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 要:對西藏阿里地區(qū)札達縣托林寺、瑪那寺、卡孜現(xiàn)存木構件取樣進行了樹種鑒定。結果表明這些木構件有2類木材,包括松屬軟木松類、冷杉屬的一種。結合微觀特征與產(chǎn)地等推斷出該木材應為軟木松中的喬松種與西藏冷杉種。喬松與西藏冷杉具有建筑良材的特質(zhì),且產(chǎn)地吉隆、尼泊爾、印度又臨近阿里地區(qū),成為阿里地區(qū)使用的木材之一。
關鍵詞:札達縣;木構件 ;樹種 ;喬松; 西藏冷杉
作為藏傳佛教后弘期上部路弘法的發(fā)源地,西藏自治區(qū)阿里地區(qū)札達縣現(xiàn)留存有較多的佛寺。其中托林寺、瑪朗寺、卡孜強巴拉康內(nèi)現(xiàn)存較多的木雕遺跡?,F(xiàn)從托林寺迦薩殿內(nèi)堆積的木構3件、達巴鄉(xiāng)瑪朗寺強巴拉康木構1件、波林村卡孜組木構3件在后部或底部或側邊取塊狀樣品(圖一),通過使用切片機、正置熒光顯微鏡、體視顯微鏡等設備對6件樣品進行檢測,以確認木材的樹種類屬。
一、樹種檢測
托林寺3件樣品、瑪朗寺強巴拉康木構1件樣品的檢測內(nèi)容與結果一致(圖二,1-4)。宏觀特征:針葉材,木材黃褐色。木材有光澤,生長輪明顯,早材至晚材急變,晚材帶窄。軸向薄壁組織放大鏡下不見。微觀特征:早材管胞橫切面為圓形、方形及多邊形,具軸向樹脂道。軸向薄壁組織不見。木射線單列,高1-13細胞,射線細胞橢圓形,常含樹脂,紡錘形射線具徑向樹脂道。交叉場紋孔為窗格型。檢測結果為該木材為松科松屬的軟木松類(Pinus sp.)的一種。
波林村卡孜組木構件中3件樣品的檢測內(nèi)容與結果一致(圖二,5-7)。宏觀特征:針葉材,淺黃褐色。木材有光澤,生長輪明顯,早材至晚材漸變。軸向薄壁組織放大鏡下不見。微觀特征:早材管胞橫切面為方形及多邊形。軸向薄壁組織不見。木射線單列,高主為1-36,射線細胞橢圓及圓形。交叉場紋孔為杉木型?!睓z測結果為該木材為松科冷杉屬的冷杉類(Abies sp.)的一種。
二、樹種確認
由于樹種名稱的檢測結果僅到類,尚需進一步確認其種(Species)。
1.分布區(qū)域
根據(jù)國家標準(GB/T16734-1997)的《中國主要木材名稱》可知軟木松類包含7種。只有華山松(Pinus armandii)、喬松(P.griffithii)出現(xiàn)在西藏地界,且喬松惟有西藏這一產(chǎn)區(qū)。所以,依據(jù)分布地域,將軟木松類的木材推測為喬松種。
根據(jù)《西藏植被》可知中國的松屬有22種10變種。西藏有6種-單維管束亞屬的華山松(P.armandi)、喬松(P.griffithii)、西藏白皮松(P.gerartdiana)和雙維管束亞屬的云南松(P.yunnanensis)、高山松(P.densata)、長葉松(P.roxburghii)。根據(jù)這些松樹的分布區(qū)域可將高山松、云南松、華山松排除,白皮松、喜馬拉雅松、長葉松在西藏西南部。
根據(jù)《中國主要木材名稱》可知冷杉類包括14種木材。其中只有川滇冷杉(A. forrestii C.C.Rogers)、蒼山冷杉(Abies delavayi Franch.)、西藏冷杉(A.spectabilis Spach)和長苞冷杉(A.georgei Orr)生長在西藏地界,且西藏冷杉的生長區(qū)域非常明確,惟有喜馬拉雅山北坡這一產(chǎn)區(qū)。所以,依據(jù)樹木的分布地域,將冷杉類木材推測為西藏冷杉種。
據(jù)《西藏森林》,西藏共有冷杉8種3變種。急尖長苞冷杉(A.georgei var.smithii)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的察隅、波密、米林等地。西藏冷杉(A.sPectabilis)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吉隆、聶拉木、定日等地的濕潤山地的亞高山地帶。長苞冷杉(A.georgei)、蒼山冷杉(A.delavayi)和川滇冷杉(A.forrestii)、黃果冷杉(A.ernestii)、鱗皮冷杉(A.squamata)主要分布在察隅以東橫斷山脈的下段。在察隅曲西支的谷地中分布著黃果冷杉的變種-云南黃果冷杉(A.ernestii var.salouenensis)。察隅冷杉(A.chayuensis)和墨脫冷杉(A.delavayi var. motuoensis)的分布地區(qū)比較局限。亞東冷杉(A.densa)僅發(fā)現(xiàn)于亞東地區(qū)。根據(jù)上述分布區(qū)域,惟有西藏冷杉的分布區(qū)域與木材使用地域最符合。
2.微觀特性
參考《中國裸子植物材的木材解剖學及超微構造》中對喬松、西藏長葉松、西藏白皮松的詳細描述,會發(fā)現(xiàn)托林寺、瑪那寺4件樣品的檢測內(nèi)容與西藏長葉松的早材與晚材、交叉場紋孔、木射線等多項不符。西藏白皮松同白皮松,其早材與晚材、交叉場紋孔、晶體等與檢測內(nèi)容不符。喬松木材的顏色、生長輪、早材與晚材、管胞、木射線、交叉場紋孔、軸向薄壁組織、樹脂道等特征與檢測結果吻合。據(jù)此可推斷4件樣品的木材應為喬松種。
