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忠義,劉秋根
(1.河北省張家口市掄才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2.河北大學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張家口商會始立及其沿革
常忠義1,劉秋根2
(1.河北省張家口市掄才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2.河北大學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清末民國初年,全國各地商會組織先后建立,組織機構也逐步完善。張家口的商務機構起始于清光緒末期商務總局,但商會正式成立的確切時間是清宣統(tǒng)元年,直至1950年底第一屆張家口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成立結束。數十年的歷程,期間社會的變革引起商會組織多次變動。張家口商會(務)組織名稱及其機構的沿革經歷了商務總局、商務公所、張家口商務總會、察哈爾張家口總商會、察哈爾張家口商會、察哈爾張家口市商會、張家口市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等階段。
張家口;商務總會;察哈爾;晉商商業(yè)金融
張家口(市)的老城區(qū)已有近600年歷史。由于清代早中期旅蒙貿易的興盛和中俄外貿的發(fā)展,大規(guī)模的茶葉輸出和皮毛輸入,以晉商為主力的商家字號的經營,促使張家口演變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北方商埠重地。與其他商貿城市一樣,清末以后,張家口(市)也開始設立商會。關于張家口商會乃至近代社會經濟史及商貿業(yè)的研究成果薄弱,還需學術界予以重視。本文就商會的設立及其組織機構的沿革作初步考述與探討。
中國近代商會史是從清廷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勸辦商會開始的①可參見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商部載振、武廷芳、陳碧《奏為勸辦商會酌擬簡明章程事》一折。與《天津商會檔案匯編(1903-1911)上》第20頁《商部奏為勸辦商會以利商戰(zhàn)角勝洋商折》為同一折。。張家口作為近代北方重要商埠,自清康熙年間旅蒙業(yè)得到發(fā)展,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恰克圖條約》簽訂之后,迎來了旅蒙貿易和中俄外貿的繁榮時期。乾嘉時期、清末民初,張家口曾幾度呈鼎盛態(tài)勢,成為著名的塞外商城;近代以后,張家口商貿雖開始衰落,但在全國大潮的推動下,也開始了設立商會。關于張家口商會設立的時間,自民國以來多有不同說法,值得我們關注。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張家口商會年鑒》(以下簡稱《年鑒》)記載:
自光緒二十九年農工商部頒布商會簡章,本市商民于光緒三十二年始,遵照部頒商會簡章,就市面原有行社組織商會,定名為張家口商務總會,受直隸省最高行政長官之監(jiān)督。[1]《沿革志略》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版《萬全縣志》仍然沿用《年鑒》所述,即認為張家口商會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成立。[2]卷六日本人侵占張家口之后,經過改組商會,所訂立的《張家口市商會章程·沿革》[3]中說:“溯自光緒三十三年,遵照部章,就市面各商行組織商會,定名張家口商務總會?!雹诹硗膺€有一份日偽時期非鉛印的“張家口市商會調查表”(S75-3-15),其中“商會沿革”注有張家口商會組織的設立時間是“清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近年新編《張家口市商業(yè)志》[4]7《張家口市志》[5]1192均認可成立時間是在光緒三十二年的觀點。
另外,《天津商會檔案匯編(1903-1911)》(上冊)(以下簡稱《匯編》)中,則將其成立時間定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甚至更細致地定為光緒三十四年正月十三日。[6]278
由此可見,關于張家口商會成立的時間便有了三種觀點:一是光緒三十二年說,二是光緒三十三年說,三是光緒三十四年說。
那么“張家口商務總會”的確切立會時間究竟是在何時呢?這還需從設立商務總局說起。清廷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設立商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十三日察哈爾當值都統(tǒng)誠勛上《奏為張家口設立商務總局組成商會情形事》[7]一折(以下簡稱“誠勛折”)說:
