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義虹
摘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入之時,部分語文教師為追求課堂所謂的“精彩”,將課堂教學盲目延伸,教學模式也流于形式化的合作和一些無果而終的探究。最后,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了無實效意義的師生問答現(xiàn)象。這就是現(xiàn)在所謂的“精彩課堂”。對此,筆者呼吁教師要構建誠信課堂。
關鍵詞:語文課堂;新課程標準改革;“精彩”;誠信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8-0026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線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也在逐漸改變。很多教師能夠?qū)φn改標準心領神會并將其正確地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極大限度地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和促進了學生能力的提高。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教學中所謂的“出彩”“出色”,在語文教學中擺花架子,在課堂上充當演員,將語文課堂變成個人的“做秀”場所。
所謂“精彩”的語文課堂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形態(tài):
一、課堂出現(xiàn)師生之間無實效意義的問答現(xiàn)象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激發(fā)、引導學生思考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一種師生“對話”形式。教師有意義的提問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文章的理解能起到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作用。然而,如果執(zhí)教者為了體現(xiàn)啟發(fā)式教學的原則,達到師生互動的氛圍和課堂氣氛熱烈的效果——所謂“精彩”的課堂,于是教師經(jīng)常大量設問,但又怕學生答不出造成冷場的局面,所以提出一些對學生發(fā)展無實效意義的問題。
此外,現(xiàn)實教學中還有“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等一類無效問題充斥課堂。殊不知,這些無實效意義的課堂問題,一方面輕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學沒有經(jīng)過學生一系列的質(zhì)疑、判斷、比較、分析、概括、綜合等認識活動(即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所得出來的結論也就難以被學生真正理解和鞏固。
二、通過多媒體造就的“熱鬧課堂”難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
多媒體是現(xiàn)代化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合理使用多媒體,能有效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能夠把被感知的對象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教師可以通過音響、色彩、動態(tài)畫等多媒體工具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維更活躍,從而達到輔助教師完成預期的教學目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便加大對多媒體的依賴程度,讓制作精美、設計花哨的多媒體占據(jù)了課堂的大部分內(nèi)容。這樣的課堂看似熱熱鬧鬧,生動形象,其實不過是中看不中用的“做秀課”。下面是一些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過的所謂“熱鬧課堂”的實例:
有教師是這樣在《林教頭風雪上神廟》這一節(jié)語文課上利用多媒體的:上課之前,教師安排播放《好漢歌》。之后,教師播放從電視劇《水滸》中剪輯下來的關于林沖的片斷。接著,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林沖是怎樣一個人。整節(jié)課,學生的情緒是高昂的,但除了大部分時間看錄像外,學生很少接觸文章,甚至有學生連書都沒打開過。
三、教師對教學的盲目延伸
語文課堂的教學延伸是必要的。它能夠拓展文本內(nèi)容,開拓學生視野,但并不是所有的延伸都是必要的。教學延伸必須建立在對課程內(nèi)容的準確理解和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準確把握之上。然而,在實踐教學中卻有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有教師扣住課文的某一點,結合時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漫無目的將整節(jié)課延伸開來,炮制出所謂的“精彩課堂”。
四、課堂教學多流于形式化的合作和無果而終的探究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標準》的精髓。不少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但在教學實踐中也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有教師片面強調(diào)“討論”“合作交流”,忽視了對知識或文章本身的理解。有教師認為沒有課堂上的合作探究活動就不是“好課”,就沒有實踐《語文課程標準》。
然而,現(xiàn)在的小組合作探究模式,都是教師發(fā)指令,學生在下面“心領神會”地“討論”。然而,這種教學是把課堂效果擺在次要的位置,而把形式化的“討論交流”與“表演活動”看成了重點。實踐表明:這種流于形式的討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不會產(chǎn)生多大的作用。這些流于形式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缺失了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機會和能力,缺少了自我感悟、自我體驗的過程。學生融入的是散漫、隨意和表面“熱鬧”的課堂氛圍。
五、教師缺乏創(chuàng)意,盲目模仿他人的教學模式
為了宣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展開“示范課”活動。此項活動是為了啟發(fā)教師突破課程既有范式,更新課程因襲套路。此活動提倡教師積極主動地發(fā)揮教學創(chuàng)造力,尊重教師教學的獨特性和群體之間的教學差異性,反對亦步亦趨和盲目模仿。因此,教師可以對教科書做出適當?shù)摹安眉簟?。教師可以依?jù)自己的實際情形做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簡單移植他人(即使是名師)的教學方案。
本文從這些方面總結認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必須具備語文學科的特點。這才是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所必要的,也是學生形成一定的語言素養(yǎng)所必需的。課堂延伸不能盲目,必須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學生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延伸才會具備無可比擬的課程價值,也才是課程改革引領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所期待的;同時,教師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有實效,必須注重教師指導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學會交流;作為教師還需懂得“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而為枳”的道理;作為教師不能忽視自己的教學實際,應該將學習來的好的教學經(jīng)驗與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宗旨。
新課程改革的語文課堂需要誠信。教師應從“以人為本”的高度,立足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搞表面的虛偽絢麗;應該深入挖掘課改理念之真諦,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力,讓學生收獲每一次成長的快樂!因此,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有正確的價值取向,應該丟掉課堂教學的花架子,努力挖掘課改理念等深層次的東西,構建開放、務實、創(chuàng)新的語文教學模式,切不可被課堂表面的“熱鬧”迷失了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五十四中學 563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