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5年11月19日中國首個廁所革命宣傳日活動在北京舉行,北京環(huán)衛(wèi)集團推出了新型的“第五空間”公廁,即在保證公眾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利用空間進行優(yōu)化設計,并在公廁內的公共區(qū)域里增設ATM機、火車票代售點、開辟圖書室等,也可以在公廁外面安置電動汽車充電樁等服務設施,使公廁成為人們在工作空間、生活空間、休閑空間和虛擬網絡空間之外的“第五空間”。本論文從民眾視角探究“第五空間”的發(fā)展狀況,結合對比國外較為先進的公廁模式,嘗試對其發(fā)展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廁所革命;民眾觀點;發(fā)展前景
1 文獻綜述
據統(tǒng)計,中國已經歷了四場“廁所革命”:第一次為上世紀60年代,基本消滅旱廁;第二次是改革開放以后,建立了公廁等級分類制度;第三次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大規(guī)模改造,城區(qū)消滅了3類以下的公廁;第四次是進入新世紀,申奧成功后的升級改造。對于廁所革命羅意云[1]提出了自己的幾點思考,并對公廁設計缺乏專業(yè)化和缺少人文關懷兩大問題給出了自己的應對措施。關于廁所革命市場化,馬國亮[2]通過對比中德兩國的公廁,指出中國廁所革命市場化的難點,針對監(jiān)管、機制、細節(jié)等給出了相應的建議,例如通過法律規(guī)范市場,廣泛征求民眾意見,引進廣告,增設高科技實施等。而陽國亮,王元穎[3]以桂林公廁革命為例,分析了制度變遷下企業(yè)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并建立模型分析其成本和收益,得出結論:雙方合作可使市場效率更高。程麟[4]則從景觀設計的角度分析了公廁景觀設計的經濟價值和能夠帶來的文化認同。桂拉旦[5]認為旅游廁所革命應遵循“五化”原則,包括設施、設計、服務、管理和使用五大方面。張仙橋[6]則提出全自動免沖廁所(簡稱“無水沖廁”)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我國公廁問題,并形成公益-經營型事業(yè)。2015年11月國家新提出了第五次廁所革命,以北京“第五空間”為開端?;谝陨嫌^點,筆者將具體討論我國新型公廁“第五空間”的發(fā)展現狀及開發(fā)前景。
2 調研地現狀
調研地點選取在“第五空間”最早的試點區(qū)——北京市房山區(qū)府前廣場,該地“第五空間”于第三個“世界廁所日”(2015年11月19日)在廣場落成并投入使用。
(一)空間構成
“第五空間”每一單間均配有暖氣、空調、環(huán)保廁紙等基本設施。在門廳左側分別是環(huán)衛(wèi)工人更衣室、清潔間和第三衛(wèi)生間。更衣室中放有一帶鎖鐵柜并配一蓮蓬頭供環(huán)衛(wèi)工人沖涼,用一扇門隔開。第三衛(wèi)生間專供特殊群體,配有兒童尺寸和一母嬰共用的特制馬桶(可抱孩子)、換尿布平臺等。正對大門的是男衛(wèi)生間,向右依此是女衛(wèi)生間和電商終端。電商終端,有座位、電視、自動販賣機、彩票出售點、自助繳費機及公用電話?!暗谖蹇臻g”外圍是設備間、員工休息室、廢舊物資回收點和ATM機。(詳情見圖表1)
(二)成本估計
據北京環(huán)衛(wèi)集團副總經理羅偉介紹,“第五空間”每平米的建筑成本基本不變,占地面積基本不變,且不使用豪華裝修,其設計以及建造成本與一般建筑均價基本相同。而主要的成本增加集中在環(huán)保處理設備上,如果“第五空間”這種新型的公廁能夠得到大范圍的推廣,單體建筑全套綠色低碳循環(huán)處理設備成本可以控制在20萬元左右。此外,北京環(huán)衛(wèi)集團總經理張農科還強調,政府只需要按照既有標準,支出公廁維護費用,不用再額外追加公共投入用于建設改造。北京環(huán)衛(wèi)集團將通過創(chuàng)新模式,匯聚社會資本,在不使用納稅人錢的情況下,這些足以承擔建設和運營的成本。除一般建筑成本外,“第五空間”的建設成本主要集中于其在環(huán)保處理設備上。通過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對洗手池、淋浴間等處的水實現循環(huán)利用,所使用的水量僅為原先的十分之一,有效地節(jié)約了水資源,符合低碳環(huán)保的理念。運用德國飛機機艙內廁所的先進技術將有效解決公廁內的異味問題,還將投入大量先進的自動清潔設備,這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三)運營模式
