腳下的事情”,如果是指腳踏實地,勤奮耕耘,拼力挖掘,做出實績,那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鼠目寸光,只盯住個人眼前的利益,盯住自我的“飯盒子”而患得患失,不僅他自己沒有出色的未來,整個民族都不會有很出色的未來。這樣一群人的理想,就是愛因斯坦所揶揄、嘲諷過的“豬欄的理想”。
古往今來,那些偉大的先賢哲人,那些人類文明歷史的見證者和推動者,那些矗立起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金字塔的人們,讓我時時像一個謙卑的孩子崇敬和仰望他們;是他們甘露般沐浴我以日月星辰的光輝,并以親切而威嚴的目光激勵和引領我,上下求索,緩緩上升。在漫長的邊地歲月里,經典書籍伴隨我度過了寂寞而充裕的時光。我通讀過但丁的《神曲》,而且是把所珍藏的王維克散文譯本、朱維基和黃文捷的詩譯本對照著讀完了(這幾個版本的插圖都很有特色)。我想看看由意大利文原著直譯過來的與從英文轉譯過來的文辭會有什么不同。《神曲》是一部全人類都應該高山仰止的大詩,是一座恢弘、博大、莊嚴而巍峨的詩歌頂峰。但丁自述在他三十五歲的人生中途,迷失在一片黑暗的森林(黑暗的森林是人類迷途的象征),又被攔路的三只野獸豹、獅和母狼(分別是人類三大原罪淫逸、強暴、貪婪的象征)擋住了,這時古羅馬時代的偉大詩人維吉爾(人類理智和意志的象征)出現(xiàn)了,帶領但丁游歷了地獄(人類黑暗、苦難與一切罪惡淵藪的象征)和煉獄(人類從地獄抵達天堂的必由的修煉之凈途)。而在煉獄的地上樂園接替維吉爾引導但丁神游天堂的(天堂是人類追求光明、幸福與一切真善美的最高境界的象征),則是但丁青年時代所熱愛而早已仙逝的戀人貝亞德麗采(人類愛與美的象征),他們最后一同上升到九重天外的天府——靈魂居住之所“幸福者的玫瑰”(每個最后抵達的靈魂無異于一個玫瑰花瓣),沐浴最高的恩賜、博愛和幸福?!渡袂啡蟛糠帧兜鬲z》《煉獄》《天堂》的結尾均以但丁所仰望的“群星”作結,來完成一種不朽的希望,即人類由黑暗趨向光明,由卑下趨向高尚,由罪惡趨向至善。特別是《天堂》篇中諸如那些張翼的天使,旋舞的歌隊,金色天梯,幸福者的玫瑰,越發(fā)明亮的色調和歡快的歌語足以提升全人類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心靈。《天堂》篇最后的結句鏗鏘有力而又余味無窮:“是愛也,動太陽而移群星?!薄渡袂窙_破中世紀的蒙昧與黑暗,成為人類精神永恒的寓言和曙光。
我曾讀過納爾遜·曼德拉的自傳《漫漫自由路》和安東尼·桑普森的《曼德拉傳》。曼德拉出生于南非特蘭斯凱地區(qū)一個貧窮的小村莊。這個曾經直接吸吮過母牛熱乳的黑孩子,從青年時代起就熱切投身于黑人解放運動,曾經崇尚以暴制暴。他有幾張年輕時的照片,酷似世界拳王泰森,那目光的確流露出幾分“狠”的意味。他坐過二十七年牢獄,“曾經歷過許多黑暗的時刻”,但他始終抱定這樣的信念:“你若光明,這世界就不會黑暗。”出獄時他已滿頭斑白,終于覺悟到了全人類的桎梏所在——自身的“羅本島”,那就是似乎永遠也走不出來的怪圈——狹隘、隔膜、冷酷與仇恨,以至于暴力和殺戮。當他成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tǒng)后,全身心致力于白人與黑人之間種族的寬容與和解,為團結、民主、奮進的新南非奉獻出了畢生的經歷和心血。他把自己歷經苦難與崢嶸之后所懷抱的星光捧獻給了全人類。他滿面皺紋的黑色面孔上,閃亮著慈祥的目光和微笑的白貝齒,就像一朵高原老葵花,更像一座醒世的燈塔,一顆不朽的吉星。人類和平之父的雕像,永遠鐫刻在文明歷史進程的暗色背景之上。
