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旭光
摘要:農機化教學是實現(xiàn)農機化教育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為農機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農機化實用的新技術、農業(yè)機械的構造原理與使用方法等等。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與農業(yè)機械科技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機化的課堂培訓方式也相應地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的課堂教授方式由于其低效率與低質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今的農機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打造;農機化教學;高效課堂
農機化教學是實現(xiàn)農機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其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為農機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農機化實用的新技術、農業(yè)機械的構造原理與使用方法等等。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與農業(yè)機械科技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機化的課堂培訓方式也相應地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的課堂教授方式由于其低效率與低質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今的農機化課堂教學。本文將主要針對如何打造農機化教學高效課堂展開論述。
一、農機化教學高效課堂概述
所謂農機化教學高效課堂,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主要是與傳統(tǒng)的農機化教學課堂比較而產生的[1]。在傳統(tǒng)的農機化教學課堂中,教師“教”、學生“學”是教學的基本模式,形式單一,其效果不佳。而高效課堂要求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形成性學習與建構性學習,以及多樣化的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質量與高效率,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農機化教學高效課堂的打造途徑
農機化教育的對象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個人素質都有著自身的特性。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學員的實際特點,以及教學的實際內容,采取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xiàn)對高效課堂的打造。通常而言,打造農機化教學高效課堂可以從學生、教師、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入手[2]。
(一)學生方面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也是高效課堂效果的最終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習能力、受教育水平、實踐能力等等進行充分的了解,才能有效地針對學員情況實現(xiàn)因材施教。學員應認識到自己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思維,最終促進課堂教學功能與任務的實現(xiàn)。首先,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員明確農機化學習的重要性與意義,提升其對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其次,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功能,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與探究性學習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
(二)教師方面
在農機化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更多地充當引導者的角色,改變以往灌輸式教學的方法,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具體而言,首先,教師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針對農機化教學的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其次,在農機化課堂教學中,教具的使用頻次很高,教師應當能夠對教具進行熟練使用,將課堂所講的知識通過教具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了解到學習內容;同時,教師應當要結合當前農機技術的變化,適當改進自己的教具,并通過便于操作、合理化的教具,實現(xiàn)教學與實踐的相結合,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面
高效課堂的打造,教師與學生的態(tài)度是基礎,具體的課堂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的有力武器。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與積極的思維環(huán)境,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更好地轉化為實踐經驗。具體而言,從教學方面著手打造農家化教學高效課堂,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應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多媒體設備在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在農機化教學這種實踐性與操作性比較強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具體的圖片、影響等來更為直觀、生動地展現(xiàn)所學內容,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直觀認識,并促進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的理解與吸收。對于農機化教學的學員而言,區(qū)別于枯燥單調的傳統(tǒng)教學,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顯然更為他們喜聞樂見。
2、實現(xiàn)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農機化教學具有極強的操作性與實踐性,因此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教學不拘泥于課堂,而是通過知識傳授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自發(fā)學習知識,并通過實踐應用對所學知識實現(xiàn)進一步的鞏固。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所學的內容來選擇教學場所,將農機銷售、實驗室、農機修理現(xiàn)場等都做為課堂的一部分,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率與高質量,并有效提升學員的學習效果,從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打造。
3、設置明確的學習目標,最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設立學習目標,做好課前準備,不僅是針對學生而言,教師自身也應當做到這兩點。教師通過制定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對課堂內容進行講授,并合理地選擇授課方式。而通過給學生設立學習目標,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自學。同時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探究式學習與小組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與探究式學習,來自發(fā)尋求答案。對于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教師再對其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并將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此外,教師與學生在上課之前都應當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了對教學的研讀、對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具制作、教學相關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等等。在準備課前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并明確教學的重難點。學生則要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對課本知識形成基本的認知,對預習過程中的疑問融入課堂學習中,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洪雙. 淺談如何打造農機化教學高效課堂[J]. 沈陽科學學術年會. 2012
[2]張建軍,李慶東,馬永昌. 加強實踐教學 培養(yǎng)高素質農機化人才[J]. 中國農機化學報.2004 (6):9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