爰飭于口內①“口內”指張家口長城大境門以內,大境門外稱為“口外”??趦葹槿f全縣管轄,口外為張家口同知廳節(jié)制。蒙古營房租借官屋一所,先行設立商務總局,按照各省現行成法,妥擬章程,刊發(fā)關防,業(yè)于七月間開局辦公……遴委江蘇補用道慶錫庚為總辦,江蘇試用道姚肇椿為會辦……復經先后札委張家口同知、萬全縣知縣暨左司員外郎等為幫辦以輔之。②該檔案與《天津商會檔案匯編(1903-1911)》(上冊)第206-209頁題目為《察哈爾都統(tǒng)為保蒙旗需從保商入手速立張家口商會》為同一奏折,為抄送天津商會的“札件”(簡稱“誠勛折札件”),并附有“附件”,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檔案沒有“附件”,注有察哈爾都統(tǒng)誠勛之名。
此言可見,張家口商務總局于光緒三十三年七月開局辦公。
在商務總局設立后至商務總會成立前短時間內,還辦過商務公所。此機構吸收社會名士和各行社首領參加,為官府與商戶合辦的商務機構。其創(chuàng)辦時間,《誠勛折札件》言:
立飭該局秉公裁判,了結多起,一掃向來消耗拖累之弊。于是商情大悟,咸曉然于此舉之效果,而群疑盡釋。當即傳齊各業(yè),選舉眾董,擬訂章程,設立公所,擇期開辦。
可見,張家口商戶們遵行朝廷諭令,成立了商務公所,但其成立具體時間還待考證。
至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四月初八,察哈爾當值都統(tǒng)溥良《奏為裁撤張家口商務總局并撤銷關防事》[8]一折給出了商會成立的具體時間:
再查前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調任都統(tǒng)臣誠勛奏創(chuàng)設商務總局遴員辦理組成商會一折……宣統(tǒng)元年十月二十一日準農工商部咨開,張家口商務總會設立以來試辦已逾一年,本部業(yè)于十月十二日具奏,援案請給關防一折。③另《政治官報》宣統(tǒng)二年第920號第276頁亦載此事。此見大成老舊期刊。可見,至宣統(tǒng)二年四月初八,商會已經試辦一年多,其成立時間應是宣統(tǒng)元年四月前后,清農工商部正式準辦在宣統(tǒng)元年十月二十一日。
從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張家口商務總局成立起始,至1950年第一屆張家口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成立,其間名稱、組織機構、成員歷經變化,值得我們梳理與探索。這40多年的變動可以分成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07年至1916年。數年期間,共經歷了三次變動。
首先,張家口商務總局成立。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商務總局開局,租借口內蒙古營房官屋一所④張家口來遠堡(上堡)舊稱“市圈”,“市圈”南門外駐扎有蒙古兵營。辦公。任命官員江蘇補用道慶錫庚為總辦、江蘇試用道姚肇椿為會辦,并且先后札委張家口同知、萬全縣知縣暨左司員外郎等為幫辦以輔之。
接著,張家口商務(會)公所短期設立。如上所述,商務總局成立后,大約在光緒三十四年初成立了商務公所,但存在時間很短,于宣統(tǒng)元年即宣告結束。其辦公地址移至“市圈內市臺廟”,所推選的職員有:名譽紳士:五品銜職員趙生慧、法政學堂畢業(yè)附生楊管、三品銜職員李永年、候選縣丞陳國興;評議董事:五品銜職員張受恩、陳宜三、周四弼、王必毅;各行分董31人。[6]206-209可見人數較多且面廣。但目前因資料匱乏,組織機構未得其詳。
清農工商部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準予設立張家口商務總會。商會辦公地址“宣統(tǒng)元年遷移于上堡朝陽洞”?!赌觇b》清楚地記述了首屆商會組成人員:“在商會成立之初,即依選舉制投票選舉。第一次選舉區(qū)澤南為總理、任壁臣為協(xié)理;第二次改選岳兆旺為總理、任壁臣為協(xié)理;第三次改選岳兆旺為總理、畢大貞為協(xié)理;第四次改選郭嘉樹為總理、施元禎為協(xié)理;民國三年第五次改選董若璞為總理、施元禎為協(xié)理;民國四年第六次改選何子郁為總理、史永泰為協(xié)理。”[1]《沿革志略》
其中,區(qū)澤南和任弼臣均為上引《誠勛折札件》附件中所記原有行董之一。區(qū)澤南為“洋貨行”⑤張家口市集郵協(xié)會郭寶秀藏品,光緒三十二年信封一件,有“隆昌洋行區(qū)澤南收”字樣。按:“洋貨行”即為洋行。代表之一,任弼臣為“市圈保證行”代表。從宣統(tǒng)元年至民國四年,共有六次商會組成人員改選,呈現商會初建時期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或許與清光緒農工商部頒布的《商會簡明章程二十六條》任職期限為一年的規(guī)定有關。
第二階段:1916年至1937年。
北洋政府至南京政府前期(1916-1931年)。民國五年(1916年)原“張家口商務總會”改組,更名為“察哈爾張家口總商會”,直至民國十九年(1931年)。這一階段,商會組織變動相當頻繁,中間甚至改選停頓。