北京環(huán)衛(wèi)集團專門組建了北京第伍空間環(huán)境管理有限公司,解決“第五空間”建設運營所需的資金問題。借助“互聯網+”,創(chuàng)新出新型的商業(yè)模式,在地方政府不額外追加公共投入情況下,實現可持續(xù)建設和管理。這種新型模式可以使得“第五空間”在更為的貧困地區(qū)進行推廣,改善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同時為國家精準扶貧貢獻力量。因此,“第五空間”既不會增加納稅人的負擔,也不會增加地方財政負擔,更不會增加使用者的負擔。
從政府方面看,北京目前有14000座以上的公廁,隨著未來更多“第五空間”的建設,這些覆蓋城鄉(xiāng)的公共服務空間將會成為“分布式電商”、“分布式能源”、“分布式生產”等重要基礎設施。政府將堅持公益優(yōu)先的理念,將在城市中獲得的有限收益,通過平臺轉移到農村地區(qū),實現可持續(xù)建設和管理。
3 中國公廁問題闡述及對比
城市公共廁所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必要組成部分。它可方便人們生活、滿足生理功能需要,是城市發(fā)展和規(guī)劃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公共產品。作為城市建筑的公廁設施本身是人文景觀之一,其設施檔次、保潔質量都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窗口”形象,對公廁的建設和管理也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在現實中,城市的發(fā)展卻偏偏不重視甚至是忽略公共廁所的建設。
(一)存在問題
1.數量不足,區(qū)域分布不合理。
城市快速發(fā)展,公共廁所的數量卻跟不上城市發(fā)展的需求。大部分地區(qū)的公廁數量沒有達到標準。為了避免影響建筑分布,公共廁所在城市中心商業(yè)區(qū)以及部分人口稠密的地區(qū)的分布往往較少,普遍存在找不到公共廁所的問題,且女性往往需要排長隊進入,而男性則無需排隊,男女比例并不合理。而在某些極為偏僻、人煙稀少的地方卻設有公共廁所,造成資源分布的不合理。
2.硬件設施薄弱,環(huán)境衛(wèi)生狀況差。
公共廁所普遍設備陳舊、配備不齊全。據調查,某些城市為了減少修建以及維護成本,公共廁所里除便池外只配備一個最簡單的洗手池,沒有配置衛(wèi)生紙、洗面臺、梳妝鏡、干手器、廁內掛鉤等基本設施,給人們的使用帶來諸多不便。即使有了這些配置,也普遍存在設備陳舊、老化、不能使用的情況。其次,公共廁所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普遍較差。進入公廁后,臭味難聞,蹲便處周圍被垃圾以及污穢物包圍著,難以下腳?,F在城市公廁衛(wèi)生狀況雖有所改善,但由于使用者素質低下,如廁文明水平不高以及管理人員的失職,公廁內的環(huán)境還是令人不滿意。endprint
3.使用人群的區(qū)別對待設計存在問題
國內公共廁所男女蹲位比例不合理,公廁內女廁門前排長隊而男廁很空的現象仍很常見,特別是在人群較密集的地方。另外,公廁設計上普遍缺乏對特殊人群的人文關懷,如嬰幼兒、老年人、殘障人士等專用的廁所設備缺少人性化設計。
4.對環(huán)境資源的保護利用不得當
公共廁所內水資源浪費嚴重,以水為本的沖式廁所不利于經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其次,排泄物、垃圾等的處理方式也有待改進。
