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晗澍
學校:益陽市安化二中
文學園地
人在夜空中
作者:周晗澍
學校:益陽市安化二中
生活在廣闊的天空下,人類用雙眼見證天空被通透的光明與被黑暗包裹的靜謐。我自幼便向往天空,尤其是夜空——仿佛與睡夢的奇幻經歷掛鉤,夜晚的天空能看到白日陽光普照下所找不到的星月、銀河,鍍上了玄色背景的神話。
古人對于天,總少不了有一種縹緲的神秘感,而凝望著那涂上一層黑漆,撒上一盤彩珠,高掛一輪明月的夜空,更是覺得奇妙甚哉。那時候的夜空,干凈明澈得如同一汪深潭,潭水是人們的幻夢與理想,緩緩傾注,默默匯聚……張置屏風,點一柱明燭,在熠熠火苗下,似乎整片天空都被驀然喚醒。詩人李商隱隔著窗欞,托腮遐想,提筆落下“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在星空之下,他的靈魂游走于銀河之間,恬靜閑適卻實為波濤澎湃,離開四川成都草堂,在旅途中一個不知名的夜晚,杜甫登上廣袤的原野,抬起頭,原本失意迷茫的雙眸竟透出驚異與贊嘆,點頭長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是那瑰麗的銀河,載月漂星,生命的激情再次激蕩而起,沖走了內心飄泊無依的孤獨;南渡遠航,風沙雨雪與痛苦波折是家常便飯,風餐露宿也只是冰山一角,更況于一位弱女子李清照?可她擺擺手,在海霧騰涌的破曉之際,靈光閃現(xiàn):“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面對黑暗的政治社會,她轉念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夜空之上的仙境,正是她夢寐以求的桃源……夜之夢,夢千年。
撥動時針,一下子就到了近代,文豪才子聚集的民國。經過烽火的洗禮,炮彈的轟擊,洋務運動時座座工廠煙囪的塵熏,天空蒙上了一層晦暗的霧,夜空也似一位妙齡女郎,用面紗蒙住了青春的面龐。好在深藍仍舊,明月懸空?!皾M天的星,只使人不見,夢似地掛起”。江南才女林徽因微微皺眉,感嘆那時而密布,時而稀疏的星今日為何不見影蹤?;蛟S是天將降雨,或許是人溢愁思,亦或許是……林徽因說不定也想不明白。
動蕩不安似乎是中國舊歷史的標簽,帝王追求著統(tǒng)一與力量,民眾卻向往著和平的凈土。身著布衣,萬物滄桑,誰人愿聽?唯夜之星空可以訴衷腸,“潭水”漸滿,匯聚的是一個時代的追求。
時間隨著振奮人心的呼喊聲飄來,在千萬尋常百姓人家寫著家書的筆尖流過,從轟隆作響的機器設施中穿過,又于高樓大廈之上躍過,來到了現(xiàn)代——我的童年時代,我出生的前十年,“改革開放”的號角早已吹響,那真真是一條嶄新的出路——窮人可以變富,富者可以騰飛,國家可以再耀中華之榮光!機器飛速運轉,煤,石油,金銀礦,一下子供不應求,只見幸福的高樓聳立,住進了幸福的一家人。我的童年也是在山村中的“小高樓”中度過的,坐在板凳上聽爺爺講天空中的神話,背誦星夜下詩人的陽春白雪,潛移默化之中,我對那神秘的天空洋溢著喜愛與向往。只是自童年記事起,除了百科全書上的圖片,我并沒看見過一片完整的星空,晚上站在屋頂仰望的也是一輪沒有玉兔搗藥,嫦娥伴舞的孤月。所有的神話,一切的歷史,在人們熱切的浮躁求富追求之下,是那么煢煢孑立,不值一提。月掛星堙,涂抹上的是近一個時代的追求。
高中是充滿了挑戰(zhàn)的人生轉折點,學習的壓力,理想的追逐,我常常無暇兼顧周邊的景物更變,曾經對天空的熱愛,對星夜的向往也逐漸淡漠。不過,在晴朗夜空下的放學之路上,有時朋友會指向天空,異常激動地告訴我:“看!北斗七星!”我再次仰望,被高樓遮住了半邊臉的夜空,竟然真的出現(xiàn)了故事書中那一柄長勺,即使是若隱若現(xiàn),即使是若閃若離,即使天空中不是滿天星斗而是幾點星芒。我第一次閃過一個念頭——世界說不定又在悄然變化。
何嘗不高興呢?新聞聯(lián)播接連放送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翻開政治課本所看見的“綠色經濟”,家人老生常談的“邊發(fā)展邊治理”,如同柔軟的紗布,把夜空中的斑點污黑逐漸擦凈了。星點密布,明月高耀,點綴的是我們的時代,以及未來時代的追求。
星月銀河,用跨越千年的神話傳遞,回味綿長,亙古不朽。人們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夜空,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時代追求。相信,也期待,我們會讓夜空再淌燦爛銀河,沐浴星月,照耀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