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娜
摘 要:從水量、土壤等方面進行了山西野生沙棘種子萌發(fā)實驗研究;對山西已有的野生沙棘資源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山西野生沙棘種子萌發(fā)有一定的條件,山西境內的沙棘生存現(xiàn)狀存在一定的問題。
關鍵詞:沙棘;種子萌發(fā);資源分析;實驗研究
沙棘(拉丁學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又稱醋柳,胡頹子科沙棘屬,是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沙棘屬于半陽性樹種,具有很強的抗旱、耐寒、耐鹽堿能力,對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利用價值。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實的統(tǒng)稱,沙棘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和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抗血栓、抗動脈粥樣硬化、緩解心絞痛、抗腫瘤、抗?jié)?、殺菌、抗輻射、抗衰老、增強免疫力等藥理作用。沙棘生長在高山、深谷、丘陵等地,是天然、綠色、無污染的藥食兩用原料,廣泛應用于食品、保健品、藥品、化妝品等行業(yè)。山西省擁有豐富的野生沙棘資源,山西沙棘產業(yè)的建成,為山西創(chuàng)造了經濟效益,并提供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山西省約有沙棘林53萬公頃,其中成片林約有30萬公頃,約占全國沙棘林總面積的一半,右玉地區(qū)沙棘林面積達15.8萬公頃,占到山西省全省的50%。右玉沙棘林面積約20萬畝,年產沙棘約400萬公斤,是全國八大主產縣之一,每畝沙棘林的年產量僅約為20公斤。目前沙棘產量偏低,種植和采收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因此,研究如何高效科學地使沙棘種子萌發(fā)具有重要意義,從而應用于實際生產中,以便于采取恰當的措施使得沙棘產量增長。
一、實驗材料與方法
1.材料工具
(1)野生沙棘種子100粒。
(2)塑料花盆5個,小勺1個,餐巾紙10張,5張分別標有1、2、3、4、5的標簽,膠水,小鏟,清水,門塞爾防水土壤比色卡(型號:HJ16-XDB0-FS)。
2.實驗環(huán)境
海拔:2254米 北緯:37°52' 東經:110°43' 濕度57% 溫度25℃-32℃
3.方法步驟
(1)在第一個花盆里,放入兩張餐巾紙,以及適量黃壤1(7.5YR3/7),然后用小勺放入20粒沙棘種子,倒入25ml水,使土壤濕潤,置于室溫環(huán)境。(28℃左右)
(2)在第二個花盆里,放入兩張餐巾紙,以及適量黃壤1(7.5YR3/7),然后用小勺放入20粒沙棘種子,倒入50ml水,使土壤幾乎濕潤,置于室溫環(huán)境。(28℃左右)
(3)在第三個花盆里,放入兩張餐巾紙,以及適量棕壤1(7.5YR3/7),然后用小勺放入20粒沙棘種子,倒入75ml水,使土壤全部浸潤,置于室溫環(huán)境。(28℃左右)
(4)在第四個花盆里,放入兩張餐巾紙,以及適量黃壤2(7.5YR4/7),然后用小勺放入20粒沙棘種子,倒入50ml水,使土壤幾乎浸潤,置于室溫環(huán)境。(28℃左右)
(5)在第五個花盆里,放入兩張餐巾紙,以及適量黃壤2(7.5YR4/7),然后用小勺放入20粒沙棘種子,倒入75ml水,使土壤全部浸潤,置于室溫環(huán)境里。(28℃左右)
(6)每天重復澆灌相應的水量,注意控制光照和溫度等無關變量。
二、結果與分析
1.實驗結果
根據種子發(fā)芽率的計算公式(發(fā)芽率=發(fā)芽的種子數÷供檢測的種子數×100%)
表1中,三組相同條件:種子相同,溫度相同(28℃),接觸空氣面積相同,光照相同,土壤相同(黃壤1);三組不同條件:水量不同,互成對照,梯度為25ml 50ml 75ml
表2中,三組相同條件:種子相同,溫度相同(28℃),接觸空氣面積相同,光照相同,土壤相同(黃壤2);三組不同條件:水量不同,互成對照,梯度為50ml 75ml
表3中,三組相同條件:種子相同,溫度相同(28℃),光照相同,水量相同(50ml);三組不同條件:土壤不同,互成對照,分別為黃壤1(7.5YR3/7) 黃壤2(7.5YR4/7)
2.實驗研究
(1)分析研究表1
水量多少對野生沙棘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在設置的梯度范圍內發(fā)現(xiàn):每日澆灌50ml最適宜野生沙棘種子萌發(fā),水分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種子萌發(fā)。
干燥的種子含水量少,一般僅占種子總重量的5%~10%,這樣的條件使一切生理活動都很微弱。只有吸足水盆,使種皮膨脹、軟化,氧氣才容易透入,呼吸才能增強。各種生理活動才會大大加強;只有吸足水分,種子內貯藏的營養(yǎng)物質溶解于水并經過酶的分解后才能轉運到胚,供胚吸收利用。
為滿足種子萌發(fā)時對水分的需要,農業(yè)生產中要適時播種,精耕細作,為種子萌發(fā)創(chuàng)造良好的吸水條件。首先,根據其特性:野生沙棘是一種落葉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風沙,可以在鹽堿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廣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國西北部大量種植沙棘,用于沙漠綠化。國內分布于華北、西北、西南等地。其次,野生沙棘種子的種皮細胞的角質層厚,并常覆蓋蠟質層。具有堅厚而不透水的果皮或種皮,農業(yè)上通常稱為硬實,難以萌發(fā)。
因此,沙棘種子萌發(fā)不宜水分過多,與其自身生長特性相悖;也不宜水分太少,堅硬的種皮需要在水分的浸泡作用下變軟,減弱對種子萌發(fā)的阻礙作用。
(2)分析研究表3:
土壤對野生沙棘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在控制溫度、水量等無關變量的前提下,只改變土壤,發(fā)現(xiàn):黃壤1更適宜野生沙棘種子的萌發(fā),黃壤2不太適宜野生沙棘種子的萌發(fā)。
據考察,野生沙棘大致分布在海拔1800米到2400米范圍內,黃壤1取自海拔2264米處坡地土壤,黃壤2取自海拔1796米處耕作土壤。
兩種土壤的區(qū)別對比:前者典型特點,含有粗腐殖質,有機物含量高,砂質壤土;后者典型特點,久經耕種,黏土,團粒結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