公共廁所是人所必需之物,但中國公廁如今還是存在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第五空間”重新定義了公廁,把公廁建設成集現代科技、基本公共服務、景觀建筑于一體,繼家庭空間、工作空間、社交空間、虛擬空間之后的“第五空間”。(二)不同之處
1. “第五空間”這種新型公廁里不僅有科學的設計,滿足百姓的如廁需求,解決戶外難找?guī)膯栴},而且憑借其美觀、整潔、人性化的特點給百姓舒適的如廁體驗,滿足群眾的基本日常需要。
2.在保證公眾基本如廁需求的前提下,利用空間的優(yōu)化設計,增加了許多人性化的服務。例如在公廁的公共區(qū)域內增添自動售貨機、ATM機、車票代售點、實現廁所網絡全覆蓋等,順應了時代發(fā)展潮流的趨勢,將公廁打造成一個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休閑和虛擬網絡空間之外的新型的“第五空間”。這是對傳統(tǒng)公廁“只具備如廁功能的臟亂臭場所”這種觀念的顛覆。
3.在不改變公廁基本功能、不減少廁位的前提下,發(fā)揮廁所作為“公共空間”的職能,設立人性化的母嬰室,增添置物空間,為老人、殘障人士、帶小孩的家長和攜帶大行李的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此外,“第五空間”也為環(huán)衛(wèi)工作者提供了休息、淋浴等服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環(huán)衛(wèi)工作者“休息難”的問題。
4.“第五空間”同時推廣了“綠色、低碳、循環(huán)”的環(huán)保理念,推進“廁所革命”和環(huán)保創(chuàng)新理念共同發(fā)展。通過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實現水的循環(huán)利用;采用負壓技術,降低廁所異味;將廢棄物進行循環(huán)利用,真正實現污廢零排放……這些措施很大程度既節(jié)約了資源又保護環(huán)境,于生態(tài)有利。
全新的“第五空間”和以往僅僅能夠“解決內急”的傳統(tǒng)公廁相比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根本上看,“第五空間”打造的重點在于人性化設施,采用更多以人為本的設計,解決母嬰、殘疾人等如廁不便等問題。改善如廁環(huán)境,滿足廣大群眾的如廁需求。此外,“第五空間”順應當今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趨勢,將無線網引入公廁中,滿足百姓的上網需求。種種親民的設計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公廁所不具備的,這也使得“第五空間”具有更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4 尚存客觀問題分析及描述
(一)現象陳述
2015年11月,首個新型公廁樣板間“第五空間”在房山區(qū)政府前廣場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將近一年過去了,大眾對這一新事物還是一無所知。
“重建設、輕管理”現象還是存在,管理力度有待加強。位置偏遠,缺乏商業(yè)氛圍,難以形成“以商建廁、以商養(yǎng)廁”模式。有招商引商計劃,但并沒有引進資本。部分設施和功能存在使用率不高的問題。ATM機附近安全有待考慮。
(二)要點列舉及分析
1.宣傳力度不夠,知者甚少:去年(2015年)11月,首個新型公廁樣板間“第五空間”在房山區(qū)政府前廣場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將近一年過去了,大眾對這一新事物還是一無所知。究其根本還是政府或環(huán)衛(wèi)集團對其宣傳力度不夠所致,未能引起大眾廣泛關注。使其存在感和重要性不夠突出。