據《年鑒》記載,民國五年(1916年),依北洋政府商會法,“張家口商務總會”改組為“察哈爾張家口總商會”,其組織機構亦由總、協(xié)理制改為正副會長制。首次選舉史永泰為會長、李文錦為副會長。后經多次改選,北洋政府期間即有四次。①第一次民國七年改選史永泰為正會長、何煥新為副會長;第二次民國十一年因籌備改選時各行意見稍有出入,商會改選停頓,由各商行組織商行聯(lián)合會維持現狀至民國十四年,約4年時間;第三次民國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改選劉開芬為會長、劉斗光為副會長;第四次民國十六年八月三日改選賈步犀為會長、永祺為副會長。至此,以會長為首領的“察哈爾張家口總商會”延續(xù)到民國十八年(1929年)二月。
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伐戰(zhàn)爭結束,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次年,政府工商部頒布新的《商會法》,改會長制為委員制。張家口市商會于民國十八年(1929年)二月十八日遵照此法進行了改組,由會長制改為常委制,常委中推選主席一名。首次改選賈步犀為主席,永祺、趙文華、王繼先、師澤如、褚世昌、岳增祥為常務委員。至1931年間商會組成人員又幾經變動。②1929年9月,賈步犀請假,由常委永琪代理主席職務。民國十九年十月賈步犀、永琪二公先后退職,由武光生臨時主持會務,旋即自行退職。公推常委褚世昌繼任主席,李文錦、趙文華、岳增祥、施澤如、張克通、王繼先為常務委員。
民國十八年(1929年)二月十八日商會的改選或許不完全合乎新的《商會法》要求,因此在察哈爾省政府、省國民黨黨部督導、指導下,于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月二十日再次改組,并更名為“張家口商會”。
這樣,從民國五年(1916年),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月,“察哈爾張家口總商會”延續(xù)共計15年。期間含有北洋政府12年。
改組后的“張家口商會”職員仍然沿襲主席、常委名稱,并“選舉褚世昌為主席,岳增祥、趙文華、張貫卿、田守基為常務委員。是年九月褚世昌辭職,改選岳增祥為主席,趙文華、張貫卿、田守基、楊壽軒為常務委員,九月二十七日就職”[1]《沿革志略》。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在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將軍的督導下,“張家口商會”進行了改組,更名為“察哈爾張家口商會”,依法選舉王道修為主席③此次商會改組之后,最值得注意的是,推舉了錢業(yè)公會的首領、山西籍的王道修為新的察哈爾張家口商會主席。而在此前,張家口歷屆商會會長、主席等職,均沒有錢行、銀(號)行的首領擔任。張家口的銀錢業(yè)歷史悠久,幾乎為山西籍的人士所壟斷,但是由于山西籍商界人士的傳統(tǒng)個性,并不熱衷于“出頭露臉”的商會領袖一職。王道修此次出任主席之后,盡職盡責,其中最大成果是在任職一年后主持編纂了《張家口商會年鑒(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此部商會年鑒為張家口有商會成立以來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王道修率幾位常務委員均在《年鑒(序文)》中書寫序言、敘文等,以述老牌商界領袖對于張家口商貿業(yè)的輝煌歷史回顧及其未來祈盼?!稄埣铱谏虝觇b》與同年由宋哲元督修、梁建章主纂的《察哈爾省通志》交相輝映,成為了張家口近代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典籍。,另有4位常務委員、10名執(zhí)行委員。商會職員七月一日就職。(詳情見表1)
第三階段:1937年9月至1945年8月日偽侵占時期。
1937年8月27日張家口被日寇侵占,1945年8月23日八路軍收復,歷經整整8年?!稄埣铱谑兄尽穂5]1193記載,日軍入侵后,執(zhí)委于品卿、韓廣森在商會組織“治安維持會”,旋即改為“張家口市商會”④張家口“市”之稱謂,由于民國初至日本侵占前,隸屬萬全縣治,從未建立過“張家口市政府”機構,故未有“市”一說。1939年9月1日偽“蒙古聯(lián)合自治政府”成立,定張家口為偽“首都”,之后設立“張家口特別市”,始有“市”之稱謂。。又記:1937年8月會長于品卿、1938年9月會長韓廣森、1939年9月會長副會長劉興浦和常福、1941年會長副會長翟竹軒和陳樂天。[5]1121
《張家口市志》對以上記述并未注釋出處,經查日本侵占前及1939年《張家口市商會章程·沿革》[3]等資料可見:第一,于品卿、韓廣森為侵占前“察哈爾張家口商會”原有執(zhí)委。1937年9月4日偽“察南自治政府”在張家口成立,于品卿淪為漢奸,任職最高委員。故1937年8月,所謂會長于品卿,實際為維持會長。第二,商會構成人員及變動與《張家口市志》也略有出入?!稄埣铱谑猩虝鲁獭ぱ馗铩酚洠好駠辏?937年)十二月一日,選舉韓廣森為會長,劉興甫為副會長。二十八年(1939年)二月一日韓廣森升任市長(漢奸偽市長),補選劉興甫為會長,常福為副會長。
