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寫作作為一種網(wǎng)絡寫作樣態(tài),逐漸被大眾接受,2014年進入高考試卷,引起語文學界關注,并因此應用于寫作教學。2016年底,南通市中青年名師丁衛(wèi)軍工作室舉行“聚焦微寫作,探索寫作教學新路徑”專題研討會,從課例實證的角度探討微寫作的教學功能,并聯(lián)合《新作文》雜志社、南通市通州區(qū)教研室舉辦青年語文教師微寫作大賽,以教師下水實踐促進微寫作教學效果的提升。本期選發(fā)部分獲獎作品,以飧讀者。
一、同題寫作:溫馨一刻
去年的冬,陰冷又漫長。年邁的外公很少跨出門外,終日裹著厚厚的毛毯,躺在古舊的藤椅上,半瞇著眼打瞌睡。
又至周末,春光乍好。柔柔的風,吹紅了桃花,拂綠了柳絲。幾只不知名的小鳥正棲在小院棗樹的枝頭上,自娛自樂地唱著歡快的小曲。外婆吃力地把外公扶出門外,幫助他坐到輪椅上,把一條薄一些的毯子鋪在腿上,拿一頂薄絨帽幫他戴上。外公更衰老了,眼球混濁得不知道還能看清多遠的距離,掉光牙的嘴癟得厲害,總是掉口水。外婆搬一張小木椅,坐在外公身旁,滿頭的銀絲在微風中吹得有些凌亂。外公的右手輕輕搭在外婆的左手上。兩人有時輕輕嘀咕著,有時又不言不語,各自曬著太陽,只是手沒有松開。
春光易逝,朱顏易老。執(zhí)子之手,相伴走過人生的暮年,許是人生里最美好的時光了吧!
憑欄望,時光已走遠。
脈脈流年,淡淡歲月,那一刻的溫馨如漾在骨子里,愈久彌香……
那是我前幾屆的學生了。作為班主任的我,因貧血導致低壓只有不到50,根本無法下床,無法工作。
請假的日子里,我的“孩子們”或放學或周末,便會趕來醫(yī)院。他們在潔白的病房里,微笑著,講述著班上誰誰誰乖巧聽話又進步了,講述著班上某項評比又拿獎了,講述著校園里最近又發(fā)生什么趣事兒了……他們還會輪流講笑話,一個個笑得前俯后仰。而轉(zhuǎn)身,我卻分明看到孩子們紅了的眼眶。更有熬不住的女孩子,笑著笑著就抱著我哭了,哽咽著說:“老師,我們好想你……”
一個月后回到學校。
剛走到三(7)班教室門口:
“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不管有多少風雨,我都會依然陪著你……”
他們齊刷刷地站在位置上,一個個站得那樣挺直。
他們的嗓音如此稚嫩卻如此深情。
窗外,陽光正好,映著他們清澈的眼眸,閃閃淚光。
一首在我眼里原本有些“俗”的流行歌曲,卻讓講臺上的我淚流滿面……
前后兩塊黑板上,各寫著六個大字:
“歡迎媽媽回家!”“孩子永遠愛您!”
時光流轉(zhuǎn),溫馨永在……
又到周末時,每周回老家一次的我,照例陪站在灶臺邊上,注視著忙前忙后的母親。
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流暢、嫻熟。鍋灶前,母親系上圍裙,點火、倒油、熱鍋。等鍋中“滋滋”作響的時候,將早已洗凈的嫩綠的菜葉傾入,蔥蒜爆香,翻炒……母親仿佛成了最高明的指揮家,大氣磅礴地指揮著,自信昂揚地站在她最熟悉的舞臺上。
翻炒的同時,母親還不忘嘮叨著她多年炒菜的經(jīng)驗。端詳著母親因為激動而微微泛紅的臉,聆聽著母親略顯蒼老但仍然中氣十足的聲音,心中不禁暖意濃濃……此時,鍋中的菜葉,早已沒有原先的矜持,在湯汁中舒展自己無華的葉,柔嫩的桿,在鏟刀揮舞下飛旋、舞動!