2.“重建設、輕管理”現象存在:政府或環(huán)衛(wèi)集團對“第五空間”的管理力度還有待加強。不能只建不管。如何完善管理模式,使“第五空間”更好服務大眾、更好運行,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3.位置偏遠,缺乏商業(yè)氛圍,難以形成“以商建廁、以商養(yǎng)廁”模式:可以看到,在建設初期,北京環(huán)衛(wèi)集團總經理張農科曾強調,政府只需要繼續(xù)按照既有標準,支出用于公廁維護費用,不用額外追加公共投入用于建設改造,北京環(huán)衛(wèi)集團將通過創(chuàng)新模式,匯聚社會資本,在不使用納稅人錢的情況下,足以承擔建設和運營的成本。這種“以商建廁、以商養(yǎng)廁”的建管模式創(chuàng)新是值得提倡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很大困難。我們看到“第五空間”外墻有廣告招商位,但卻并沒有企業(yè)問津。至于資本有無引進成功,由于未和政府和環(huán)衛(wèi)集團取得溝通不得而知??偟膩碚f,因為“第五空間”位置偏遠,缺乏商業(yè)氛圍,加之宣傳力度不夠,所以難以形成“以商建廁、以商養(yǎng)廁”模式。
4.部分設施和功能存在使用率不高的問題:“第五空間”相較普通公廁新增的功能和設施,大部分使用率還行,但仍有使用率很低的。這啟示,在配備設施時需考慮受眾的差異性、該設備在投入使用后其使用頻率的高低以及民眾受益情況,以避免增加的設備與實際相脫離,造成資源的閑置與浪費。
5.ATM機附近安全有待考慮:不少民眾表示,即使有需求也不太可能會選擇專門到公廁這樣的場所,比如若有取款的需要,“第五空間”雖配備有ATM機,但周遭環(huán)境的安全問題還是有待考察的。
5 調研結果及初步分析
本次調研采取發(fā)放調查問卷(線上、線下)并結合實地訪談的形式,線下調查問卷的具體發(fā)放地點選取在房山區(qū)“第五空間”所在的公園、街道以及火車站候車站等人群較集中且來歷較廣泛的地方發(fā)放問卷并采取訪問式進一步了解民眾對此的態(tài)度與建議。線上問卷利用了網上平臺進行發(fā)放。線上問卷371份,其中有6份無效問卷,問卷有效率98.38%,線下問卷91份,無效問卷5份,有效率94.51%??倖柧頂?62份,無效11份,有效率97.62%。
(一)被調查群體
本次調研對象共有371人,使得調研結果能夠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客觀性。男女比例幾乎為1:2,女性居多。年齡層次中19-30歲占一半以上;18歲以下(含18)和31-50這兩個年齡段人數次之,占比達1/5左右;51-60年齡段的人數較少;而60歲以上的人數最少。由此可看出本次調研對象的選取涉及多個年齡階段,而且在年齡段的選取上有所側重,基本集中在18-50歲左右這個階段,而這樣選擇主要是基于這個階段的群眾對“第五空間”這個新型公廁會存在一定的了解并且能更愿意去關注這些社會話題并有自己一定的見解。而在調研地點的選取方面,既包含在“第五空間”最早試點地附近的地區(qū),又囊括社會各個地區(qū)、各個層次的人群集中地,使得調研對象的選取方面更具有針對性和客觀性。endprint
而在實際的調研過程中,被調查者中對“廁所革命”、“第五空間”根本不了解的人群占了一半以上,初步分析這是由于“第五空間”的試點所在地位于較偏遠地區(qū)(例如最早試點房山區(qū)距離市中心較繁華地帶較遠,需要搭乘兩小時以上的地鐵),另外與“第五空間”相關的新聞報道相對較少,故人們對此的關注度也較低。因此,我們對調查的側重點進行了調整,將調查人們對“第五空間”的看法及建議調整到調查人們對現有公廁如何改進的看法及建議,包括設備設施、投資建設以及管理機制等方面,以及民眾對現有公廁若增加了“第五空間”相關設備設施的看法和態(tài)度。如此調整既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實現我們原本想探究的主題,又可以在此基礎上探討“第五空間”能夠如何改進使之更合大眾口味進而可進一步探究其發(fā)展及推廣前景,另外借此也算是對“第五空間”的小小宣傳,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接受調查人群對公廁問題的關注。
