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鈺美
摘 要:黨的組織生活制度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的最經常、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各級黨組織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強化黨內監(jiān)督、強調黨內民主、解決黨內矛盾的重要載體。文章從基層黨支部組織生活開展情況、特色做法、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改進及提升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的對策,為新時期黨建工作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基層 黨支部 組織生活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0-040-02
黨的組織生活制度是我黨長期以來貫徹實施的組織措施和基本制度,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的最經常、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各級黨組織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強化黨內監(jiān)督、強調黨內民主、解決黨內矛盾的重要載體。在當前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血站作為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黨的組織生活能否結合自身特點,實現黨組織生活制度化、經常化和規(guī)范化,對于不斷提高本單位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和政治素質、充分發(fā)揮基層黨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筆者所在的無錫市中心血站黨委在各支部圍繞“如何提高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這一課題進行專題調研。從總體來看,各黨支部作為黨的最基層組織,都有著“身在基層、心在高處”的政治站位,堅持以尊崇黨章、遵守黨規(guī)為基本要求,以“三會一課”為基本制度,以解決問題、發(fā)揮作用為基本目標,嚴格落實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努力提高支部組織生活質量。但從組織生活的現狀來看,仍不同程度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組織生活在其內容、參與度、組織形式和質量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偏差。筆者帶著對這一課題的思考,對本單位的黨組織生活情況進行了調研和探討,下面粗淺地談談自己想法與體會。
一、本單位黨組織生活開展現狀
我站黨委所轄各黨支部堅持按黨章黨規(guī)要求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定期上好黨課;堅持談心談話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基本做到了開展組織生活的時間、人員、效果三落實:一是確保時間落實。各黨支部圍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結合支部換屆、黨員思想教育、黨員志愿服務、黨員先鋒崗評選以及黨員新鮮血液輸送等工作,定期在每季度召開一次支部大會,每月召開一次支委會、召集1~2次黨小組會、安排一次黨課或“統(tǒng)一活動日”活動,每季度安排脫產半天黨課集中培訓,每年開展一次黨員民主評議。站黨組織負責人與黨員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傾聽黨員心聲,解決思想問題。二是確保人員落實。健全并完善組織生活考勤考核制度,各黨支部在籌備落實專題組織生活前,及時將會議時間、內容和要求除采用傳統(tǒng)的紙質通知外,還借助微信、QQ等新型媒介事先告知每位黨員,確保黨員出席率;嚴肅執(zhí)行考勤考核制度,出臺專項規(guī)定要求黨員一律不得缺席組織生活,如遇特殊情況請假需書面請假說明,經支部書記核準后方能準假;適時邀請入黨積極分子參與組織生活,提前感受黨組織生活的氣息和氛圍。三是確保效果落實。為提高組織生活質量,各黨支部著力抓好三個環(huán)節(jié):(1)活動前加強溝通。提前告知組織生活會的內容,讓黨員提前準備。(2)活動中發(fā)揮民主。所有黨員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力求把議題談深說透。(3)活動后付諸實施。組織生活會達成的共識在實際工作中落實到位;每季度根據年度黨建工作計劃和工作重點,制訂下發(fā)當季支部組織生活會計劃,做到組織生活有計劃、有準備、有主題、有重點。
二、黨組織生活的特色做法