我突然覺得,溶解在濃濃的湯汁之中的不只是油鹽醬醋等調(diào)料,還有母親你那可愛的用心!我想,我若是畫家,將用最絢麗的色彩,在宣紙上定格你這令我醉心的一幕;我若是詩人,將用毓秀的文字,描繪你這嫻熟濃情的舉止;我若是歌者,將用嘹亮的歌喉,展示你這靈動飄逸的 身姿。
炊煙裊裊,灶前鍋旁,那注滿親情的溫馨時刻,將永駐我心……
水鄉(xiāng)。水上。
船娘側身搖櫓起行,小麥色的皮膚雖不及江南女子的白皙清潤,但我仿佛從歲月刻化成的皺紋間感受到舒心的樸質(zhì)。漸次展開的江南畫幅許是激起了船娘的雅興吧,她亮開嗓子清唱起來。于是,水與水的逗趣之聲,櫓與波的相戲之聲,舟檐鈴搖之聲以及江南的韻致被她醇厚圓潤的嗓音一一喚醒,水面上便滿是活潑輕快的奏鳴曲了。船過石橋,與對面船相擦相別,我好像也能從對面游人陶醉的目光中看到自己怡然、欽羨的 影子。
有多少歌聲僅僅是抒發(fā)自己對生活,對職業(yè)的熱愛的呢?我想這一次相逢,我有幸尋得了。
船娘的一俯一仰間,我看到的并不是一個苦于生計而辛勞奔波的婦女,她在用自己的歌聲蕩滌從河岸漫開的世俗喧囂之氣,她在用自己的櫓攪動江南的生命之水,她在用自己的舟為驚異于水鄉(xiāng)之變的人提供安慰與庇護。
舟行撥開層層綠水,看兩岸青翠的垂柳如簾般將岸邊的熙來攘往掩映,僅留下飛檐翹角青磚黛瓦。石橋如帶,將清淺小河約束得格外精致典雅。暖,由心而生,一點點流淌,鋪展,再將嘴角繪出美好的弧度。
車流、行人穿梭而過,微弱的路燈和車燈相映,載著兒子的汽車在行色匆匆中向家最溫暖的方向奔去。
兒子坐在父親的右面,一臉的燦然:吃著母親在蛋糕店里偷學的水果蛋糕酸奶羹,間或和父親聊著最近很火的趙雷和他的《成都》,武亦舒和《詩詞大會》,還有董卿和她的《朗讀者》。母親靜靜地聽著,一種欣慰與竊喜涌上心頭。有著自己獨特見解的兒子,曾經(jīng)就那樣粘著自己,溫柔入懷時,那軟軟的小身子,嘟嘟的小臉蛋,白嫩嫩的小臂膀仍在眼前。時光仿佛在剎那間靜止,母親沉浸在過去的美好回憶中,臉上泛著動人的 光澤。
快到家了,小區(qū)門口的路燈有些昏暗,還有一段未修好的坑洼大道。兒子轉(zhuǎn)過身,用他強有力的手輕輕挽起母親:“媽,小心點,路上有石子。噢,媽,今晚你們汽車還開雙閃呢,我老遠就看見了。好開心?!彪p閃?記得有一晚,父親陪兒子又一次溫習了兒子贊不絕口的韓寒的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雙閃”是觀眾給播音主持人陳默的支持和肯定,而細心的父親就這樣悄悄地、適時地在春寒料峭的夜晚用“雙閃”守候在離校百米的馬路邊。“噢,媽,記得給爸換條新毛巾吧,上次我拿錯爸爸的毛巾,擦得好疼。你們別那么節(jié)儉,那么辛苦!”一股溫柔的暖流在空氣中擴散,融入內(nèi)心,暖暖的,就這樣徹底淹沒在幸福的感覺中。
歲月的年輪飛馳而去,不知不覺中,兒子長大了。路燈微弱的光躍過葉縫,滲在了墻上,繡在了兒子那厚重的書包上。短暫的歸家之路,亦是父母與孩子互相陪伴的一段小小的人生旅程。春風無痕,但消融了殘冬;花開花落,但燦爛了一季。生活中的絲絲縷縷,溫暖了我們的人生。
