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鈴濘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習作教學優(yōu)勢與作用顯著提升的同時收獲頗豐。但是在具體過程中,有些教師也陷入誤區(qū),致使教師難教和學生畏難的情況出現(xiàn)。通過調(diào)查然后積極思考探索,我覺得有相應的對策,能夠扭轉這種局面,使小學中段習作教學能夠有新的更大的起色。
【關鍵詞】習作教學;中段;誤區(qū);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從目前小學教育多年形勢來看,從三年級開始的習作比低年級的寫話要求提高了一個層次,加上現(xiàn)有的教材體系對怎樣做好低中年級的過渡和銜接工作少有明確指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教育工作者陷入了僵局,思維與形式的僵化,各種模板,致使學生對習作產(chǎn)生了厭煩,失去興趣與動力,進而很難寫出優(yōu)秀的讓人耳目一新的文章。面對這些情況,我們必須深刻反思、積極探究、找出癥結,使小學中段習作教學能夠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一、小學中段習作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我通過見習、實習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如今小學中段習作教學整體趨勢是好的,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有的陷入了這樣那樣的誤區(qū),其具體表現(xiàn)在:
(一)習作模式化成災
教育改革進程中,語文教學應試教育的模式逐步淡化,然而習作教學中僵化固定的教學模式仍舊明顯。例如在習作教學中,有的教師讓學生習作時采用命題習作的方式,常常通過讀范文,不厭其煩地進行指導,如何開頭,中間怎樣寫得更加具體生動,應怎樣寫好結尾,都詳細講解,反復強調(diào);也有的教師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時,為了追求短期效應或者所謂的“完美”而用固定模式讓學生去套寫習作,使學生的思維被限制,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寫出來的文章出現(xiàn)“大眾面孔”化,導致學生習作很少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更談不上什么創(chuàng)造性了。
(二)重范文、少“下水文”
現(xiàn)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范文極為重視,而“下水文”則被輕視了。特別是中段習作教學,范文是學生習作的很好范例,但是它也有很多的局限性,甚至有的可能遠離學生生活,并不一定對每堂習作課都適用。某種程度上教師的“下水文”可以設身處地地與學生一起寫作,符合學生具體寫作的特點與課程要求實際情況,在教師本身的認知寫作水平上對學生起一定的指導作用,規(guī)范引導學生習作,然而現(xiàn)在“下水文”也是形同虛設。
(三)學生缺乏正確的寫作動機
我對很多學生進行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待習作沒多大興趣,多數(shù)學生習作之初就存在著畏難心理,他們不會積極主動去習作,更不會樂于習作,一般情況下,他們的習作目的就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習作時寫滿規(guī)定字數(shù),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有時從學生的習作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他們在生活中不善于觀察和積累,習作時如果老師不寫“下水文”、不給范文,有些學生就不知道寫什么和怎么去寫,文章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有時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不規(guī)定文章的字數(shù),他們可能簡單幾句話就寫完了。如果規(guī)定了字數(shù),他們想方設法地通過重復寫或者寫些無關緊要的話來湊字數(shù)。
(四)習作和閱讀教學相分離
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和促使學生主動接受學習過程中,“聽、說、讀、寫”四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遞進,缺一不可。但是存在部分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把習作教學和閱讀教學分開進行,習作教學完全與閱讀教學相脫離。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極少把課內(nèi)或課外學習的精華部分用來指導學生應用于習作中,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課文或者看課外書時只是看了其中感興趣的那部分內(nèi)容,不能學以致用。而對于新課標上的習作要求,教師有時也是把它當作所謂任務來完成,可能會專門用一課時或兩課時來講解寫作要求步驟并完成習作。好的習作需要學生大量的、廣博的素材積累與閱歷,來自于長期的悉心積淀,這一基礎環(huán)節(jié)的缺失使得學生寫出的文章干癟乏味,慢慢也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的圈子,寫不出好文章、失去興趣,討厭習作如此往復,周而復始。
(五)批改和評價欠缺指導性
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部分教師對學生習作批改比較簡略,評價方式大體差不多,有時是些套路性的評語。更有的老師因為工作負擔重、忙不過來,在作文后邊的空白處只寫一個閱字,以及在標題前只打上分數(shù)或等級。有的教師寫的評語可能是:此文內(nèi)容簡單(或具體)、思路清晰,有真情實感,希望你繼續(xù)努力等。這樣的評價沒有深入地關注學生的情感和他們的自身情況,對錯詞及病句少有具體的批注修改,沒有對學生提出有意義的和建設性的評價建議,只是敷衍塞責地做做,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走出誤區(qū)的相應對策
