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尚萍
(四川省都江堰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四川 都江堰 611830)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照分析
董尚萍
(四川省都江堰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四川 都江堰 611830)
目的 研究對照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效果。方法將自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69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組并分別采用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并對治療后的評價指標內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比。結果采用阿立哌唑治療的對照組和采用利培酮治療的觀察組在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基本無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治療均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兩種藥物療效相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基本接近,在臨床中可酌情使用。
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有嚴重心理障礙的疾病,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xiàn)持久的明顯的異常,在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存在障礙以及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的一種精神性疾病[1]。臨床表現(xiàn)為出現(xiàn)幻覺、妄想、情感淡漠、意志活動、認知功能障礙等,具有病程遷延,易反復發(fā)作,給生活帶來極大影響等特點。目前用于臨床治療的藥物較多,由于藥物的不良反應,在患者使用時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適及耐受性差,服藥依從性差,影響到患者的治療質量,為此我們進行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自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69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組,兩組基本資料為:觀察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分布在34~52歲,平均年齡(43.2±5.3)歲,病程1.5~3.4年,平均病程(2.8±0.7)年;對照組:34例,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齡分布在32~54歲,平均年齡(44.5±4.7)歲,病程1.4~3.3年,平均病程(2.7±0.8)年。兩組患者經臨床檢查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診斷標準(CCMD-3)》中關于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并予以確認,患者均排除治療用藥禁忌特征,兩組患者的一般性資料比較差異值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對照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阿立哌唑片)進行治療:采用口服方式給藥,起始劑量為10 mg/d,在使用2周后根據患者個體療效和耐受情況適當調整,可增加到15 mg/d。(規(guī)格為5 mg、10 mg、15 mg三種)
1.2.2 對觀察組患者采用利培酮(利培酮片)進行治療:采用口服方式給藥,起始劑量為1 mg/d,1周后根據患者個體療效和耐受情況逐漸將增加到2~4 mg/d,分2~3次/天,第2周后可根據情況再行增加到4~6 mg/d。(規(guī)格為1 mg、2 mg兩種)
1.3 評價指標:采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社會功能殘疾評定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S)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評價指標內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當P<0.05時為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評價指標內容比較:見表1。兩組患者治療后的BPRS、SDSS、ADLS得分基本接近,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也基本相同,P>005。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的評價指標內容統(tǒng)計對比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評價指標內容統(tǒng)計對比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n) BPRS(分) SDSS(分) ADLS(分) 不良反應例數(shù)(n) 不良反應率(%)觀察組 35 16.7±2.8 4.9±1.4 14.9±2.6 4 11.43對照組 34 16.3±2.6 5.2±1.3 15.2±2.7 4 11.76
精神分裂癥一旦得不到有效控制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自殘行為,有些患者甚至還會出現(xiàn)肇事行為、暴力行為,直至危害正常的社會安全。由于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易復發(fā)且致殘率較高的疾病,目前尚無徹底根治方法。目前采用對癥的精神藥物是緩解控制病情的唯一辦法。
阿立哌唑是是一種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對DA能神經系統(tǒng)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是DA遞質的穩(wěn)定劑,與D2、D3、5-HT1A和5-HT2A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通過對D2和5-HT1A受體的部分激動作用及對5-HT2A受體的拮抗作用來產生抗精神分裂癥作用的,本品口服后血藥濃度達峰時間為3~5 h,半衰期為48~68 h,對精神分裂癥的陽性和陰性癥狀均有明顯療效,也能改善伴發(fā)的情感癥狀,降低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率[2];利培酮是用于治療幻想癥及情感障礙效果較好,是一種選擇性的單胺能拮抗劑,對5HT2受體、D2受體、α1及α2受體和H1受體親和力高,對其他受體亦有拮抗作用,但較弱。對5HT1C,5HT1D和5HT1A有低到中度的親和力,對D1及氟哌啶醇敏感的σ受體親和力弱,對M受體或β1及β2受體沒有親和作用,且不良反應較低[2]。使用兩種藥物時均需注意需根據患者的病情隨時調整用藥量。
通過本文內容的研究可以看到,兩種藥物對治療精神分裂癥均有較好的療效,并且不良反應基本接近,表明在臨床治療時使用兩種藥物可取得相當?shù)闹委熜Ч?/p>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治療精神分裂癥是使用阿立哌唑與利培酮無明顯差異,可根據患者情況酌情使用。
[1] 冉平.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比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6,35(5):120-121.
[2] 夏慶潤.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7):176.
[3] 王巍.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2):64-65.
R749.3
B
1671-8194(2017)25-01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