那纖弱的臘梅,帶著一陣陣清香,珍珠似的露水滴在花瓣上,輕輕搖擺。精靈的水珠滑落,似串串珠簾散落,濺起小小漣漪,梅花的芳香夾著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
古稀歲月,清冽流年,兩個老人靠著藤椅,古老的收音機里唱著清亮悠揚的京劇。
一陣風拂過,父親下意識地把母親眼前的頭發(fā)攏到耳鬢后,母親如少女般清淺一笑。父親輕輕端起茶杯,細細呡上一小口。然后,一人一把藤椅,舒服地躺下。
裊裊的茶香里,微醺的夕陽下,偶有一兩句咿咿呀呀沙啞的京腔。
這一刻,歲月靜好。
天氣晴好。
妻從里屋搬來一把老木椅安放在廚房向陽的地方,年近九旬的奶奶拄著拐杖,笑吟吟地走來,安詳?shù)刈??!澳棠?,今天暖和,我給您洗洗頭?!闭f完,妻麻利地移來盆架,往盆里注入熱水,把手伸進水里試試水溫,便輕柔地給奶奶洗起頭來。陽光灑在奶奶花白的發(fā)上,銀光閃耀。
灶臺前,硬朗的父親嫻熟地翻炒著鐵鍋內(nèi)的五花肉;灶臺后,慈祥的母親不時地往灶膛里添柴加火;矮凳上,我用心揀著母親從田邊挖回的薺菜。此刻,有一種溫馨在我的心頭漾開。
樓上,兒子誦著:老吾老……我堅定地喊了一聲:“兒子,快出來和爸爸一起揀薺菜!”聽到呼喊,兒子迅速跑下來,挨著我蹲下,學著我有模有樣地揀起薺菜來。
那一刻,奶奶樂似孩童,妻子笑靨如花,滿屋歡聲笑語。
有一種相愛最是溫馨!有一種傳承便是 濡染!
牽你的手,粗糙的感覺仿若過往的滄桑,掌心的薄繭無聲地傾訴著灼痛的流年。
眼,莫名的酸澀。抬頭望天,陽光碎入云層,不知揉進了誰的眼,斑駁了誰的心。
你,拈一朵落花,眸光輕柔,呢喃自語:“真美,真好……”
唇角微彎,勾出那一抹迷離,恍惚間,一如當年初見的你,淺笑嫣然,靜謐美好……
畫面定格,是你鼻尖輕嗅,馨香入懷的模樣!
爺爺拿起剪刀,遞給了奶奶,自己握住了尖銳的刀頭,留給奶奶的卻是圓滑的刀柄。我的心猛地一顫,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奶奶彎下腰,略顯笨拙的腰身仿佛勾勒出世間最美的一道弧線,爺爺?shù)椭^,凝望著奶奶的目光似越過浮塵與漫漫歲月。干枯的手指在鞋帶中穿梭,清風拂面,帶來一絲暖意。
奶奶直起身來,兩人相視一笑,爺爺理了理奶奶發(fā)白的鬢絲,眼中盡是溫柔。和煦的春風拂過纖纖楊柳,又吹亂了奶奶的頭發(fā),傳遞著絲絲暖意。這溫暖淌過了爺爺?shù)男θ?,淌過了奶奶的發(fā)髻,淌過了時間的線條,仿佛萬物在這一刻 靜止。
陪父母登至半山腰,母親步履明顯緩慢下來。父親心有靈犀,也假裝走不動了,叫住我們在亭子里歇一歇,并向母親遞上一杯水,母親莞爾一笑,順手接過。忙著拍照的女兒一聲驚呼“好美的梅花!”,我仔細一瞧,確實,在亭旁的竹林之間,紅梅燦如云霞,艷若桃李,又如燃燒的火焰;粉梅如少女情竇初開的笑靨,帶著羞澀,柔情似水,如云似畫;白色的梅花如銀雕、玉琢、雪塑,冰肌玉骨,清新脫俗。而一叢叢梅花就在父親與母親之間,我連忙叫兩人緊挨在一起拍張照。兩人此時倒忸怩起來了,尤其是母親,一片紅云漫上臉頰。女兒直接上前指揮,讓父親的一只手摟住母親的肩,另一只手拉住母親的手,頭靠頭,我連忙摁下了快門,紀錄下了這溫馨的瞬間。
