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岱遠
醋椒活魚
◎崔岱遠
有一道經(jīng)典的京城魚菜,很清淡鮮爽,叫“醋椒活魚”,它是過去北京老飯莊“豐澤園”的拿手絕活兒。
北京有句老話,叫“炒菜豐澤園,醬菜六必居,烤鴨全聚德,吃藥同仁堂”。當年的豐澤園可是北京城里首屈一指的大飯莊。早年間店里用大木盆養(yǎng)活魚,為的就是做這道醋椒活魚。因為這道菜的魚是不過油炸的,必須現(xiàn)殺現(xiàn)做,只有這樣,做出來的魚才自然舒展,肉才能有彈性。如果魚死了一個多小時,肉就收斂起來,吃起來感覺死氣沉沉,缺少活泛勁兒。
醋椒活魚這道菜源于山東,大概是清朝中期傳進北京的。但北京的做法和山東不太一樣。山東講究用黃河鯉魚,要過油汆一下;北京的醋椒活魚不過油,最講究的材料是鱖魚。除了鱖魚,草魚、青魚、目魚也都可以用來做醋椒魚。但如果是用北京本地產(chǎn)的鯉魚,不過油就會有土腥味兒了。
做醋椒活魚本身沒什么難的。把一條一斤六兩左右的鱖魚拾掇干凈了,先用開水燙一下,再用涼水一沖,為的是去除刮完鱗后魚表面的那層黑皮。刮黑皮的時候手要輕,不能把肉刮爛了。然后,在魚身的一面剞成十字花刀,另一面剞成一字刀。再放回開水里焯,眼看著刀口的魚肉翻了起來,就算焯好了。這樣做出來的魚才有光澤,肉才會裂出一定的紋理。
焯好的魚撈出來先放盤里預備著。準備幾粒白胡椒碾成粉,這就是醋椒魚的“椒”。鐵鍋里放一些大油(豬油),用蔥段、姜片熗鍋,同時把白胡椒粉放進去煎,炒出香氣。倒入鮮湯,加進料酒、鹽和焯好了的魚一起煮。先用大火把湯煮白了,再用中火燉上十分鐘左右,湯就成奶白色了。這時候,把魚完整地撈到一個湯盆里,把剩下的湯里的蔥、姜撈凈,加上眉毛蔥和一把香菜末,淋上兩勺清爽的米醋,再把熱湯澆到魚上,點上幾滴香油,就算做成了。
先煎胡椒,后加米醋,是做這道菜的竅門,這樣可以使魚更加鮮香,不但解膩,還能醒酒。除此之外,上面說的鮮湯可是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菜要做得口味地道,是不能用味精的,全得靠湯。
這個湯可不是現(xiàn)在粵菜館里的“煲湯”,而是專門調(diào)味兒的湯。俗話說:“當兵的槍,廚子的湯。”不會調(diào)湯的廚子,就算不上好廚子。大飯莊和家里做菜的區(qū)別也全在這湯上。因為大飯莊用的湯是所謂的“清湯”,是用整只的老母雞、填鴨、大塊的五花肉經(jīng)過熬湯,過籮,把雞肉、牛肉分別剁成肉泥,在湯里煮了以后壓成餅,再把兩種餅下到湯里用小火煨,打凈浮沫做出來的。這種方法叫做“雙吊法”,看上去清澈,喝起來鮮美。但一般人家里是不會這么做的。怎么辦呢?大多用清雞湯代替就可以。
有席必有酒。一席下來,人們喝得酣暢淋漓,當有幾分醉意的時候,用白底藍花腰盆端上來這么一盆水嫩的醋椒魚,看上一眼就覺得清爽冷靜,喝上一口更感到酸辣提神。魚沒吃完,酒已經(jīng)醒了一半兒了。所以,這才是席面上名副其實的壓軸菜。
吃醋椒鱖魚還有個講究。當魚吃完了,湯喝凈了,這道菜的程序卻還沒有結(jié)束。湯盆里不是還剩下一條魚骨頭嘛,您把大廚師傅請過來,對他說:“煩勞您端去回回勺兒吧,可別走了味兒!”甭嫌寒磣,真正講究吃的人絕不浪費,人家肯定也覺得您才是真正有品的吃主兒。用不了多會兒,就會給您端上來一盆又濃又鮮,用醋椒魚骨回勺的高湯,讓您回味無窮。
摘自《京味兒》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圖/梁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