表1 “察哈爾張家口商會”構成情況表(民國二十四年)
第四階段:1945年9月至1950年11月,商會組織機構經歷三次變動。
首先是“晉察冀張家口總商會”時期。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四日,八路軍光復張家口,“晉察冀張家口總商會”于十二月成立。設主任委員,不再用會長之名。其組織機構及人員如表2。
另外還設有候補執(zhí)委5名。該屆商會中沒有傳統(tǒng)的皮毛業(yè)、制革業(yè)、銀錢業(yè)、旅蒙業(yè)等大商行代表,也沒有大的商家字號代表出任。所有職員的年齡結構偏于年輕化,35歲之下有12名。4名常委有2名小商代表,14名執(zhí)委中小商聯(lián)合會就占有6席。其原因是什么,目前還不好蠡測。但至少可以說,八路軍晉察冀邊區(qū)政府首次進入省會級城市后,馬上就對商會加以改組,建立新的組織機構,闡明了政府對于工商業(yè)及商人的依靠政策。
其次為1946年10月-1948年12月期間。1946年10月張家口晉察冀邊區(qū)政府戰(zhàn)略撤退,“晉察冀張家口市總商會”隨之撤銷。國民黨傅作義部隊占領后成立新的察哈爾省政府,張家口為省會。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四月經國民政府批準,張家口改名為“張垣”。期間由各個行業(yè)公會推舉褚世昌、劉麗生等人組成“臨時商會”,維持市面。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十一日正式成立“察哈爾省張家口市商會”。其理事、監(jiān)事名單匯總見表3。
表2 “晉察冀張家口市總商會”主任、委員名簿[10]
此屆商會職員改稱“理事長”,并且增加了“監(jiān)事”多名。所有商會組成人員中含有36個行業(yè)的代表。
最后為1948年12月-1950年11月期間。1948年12月24日,張家口獲得解放,1949年10月25日,由政府提名,“張家口市工商聯(lián)合會籌備委員會”[9]成立。①張家口市工商聯(lián)籌備會《一九四九年一月至十月工作總結》中,在成績和收獲第五條敘述:經過9個月的籌備工作,于11月初,召集全市各行業(yè)理事長會議,由政府聘請常委7人、執(zhí)委10人,改組舊商會為工商業(yè)聯(lián)合籌備會。繼后正式成立籌備會?;I備委員會經過一年多的運作,于1950年11月25日至27日召開了“工商聯(lián)合會一屆一次代表大會”,正式宣布“張家口市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成立。其當選委員如表4。
表3 察哈爾省張家口市商會第一屆當選理事監(jiān)事名冊[11]
張家口市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第一屆)結束了舊時代“商會”的稱謂,27名執(zhí)委中,私人商貿業(yè)、手工業(yè)的代表17名,占六成之多,而且第一屆主任由私人皮毛業(yè)老字號“德玉恒”副理孫蔭樊擔責,4名副主任中2名為私人商號經理,反映了對于私營工商企業(yè)之政策傾向。比較而言,與1946年晉察冀張家口總商會組成人員有著顯著不同。
表4 張家口市工商聯(lián)合會當選委員名冊[12]
綜上所述,本文簡要地考證了張家口(市區(qū))商會始立、追述了其組織沿革。由此可見,張家口商會經歷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坎坷歷程,包括清王朝末期、軍閥混戰(zhàn)的北洋政府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日本侵占(偽蒙疆政府)時期、八路軍晉察冀邊區(qū)政府時期、國民政府再次進駐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時期,計有七個階段社會政局的變革。
張家口舊時代商會體制和組織機構伴隨社會變革而多次變化。至少經歷了七次改組,其中曾經三次改組、改名,即改選后冠以“察哈爾”之名,一是張家口為原察哈爾特別區(qū)(北洋政府)期間;二是察哈爾?。暇┱┦陂g,但期間短暫去掉“察哈爾”冠名近四年;三是抗戰(zhàn)后國民政府察哈爾省省會期間。(參見表5)
表5 張家口商會組織沿革匯總表(1907年8月—1950年11月)
續(xù)表5 張家口商會組織沿革匯總表(1907年8月-1950年11月)
張家口近代社會經濟史可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占有一席之位,但是多年來缺乏史學界深度關注,近代商會史研究學術著作和文章偏于南方城市研究,而少于研究曾經有過輝煌歷史的北方商埠重鎮(zhèn)。張家口曾經經歷了史上最長時間的“旅蒙商貿”活動,幾乎見證了清代中俄外貿的全過程,也與華北乃至全中國明清以來商業(yè)金融密切相關,期待學術界作深入研究。