(二)調查內容
1.設備設施
對于公廁是否需要為專門人群配備特殊的設備設施如母嬰室、老年人及殘障人員專用設施以及為環(huán)衛(wèi)工人設計的更衣室等,被調查者中90%以上的民眾都表示贊同,僅有極少一部分人持有不太關心的態(tài)度,表明在如公廁這樣的公共設施內設置為特殊人群考慮的設備是很有必要的,這能給這部分人群提供很大的方便也能突顯社會對這些人群的關懷。而對于那極少一部分對此并不關心的人,則更多的是在于主觀因素,對社會中的這些問題不太關注。
對于公廁是否需要配備“第五空間”內新配備的不同于其他普通公廁的新設備如wifi、自動販賣機、電動汽車充電樁等,被調查者中有將近76%的民眾表示贊同,但同時這76%的人群中又表示只需要其中一部分,即認為有部分設備是不需要配備的,也有超過20%的人群表示反對,由此表明在公共衛(wèi)生間增加一些新設備有一定的可采納性,但在配備時需考慮受眾的差異性、該設備在投入使用后其使用頻率的高低以及民眾受益情況,以避免增加的設備與實際相脫離,造成資源的閑置與浪費。另外,部分民眾表示即使配備了如此完善的設備,民眾是否會對此文明使用還是值得商榷的,這也反映了設備設施的技術水平可能與群眾素質不相符合。
對于是否會選擇使用這樣一個集許多新設施為一體的免費公共衛(wèi)生間,雖90%以上的民眾都表示贊成,但仍有少部分人選擇不會使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部分民眾對公廁還是持有一種不信任的態(tài)度,干凈衛(wèi)生是他們考慮的更關鍵因素,而若出現對于部分新設施有需求的情況,不少民眾表示,即使有需求也不太可能會選擇專門到公廁這樣的場所,比如若有取款的需要,“第五空間”雖配備有ATM機,但周遭環(huán)境的安全問題還是有待考察的。由此反映出公廁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應當是做到干凈、衛(wèi)生,其次在對設備的增設方面還要考慮到許多如治安等其他因素。
對于公廁在數量、干凈、質量和男女比例等因素中應當保障和改善哪些方面,被調查者中約90%的民眾表示干凈是公廁首要應當保障的方面,其次,有一半以上的民眾認為在數量與質量和男女比例方面也應當有所改善,在數量上應當在人流量較大的如旅游景區(qū)、商業(yè)區(qū)等地增設公廁,以解決“找衛(wèi)生間難的問題”,而在質量上應當保證公廁內基本設備設施的完善,比如保障沖水設施以及廁所門鎖的完好等等,另外在男女比例方面,公廁內女廁門前排長隊而男廁很空的現象仍很常見,特別是在人群較密集的地方,故在建造公廁時,應當適當增加女廁所的數量以適應廣大女性的需求。
對于政府是否應該推廣多功能衛(wèi)生間,被調查者中90%以上的民眾表示贊同,但仍有部分人表示反對,主要表示建造如此多功能的衛(wèi)生間所需的造價太高,而資金大部分是來源于稅收,若公廁內這些設備設施的使用率不高,則會造成資源的閑置,進而造成對納稅人的錢一種的浪費。另外,他們認為公廁能很好地發(fā)揮其原有功能就是他們最大的需求,即使設置了如此完善的設備,若人們的素質沒有跟上,甚至對這些設備造成了破壞,則違背了設置的初衷。
2.投資建設
對于政府通過招標的方式將“第五空間”外包給企業(yè)進行建造而不用納稅人的錢的這種方式,被調查者中占70%以上的民眾表示繼續(xù)支持“第五空間”的推廣建設,其中,有39%的民眾是一直支持該項建設活動的,可見,若能解決“第五空間”資金來源上的問題,普通公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成為類似“第五空間”的現代型公廁的前景還是看好的。但仍有超過20%以上的民眾持觀望態(tài)度以及極少一部分人仍表示反對,大多數是出于在建造并推廣這樣的新型公廁過程中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在這樣的新型公廁由企業(yè)來支持建造后是否會對公廁的使用方面收取額外的費用、公廁內的這些新設備設置的必要性及安全性還仍待商榷等等。
3.管理機制
