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英
藥物研究
慢性胃炎治療中應用中醫(yī)半夏瀉心湯治療的可行性研究
●史紅英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治療中應用中醫(yī)半夏瀉心湯治療的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2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間在我院門診進行治療的慢性胃炎患者,將82例患者計算機隨機分為2組,41例/組。其中,一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另一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觀察組)。對比兩組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Hp轉陰率。結果:觀察組慢性胃炎患者的噯氣、泛酸、痞滿、胃脘痛以及口苦等癥狀的發(fā)生情況明顯比對照組患者優(yōu)(P<0.05),觀察組患者的Hp轉陰率73.17%高于對照組的48.78%(P<0.05)。結論:中醫(yī)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胃炎的可行性較高。
慢性胃炎;半夏瀉心湯;可行性
多種因素聯(lián)合作用導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會引發(fā)慢性胃炎的發(fā)生[1],發(fā)病率非常高,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常使用西藥治療慢性胃炎,但長期使用機體會產生耐藥性[2],而相關研究表明中藥在治療慢性胃炎方面效果較為理想。本文旨在探討慢性胃炎治療中應用中醫(yī)半夏瀉心湯治療的可行性,從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中抽取82例作為對象展開研究,見下文:
選取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胃炎患者(屬于2015年12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間)作為研究對象,計算機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有41例患者。
對照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4:17,年齡范圍44~73(58.45±5.68)歲。病程在(1—15)年,平均病程(7.46±2.09)年。
觀察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5:16,年齡范圍45~74(58.52±5.73)歲。病程在(1—16)年,平均病程(7.48±2.13)年。
兩組慢性胃炎患者之間對比基線資料方面差別不大(P>0.05)。
為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口服奧美拉唑膠囊20mg/次、甲硝唑400mg/次以及阿莫西林膠囊1.0g/次,治療時間為1個月。
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對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觀察組),具體操作如下:半夏瀉心湯由黃連、甘草各6克,大棗5枚,黃芩9克,干姜和厚樸各10克,生半夏、黨參以及炒枳實各12克組成。加用白術15克和黃芪30克治療虛寒偏重者;加用蛇舌草和蒲公英各30克治療濕熱偏重者;加用鍛瓦楞及烏賊骨各30克治療泛酸者;陳皮12克和蒼術15克治療痰濕較重者;萊菔子以及炒雞金各15克治療食滯者。使用煎藥機進行煎煮過濾,裝袋250ml/袋,在早餐和晚餐后半個小時分別服用一袋,注意在治療期間不得進食刺激性以及性質寒冷的食物。
1.3.1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統(tǒng)計Hp轉陰率。
1.3.2 判定標準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采用《實用內科學》進行評估,觀察指標為噯氣、泛酸、痞滿、胃脘痛以及口苦等,上述臨床癥狀消失則為無,上述臨床癥狀偶有發(fā)生則為輕度,上述臨床癥狀發(fā)生較為頻繁則為中度,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改善則為重度。
將本文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數(shù)資料--臨床癥狀和Hp轉陰率用%表示(卡方檢驗)。以P值小于0.05為標準表示兩組慢性胃炎患者的各項資料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差別較大。
觀察組慢性胃炎患者的各種臨床癥狀例數(shù)均比對照組少,統(tǒng)計學具有意義。
見表1所示:
表1 對比兩組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癥狀
比較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慢性胃炎患者的Hp轉陰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
詳細數(shù)據(jù)如表2所示:
表2 對比兩組慢性胃炎患者的Hp轉陰率
慢性胃炎患者多半存在消化不良、口苦、痞滿、胃脘痛等癥狀,中醫(yī)將其劃分為“胃脘痛”、“痞滿”的范疇[3],認為其病因為脾胃受納運化以及升降功能失調,因此臨床治療慢性胃炎應以虛實同治以及平調寒熱為主要原則。常規(guī)治療以西藥為主,其中奧美拉唑、甲硝唑以及阿莫西林聯(lián)合能夠有效殺滅幽門螺桿菌,對胃酸分泌進行阻止,在短時間內可緩解慢性胃炎患者的疼痛和胃灼熱等癥狀,但不宜長期服用。
對慢性胃炎進行中醫(yī)辨證論治,半夏瀉心湯出自《傷寒論》[4],歷史悠久,效果明顯。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胃炎,君藥為半夏,可起到散結止嘔、消痞降逆等效果;臣藥為干姜、黃芩以及黃連,可消痞散熱;佐藥為大棗、黨參、厚樸等,有利于脾胃運化功能的改善[5]。隨癥加減治療,可促進臨床癥狀的改善。半夏瀉心湯在調節(jié)慢性胃炎患者脾胃升降功能時,有利于恢復脾胃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散寒除熱,消除痞滿以及胃脘痛等臨床癥狀。半夏瀉心湯具有較高的Hp根除率,能夠使患者的炎癥程度減輕,保護胃黏膜,促進胃排空以及血漿胃動素水平提高,使?jié)冇蠒r間縮短。
本文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慢性胃炎患者的噯氣、泛酸、痞滿、胃脘痛以及口苦等臨床癥狀出現(xiàn)例數(shù)均少于對照組(P<0.05),Hp轉陰率與對照組相比更具優(yōu)勢(P<0.05)。
綜上所述,半夏瀉心湯適合應用在慢性胃炎的治療中,效果優(yōu)越且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作者單位:慈溪市城區(qū)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1]趙長城.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西醫(yī)三聯(lián)療法治療慢性胃炎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7(5):75-77.
[2]張家棟,彭麗萍,朱迪.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胃炎臨床研究現(xiàn)狀[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7,13(3):68-70.
[3]胡麗琴.半夏瀉心湯病治療慢性胃炎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yī),2016,32(8):12-13.
[4]舒兵.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胃炎80例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11(24):128-129.
[5]張志剛.探討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療效[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36):77-78.