二、同題寫作:校園的傍晚
兩只灰喜鵲將巢安在了與教學樓平齊的銀杏樹枝杈間。
每到晚霞綴滿天邊,倦鳥歸巢的時候,它們照例回家,雙雙趴在枝頭,你我都不言語,只是睜著眼睛看。
看那一扇扇窗戶里射出的晶瑩潔白的光亮。
看那一顆顆黑發(fā)油亮的腦袋,晃晃悠悠在思考著啥。
看那一頁頁書卷上爬滿的,不是甲蟲,也不是金龜子。
只是看。
兩只鳥仿佛簽訂了契約,下了保證,凝神屏氣。連伸展翼翅,蹬蹬小腿,梳梳羽毛,都那么悄沒聲息。
晚秋的校園,玉蘭樹葉不停地隨風飄零著,一片接一片,這是生活在為誰感傷嗎?我想抓住落葉,于是慢慢地伸出手,一片泛黃的樹葉緩緩飄落到手心。仔細端詳這片秋葉,竟然發(fā)現(xiàn)在那枯萎的葉片上很清晰地刻著一道道傷痕,而疤痕處卻又連著一小片新葉,它和枯萎的樹葉共呼吸同命脈!
又一陣清風吹來,送走了手掌里的樹葉,可我的腦海里涌動的依舊是那片溝通心靈的秋葉。猛地覺得,這片樹葉是生活給我的一種暗示:那道道的傷痕不就是生活嗎?為什么它能在傷痕的一端頑強地生長出另一片小樹葉,且頑強地延續(xù)著生命,而我,卻始終彷徨在這憂郁的十字路口?我應該振作起來,畢竟生命太過短暫,哪怕是一點的錯失也會帶來無盡的悔恨。
其實,生命在考驗我們的同時,也在用自然給我們以生存的暗示。
夕陽美如畫,清風醉晚霞,溫婉擁晚韻,墨色度芳華。
喜歡夕陽,喜歡這份短暫的美好,驚鴻一瞥卻震撼心靈的深處。看著教學樓上被鍍著的金黃、散發(fā)出淡淡的、閃閃的光,看著學生洋溢著青春的活力,看著操場上的余暉升騰起美好的希望,看著湛藍的天空中飄著幾朵淡淡的云,我的心海蕩漾出一片綠洲,盛開嬌艷的花朵,吐露沁人的芬芳。
黃昏中的夕陽,似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相伴,默默凝視,將金色的光輝柔柔地灑在莘莘學子的身上,吻在他們的臉上。伴隨著他們每天的是希望,是力量,是眼中的堅定、執(zhí)著,眼中的詩和遠方。
這株臘梅在知行樓一角一個很不起眼的位置,夏天不起眼得綠葉如蔭,春天不起眼得光禿蕭條。要不是這兩天總是會落下一地黃葉,你怎么也不會注意到她偷偷散發(fā)出來的暗香。原來花苞已經(jīng)在枝頭上默默生長了。
以前路過時總是匆匆,因為她遠不如師東二院的那三棵臘梅,他們占了整個院子,開花時節(jié)地面落滿一地金黃,那是最浪漫的美好。知行樓下的這棵似乎從來沒有過那樣的壯觀,開花的時候也就是零零落落的幾朵歪花釘在上面,活像禿了頭頂還掉了幾顆牙齒的黃渤演的孫悟空,可憐巴巴地縮在一角,存在,卻又不惹人關注。
這兩天,風大天寒,臘梅的葉子好像一夜黃了許多,隔一夜又黃了大片,花骨朵兒卻又瘋了似得在長。秋風輕輕一掃,樹葉們就嘩啦啦地飄落,再一看,黃葉子又好似多了幾片。
是不是等葉子掉光了,花朵兒也就盛開了?如真是如此,那又是何等的悲壯!