對于公共衛(wèi)生間的監(jiān)管方面,被調查者中超過80%的人認為個人素質和工作人員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對于公廁的管理很重要。首先對于不文明的如廁習慣,比如不沖水等不文明現象更多的是需要靠個人素質來改善,很難靠他人監(jiān)督來實現,在此建議可以以公益廣告、宣傳海報及標語等形式增加一些有關文明如廁方面的宣傳。其次,對于公廁內干凈衛(wèi)生這些質量的保障則需要工作人員能負責任的履行其工作職責來實現,如定期清掃、消毒等。其次超過3/4的民眾認為政府監(jiān)管或企業(yè)責任對于公廁的監(jiān)管也很重要,比如對于公廁內設備設施的完善以及干凈衛(wèi)生質量的保障,則需要政府或企業(yè)這些相關的負責部門制定一套完備的監(jiān)管制度體系來對公廁施行有效的監(jiān)管。另外則是相應的法律支持,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則是對公廁有關的監(jiān)管制度體系予以合法化,使監(jiān)管更具有效率??傊?,對于公共服務設施,需要民眾和設施責任方兩方的配合來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對于公共衛(wèi)生間最需要的設備設施,除了環(huán)保型衛(wèi)生紙、烘干機、梳妝臺這幾項大多數公廁都具備的設施外,被調查者中40%左右的民眾都選擇了無線網絡、充電口、暖氣及空調。無線網絡和充電口是信息時代高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尤其是手機普及之后需求相對較大的設備,而暖氣及空調則是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之后家庭及其他場所常備的設備。但需求大的同時還要考慮其必要性,從公共商品的特性這個角度來分析,人們往往對于免費提供的公共商品忽略了其成本而更看中個人收益,另外從消費者對商品的非飽和性來看,在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消費者總是喜歡擁有更多的商品,所以從這兩個層面來看,光從需求這個角度來決定公廁內設備設施的配備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另外,血糖、血壓、心率檢測儀、自動販賣機、自助繳費機、公用電話機以及ATM均幾乎不到20%,則表明了這些設備配備的必要性較低,特別是在公廁這個比較特殊的場所,所以若這些設備的使用率較低則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公共商品資源配置效率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因而,在對公廁設備進行配置的決策過程中不僅要結合民意調查還要考慮到其他一些客觀因素,使公共資源配置達到最大化,進而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endprint
6 與德日公廁理念對比
國外公廁相較于國內而言發(fā)展更為先進,但是不同國家公廁發(fā)展的情況是不同的,他們的公廁理念也有所差異。從東西方國家不同的地理、文化等因素進行考慮,我們各選取了日本和德國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進行公廁理念的對比。
(一)日本
日本作為東方國家公廁發(fā)展的佼佼者,其公廁的發(fā)達程度也是令人驚訝的。日本公廁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它的人性化。它的公廁標識制作的十分顯眼,還在地圖和街道的導視圖上明顯地標注了出來,方便有如廁需要的人們進行尋找;廁所內的一系列設計,如如廁沖洗裝置、母嬰室的設置和方便殘障人士如廁的設計等等都顯示出了日本公廁對于群眾如廁方便和舒適度的考慮。除此之外,日本公廁還十分注重運用綠色科技,就其“音姬”這一沖洗設施,不僅能照顧到女性人群如廁的心理體驗,每年還能節(jié)省出一定的財政費用。據統(tǒng)計,每年1500個音姬可以節(jié)省6400萬日元的水費,真正做到節(jié)能環(huán)保。
(二)德國