西藏所產(chǎn)的冷杉木材有8種3變種,但這11種木材的相關材料并不完備。但是,Kennedy等(1968)曾對冷杉屬晶體進行過詳細的研究,并依晶體的缺乏或存在。冷杉屬分為兩類-晶體缺乏或極少與晶體經(jīng)常出現(xiàn)。 且冷杉屬中,晶體有或無,僅見于射線薄壁細胞中。 依此,蒼山冷杉、墨脫冷杉、黃果冷杉、云南黃果冷杉、長苞冷杉、急尖長苞冷杉、鱗皮冷杉屬于射線薄壁細胞內(nèi)有晶體類。 同時,川滇冷杉屬于晶體缺乏類。目前并未查找到有關亞東冷杉、西藏冷杉和察隅冷杉的資料。所以,根據(jù)卡孜3件樣品的檢測內(nèi)容與結果,目前尚無法推測具體樹種,但可以確定樣品可能為川滇冷杉、亞東冷杉、西藏冷杉和察隅冷杉中的一種。
綜合對木材的生長區(qū)域與微觀特性的分析結果,目前可知托林寺與瑪朗寺的木構用材應為喬松種,而卡孜的木構用材為西藏冷杉的可能性最大。
三、樹種分析
托林寺、瑪朗寺、卡孜的7件木構,皆為柱頭托木或柱身部分,具有承重功能,而且在木材表面雕刻紋飾,具有裝飾性。endprint
1.木材性能
根據(jù)《中國木材志》、《中國植物志》等材料可知喬松樹干高大挺直,易成大材,且結構均勻,結構細,木質(zhì)致密,紋理直,適宜作建筑材料;木材耐腐,不易開裂和變形,且干燥容易,具有良好的絕緣性;材性輕而軟,切削容易,切面光滑,是良好的裝飾材料;生長快,且產(chǎn)量高。因生長快、成材早、材質(zhì)好、用途廣、產(chǎn)量高等特性,喬松天然林選作西藏南部及東南部的主要造林樹種,也是喜馬拉雅山脈分布最廣的森林類型。 所以,綜合實力使得喬松木材成為結構性兼裝飾性木構件的最佳選材。
根據(jù)《《中國植物志》》僅可知,西藏冷杉(新擬),又稱喜馬拉雅冷杉(中國樹木分類學),喜馬拉雅杉(中國裸子植物志)。 但西藏冷杉具有冷杉屬木材的共性,即木材淺黃褐至淺紅褐色;輕而軟;結構細至中;早材至晚材漸變,硬度一致, 密度小,木材干燥不難,少開裂,稍有翹曲。木材肌構中,紋理直,因此,易于加工、切削、鋸解。 所以,質(zhì)地優(yōu)良的冷杉多為建筑用材。
2.木材產(chǎn)地
阿里地區(qū)因自然和地理條件的限制,除西南部札達縣有少量的天然樹木(西藏白皮松)生長外,絕大部分地方屬高原半荒漠草原無林區(qū)。阿里地區(qū)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氣候極為寒冷干旱,且風大霜重,植物區(qū)系極為貧乏.除個別耐寒的灌木外,幾乎無喬木生長。 所以阿里地區(qū)的喬松木材、冷杉木材并非土生土長,而是由外輸入。
喬松分布西藏南部海拔2500-3300 米地帶及東南部、云南西北部海拔1600-2600 米地帶,生長于針闊混交林中。緬甸、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有分布。 西藏冷杉產(chǎn)于西藏南部(吉隆、聶拉木、定日、定結等)海拔2600--3800米地帶。喜馬拉雅山山區(qū)有分布。 西藏南部即吉隆、聶拉木、定日、定結等地,恰為西藏珠穆朗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緬甸、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皆在喜馬拉雅山西南麓。
所以說,兩種木材主要分布喜馬拉雅山中段南北麓與西南麓。
喜馬拉雅山中段的南北麓這一段的產(chǎn)地中,最鄰近阿里地區(qū)的是日喀則的吉隆縣。喜馬拉雅山西段的西南麓的國家中,唯有印度與尼泊爾兩國與阿里地區(qū)接壤。
先看國內(nèi)吉隆縣的森林資源。吉隆縣的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南部吉隆藏布流域。林區(qū)內(nèi)主要由中山硬葉常綠闊葉林與亞高山常綠針葉林組成。闊葉林主要分布于卓湯至沖色的吉隆藏布谷地,面積約2400多畝。以喬松為主的針葉林是吉隆林區(qū)的次生林主體,面積約7200多畝。自女夏布到?jīng)_色的吉隆藏布谷地地勢開闊、氣溫溫暖濕潤,極適于喬松生長。卓湯以上到扎嘎的吉隆藏布谷地主要生長著由喜馬拉雅冷杉組成的亞高山常綠針葉林。
據(jù)調(diào)查,當?shù)厣指脖宦始s在50%左右,用材林蓄積數(shù)量不多,但鄰近日喀則西部的高原無林地帶,經(jīng)濟意義很大。吉隆區(qū)為阿里提供用材。 1963年,隨著吉隆縣公路的通車,開始木材的開發(fā)利用,并供應周邊縣和阿里地區(qū)及有關部門的用材和薪柴。同時日喀則地區(qū)、阿里地區(qū)以及仲巴、昂仁等周邊縣及駐軍部隊在吉隆設立了伐木隊,進駐伐木工人。1973年成立了20人組成的阿里地區(qū)伐木隊。