黨的組織生活的基本任務,就是經常組織黨員開展理論學習,不斷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黨員,實現“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每前進一步,黨的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的目標。而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就可以不斷增強黨員的理論水平,強化對黨的指導思想的理性認同。因此,我站黨委在基層黨建實踐中,充分借助“三會一課”,讓黨員明白黨性修養(yǎng)的要求和途徑;借助民主評議,讓黨員認清自身的不足,彌補改正。其特色做法為:一是角色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支部組織生活中,支部書記通常是組織生活的“主角”,一般黨員都是“觀眾”。為突出每個黨員的主人翁意識,使其從“角色”轉換中喚起主動參與感,讓黨員真正成為黨的組織生活的“主角”,各黨支部改變過去書記講、黨員記、效果差的做法,采取了黨員輪流講黨課,主動談體會、說感想,讓每個黨員干部既當教員講,又當學員聽。而作為支部組織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支部黨課,則要求在黨課教學前,擔任講課角色的黨員要制定出黨課教育計劃,寫出詳細的講課提綱或講義,做到有的放矢、講其所需、解其所惑。二是形式創(chuàng)新。為了提高黨組織生活質量,各黨支部積極創(chuàng)新組織生活形式,嘗試從會議室轉變到另一空間,走出去與其他支部開展共建活動,通過支部共建交流,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感悟,從中也挖掘出一些高質量的組織生活典型事例進行公開交流和傳播,形成資源共享。各支部與每位黨員簽訂《共產黨員承諾書》,以強化黨員意識、紀律意識和規(guī)矩意識;站黨委要求全體黨員上崗一律佩戴黨徽,以此鞭策自己為民服務的意識,使每一位黨員真正成為單位的形象代言、職工的表率榜樣;推出“共產黨員亮牌示范服務”,把服務承諾公之于眾,隨時隨地接受群眾監(jiān)督。通過形式多樣的組織生活,使黨員的價值在為群眾服務奉獻中得到體現和升華。三是手段創(chuàng)新。新媒體是網絡時代黨員進行溝通交流、相互學習的重要平臺,黨員們通過網絡等現代媒體獲得大量的即時信息。但如果組織生活仍只是在選幾篇文章讀一讀,找?guī)追菸募Y料念一念,那就會挫傷黨員的學習積極性。根據黨員的特點和需求,各支部在運用集中輔導、交流討論、現場觀摩等傳統(tǒng)方式的基礎上,大膽探索體驗式、開放式組織生活,利用網絡、手機短信、微信、QQ等載體,靈活多樣地組織黨員過好組織生活,切實增強“三會一課”的吸引力。對于特殊原因無法參加組織生活的黨員,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針對性的補課,通過開設“微信專題組織生活會”,既不給業(yè)務工作增加負擔,又不擠占黨員正常的作息時間,還能破解組織黨員開會難集中、見面談話遇尷尬、當面批評礙情面的難題。endprint
三、組織生活質量不高的原因
在專題調研中,我們看到各黨支部開展黨的組織生活總體是正常的,但毋庸諱言的是,黨的組織生活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等現象依然存在。部分黨員干部組織紀律松懈,組織意識不強,長期或極少參加組織生活,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嚴重。黨性鍛煉存在“自我批評談情況、互相批評提希望”的好人主義傾向。究其原因:一是意識薄弱化。個別黨員黨性意識薄弱,組織觀念松懈,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膚淺,往往視業(yè)務工作為“必修課”,而把組織生活看作“選修課”,對組織生活不上心,或以工作忙為借口較少參加組織生活。二是制度虛設化。各支部雖落實了黨組織生活制度,但總體還缺乏對黨員的日常管理、評價、考核,沒有把黨員定期參加黨內組織生活進一步強化、細化,未把參加組織生活的情況納入對每個黨員的考評及與個人工作情況及表現有機結合起來。三是形式機械化。從集中學習情況看,理論學習、時政學習和黨課走形式的情況比較普遍,主要讀讀文件、學學論著、傳達上級精神等,方式生硬、、內容空泛,黨員對學習內容感到枯燥和厭煩,學習效果普遍不佳。四是參與度不高。由于我站業(yè)務工作存在一定特殊性,工作時間相對不固定,忙閑不均,導致組織生活受業(yè)務工作影響,難以在固定的時間正常開展組織生活。五是質量欠滿意。在組織生活會上,部分黨員思想放不開,難以暢所欲言,批評上級怕穿小鞋,批評同級怕傷和氣,批評下級怕影響支持率。于是乎,奉行明哲保身“和稀泥”,滋生不講原則的“一團和氣”的庸俗處世哲學。六是隊伍不穩(wěn)定。主要表現為黨務干部的素養(yǎng)不高、能力不強,黨務工作者敬業(yè)精神不夠,覺得開展黨建工作難度大,出力不討好;支部書記自身政策理論功底薄弱,水平偏低,缺乏必備的黨建業(yè)務知識和政治思想工作經驗,往往滿足于一般性應付,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四、提高組織生活質量的思考與對策