[1]王道修.張家口商會年鑒[M].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2]路聯(lián)逵,任守恭.萬全縣志[M].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3]張家口市商會章程·沿革[B].張家口市檔案館(S40-1-4).
[4]張家口市商業(yè)志編纂委員會.張家口市商業(yè)志[Z].1990.
[5]張家口市志編纂委員會.張家口市志:下冊[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98.
[6]天津市檔案館.天津商會檔案匯編(1903-1911):上冊[G].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
[7]奏為張家口設立商務總局組成商會情形事[B].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04-01-01-0971-041).
[8]奏為裁撤張家口商務總局并繳銷關防事[B].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04-01-01-1114-041).
[9]張家口市工商聯(lián)合會籌備委員會 [B].張家口市檔案館(S19-3-8).
[10]晉察冀張家口市總商會主任、委員名簿[B].張家口市檔案館(S40-1-2).
[11]察哈爾省張家口市商會第一屆當選理事監(jiān)事名冊 [B].張家口市檔案館(S75-3-5).
[12]張家口市工商聯(lián)合會當選委員名冊 [B].張家口市檔案館(S40-2-028、S40-1-5).
The Founding and Evolution of Chamber of Commerce in Zhangjiakou
CHANG Zhong-yi1,LIU Qiu-gen2
(1.Luncai Academy of Zhangjiakou C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2.Center for the Song Dynasty History,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0,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the Chamber of Commerce organizations in China were successfully founded and improved.The commerce organization in Zhangjiakou started at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ommerce in the last years of Emperor Guangxu of the Qing Dynasty,and Zhangjiakou Chamber of Commerce was founded in the first year of Emperor Xuantong.But it did not end until at the end of the 1950s when Zhangjiakou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was established.The social reform of dozens of years resulted in the changes of commerce organizations.The evolution of the names and institutions went through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ommerce,Business Hall,Zhangjiakou General Business Association,the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 in Zhangjiakou (Chahar Province),Zhangjiakou Chamber of Commerce (Chahar Province),Zhangjiakou City Industry and Commerce Federation,etc.
Zhangjiakou;the Chamber of Commerce;Chahar;Shanxi merchant and commercial finance
K207
A
1673-1972(2017)05-0072-08
2017-08-17
常忠義(1951-),男,山西榆次人,文史顧問,主要從事張家口地方史研究。
(責任編輯 程鐵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