而德國公廁,最突出的一個理念就是經濟。與日本的公廁設施是以政府撥款投資建設不同,德國的公廁更傾向于市場化。雖然德國有明文法律規(guī)定了城市公廁的密度,但是公廁不足的問題僅僅靠國家財政撥款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德國采取的是廁所競爭招標的方式,走市場化的道路將公廁承包出去,節(jié)省了一定的費用的同時還能夠保證了公廁的數量。盡管公廁不再由政府主管,但其內部衛(wèi)生環(huán)境依舊整潔干凈,并不因為承包出去就導致公廁內的環(huán)境質量下降,相反公廁內的設施應有盡有,例如在沖廁裝置上也考慮到了方便和節(jié)能,采用感應裝置,人們如廁完畢之后可以直接離開,設施會自動進行清洗,照顧到了人們如廁衛(wèi)生。而相較于日本公廁而言,德國公廁內的人性化設施數量更少,更加突出強調的是公廁的基本使用功能,這一點與兩國公廁理念不同有所關聯。
7 建議與措施
對于“第五空間”尚存的客觀問題,需要其建設者和管理者共同改善。在宣傳力度方面,可結合互聯網、利用新媒體進行深入報道和廣泛宣傳,提高民眾關注度。在管理方面,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動用創(chuàng)新管理人才,在加大管理力度同時,還可邀請民眾一道共商共謀公廁管理和發(fā)展之路,總之,要創(chuàng)新管理。在運作模式方面,可以嘗試在城市中心區(qū)域或商業(yè)區(qū)建設“第五空間”,同時,加強宣傳,以達“以商建廁、以商養(yǎng)廁”的目的。在配備設施方面,要多進行調研分析,在充分考慮受眾的差異性、設備的使用頻率高低以及民眾受益情況后,進行設備增減以使設備得到最大程度利用,以避免增加的設備與實際相脫離,造成資源的閑置與浪費。
(一)“第五空間”的試點地應選擇在城區(qū)繁華地帶或熱門旅游景區(qū)內。
由于“第五空間”所配備的設備較先進、功能較齊全,更適合建在比較發(fā)達、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帶。本次調研地房山區(qū)屬于北京市較偏遠的一個地區(qū),而該區(qū)“第五空間”的設置所在地人口并不集中、商業(yè)發(fā)達水平也并不高,大多數時間該試點附近是老年人及小孩的活動區(qū),導致“第五空間”內設備在該試點的需求度和使用頻率不高,從而造成資源的閑置與浪費。
(二)“第五空間”內新設備的設置需考慮其使用頻率及設備使用的其他要求
“第五空間”內設備設施的配備若單從供給這個角度出發(fā)而忽略了需求方面,則往往導致供過于求,造成資源浪費。即使資源配備非常完備,設備使用率不高也只是適得其反。另外,設備的選擇需考慮到公廁這個特殊性場所,比如對于ATM機的配備,還要考慮公廁周圍的安全因素再加以抉擇。
(三)老年人及殘障人員等特殊人群的專用設施應當在普通公廁得到普及
公廁作為一種公共設施,除了要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以外,也要考慮到老年人、殘障人員等少數人群的特殊需求,保證這些人群能方便如廁、安全如廁。
(四)適當調整公廁的數量及公廁內男女廁所的比例
可在人群較集中的商業(yè)區(qū)或旅游景區(qū)等地適當增設公共衛(wèi)生間,以解決“找?guī)y的問題”。調整男女廁所的比例以解決“女廁排隊而男廁很空”的問題。
(五)完善公廁的監(jiān)管體系,提高民眾對公共設備的保護意識和文明如廁意識
公廁有關部門及負責人需對公廁的監(jiān)管體系進行完善,使公廁內的干凈衛(wèi)生兩個基本要求得到落實,并對公廁內的設備設施及時進行檢修和維修,保障這些設備設施的安全性。加大對公民愛護公共設備和文明如廁意識的宣傳,設置規(guī)章制度對破壞公物以及不文明如廁人群加以管理。
(六)“第五空間”新型公廁的籌建根據實際需求可適當外包給企業(yè)
在前期可對“第五空間”及類似新型公廁的交易成本及管理成本進行核算比較,若管理成本高于交易成本,則可將其通過招標的方式外包給企業(yè),但要保證公眾能對其免費使用。若其交易成本高于管理成本,則由政府承擔籌建并管理,但要結合公眾的實際需求控制其造價。
總結以上幾點:
鑒于與“第五空間“主要問題相關的設施基礎、投資、管理這三個方面之間的關系,我們能夠從中得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首先,為解決公廁內設備設施的完善和監(jiān)督問題,我們可以主要從投資這一方面入手,其一,選擇恰當的投資渠道,比如由政府外包給企業(yè)的方式,能夠有效解決建造如“第五空間”新型公廁造價過高的問題,從而為公廁內設備設施的完善解決其資金來源問題;其二,通過政府招標將“第五空間”的建造外包給企業(yè)的這種方式,可以將企業(yè)的高效率的經營模式運用到對“第五空間”的管理中來,從而為解決公廁內所配備設施的監(jiān)督管理問題提供有效途徑。
其次,為解決“第五空間”的有關管理問題,也能夠從設施與設備這兩個方面出發(fā)得出有效解決途徑。其一,從投資這個角度來看,可以選擇公私共同提供如BOT、TOT等投資方式,既能解決“第五空間”建造過程中的資金來源問題,又能充分發(fā)揮私人企業(yè)效率較高的優(yōu)勢,利用企業(yè)高效率的管理方法,有效解決“第五空間”的相關管理問題。其二,從設施層面出發(fā),公廁內優(yōu)質的設備設施配套也能有效解決相關管理問題,比如自動沖水裝置的配備能杜絕部分人便后不沖水或忘沖水的不文明現象,有利于保證公廁的干凈衛(wèi)生。endprint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從解決“第五空間”的投資渠道及方式入手,往往能使相關的其他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不失為解決相關問題的最佳途徑。
8 結語
綜上所言,“第五空間”作為我國第五次公廁革命的代表,要想有長足的發(fā)展,不應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雖宣稱將對外招標,但其知名度嚴重不足,不免讓民眾持有懷疑態(tài)度?!耙陨甜B(yǎng)廁”的市場化道路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不僅在科技上創(chuàng)新,也需要在制度上創(chuàng)新、在管理上創(chuàng)新,用實際的成果使民眾信服,推動廁所革命盡快進入新階段。
參考文獻
[1]羅意云.關于“廁所革命”引發(fā)的思考[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26-07).
[2]馬國亮.我國旅游“廁所革命”的市場化道路建設——基于中德旅游景區(qū)廁所管理之比較[J].社會科學家.2015(10).
[3]陽國亮,王元穎.試論公共產品的市場運作[J].學術論壇.2003(1).
[4]程麟.旅游城市公共廁所景觀設計的經濟價值和文化認同[J].社會科學家.2015(11).
[5]桂拉旦.旅游廁所革命需遵循“五化”原則[J].旅游管理研究.2015(05).
[6]張仙橋.公廁問題與“公廁革命”[J].社會科學輯刊.1996(06).
[7]竇群.我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從理論到實踐的探索[J].旅游學刊.2012(3).
[8]邢麗濤.八大關鍵詞回望廁所革命[N].中國旅游報,2015-12-30(B03).
[9]石培華.廁所革命的監(jiān)測評價與推進建議[N].中國旅游報,2015-04-20(007).
[10]馬遛.德國的公廁[J].城鄉(xiāng)建設.2005(03).
[11]陳欣,何洪澤,查雯等.公廁各國都不敢忽視的問題[J].今日南國.2007(17).
[12]郭文靖.解公廁難何不借鑒德國經驗[N].中國消費者報,2015-02-02(A02).
[13]余婷.免費公廁如何年收入上千萬[J].新城鄉(xiāng),2015(09)
作者簡介
彭若佳(1997-),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旅游管理專業(yè)2015級本科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