為了徹底改變這些現(xiàn)狀,走出小學中段習作教學誤區(qū),我們教師得轉變觀念,勇于探索,積極行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進行。
(一)進行個性化習作教學
為了擺脫形式主義的影響,形成個性化習作。我們的老師要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活動,特別是要與口語交際相結合、與綜合性實踐學習相結合,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更加靈活、自主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規(guī)避在平常教學活動中僵化、孤立、淺薄等問題,習作時盡可能地只制定習作范圍而不命題,不限制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挖掘?qū)W生的獨特個性思維,培養(yǎng)其舉一反三的聯(lián)想與思維拓展能力,讓學生將自身經(jīng)歷與平時觀察所得通過藝術寫作手法來加工構思,并以習作的方式寫出來,重視學生在寫作中的表達方式而不只是文體。比如寫《我家的 》,根據(jù)題目寬泛的特點,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家里的動物、植物、玩具等都可以是習作的對象。動物、植物、玩具等又可以分為很多種,題材沒限制,體裁可以自擬。放手學生,貼近生活,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敘述。
(二)聯(lián)系生活備好范文寫好“下水文”
學生習作時,借鑒范文固然作用巨大,但是盡量要利用好“下水文”。用“下水文”指導學生習作,應該是符合小學中段學生年齡特點、提高其習作水平的一種便捷方式?!跋滤摹辈粌H能給學生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老師通過寫“下水文”,親自嘗試寫作,才能身臨其境地從中找出習作時會碰到的一些困難。有了這種意識和做法,在指導學生習作時,就會看得更準,更合適地點醒學生,讓他們受益。endprint
(三)讓學生以正常心態(tài)積極地進行習作
我想我們老師得要多多思考,找到一些可行的方式方法,恰當?shù)厝ナ┬?。比如我們在進行習作指導時,教師要巧設情境,啟發(fā)學生想象,打開學生思路,讓學生都有一種變“要我寫”為“我要寫”的心態(tài)。然后,找到一個或幾個亮點給予肯定的鼓勵性的評價。每當學生有進步、長處、亮點時,教師對學生的習作要通過不同的方式予以贊美,讓學生擁有一種成就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我想,這樣堅持下來,學生進行習作就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四)習作和閱讀教學相結合
在教學中,我們?yōu)榱藢W生能夠更好地按要求進行習作,寫出好文章,得切實加強讀寫融合,以讀促寫,從閱讀中得到“習作的榜樣”。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和體會范文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從中學習一些習作技巧和方法;其次,教師要激勵學生對范文中的好詞佳句進行積累。
例如我在進行《火燒云》一課教學時,根據(jù)文中有關火燒云形狀的描述語句及其修辭方法等,讓學生仿照描述其他事物。這樣學生能靈活運用課文中的知識,不斷汲取課文中的精華,以提高習作的文采。同時,教師應讓學生學會在生活或者閱讀中豐富自身的閱讀量,不斷積累素材,提高習作水平。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向?qū)W生推薦優(yōu)秀作文,或者每天要求學生讀一篇美文,增強閱讀興趣,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并進行仿寫,為今后的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這一階段的習作教學中可以講究策略、摒除弊病,讓學生在習作之初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習作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習作習慣,使習作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鐘志華.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00(5).
[2]林建才,董艷,郭巧云.思維導圖在新加坡小學華文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7(10).
[3]杜麗麗.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淺議[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3).
[4]馬榮菊.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策略[J].學周刊,2011(2).
[5]盧麗娜.小學三年級習作教學略談[J].文學教育(中),2011(7).
[6]李書英.讓創(chuàng)新走進習作教學[J].學周刊,2011(8).
[7]楊光鳳.農(nóng)村小學習作教學體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8).
[8]劉艷平.小學習作教學中心理學的探究[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
[9]陳堅梅.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自主習作——在課改中談習作教學[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