梵高是我內心最為感佩和敬仰的世界繪畫大師,我從他那里得到的藝術力量和啟示非常之大、非常之多。閱讀歐文·斯通的《梵高傳》,還有《親愛的提奧》一書中梵高寫給其弟弟提奧的那幾百封信件,收集、賞讀他大量繪畫作品的高清圖片,我對梵高這顆偉大的藝術心靈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梵高生前飽受孤獨、貧窮、冷遇、困頓和疾病的折磨,卻始終保持著最為真誠和純粹的藝術信念,愈挫愈奮,百折不撓。他曾在給弟弟提奧的書信中寫道:“對藝術確定不移的信念,使我深信我的作品中所需要的東西,我甚至要冒著生命危險努力達到那個目的?!薄昂玫睦L畫,是一場嚴重的、艱苦的斗爭?!彼€說,“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體和靈魂”,并希望它“像音樂一樣慰藉心靈”。為了這一切,梵高激情揮動著畫筆,從早期《礦工歸來》《吃土豆的人》到阿爾時期的《向日葵》《夕陽和播種者》《開花的果園》;從圣雷米精神病院時期的《星月夜》《鳶尾花》《絲柏樹》,再到奧維爾時期的《奧維爾教堂》《麥田上的鴉群》等,他是完全沉浸在自我繪畫藝術的創(chuàng)造世界里的,在不斷而緊張地思考、蛻變、超越著,直到最后精神癲狂而崩潰,化作宇宙時空星月般的旋流和麥田上鴉群死神般的逼臨,他豁出了自己的生命,激烈而匆促地燃燒著藝術的光焰,使生命和藝術最終合二為一,形成一座孤絕的藝術高峰。梵高在《星月夜》《夜晚露天咖啡座》《羅納河上的星夜》《有絲柏和星星的小路》等繪畫名作中,直接為我們描繪了他心目中的星光。我在本部詩集的封面裝幀設計時,執(zhí)意要求選取我非常欣賞的《星月夜》作為裝飾圖畫,就是為了深切表達對梵高的無限敬重與懷念,對崇高理想、對純正而精誠的文學藝術始終不渝的信仰。
在這篇自序里,我想憑由以上的感觸,提出新詩美學的“新崇高”原則,借以補充郎吉努斯對“崇高”的雄辯論述。多少年來,在當代文學藝術的美學實踐中,“崇高”被幾度曲解和異化,披上所謂“高大全”的樣板外衣,一時間“假大空”的豪言壯語滿天飛,舞臺上英雄人物造型更是模式化、平面化、油彩化。除去了真實的血肉、普遍的人性和感人的情懷,何以妄言崇高?而新時期以來的詩壇,一段時間里口水詩、快餐詩、垃圾詩、下半身詩歌等泛濫成災,新詩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集體淪陷,從“假大空”到“偽小弱”,詩歌精神更加卑俗低迷?,F(xiàn)在到了我們需要迫切反思的時候了。應該讓崇高自然回歸到平凡的人間狀態(tài),回歸到人民大眾的平常生活中去。崇高沒有門坎,生活處處有崇高。我甚至覺得,一個稚氣未脫的兒童,“玲瓏望秋月”的純真模樣就是崇高的;在數(shù)十層的高樓大廈上澆鑄鋼筋水泥,焊花飛濺與瓦刀叮當?shù)慕ㄖと司褪浅绺叩?;拄起雙拐,以超常毅力支撐起全家生活,在風霜雨雪的街口釘補鞋子的殘疾鞋匠也是崇高的。所以,我們要從那些純真、樸素、低微和弱勢的人群中找到另一種崇高。偉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等閑歲月和日常生活尤見崇高的真諦。應當承認崇高的漸進性、多元性和復雜性,甚而要遵從某些血肉豐滿的塑造要求,真實地呈現(xiàn)崇高的缺憾美。那些默默前行,為祖國振興的事業(yè)鞠躬盡瘁奉獻出畢生智慧和心血的人們,永遠值得銘記和歌頌。堅守和發(fā)揚正道之詩和大道之詩,是每一個有所作為的詩人的神圣使命。那些令人感嘆唏噓的絕不屈服于命運的頑強精神,那些從痛失親人和自身苦難災變的陰影中挺立過來的人們的笑容,那些留存人世、令人潸然淚下的真善美,都應該是崇高詩美的動人體現(xiàn)。剛健質樸的詩歌,雄渾悲慨的詩歌,無限深情的詩歌,最能夠打動人心,它們一下就抓住了崇高詩美的本質。純潔而浪漫的愛情,其熱烈與迷狂,蜜語和顫栗,都是崇高詩美所綻放的最絢麗迷人的花冠。那些敢于直面現(xiàn)實人生,揭露和鞭撻假丑惡,表達人民的冷暖、疾苦和愿望,表達人民的切膚之痛,有良知、有勇氣、有膽識、有諷喻、有評判的詩歌,尤具崇高詩美的深刻意義。