三、文題:關于《詩詞大會》與《朗讀者》
剛剛落幕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無疑是這個春節(jié)檔的最大贏家。觀眾們打開電視,跳過了眾多的明星真人秀與熒屏熱劇,鎖定了這檔乍看之下似乎陽春白雪的小眾節(jié)目。收官戰(zhàn)播出的收視率更是排在了實時的第一位,將一眾熱劇都甩在了后面。節(jié)目結束,但熱度仍在發(fā)酵,其中冠軍的獲得者00后的武亦姝更是“圈粉”無數(shù)。而日前正在熱播的《朗讀者》同樣走紅,豆瓣評分高達9.3分。
請對以上現(xiàn)象發(fā)表你的看法。
詩詞大會,情寄關山
中國詩詞大會盛況空前,猶如明月破天山而出,如蒼茫云海,長空萬里。
我心亦千古狂瀾!
于秦漢邊塞,于大漠孤煙,于朱欄玉砌,于小橋流水,擊起活水,奔卷狂涌。
詩情是我骨血中的赤誠,被點染加溫,激烈賁張,充溢胸懷,夜不能寐。
中國的詩詞境界太浩瀚,而余生則太短暫。
中國詩詞大會就像一條幽靜古道,讓久違的詩情畫意峰回路轉(zhuǎn),示美人前。
戎馬倥傯的英雄調(diào),
千回百轉(zhuǎn)的兒女情。
風雨飄搖的遲暮淚,
明月清風的快意歌。
詩詞將千古人生一揮而就,潑墨成曲,借著月華再次融入我骨血。
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媒介的經(jīng)典結合
詩詞大會讓我們感受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對于詩詞,中國人有著獨特的文化情結??梢哉f,一部中國史始終伴隨著中國的詩歌史。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純真質(zhì)樸,到“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上下求索;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雄心壯志,到“采菊東籬下”的隱士風流;從“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盛唐氣象,到“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婉約纏綿。千百年來,國人就是從這些意味無窮的詩詞中得到滋養(yǎng),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溫飽足而讀詩書。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促使我們對精神生活不斷追求。詩詞大會的出現(xiàn),說明經(jīng)典文化一直在影響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只是缺乏一個發(fā)泄的途徑,而古典詩詞與現(xiàn)代媒體——電視的有機結合,讓經(jīng)典在當代“活”起來,燃燒起了一顆顆火熱的“詩心”。
慶幸有詩
“中國詩詞大會”火了,火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此情,便是國人對豐盈的精神世界的仰慕之情!
是的,面對思想的荒蕪,怎能不仰慕?當今人沉浸于失戀的憂傷,只能悲吟“藍瘦,香菇”時,又怎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豁然。當今人滿足于“到此一游”的涂鴉,又怎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當今人摩肩接踵在斷橋之上,只顧透著縫隙“咔嚓咔嚓”時,又怎會淺淺地吟唱,吟唱那美麗的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生活不應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迷失在霓虹燈下的我們,應該慶幸,慶幸生命中,詩還活著!
“詩詞大會”的火,火得必然!
