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歡
(大連市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病房,遼寧 大連 116011)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血糖控制的效果研究
王 歡
(大連市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病房,遼寧 大連 116011)
目的 分析和討論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意義,并探討該行為對其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資料共92例,按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在治療護理期間按照標準方案進行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定期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指導,鼓勵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行為。采集其FPG,2hPG和HbA1c數(shù)值,對兩組之間的血糖情況進行對比。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還都處于較低的水平,F(xiàn)PG,2hPG和HbA1c數(shù)值均受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自我管理水平越高,F(xiàn)PG,2hPG和HbA1c指標越低,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結論 患者高效的自我管理有助于幫助2型糖尿病的恢復。但當前情況下,患者對于糖尿病的認識仍然不夠深入,對于醫(yī)療概念的理解仍然有所欠缺?;颊叩淖晕夜芾硇实拖拢鄶?shù)人并沒有真正認識到自我管理對于治療和護理的重要之處。因此有必要繼續(xù)加大對于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的宣傳,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
2型糖尿??;自我管理;血糖控制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傳染病和瘟疫不再向以往那么肆虐,但新時代的疾病也隨之而來。糖尿病等疾病的蔓延成為威脅公眾健康的一大問題,中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更容易受到這些疾病的困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也帶來的糖尿病等疾病的高發(fā)[1]。其中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發(fā)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后發(fā)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chǎn)生胰島素的能力并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chǎn)生過多,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較差,因此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可以通過某些口服藥物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患者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近年來,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有年輕化的趨勢,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存著在較大的家族遺傳因素,肥胖和不規(guī)律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態(tài)都可能會加大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2]。在患病期間,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治療對于控制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資料共92例,按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在治療護理期間按照標準方案進行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定期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指導,鼓勵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行為。采集其FPG,2hPG和HbA1c數(shù)值,對兩組之間的血糖情況進行對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在本次研究中,通過隨機分組的方法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資料共92例,全部患者年齡在32~57歲,平均年齡為(45±4.1)歲。糖尿病病程為1~12年,平均病程為(6.9±2.2)年。將全部調研資料按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例。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其他背景信息與性別等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驗證沒有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對照組在治療護理期間按照標準方案進行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定期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指導,鼓勵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行為。對于數(shù)據(jù)的采集,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度量表(SDSCA)進行測評[3],該表由10個部分組成,分別衡量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運動、血糖水平、足部護理、藥物服用等方面內容。每個項目得分越高說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和統(tǒng)一之后,開始采集患者的FPG,2hPG和HbA1c數(shù)值。定期走訪和更新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FPG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指標,2hPG為患者空腹兩小時后血糖指標,HbA1c數(shù)值為糖化血紅蛋白數(shù)值。通過記錄這3個指標的變化來判斷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狀況。對結果進行擬合和回歸分析,保證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和嚴謹性。
1.3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4.0軟件對觀察組和對照組評價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方法,以P<0.05為顯著性指標。
2.1 自我管理行為分析:見表1。
2.2 患者血糖控制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控制情況
在本次研究中從結果可見觀察組和對照組成員的自我管理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對于自身飲食的合理性,自我運動的堅持,糖分攝入的控制以及按時用藥的管理等方面的自我管理水平要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此相對應的,觀察組的FPG,2hPG和HbA1c數(shù)值要低于對照組,可見觀察組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也要優(yōu)于對照組。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二者存在著必然性關系。即高效的自我管理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4]。
但是從結果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自我管理還是屬于一般水平,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因此醫(yī)護人員更應該做好糖尿病自我管理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一方面可以通過定期走訪和交流的方式為患者普及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相關知識[5],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普及健康管理儀器,如家用血糖儀等來督促患者進行自我檢查[6]。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高效的自我管理有助于控制其血糖波動,有利于其血糖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依然處于較低的狀態(tài),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依然不容樂觀。醫(yī)護人員和社會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大宣傳力度和監(jiān)護力度,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
[1] 褚明君.護理干預對社區(qū)糖尿病患者遵醫(yī)行為及血糖控制的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3):3-4.
表1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分析()
表1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分析()
?
[2] 侯云英,汪小華,李偉,等.自我血糖監(jiān)測對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治療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meta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3):261-264.
[3] 嵇加佳,劉林,樓青青,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血糖控制現(xiàn)狀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5):617-620.
[4] 于平平,肖湘成,王琳云,等.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與其血糖控制的相關性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 38(4):425-431.
[5] 胡建江,董亞,魏潔,等.農村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為與血糖控制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13,14(11):832-836.
[6] 孫曉敏,汪虹,許方蕾,等.個性化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2):179-182.
R587.1
B
1671-8194(2017)18-01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