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梅
水稻是黑龍江省的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高效的糧食作物,黑河市愛輝區(qū)地處我省東北部,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左右,地區(qū)內(nèi)水稻的生育期僅105~120天,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打破了"種稻禁區(qū)",形成了以旱育稀植技術為主導的綜合栽培技術體系,建立了工廠化催芽車間,主要采用的是推廣抗逆品種+大棚旱育稀植+節(jié)水控制灌溉+全程機械化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模式。
一、選地
選擇耕層深厚,有機質(zhì)含量高,供肥性能好,無農(nóng)藥殘留的土壤作為本田。
二、旱育稀植
1.扣棚與作床
選擇地勢較高、平坦、土壤肥沃的旱田作為大棚育苗地,三月中旬左右及時扣棚、整地,苗床最好施用充分腐熟的農(nóng)肥。早春要翻耙,耕深12-15厘米,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銨5公斤,硫酸鉀2.5公斤,肥料均勻施在苗床上混拌入3厘米土層內(nèi),床面一定要整平,輕鎮(zhèn)壓。
2.配制育苗營養(yǎng)土
采用壯秧劑配制育苗營養(yǎng)土,按3份園田土、1份腐熟的有機肥料,混拌均勻,營養(yǎng)土與適量具備調(diào)酸功能的壯秧劑進行充分混合,堆好蓋嚴備用,對配制好的育苗營養(yǎng)土進行酸度測定,ph值應達到4.5-5.5。
3.品種選擇
根據(jù)我區(qū)的自然氣候特點因地制宜的選用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抗逆性強、耐冷性強的水稻品種,主要有龍粳46號、龍粳47號、三江1號等。
4.種子處理
(1)曬種:選擇晴好天氣曬種2-3天。
(2)浸種和催芽:寒地水稻播種時氣溫低,為縮短播種到出苗天數(shù),減少不良氣候的影響要進行浸種和催芽。浸種消毒藥劑:用25%施???5ml+0.15%天然蕓苔素20 ml +120kg水浸100kg種子。 溫度為11-12℃,時間為8-9天注意上下翻動。催芽:催芽的條件:高溫32℃破胸,露白后溫度控制在25℃催芽,催芽時間為20-24小時,催芽標準為“芽長”不超2毫米,呈雙山型,發(fā)芽率達到90%以上,根芽整齊一致幼芽粗壯。
(3)播種:最佳播種期在4月15-20日,育苗平方米播芽種200-300g,種子芽率為90%以上,每公頃播種量為50-75公斤,不重不漏,覆土薄厚均勻,厚度0.7-1cm。苗床覆土后每100平方米苗床用60%新馬歇特乳油20-22毫升兌水5公斤噴霧進行封閉滅草,床上覆膜。
5.秧田管理
從播種到出苗在澆足底水的前提下,一般不澆水。當出苗達到80%左右時,及時撤除床上覆膜。從出苗至2葉期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25-28℃之間,最低不低于15℃,最高不超過28℃,超過最高溫度時及時進行通風撤溫防止徒長,注意調(diào)溫、控水。秧苗2.5葉期后,若發(fā)生脫肥現(xiàn)象,每平方米苗床用尿素1.5-2克,用16-20℃水稀釋100倍液苗床噴施,施肥后再用清水噴秧苗,洗凈葉面,以免燒傷葉片,秧苗2-3葉期,噴施液體硅肥,每平方米用8ml母液,兌水15-20倍噴施,有效預防青枯、立枯病的發(fā)生。
水分管理:幼苗3葉期后,如果床土發(fā)白,根系發(fā)育良好、早晚葉尖水珠變小或午間心葉卷曲,則在早晨8時左右,適當澆水,一次澆足,反之則不澆水,用水最好是經(jīng)過日曬增溫的,水溫在16℃以上。
防治立枯病、青枯?。涸?葉1心和2葉1心期,分別噴澆1次ph4.5酸水。每100平方米用97%惡霉靈可濕性粉劑100-150克兌水150-200公斤澆灌苗床,或用30%瑞苗清乳油200-250毫升兌水150-200公斤澆灌苗床。
三、本田整地、施肥
1.整地與施基肥
提倡秋翻春耕,用旱耙或旋耕然后灌水進行水耙,達到寸水不露泥的插秧狀態(tài),翻地前施農(nóng)家肥料每畝2噸以上,化肥一般為磷酸二銨5-7公斤,硫酸鉀3-7公斤,尿素7-10公斤,2公斤硅肥。氮肥25%、全部磷肥、硅肥、50%鉀肥作底肥,在耙地前施入,其余氮肥的65%作蘗肥、35%作穗肥施入,其余的鉀肥作穗肥施入。
2.追肥
分蘗肥分兩次施入,第一次在返青后立即施用蘗肥總量的80%,促進分蘗早生快發(fā),利用低位分蘗,第二次間隔7-10天看田找施,哪黃哪弱施哪。蘗肥在施肥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可以施用3-4公斤硫酸銨。
穗肥分兩次施用,第一次在倒三葉剛露尖時施穗肥總量的60%,促進穗、枝梗、一次穎花數(shù)分化,增加一次枝梗數(shù),爭取大穗,第二次在劍葉露尖時施用其余穗肥。
3.適時插秧
當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2℃,地溫達到14℃時,開始插秧,我區(qū)在5月15-25日。適期早插秧,有利于增加有效分蘗,奠定水稻高產(chǎn)基礎。機械插秧規(guī)格9寸(行距)×3寸(穴距)、9×4、9×5,每穴基本苗數(shù)3-4株,插秧深度為2-2.5厘米為宜,插秧后及時查田補苗。
四、節(jié)水灌溉
灌溉采取淺、濕、干節(jié)水灌溉技術。插秧時田內(nèi)保持花達水,插秧后水層要保持苗高的2/3護苗返青。返青后,水層保持3-5厘米,增溫促蘗。莖數(shù)達到計劃80%時要視情況曬田,采用干干濕濕的濕潤灌溉法,增加土壤供氧量,促進根系下扎。收獲前7-10天排水。水稻減數(shù)分裂期當報有17℃以下低溫時,灌15-20厘米深水層,護胎。
五、除草防病
1.除草以化學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結(jié)合的方式
插后除草以藥劑封閉為主,莖葉滅除為輔的方法.封閉除草在插秧后5-7天,每畝用50%莎稗膦乳油50-60毫升+10%吡嘧磺?。ɑ?0%芐嘧磺?。┛蓾裥苑蹌?0-15克混拌后毒土施藥,施后保持水層深3-5厘米5-7天。莖葉除草;稗草4葉期前,每畝用50%二氯喹啉酸可濕性粉劑40-50克兌水20-30公斤進行莖葉噴霧防治,大齡稗草每畝用10%氰氟草酯可濕性粉劑80-100毫升+48%苯達松水劑150-180毫升兌水20-30公斤進行莖葉噴霧,施藥前1天排水至花達水狀態(tài),使雜草莖葉都暴露出來,施藥后2-3天灌水,以確保滅草效果。人工除草要及時割凈池埂、田間雜草。
2.稻瘟病防治
要加強預測預報,及時進行藥物防治,防治要抓住始發(fā)期和盛發(fā)期,畝用40%稻瘟靈乳油100克或25%咪鮮胺乳油100-120毫升噴霧,噴藥后5-7天再噴一次。
六、適時收獲
當每穗谷粒穎殼95%以上由綠變黃,籽粒充實到最大限度,并漸硬化,呈透明狀,為成熟標準,水稻進入完熟期,完熟期后期是水稻收獲的適宜時期,及時收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