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娟
【摘 要】小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相對較少,其思維對于閱讀的理解尚有所欠缺,因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多去進行閱讀,以便讓學生的已知知識能夠順利的運用到未知知識的探索之中。接下來,我們就對如何進行小學閱讀教學展開談論,試著讓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8.043
雖然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有所提高,小學生接觸到書籍的機會增加了,他們也開始變得喜歡讀書了,可是大多數(shù)小學生更偏向于對漫畫類書籍去進行閱讀,這給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帶來的幫助是微乎其微的。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去閱讀一些除了漫畫之外的文字類書籍,以便讓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隨著閱讀能力的提升而提升。
一、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書籍
小學生偏愛漫畫是因為圖畫能夠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使思維得到有效的激活,令想象力被完全的釋放出來??墒侨糁皇亲寣W生進行漫畫書籍的閱讀,那么就達不到應有的閱讀效果,故教師要在兼顧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的前提條件下,為學生選擇適當?shù)奈淖诸悤寣W生通過文字的閱讀來獲取更多的信息,令學生的想象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此時,童話故事類書籍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其簡潔明了的語言結構十分符合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特點,能夠很好的滿足學生的基本閱讀需求,加上其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一瞬間被點燃。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童話故事中有不少的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的部分,學生只要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進行閱讀,那么就可以從閱讀中了解到一些簡單的寫作手法,這為學生后續(xù)的寫作提前打下了基礎。
例如,經(jīng)典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其文章以大膽的想象描繪出了小女孩心中美好的愿望,或者說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火柴劃燃的那一瞬間,火光照射出的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這樣的想象張力可以讓小學生沉浸在故事中無法自拔。同時,由于文章中對于火柴劃燃后的一些場景描寫,用詞簡單卻不失韻味,是學生學習描寫的極佳參考。
當然,小學生閱讀的選擇并不只是局限于童話故事,教師還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愛好來進行有針對想的推薦,如女孩子一般都比較喜歡一些童話故事,而男孩子則更傾向于冒險類的故事。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等書籍,都是小學生閱讀的不錯選擇。
二、引導學生愛上閱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要在其中對學生施以積極的引導,讓學生慢慢的開始學會享受閱讀,令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精神上的享受。為此,教師除了要求學生多去進行閱讀外,還需要積極的為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閱讀榜樣,讓學生的閱讀得到有效的引導,使學生能夠更為充分地體會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共讀是有一定必要的,這樣可以讓學生的閱讀環(huán)境得到有效的改善。教師可以在讓學生閱讀一本書的時候,自己也一起去閱讀這本書,然后找一個恰當?shù)臋C會來和學生一起進行閱讀心得的交流,這樣會讓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激發(fā)。如教師在安排學生閱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時候,就可以在課堂上選取一個時間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對生命的意義和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行討論,讓學生能夠更為深入透徹的了解所閱讀的書籍,使學生的心靈在閱讀中受到洗禮。這樣一來,書本中的知識就被學生挖掘了出來,并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和拓展,在這種良好的閱讀氛圍之中,學生的閱讀自覺性就能得以順利的養(yǎng)成。
另外,教師可以對小學日常的課文教學進行延伸,讓學生在課外去閱讀和課文文體一致或文風相近的書籍,以便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將所學習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閱讀之中,令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時為學生安排適量的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去閱讀課文作者的其他文章,讓學生將課文和課外閱讀的文章進行比較學習,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并讓學生順利的獲得了相關的課外知識。
三、讓學生主動的進行閱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并不只是讓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一篇文章,還需要讓學生通過閱讀來學習到文章的寫作手法及對文字的駕馭,以便學生能夠獲得閱讀的能力,從而讓學生能夠獨立的完成文章的閱讀并理解其內(nèi)容。一般而言,小學生比較喜歡故事性較強、文字較為淺顯的文章,這能讓他們更好地去進行閱讀和理解,此時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和適當?shù)墓膭睿寣W生慢慢的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漸培養(yǎng)起自學的能力,從而讓閱讀變成一件可以獨立自主持續(xù)進行的事情。同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均需要明白一個道理“知識是無窮盡的,教師所能教授的只是滄海一粟,而持續(xù)不斷的探索還需要靠學生自己”,以便讓學生能夠積極的進行閱讀學習,將閱讀的“工具”握在自己的手中,令閱讀的技能不斷的趨于成熟,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做到“舉一反三”。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重點培養(yǎng),讓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夠得以順利的提高,令學生掌握好相應的閱讀方法。
四、使學生在閱讀中思考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受信息接受量的直接影響,故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進行思考,以便學生能夠挖掘出盡可能多的有用信息。如果教師不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那么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不會去對文章進行深入的思考,而是將一些提問停留在“字、詞、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節(jié)之上,使得閱讀就得不到有效的深入,從而學生的思維能力就不會在閱讀中獲得有效的培養(yǎng),進而學生所接受到的知識就被限制在了文章的有限內(nèi)容之中,這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學會去對文章進行深入的思考,將文章的一些關鍵的疑點予以捕捉,使學生掌握當如何去進行有效的質(zhì)疑,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不斷提升。
總而言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其創(chuàng)造能力、想象能力、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等都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還會讓學生的思維內(nèi)涵變得豐富起來。也正是這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合理的引導,這樣學生才能夠在閱讀中獲得啟發(fā)和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