開展黨的組織生活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黨員進行監(jiān)督的過程。嚴格組織生活制度,就是要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及時發(fā)現和糾正不良傾向,清除黨員身上沾染的政治灰塵,從而達到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目的。筆者認為,要提高組織生活質量,就必須始終堅持四個原則:一是形式要服務于內容;二是要從實際出發(fā),不搞形式主義;三是要增強感染力與吸引力;四是要有利于提高組織生活的質量。具體對策有:
1.提高支部書記能力素養(yǎng)。要提高黨支部的組織生活質量,支部書記的能力水平是關鍵。在組織生活中,黨支部書記能否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去影響和帶動全體黨員,對一個支部的組織生活狀況關系很大。一是選拔和培養(yǎng)基層黨務工作者?;鶎狱h組織要配備好專職黨務干部,有計劃選拔黨務干部,把關要嚴,把那些政治強、理論功底好、作風正、重品行的德才兼?zhèn)涞娜瞬胚x進來。二是加強對黨務工作者的教育。使黨務工作者增強光榮感和使命感,負起責任,敬崗愛業(yè),甘于清貧,樂于奉獻,開拓創(chuàng)新。三是加強對基層黨務工作者的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既要有黨建理論的培訓,又有業(yè)務知識的培訓,增強其實際操作能力。有計劃、有步驟地舉辦培訓班,使他們系統(tǒng)掌握黨務工作的基本知識、基本政策和基本方法,提高黨務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
2.提高組織生活的吸引力。黨組織生活質量高低與否,與其吸引力的大小有很大關系。因此,組織生活內容和形式必須與時俱進,要把黨組織生活內容的嚴肅性、針對性同形式的靈活性、實效性有機結合,不斷增強組織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赏ㄟ^建立黨的組織生活項目卡,由黨員選擇組織生活的內容和主題,通過知識競賽、讀書會、事跡報告會、情景交流、戶外拓展、參觀學習等開放式、交互式、體驗式教育活動,讓黨員身體力行地參與到組織生活中,把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思考,進行深層次的理論反思和人生感悟。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時代,隨著微信、微博、QQ等交流軟件的廣泛運用,可通過“微課堂”、“微園地”開展網上組織生活,加大黨員間的溝通和互動,將“填充式”教育變成“互動參與式”,積極提升黨員學習效能,實現黨員教育學習立體化。
3.提高組織生活的針對性。黨的組織生活應以黨委中心工作為導向,突出服務發(fā)展、服務中心工作的主題。在內容上盡可能與單位實際相契合、與當前工作重點相銜接、與黨員思想現狀相協調。要克服重形式輕內容,重過程輕效果的傾向,在內容的選擇上應立足時效性和針對性,力求通過組織生活這一教育途徑,充分調動每個黨員在各自崗位上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4.提高組織生活的相關性。把提高組織生活質量與促進業(yè)務工作相結合,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找準兩者工作的有機結合點,實現同頻共振、相互促進;要充分調動每名黨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結對幫扶、談心交心、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等多種方式,幫助黨員找差距,糾誤區(qū),以主題活動的引導來教育普通黨員,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5.提高組織生活的自覺性。黨員是黨的組織生活的主體,開展黨組織生活要以黨員為主體來展開,依靠黨員,為了黨員,從而激發(fā)黨員主人翁精神。組織生活要以人為本、發(fā)揚民主,尊重黨員的民主權利,多通報情況、征求意見,給黨員提供順暢的表達意見的渠道和途徑。黨組織要對黨員多些人文關懷,注重解決黨員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使黨員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從而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
參考文獻:
[1] 談毅,林培堯,馬相儒.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基層黨組織生活質量——基于茂名基層黨組織建設調研視角.南方論刊,2010(11)
[2] 孫衛(wèi)紅.創(chuàng)新基層黨建工作,發(fā)揮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辦公室業(yè)務,2015(3)
(作者單位:無錫市紅十字中心血站 江蘇無錫 214000)
(責編:若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