功夫在詩外
公元20××年,央視舉辦第99屆“詩詞大會”,折桂者直上北大。
有A君,購參考書目無數(shù):《詩詞大會題典》,《五年大會,三年模擬》……凡市面所有,一應俱全,整日苦讀,未敢懈怠。
有B君,仿唐人張籍,焚《全唐詩》《全宋詞》,灰燼佐以蜂蜜,日食之……
有C君,以芯片植入大腦,古今詩詞,莫不存乎其中。
有D君,游吳越,下瀟湘,登名山,訪古城,踏古人足跡,覽物之余,必誦其詩。
大會當日,C君以作弊出局。
主持人董小卿出題若干,A B君為之愕然,唯D君對答從容?,F(xiàn)摘錄一二。
問曰:請各用一字形容李杜。
D君答:子美占一“細”,太白占一“快”。
又問:論“詩與酒”。
答曰:太史公曰“貪夫殉財,烈士殉名,夸者死權,眾庶馮生。”唯詩家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故而寄情于酒。
答題凡此種種,不一一贅述。
D君問鼎,有記者訪之,答曰:功夫在詩外。
做一個朗讀者
生命的本質(zhì)是孤獨的。如果將人生看作一次旅行,我們常常置身于荒蠻無邊的沙漠。紅日將盡,白云孤遠,被時空禁錮的心,聽不到任何的聲音。
哪里,是那生命的梵音?
如此,攜一卷書,開始一段不一樣的旅程。沙駝逐下落日,黃沙漫過駝鈴。從此,無懼朔風,無畏沙海。就這樣吧,每日,鐫刻一段心靈的文字。任它月明塞外,花落天涯,管它往古來今,夕照朝暾。哪怕匹馬孤舟,也會記得踏花遠渡......
等那彼岸山澗里,晚風瘦了綠竹,清風伴著落梅,我便是那江邊的垂釣客,我就是那月夜的荷鋤翁。古柏蒼松下,聆聽晨鐘與暮鼓。三春喚友,八月來賓。草舍柴扉,邀客共杯。閑話那舜妃遺恨積湘江,也說那英雄天子漢劉邦……
此心安處是詩鄉(xiāng)
曾經(jīng),《詩經(jīng)》被后世的風雅行吟,汨羅江畔躊躇困頓的屈子,秀口吐出半個盛唐的李白,寫盡人間繾綣多情的納蘭容若......翰墨流芳,浸染歲月,讓人悠然陶醉。
古人衣袂翩翩,穿花拂葉,挾著古韻幽情款款而來,卻與現(xiàn)實的喧囂浮躁狹路相逢,沒入洪荒,與我們漸行漸遠。
于是,表白再也沒有“我愛你,像春風行了八百里,不問歸期”的含蓄旖旎。
于是,天氣再也沒有“二月杏花雨,三月桃花雪,四月楊柳風”的柔情曼妙。
如水月色,可飲。似水流年,可惜。
所幸,從《百家講壇》《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到《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媒體人用盡全力召喚國人詩意靈魂的回歸,時代洪荒中終有清流,千年的“詩心”未曾流失于人心的荒漠。
所幸,“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安放初心的歸鄉(xiāng)是詩。
詩心不老,古風長存
詩詞是一種情懷,現(xiàn)在生活節(jié)奏變快,很多東西被我們忽略或遺忘,但古詩詞一直浸淫在我們的血脈里。
——董卿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書蘊很濃,老少翁嫗都吟,一字一句皆是翰香,一顰一笑皆是美談。
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從前的詩意很深,阡陌井水都詠之,你作詩會友,他肝膽相照。
而今的書香變淡了,淡成曲高和寡的寂寞;而今的詩情變淡了,淡成高處不勝寒的無奈;而今的日影變淡了,淡成了教育守望者的悲嘆;而今的文心變淡了,淡成了舉國競折腰的高山流水。
高山近仰止,景行且行止……
吟哦諷誦暈染開的是悠悠綿遠的文化底蘊,詩詞歌賦浸潤著的是昭昭光華的人文素養(yǎng)。
亦姝無疑是美麗的,胸有文墨,出口成章,她的才情藏在日積月累的涵養(yǎng)和底蘊中。
董卿是傾國傾城的,秀外慧中,字句乾坤,她的高雅蘊在以秋水為姿、詩詞為心的氣度中。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
墨香中,不論你是事耕田間的農(nóng)民,抑或躬行勞苦的快遞員,你都不會有低到塵埃的卑微,因為美麗是來自心底的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