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婭
“教學反思”主要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這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學監(jiān)控能力發(fā)展,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也可以說根據(jù)新的教學理念,對自己教學的設計和課堂教學進行積極的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jié)。我喜歡對自己上的課進行反思,常從一堂課的教學設計、課堂的組織與管理、學習活動的促進、言語和非言語的溝通、評價學習行為等方面去反思。本文針對基礎會計課的“生產過程的核算”這一堂課進行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計應該說是全面而成功的
教學設計是在課前進行的,這一過程要理解所教課程的內容、分析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學生的水平、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運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并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與可能的教學效果。這是課前的預設,是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如果這一關也把握不好的話,那就無法上好一節(jié)課,而這環(huán)節(jié)的水平主要通過教案的編寫和課件制作去體現(xiàn)。
1.目標定位明確,重、難點突出,選擇教學方法恰當。
生產過程的核算一節(jié),是基礎會計中第六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重點列舉了工業(yè)企業(yè)會計核算的例子,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掌握生產過程核算的主要內容,一是歸集和分配各項費用,計算產品生產成本;二是編制會計分錄。前一節(jié)學習了供應過程的核算。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會計分錄的要素和編制原則,因此,將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定位為:知識目標:了解生產過程涉及到的主要賬戶結構。能力目標:掌握生產過程的會計分錄編制。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教學重點:生產成本的歸集及編制生產過程的會計分錄。教學難點:完工入庫產品成本的計算、結轉及會計分錄。
教學方法:講授法、比較法、討論法、演示法。
2.教學過程設計符合邏輯要求。
從導入到原有知識回顧,然后進行新課教學,課外拓展,德育滲透,按常規(guī)教學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從一幅春景圖導入,那是因為播種給人帶來的希望,與產品生產給人帶來的希望有內在的聯(lián)系。而新課內容舉了好多例子,而每一個例子代表一種類型,因為學生學過基本知識,能正確把握借、貸的方向,只要把有特征的會計科目提醒學生,他們就會很快寫出會計分錄。對于容易混淆的購入材料和耗用材料的會計科目進行比較,把已學過的入庫產品成本結轉和新課的生產產品成本結轉進行比較討論,讓學生理解會計科目并明確方向。然后把供應過程核算與生產過程的核算進行比較,真正讓學生能溫故知新,就能達到教學目標。由于現(xiàn)在有些單位嚴重出現(xiàn)做假賬的行為,很需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于是把朱镕基總理的“遵循準則,不做假賬”的話語作為溫馨提醒送給學生,讓學生能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另外對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也作了多角度的預測。
3.教學方法運用也符合這節(jié)內容教學的要求。
對記憶的內容,強調朗讀,加深理解;對重點理解的內容,進行比較,便于鞏固;對小組討論來完成難理解的內容,用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同進還綜合運用提問、講授、比較、演示等多種教學方法完成教學過程。
二、課堂教學效果也不錯
1.自己預測及從學生反映的情況看,三分二以上的學生能明確的理解并熟練掌握本節(jié)課的內容。對于小部分的學生比較模糊或者是不能理解的內容,利用自習課時間給予輔導,基本也能掌握,至于個別學生進校時成績差,來校后學生目的性又不明確,自己也不想上進的學生,是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可以說是教學的一大悲哀,即使再給予不斷的輔導,也不一定會全部理解。
2.從時間安排來看,基本上還是能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
3.從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的配合看,許多問題都是學生來解決,比較題與題之間的相似點和區(qū)別學生基本上能把握,教師只作點撥,能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會計是一門實用型很強的學科,僅僅記住一些理論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徹“理解、掌握、運用”這個思想,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理論很好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在我講解生產核算理論的時候,經常聯(lián)系大量的具體的經濟業(yè)務,學生很容易理解并記住一些理論知識。但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學會應用,這也是學習的目的。如本課中的關鍵是做生產過程會計分錄,為了讓學生掌握該部分內容。每學一個賬戶,我都會隨機出幾個業(yè)務題,讓學生作會計分錄,通過做題,學生會很好地體會該賬戶的用法,借方記什么內容,貸方記什么內容,期末余額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這樣講完所有的賬戶后,學生只是理解了各個賬戶,還不會具體應用,一些賬戶學生容易混淆它們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類練習,每一類讓學生做大量的真實業(yè)務練習。為了節(jié)約時間,通常我讀業(yè)務題,同時讓學生理解分析,然后學生依次按順序站起來回答,因為每個學生必須站起來回答,所以他們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來表現(xiàn)一個最好的自我,整個教學過程很流暢。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為將知識系統(tǒng)化,給學生某企業(yè)一個月的經濟業(yè)務,帶領學生作一遍,再給學生另外一個月的經濟業(yè)務,讓學生自己做。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作練習的時候要考慮該題目考查的知識點,應用哪些知識。這樣反復練習,可使學生將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牢固掌握會計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技能。
四、授課中的不足
1.多媒體教學不習慣。平時習慣于用粉筆在黑板上板書,突然改用多媒體教學,學生覺得新鮮,而教師卻不習慣。本來可以用手勢或眼神跟學生溝通,現(xiàn)在卻因為要不斷地按鼠標,把自己的那份熱情也變?yōu)閼墩n件了,這樣本人也難以進入教師角色,課堂氣氛顯得不夠活躍。
2.在大的教室教學不習慣。平時在標準的教室里講課,興奮時激動時會走到學生中間,并能做些適當?shù)膭幼?。而突然間在一個比平時大好幾倍的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感覺上把自己和學生的距離拉遠了許多。走過長長的講臺,轉到學生中間,感覺很不自然,而且還沒走到學生位置的時候就要回到講臺上按鼠標了,真的不習慣。
3.語言表達水平、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缺少風趣和幽默的語言,由于本人性格決定了教學的習慣,自己教學上的嚴謹,難以讓學生開懷大笑;語言也缺少磁性,難以形成抑揚頓挫的教學情景;教師的笑容也不燦爛;缺少創(chuàng)新,還是運用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