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暢
(阜新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阜新市婦產醫(yī)院)心內科,遼寧 阜新 123000)
強化性護理對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張欣暢
(阜新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阜新市婦產醫(yī)院)心內科,遼寧 阜新 123000)
目的分析探討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強化性護理對其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雙盲法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59例)與對照組(59例),對照組給予冠心病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針對患者心理情況實施強化性護理,對比不同護理模式下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結果干預后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冠心病患者護理中開展強化性護理干預,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有明顯的改善作用,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
冠心病;強化性護理;心理狀態(tài);生活質量
近年來,冠心病發(fā)病率呈現出增高的趨勢[1],冠心病患者不但有軀體癥狀,同時也承受著較大的心理負擔,由此,針對冠心病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要提高對心理因素的重視。此次研究選擇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中59例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了強化性護理,患者經護理后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均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s,分)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s,分)
分組 例數 人際關系 強迫 軀體化 抑郁 焦慮 敵對 恐怖 偏執(zhí) 精神病性 總分研究組 59 1.78±0.22 1.65±0.74 1.42±0.45 1.86±0.33 1.86±0.52 1.50±0.42 1.72±0.51 1.76±0.44 1.64±0.48 142.2±15.88對照組 59 2.11±0.56 2.10±0.58 1.89±0.62 2.20±0.54 2.16±0.59 1.95±0.60 1.74±0.52 2.08±0.49 1.69±0.56 186.47±21.89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價比較(±s,分)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價比較(±s,分)
分組 例數 認知功能 角色功能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 情緒功能 整體評分研究組 59 4.32±0.39 4.86±0.63 8.58±1.82 2.98±1.73 7.16±2.44 5.18±0.32對照組 59 4.19±0.77 4.17±0.36 6.50±1.33 2.84±1.64 6.07±2.11 4.35±0.48
1.1 基本資料:隨機納入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都自愿參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通知書。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國際衛(wèi)生組織(WHO)冠心病臨床診斷標準,采用雙盲法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59例)與對照組(59例),對照組男/女:32例/27例,年齡60~78歲,平均(66.8±8.6)歲,病程3~20年,平均(14.6±6.8)歲;研究組男患者/女患者:30例/29例,年齡60~75歲,平均(69.4±8.7)歲,病程3~22年,平均(15.3±6.9)歲。對比兩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病程等,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組間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組與對照組的患者均給予冠心病常規(guī)藥物治療,同時給予常規(guī)基礎性護理,包括心理疏導、健康宣教、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等。
研究組給予常規(guī)臨床護理基礎上增加強化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強化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適時介入,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了解不良心理情緒的來源,進而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給予患者信任感,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積極地訴說自身的感受與需求。指導患者正確緩解內心的感受,在情緒的宣泄過程中,可采用吶喊、哭泣和書寫等方式;對患者進行肢體按摩、撫觸等方式,讓患者感受到他人的關心和重視;教會患者深呼吸,使其心理與肌肉得到放松;播放節(jié)奏平穩(wěn)、清新典雅的音樂、歌曲,讓患者心情放松。②強化認知:護理人員需采用通俗柔和的語言強化患者的認知,包括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措施、遵醫(yī)囑用藥等,并告知患者不良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與心理情緒對疾病帶來的不良影響[2]。向患者講解不良情緒對患者疾病控制與社會關系的影響,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③強化飲食干預:首先了解了患者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禁忌,針對性的為其制訂食譜,加強營養(yǎng)。指導患者根據自身的疾病情況,忌食高脂肪、多油膩、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引發(fā)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避免患者體質下降,免疫力降低,誘發(fā)新的感染,引起冠心病加重甚至惡化。④強化社會支持:安排自我護理能力比較好與治療時間較長的患者進行經驗傳授,幫助其他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開展團體心理干預,減少心理負擔。同時對患者家屬加強思想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義務與責任,對患者給予充分的家庭支持,使患者積極面對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心理狀態(tài)評價: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價,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評價內容包括人際關系、強迫、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九大因子。用五級評分法(嚴重、偏重、中度、很輕、從無)[3],總分是90個項目的得分總和,分數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好。②生活質量評價:采用SF-36健康調查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包括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與情緒功能5項,整體生活質量評分為1~7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功能越好[4]。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對獲得的計量資料進行處理分析,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研究組與對照組之間行t檢驗,當P<0.05時,差異顯著,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與對照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研究組人際關系、強迫、軀體化、抑郁、焦慮和敵對、偏執(zhí)項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t=4.21、3.68、4.71、4.13、2.93、4.72、3.73,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二組恐怖、精神病性評分相比差異不顯著(t=0.21、0.52,P>0.05);對比兩組心理狀態(tài)總評分,研究組顯著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2.57,P<0.05)。見表1。
2.2 研究組與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價比較: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見表2。研究組患者角色功能、軀體功能與情緒功能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7.30、7.09、2.60,P<0.05);認知功能與社會功能二組無明顯差別(t=1.16、0.45,P>0.05);對比兩組的整體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t=11.05,P<0.05)。
大量臨床研究發(fā)現,不良心理情緒將影響冠心病患者的神經免疫調節(jié)功能,導致患者的機體防御能力下降,引發(fā)心律失常、心絞痛與心力衰竭的發(fā)生,加重病情[4]。相關研究發(fā)現,保持冠心病患者良好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控制的效果有積極促進作用[5],因此須引起醫(yī)護工作者的重視。本次研究中,針對冠心病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了強化性護理干預,包括強化心理干預、認知干預、飲食干預與社會支持,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況,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已有臨床研究顯示,通過對患者開展強化性護理干預,不僅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況,同時可提高其生活質量[6]。本次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結論。
通過實施強化性護理干預,其中認知干預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曉程度,提高自我認知與自我護理管理能力,糾正過往不良認知;通過強化心理干預則可幫助患者緩解自身不良心理,讓患者學會正確的心理調節(jié)方式,減少抑郁、焦慮、軀體化等不良心理行為;通過家庭支持、團體心理干預,不僅能夠讓患者不良心理的發(fā)展得到緩解,同時也讓患者從家庭、團體中獲得支持,提高治療的信心。由此可見,強化性護理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的價值。
[1] 任麗萍.個性化心理干預對82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22(21):2776-2777.
[2] 武善霞.強化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3,28(10):2166-2168.
[3] 戴暉,武衛(wèi)民,王玉娟,等.強化護理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療效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6):656-658.
[4] 梁燕.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領悟社會支持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2014,27(3):125-127.
[5] 陸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5):95-96.
[6] 侯琳,段芳,韓玉華.冠心病患者應用護理干預對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tài)作用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33):7367.
R473.5
B
1671-8194(2017)25-02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