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麗
(菏澤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山東 菏澤 274000)
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心理社會適應狀況的影響分析
許 麗
(菏澤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山東 菏澤 274000)
目的 分析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心理社會適應狀況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8例腦梗死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4例。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社會適應狀況及住院時間。結(jié)果 兩組護理前心理社會適應狀況得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后心理社會適應狀況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P<0.05)。結(jié)論 護理干預可有效的提高腦梗死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狀況,縮短住院時間。
護理干預;腦梗死;心理社會適應狀況
腦梗死是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群生命安全的一種疾病,隨著臨床救治技術(shù)的進步,腦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明顯降低,但存活患者的殘疾率卻明顯較高,無論是給生活質(zhì)量還是患者心理狀況都帶去較大影響[1]。因此,改善腦梗死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狀況無論是對疾病的治療還是對患者的生活都極其有意義。我們將護理干預應用到腦梗死患者中,有效的改善了其的社會適應狀況,并縮短了住院時間,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8例腦梗死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4例。觀察組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齡48~74歲,平均(58.97±14.65)歲;發(fā)病至獲得救治時間1~5 h,平均(2.87±0.95)h;合并高血壓10例,高血糖6例,高血脂7例。對照組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齡47~72歲,平均(56.18 ±13.27)歲;發(fā)病至獲得救治時間1~4 h,平均(2.75±0.84)h;合并高血壓8例,高血糖5例,高血脂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腦梗死的診斷標準,排除無語言溝通能力、無表達能力,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合并惡性腫瘤及精神類疾病史患者,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做好皮膚護理,完善個人清潔衛(wèi)生,指導患者飲食及回答患者疑惑問題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行護理干預:日常與患者及家屬多交流和溝通;理解、熱愛、尊重患者;主動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對其以往良好的經(jīng)歷進行暗示性鼓勵;指導患者家屬多陪伴和安慰患者,使患者感受到來自親情的溫暖和重視;將患者所需視為自身所需,不在患者面前顯露不利于病情恢復的言語和表情;對患者進行疾病有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對疾病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對有不良情緒和消極想法的患者及時作出引導,樹立起對抗疾病的勇氣;鼓勵患者勇敢面對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樹立對治療和生活的信心;耐心向患者說明藥物治療和康復鍛煉的重要性,日常指導和監(jiān)督患者完成康復鍛煉,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做好患者的用藥指導,包括用法、用量、保存方法、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等,引導患者正常用藥;根據(jù)患者的病情作好對患者的飲食指導工作,如少量多餐攝入高蛋白、高纖維、低脂肪食物等;向患者介紹以往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例,有條件時可請已治愈患者現(xiàn)身說法,減輕患者內(nèi)心的壓力,建立治愈的信心;指導患者進行肌肉、四肢等放松訓練,也可為選擇選擇其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或為其播放其喜歡的節(jié)奏輕松歡快的歌曲,以使患者感到輕松愉悅;護理人員日常以嫻熟的護理技術(shù)獲得患者的信賴,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患者多與通病室病友進行交流,以減少其內(nèi)心的孤獨感,恢復對生活的熱情。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觀察指標為兩組護理前、護理后(即入院時、出院時)的心理社會適應狀況及住院時間。心理社會適應狀況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2]進行評價,該量表共包含生理功能、總體健康、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等9個項目,得分范圍0~45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癥狀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均由SPSS13.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差異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心理社會適應狀況得分無明顯差別,觀察組護理后心理社會適應狀況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也明顯更短,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社會適應狀況及住院時間比較 ()
表1 兩組心理社會適應狀況及住院時間比較 ()
組別心理社會適應狀況(分)住院時間(d)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n=54)28.97±8.6712.46±7.5516.27±3.27對照組(n=54)28.15±7.2517.93±7.3819.05±3.88 t 0.497403.55193.7560 P>0.05<0.05<0.05
腦梗死是由于腦血供障礙所致的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而發(fā)生的梗死灶,通常會引起肢體、語言等多個系統(tǒng)的功能障礙[3]。而各種功能障礙的出現(xiàn)通常會導致患者發(fā)生激烈的情緒反應,包括心境悲觀、自我感覺消極、愉快感喪失等,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對此,我們將護理干預應用到腦梗死患者中,通過用藥指導、康復鍛煉指導以及疾病有關知識的講解,使患者正確的認識疾病,樹立積極良好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日常多給予患者關心和尊重,以及指導家屬多陪伴和愛護患者,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多方面的關心,而體驗到生活的美好,從而樹立勇敢面對未來的決心,且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作出適應性的飲食指導,以促進患者抵抗力的恢復和減少并發(fā)生的發(fā)生,從而規(guī)避軀體癥狀對其精神和心理的影響。與實行常規(guī)護理的一組患者進行比較,行護理干預的一組不但護理后心理社會適應狀況得分明顯更低,且住院時間也明顯縮短。因此,護理干預能有效的提高腦梗死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從而縮短恢復時間,臨床療效令人滿意。
[1] 伍秀秀.綜合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22):111-112.
[2] 何依娜.延續(xù)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出院后獨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會適應狀況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3):274-276.
[3] 蔡津津.綜合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心理社會適應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18(3):131-132.
R473.74
B
1671-8194(2017)18-02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