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達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課題,處在學生工作第一線的輔導員,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迫性,并在工作中注重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呵護。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輔導員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尤其是輔導員是否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極大地影響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是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關鍵。如何運用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K護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大學生的人格健康和諧發(fā)展,這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工作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面對高校學生心理素質脆弱、患各種心理疾病的比例逐年上升、惡性案件層出不窮的現實,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經意識到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是影響學生成才的關鍵問題之一,把心理健康教育逐步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中來,這是新時期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
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本身蘊涵著心理素質的教育,而心理素質教育理應成為當前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高校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必然
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家庭因素。家庭經濟的貧困可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學生自L自M,N人。世,形成P世自L的“鎖閉型”性格特征。二是人際交往因素。大學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習慣、背景、性格、興趣以及經濟條件等方面的差異,交往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一些摩Q和沖突,甚至情感傷害。若不能以R達而積極交流的心態(tài)去面對,一部分性格敏感、內向的學生,會產生壓抑、ST、焦慮的心理問題,久而久之因形成性格孤u粗暴的心理傾向。三是挫折因素。大學生由于自我意識還不夠穩(wěn)定、鮮明,看問題、處理問題還不夠深刻全面,一旦遇到暫時的挫折和失敗,或外界不好的評價,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強烈,會產生V心喪氣,自LWX的心理。四是就業(yè)因素。一部分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實現”與自身能力的畢業(yè)生,在雙向選擇中多處碰壁,就業(yè)偏差導致自L與焦慮心態(tài),甚至產生就業(yè)恐Y癥等心理問題。此外,:愛因素等也會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作為以思想政治工作為目標的高校輔導員務必要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管理工作的快車道,將其置于整個工作系統中的突出位置予以重視。單純地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是由專業(yè)課教師對學生開設的心理教育課的想法,或是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的事的“心理教育誤區(qū)”都是不可取的。
三、高校輔導員如何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日常的事務性管理上,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
(一)了解大學生的內在心理需求
身處大學生思想工作第一線的輔導員應該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極其心理需求,如走訪學生宿舍以便了解他們的生活和人際關系狀況;深入課堂了解學生的學習及可能存在的問題;通過與學生聊天獲取更廣泛的信息。在此基礎上,對個別表現有較明顯心理不良反應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走進大學生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內在心理需求,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這是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起點。
(二)耐心地傾聽
很多大學生在面對心理問題時,如果沒有合適的地方供他們去釋放這些壓力,久而久之就會積Z成“心疾”,有的學生則會通過別的途徑去宣[心理壓力,如去上網\,在網上把自己內心的積?傾訴給一個看不見的“朋友”,減輕內心的不適,這也是有些大學生迷:上網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應該扮演耐心地傾聽者的角色,傾聽學生的快樂、困惑、-]甚至^苦,適時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宣[心理壓力的機會。同時,也能從學生的陳述中發(fā)現問題的癥結所在,為解決矛盾尋找突破口。
(三)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困擾
根據權威部門統計,目前全國大學生中貧困生的比例已近30%,貧困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高校教育中備受人們的關注,不僅僅因為他們的貧困,而是和他們的心理特點有關。一般而言,貧困大學生由于其家庭背景和生活的艱難,使其在心理上比較自L,有的人表面上顯得自強甚至很自負,事實上內心脆弱而自L;有的人則自輕自賤,更多時候對自己持否定的態(tài)度及情感體驗,缺乏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抑s、自我封閉,生活困難等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很大壓力,因而容易喪失面對挑戰(zhàn)的勇氣和信心。他們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需要從成功中獲取自信,需要從艱苦生活中學會獨立和堅強。
(四)重視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新生入學后,對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不適應,人際關系中出現的種種新問題,使不少人陷入深深的心理矛盾和沖突之中。這些問題如果被忽視,極容易在新生中引發(fā)焦慮、抑S、-、挫折、厭倦等心理問題。因此,高等院校輔導員工作的重點應放在維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就要注意引導新生正確認識評價自己,確立自己在新集體中的位置,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幫助新生樹立新的學習觀念,指導新生盡快完成學習方式的轉變;鼓勵新生要敢于面對現實,不回避,不退縮,不a困難,不斷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加速新生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的形成,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保障。
大學階段,青年學生的生理、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其依賴性逐漸減弱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德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應當積極參與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中來,作好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疏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