相比西藏盛產(chǎn)喬松、西藏冷杉的其他地方,吉隆縣因地理優(yōu)勢可能為喬松的來源地之一。
西喜馬拉雅地區(qū)的尼泊爾森林資源比較豐富。天然林的分布隨海拔而變化…海拔2000- 3000米是溫帶森林,主要樹種為喬松、高山櫟以及杜鵑屬、槭屬樹種;海拔3000-4200米為亞高山林,主要樹種為喜馬拉雅冷杉、糙皮樺、杜鵑和印度刺柏…
印度的森林資源,雖然樹種較多,以闊葉林占絕對優(yōu)勢。針葉樹有雪松、亞洲長葉松、喬松、卡西松、喜瑪拉雅云杉以及喜瑪拉雅冷杉等。但印度森林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平衡,絕大部分森林集中在印度北部山區(qū)及半島地區(qū)的局部濕潤地帶和西孟加拉邦的三角洲地帶內(nèi)。
尼泊爾與印度位于喜馬拉雅山西南麓,森林資源大同小異。兩國同屬古代阿里地區(qū)范圍,與現(xiàn)今的阿里地區(qū)西南部的札達縣、普蘭縣交界,有著親密無間的地理關系。這種地理優(yōu)勢恰恰方便了木材的輸入。
總之,臨縣吉隆或是鄰國尼泊爾、印度都盛產(chǎn)喬松、西藏冷杉,皆有成為木材來源地的可能性。古格紅殿東壁南端的“運輸”主題壁畫是當時人背??竵戆徇\木材的實證。(圖3)
四、結語
通過對托林寺、瑪那寺4件樣品、卡孜3件樣品進行檢測可知木材分別為松科松屬軟木松類、松科冷杉屬冷杉類?,F(xiàn)根據(jù)相關資料與檢測內(nèi)容推斷,前4件木材可能為喬松種,后3件木材為西藏冷杉的可能性最大。
7件樣品的原木構件為柱頭或柱身。其功能性決定了木材應為軟質(zhì)的用材樹種。青藏高原上高海拔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阿里地區(qū)周邊的森林資源仍以針葉林為主。喜馬拉雅地區(qū)中部的吉隆等縣、西部的尼泊爾等國的森林資源針葉林木材中喬松、西藏冷杉產(chǎn)量為最,而且質(zhì)軟材佳,自然是首選。
感謝西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研究所夏格旺堆、札達縣文物局羅丹、托林寺、瑪那寺、卡孜寺工作人員的熱忱相助,謹此致謝!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西藏植被》,科學出版社,1988年,第53頁.
[2]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西藏森林》,科學出版社,1985年,第41頁.
[3]周崟、姜笑梅著,《中國裸子植物材的木材解剖學及超微構造》,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4年,第363-365,371-375,399-401頁.
[4]同上,第73頁.
[5]楊家駒等編著,《木材識別:主要喬木樹種》,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09年,第167頁.
[6]楊家駒,《中國針葉樹材穿孔卡檢索表》,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yè)研究所,1986年,第15頁.
[7]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植物志》第7卷,科學出版社,1978年,第225頁.
[8]同上,第89、90頁.
[9]成俊卿、楊家駒、劉鵬著,《中國木材志》,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2年,第21頁.
[10]樊金拴主編,《中國冷杉林》,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年,第445、446頁.
[11]中國自然資源叢書編撰委員會,《西藏卷》,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35頁.
[12]同3,第363頁.
[13]同7,第89、90頁.
[14]《吉隆縣志》,待刊,21、25、309、327頁.
[15]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中國農(nóng)業(yè)地理叢書·西藏農(nóng)業(yè)地理》,科學出版社,1984年,第158、161頁.
[16]《吉隆縣志》,待刊,314、315頁.
[17]施昆山主編,《當代世界林業(yè)》,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年,第592頁.
[18]楊小科、楊斌編著,《國外的林業(yè)》,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第70-73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