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誼
早期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側上肢水腫恢復的影響
●顧靜誼
目的:觀察早期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側上肢水腫恢復的影響。方法:本次選取我院2016年1月15日~2017年04月16日住院部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將其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觀察組---20例(早期護理干預),對照組---20例(常規(guī)護理);觀察2組患者的水腫消失時間、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水腫消失時間(6.31±2.11天)、住院時間(6.32±2.12天)低于對照組的水腫消失時間(9.56±3.55天)、住院時間(10.72±4.25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5.00%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明顯處于優(yōu)勢(P<0.05)。結論:早期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的意義重大,能有效的減輕患側上肢水腫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上值得推廣。
早期護理干預;乳腺癌根治術;上肢水腫
乳腺癌患者進行根治術治療后,會引發(fā)患側上肢水腫等并發(fā)癥,進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主要是手術治療過程中損傷局部淋巴管道,導致正常淋巴回流受阻,從而形成水腫現象[1-2];我院為了改善患者的臨床表現,采用早期護理干預,并將收治的患者分為兩組進行研究,具體見文章描述:
1.1 臨床資料
本次選取我院2016年1月15日~2017年04月16日住院部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將其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觀察組---20例(早期護理干預),對照組---20例(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男性乳腺癌患者:女性患者=10:10;年齡范圍28~65歲,平均年齡(45.31±4.51)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4.21±1.21)年。
對照組:男性乳腺癌患者:女性患者=9:11;年齡范圍27~66歲,平均年齡(45.35±4.55)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4.23±1.23)年。
40例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的診斷標準,同意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分別在基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對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給予早期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心理護理: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患者進行交流,多關心、鼓勵患者,從而緩解其心理壓力;對患者和家屬解釋治療方法、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以及預防措施;告知患者術后的注意事項以及禁忌癥,并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增加治療配合度,提高治療效果。
(2)預防措施:手術結束后,可用軟枕將患者的患側上肢抬高30度,從而促進血液以及淋巴回流,預防上肢水腫現象的發(fā)生;在患側上肢禁止進行采血、輸液以及血壓測量等操作;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應循環(huán)漸進,勿操之過急;按照鍛煉圖譜進行鍛煉;在傷口處可使用彈力繃帶進行加壓包扎,勿包扎過緊,影響靜脈、淋巴回流;對患側上肢可以采取向心性按摩措施。
(3)出院指導:再次囑咐患者和家屬禁止在患側上肢進行靜脈輸液以及血壓測量等措施,避免上肢負重,保持上肢抬高于胸前;五年內禁止懷孕;多食低脂、高維生素等飲食。
1.3 觀察指標
對2組乳腺癌患者的水腫消失時間、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和評價。
護理滿意度:分為三部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單組例數(20例)×100%。
1.4 統(tǒng)計學標準
采用SPSS20.0軟件系統(tǒng)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水腫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用(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護理滿意度)用(%)表示,采用卡方進行檢驗;當P<0.05時,代表兩組乳腺癌患者的各項資料數據對比有明顯的差異,統(tǒng)計學具有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水腫消失時間、住院時間
觀察組患者的水腫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乳腺癌患者的水腫消失時間、住院時間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乳腺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乳腺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一般采用根治術進行治療,但是會對患者的淋巴結構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導致患者的患側出現水腫現象,從而影響治療效果以及生活質量[3-4];因此在臨床上術后護理對其預后具有重要意義;進行手術后,對患者過早進行功能鍛煉會誘發(fā)皮下積液,過度鍛煉會加重水腫程度,并引起傷口開裂,導致許多患者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發(fā)生而拒絕功能鍛煉;早期護理干預可以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同時給予手法按摩,對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具有促進的作用,可以改善淋巴回流,效果比較明顯,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增加局部血腫以及滲出物的吸收;曾有研究表明:對患者早期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改善其水腫現象,對上肢愈合具有促進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的水腫消失時間(6.31±2.11天)、住院時間(6.32±2.12天)低于對照組的水腫消失時間(9.56±3.55天)、住院時間(10.72±4.25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5.00%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明顯處于優(yōu)勢(P<0.05);由此可表明乳腺癌患者應用早期護理干預具有明顯的效果,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表現。
總而言之,早期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的意義重大,能有效的減輕患側上肢水腫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上值得推廣。
(作者單位:昆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甲乳科)
[1]馬云輝,劉春花,馮巍.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側上肢水腫恢復的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9):211-212.
[2]高亞男,李靖,徐瑞雪.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fā)上肢水腫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6,37(5):1264-1265.
[3]王賢卿,余曉俠,張曉娟等.早期數控氣壓治療在乳腺癌術后患肢水腫預防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3):353-355.
[4]馬富玲.康復小組干預模式在乳腺癌患者術后上肢淋巴水腫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