那些充滿日神、愛神和酒神精神的橫放杰出的詩篇,無疑屬于崇高;那些表達個人浪漫自由的心境,仿佛古怪的通靈者,讓我們驚訝止步于他卓越非凡的想象力和萬象繽紛的心靈世界,并以他超現(xiàn)實主義的畫筆,為我們涂繪姹紫嫣紅、馥郁絢爛的夢幻之園,無疑屬于崇高;那些悲憫萬物生靈,向死而生,在生與死之間放慢腳步,關照生且參悟死,最后達到超脫生死的欣慰與諧和境界的詩篇,無疑屬于崇高;那些具有天才的、顛覆性的藝術新質,以新感覺力的語言,引領漢語詩歌嶄新時代的詩篇,無疑屬于崇高;那些意境野曠、高迥、古奧、深邃而又蒼茫的詩篇,無疑屬于崇高;“致廣大、盡精微”,以宏大而復雜的結構,完成對宇宙、時空、萬物、山河、人類、太陽、光明、溫暖、和平、自由、祖國、時代、人民、信念、科學、藝術、命運、愛情、生死等等交相輝映的繁復歌唱,那樣的大詩曠世獨步,無疑是最崇高的詩篇。“新崇高”詩美原則,“新崇高主義”詩歌,應該成為有遠見卓識、有遠大前程的詩人們的自覺追求。
如果哪一位異想天開的詩人真正擁有了天地宇宙境界,那么他的詩歌一定會深深打上“宇宙詩學”的烙印。何為“宇宙詩學”?我認為就是以宇宙為總體框架和背景,詩意地展示人類宇宙科學的研究成果,表達時間旅行和移居外星球的壯烈雄心,更多地反省人類自身在母星地球的生活,探討人類在宇宙中的終極命運的新型的前沿詩學。我覺得像愛因斯坦、哈勃、霍金那樣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就是宇宙詩學的奠基人。我珍藏并研讀霍金的《時間簡史》和《果殼中的宇宙》,還看過《走進霍金的宇宙世界》《宇宙的奇跡》《旅行到宇宙邊緣》《哈勃眼里的宇宙》等一系列有關宇宙的科教片。那些充滿浪漫主義創(chuàng)想、激情洋溢地解讀宇宙的天文學家,比我們更像擁有天地宇宙境界的熱情而博學的詩人。相形之下,我們的見識就要短淺得多,胸懷就要狹窄得多,想象就要蒼白得多,情感就要淡薄得多。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已經為我們揭示出浩瀚宇宙的諸多奧秘:150億年左右宇宙創(chuàng)生的奇點;暴脹宇宙模型;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的生成;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彎曲時空;哈勃紅移和哈勃超深空場;霍金宇宙多重歷史與硬果論、黑洞蒸發(fā)、蟲洞和時間旅行;時間的箭頭和宇宙的結局等等。這些深奧艱澀又五彩斑斕的宇宙學理論,會大大激發(fā)未來的詩人,基于科學真理與自由幻想的“宇宙詩篇”,必將在不遠的將來盛行于世。那些具有天地宇宙境界的詩人,不僅具有超現(xiàn)實主義卓越畫家達利繪畫的奇特絢美的圖景與風格,不僅具有遨游宇宙尋找新地球家園的勃勃雄心,他們還會讓我們更多地反觀人類在宇宙中無比渺小、脆弱而艱難的處境,從而更加敬畏和愛護我們的地球家園,更加珍惜和維護人類文明與世界和平,更加領悟到處在太陽系明亮窗口期、適宜期的個人生命的無比真實可貴,從而去盡情享受短暫生命里的美好時光,創(chuàng)造出有貢獻、有價值、有尊嚴的生活。在區(qū)區(qū)幾十年的生命光陰中,與親人常聚,與幸福共老,最后無限寬慰地與大地同化,可以千古無憾矣!
一派杞人之言,一片悠悠我心。能夠真正聽懂我、理解我、支持我的讀者朋友,我可要在此真心地感謝你們。在祖國遼遠北疆準噶爾大地上,在雪線迤邐的巍巍天山下,我仍然葆有原始的理想激情,仍然葆有一顆不泯的赤子童心,那癡迷星空、仰望最高星辰的憨子模樣,也許會深深刻印在你們的記憶里。我那些繁星點點、閃耀些許微光的詩句,真的會給你們以審美情思、以溫暖和慰藉么?
責任編輯 劉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